一种粘接板和晶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3641发布日期:2020-03-17 14:1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接板和晶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晶切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接板和晶托。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对高效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光伏发电作为绿色能源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的一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单晶硅片作为光伏发电的一种基础材料,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采用金刚线等进行线切割形成硅片前,首先需要对硅棒进行粘接。粘接过程包括将粘接板粘接在晶托上,以及将硅棒粘接在粘接板上,最后才进行线切割工艺。目前光伏行业主要运用人工抹胶方式粘合硅棒,需要人工称胶、人工混合、人工涂抹,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作业一致性也较差。例如,为使两种胶水混合均匀,需要在和胶板上和打两种胶水使两种胶水尽量混合均匀,在频繁打击胶水过程中,胶水内部极易形成气泡。涂抹过程因人员技能差异性导致硅棒粘合后发生空胶、溢胶不良和胶层内部气泡。当钢线切割至硅棒的空胶、溢胶或胶层的气泡处时,钢线会受力不均匀产生抖动,引起硅片棱面的坏品率高发。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粘接板和晶托,其上具有按预定的轨迹点胶形成的胶线层,可以降低硅棒在后续的切割过程中由于点胶不良导致的硅片棱面坏品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粘接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线和第二侧边线,所述粘接板的一个表面具有胶线层,所述胶线层包括至少一个点胶图案;所述点胶图案为在粘接板上依次涂布多条连续的点胶段形成,每条点胶段的起点靠近第一侧边线或第二侧边线、终点靠近第二侧边线或第一侧边线,且前一个点胶段的终点为后一个点胶段的起点。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胶线层包括至少两个点胶图案,相邻的两个所述点胶图案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点胶图案两端的所述点胶段的排布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点胶图案中部的所述点胶段的排布密度。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段呈直线,所述点胶图案的第一个点胶段平行于衬底的端部边线。

或者,至少一条所述点胶段呈弧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相邻的两个起点或终点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80mm。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相邻的两个起点或终点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60±20mm、30±10mm、15±5mm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线和第二侧边线,所述晶托的一个表面具有胶线层,所述胶线层包括至少一个点胶图案;所述点胶图案为在晶托上依次涂布多条连续的点胶段形成,每条点胶段的起点靠近第一侧边线或第二侧边线、终点靠近第二侧边线或第一侧边线,且前一个点胶段的终点作为后一个点胶段的起点。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胶线层包括至少两个点胶图案,相邻的两个所述点胶图案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点胶图案两端的所述点胶段的排布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点胶图案中部的所述点胶段的排布密度。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段呈直线,所述点胶图案的第一个点胶段平行于衬底的端部边线。

或者,至少一条所述点胶段呈弧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相邻的两个起点或终点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80mm。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点胶图案中,相邻的两个起点或终点在所述第一侧边线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60±20mm、30±10mm、15±5mm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种衬底,如粘接板或晶托上按预定的轨迹点胶形成若干点胶段首尾连接形成的点胶图案。压合后的胶线层可以保持很好的均匀性,既能避免溢胶,也可以方便排出点胶段之间的空气,不会出现空胶或胶层气泡,可以消除由于钢线受力不均匀引起的硅片棱面的坏品率,还可以根据硅棒的棒长定制衬底上形成的点胶图案的数量和点胶图案的胶线间距,保证硅棒与硅棒之间的粘合处的粘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衬底及点胶图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衬底及点胶图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衬底及点胶图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硅片制作采用线切割工艺实现,在切割前,需要对硅棒进行粘接,主要过程包括将粘接板用胶水粘接在晶托上,待胶水固化后,将硅棒用胶水粘接在粘接板上,待胶水固化后,硅棒即粘接完成,将粘接于晶托的硅棒、粘接板安装至线切割机器上进行切割。

本实施例的粘接板及胶线层既适用于硅棒与粘接板的粘接,也适用于晶托与粘接板的粘接,在粘接过程中,晶托或粘接板作为衬底进行点胶,在衬底表面形成胶线层,胶线层具有由点胶段构成的点胶图案。

实施例1

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粘接板或晶托的其中一个表面具有胶线层,胶线层包括至少一个点胶图案l0,点胶图案l0为在粘接板上依次涂布多条连续的点胶段l形成,每条点胶段l的起点靠近第一侧边线m或第二侧边线n、终点靠近第二侧边线n或第一侧边线m,且前一个点胶段l的终点为后一个点胶段l的起点。

本实施例中,形成的胶线层包括一个点胶图案l0。该点胶图案l0的长度与待切割长度匹配。如,实际的切割长度约为690mm,因此,点胶图案l0的长度应不大于但接近690mm,即,该预定距离不大于但接近690mm,一根长硅棒通过点胶图案l0粘接在衬底1上。当然,实际切割长度并不限于为690mm,点胶图案l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切割长度的变化而调整。优选点胶图案l0的第一个点胶段、最后一个点胶段均平行于衬底的端部边线,可以使得衬底端部可以具有更好的粘合效果,压合后的粘结物,如硅棒,不易脱落或翘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个点胶段l也可以不平行于衬底的端部边线,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优选地,点胶图案l0中,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点胶图案l0两端的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大于位于点胶图案l0中部的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使得硅棒在端部具有较大的粘合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点胶图案l0中,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越靠近点胶图案l0的两端,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越大。也就是说,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是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的。相邻两个起点或终点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80mm,优选相邻两个起点或终点的距离选自d1、d2、d3中的一种。其中,d1=60±20mm、d2=30±10mm、d3=15±5mm。经反复试验表明,相邻两条点胶段l端部之间的距离在d3~d1之间可以在压合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分布在衬底上,而且可以保证胶水涂胶过程中不会溢胶。例如,在点胶图案l0的中间部分,相邻两条点胶段l端部之间的距离都可以保持在d1范围,自点胶图案l0的中间部分朝端部,相邻两个起点或终点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的的距离依次以d1、d2、d3的间隔方式进行布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点胶段l呈直线,通过合理布置相邻两条点胶段之间的间隔,使得同样面积的衬底上可以涂布更多的点胶段,保证粘接效果,同时,又由于胶线间间隔的存在,可以提供压胶过程中气体的排出路径,还能避免胶体在受压过程中溢胶。

本实施例在衬底1上形成上述的胶线层的点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01、提供待点胶的衬底1,该衬底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线m和第二侧边线n。

其中,点胶起点a0靠近第一侧边线m,例如,第一侧边线m和第二侧边线n分别位于衬底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沿衬底1的长度方向延伸。这里的衬底可以是晶托,也可是粘接板。

s02、在衬底1上依次涂布多条点胶段l形成点胶图案l0,直至点胶图案l0的起点与终点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间隔预定距离。

点胶图案l0中,每条点胶段l的起点靠近第一侧边线m或第二侧边线n、终点靠近第二侧边线n或第一侧边线m,且前一个点胶段l的终点为后一个点胶段l的起点。点胶图案l0以点胶起点a0为原点连续涂布形成。

作为一种具体的示例,结合如图1所示,该过程具体为:以靠近第一侧边线m的点胶起点a0为起点,朝对侧的第二侧边线n涂布第一条点胶段;然后自第一条点胶段的末端朝对侧的第一侧边线m涂布一条相对于第一条点胶段倾斜的第二条点胶段;再接着自第二条点胶段的末端朝第二侧边线n涂布一条相对于第二条点胶段倾斜的第三条点胶段;……如此往复,完成一个点胶图案l0的绘制。最终,点胶图案l0呈多个连接的“z”字型折线。具体在涂胶时,点胶头相对于衬底移动,一边朝向相应的侧边移动,一边沿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移动,形成相对于上一条点胶段倾斜延伸出的新的点胶段,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说的“点胶头相对于衬底移动”,可以是点胶头或衬底中的一个移动,也可以是点胶头和衬底同时移动。

粘接板的一个表面采用上述的点胶方法制作形成胶线层后,硅棒可以通过覆盖点胶段后粘接在粘接板上,晶托的一个表面采用上述的点胶方法制作形成胶线层后,粘接板可以通过覆盖点胶段后粘接在晶托上。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本实施例的衬底上的胶线层包括两个点胶图案l0,两个点胶图案l0的长度(沿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分别与两根短硅棒的长度匹配。单根短硅棒的长度约为345mm,两根短硅棒各自通过一个点胶图案l0在衬底1上拼接形成长度约为690mm的组合硅棒,因此,每个点胶图案l0的长度应不大于但接近345mm,即,该预定距离不大于但接近345mm。当然,短硅棒的长度并不限于为345mm,相应地,每个点胶图案l0的长度可以根据短硅棒的长度而变化,或者固定为345mm。仅需胶线层的分布长度与短硅棒拼成的整体相适应即可。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用于硅片制作的点胶方法需要重复制作下一个点胶图案l0,还包括如下步骤:

s03、在前一个点胶图案l0的起点或终点附近选定一新的点作为点胶起点a0,形成另一个点胶图案l0,直至点胶图案l0的终点临近衬底的端部边线。两个点胶图案l0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预留压胶间隙,避免溢胶并提供气体排出间隙。

这里,当新的点胶图案l0的点胶起点a0与前一个点胶图案l0的起点或终点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在2~5mm范围内,则认为是“在前一个点胶图案l0的起点或终点附近”;当点胶图案l0的终点与衬底的端部边线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在2~5mm范围内,则认为是“点胶图案l0的终点临近衬底的端部边线”。

优选地,每个点胶图案l0中,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点胶图案l0两端的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均大于位于点胶图案l0中部的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使得硅棒在端部具有较大的粘合强度。使得两根短硅棒在拼接处也能实现可靠的粘合。这里,排布密度越大,即表示单位面积的衬底上的涂胶量越多,因此粘合力也越强。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点胶图案l0中,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越靠近点胶图案l0的两端,点胶段l的排布密度越大,相邻两个起点或终点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80mm,优选相邻两个起点或终点的距离选自d1、d2、d3中的一种,其中,d1=60±20mm、d2=30±10mm、d3=15±5mm,经反复试验表明,相邻两条点胶段l端部之间的距离在d3~d1之间可以在压合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分布在衬底上,而且可以保证胶水涂胶过程中不会溢胶。例如,在点胶图案l0的中间部分,相邻两条点胶段l端部之间的距离都可以保持在d1范围,自点胶图案l0的中间部分朝端部,相邻两个起点或终点在第一侧边线m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依次以d1、d2、d3的间隔方式进行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对点胶图案l0的数量并不作限制,点胶图案l0的数量根据硅棒的棒长进行匹配,当需要粘接形成更长的硅棒时,只需调整点胶图案l0的数量即可,另外,单个点胶图案l0的长度还可以设计为大于690mm。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与以上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至少一条点胶段l可以呈弧线布置,甚至优选每条点胶段l都可以是弧线。最终,每个点胶图案l0呈波浪线形。点胶段l之间的连接过渡处也是弧线过渡,可以增大两条点胶段之间的间距,更好地防止溢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种衬底,如粘接板或晶托上按预定的轨迹点胶形成若干点胶段首尾连接形成的点胶图案,压合后的胶线层可以保持很好的均匀性,既能避免溢胶,也可以方便排出点胶段之间的空气,不会出现空胶或胶层气泡,可以消除由于钢线受力不均匀引起的硅片棱面的坏品率,还可以根据硅棒的棒长定制衬底上形成的点胶图案的数量和点胶图案的胶线间距,保证硅棒与硅棒之间的粘合处的粘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