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生命线系统的新型铝合金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0266发布日期:2019-09-25 01:0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生命线系统的新型铝合金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网壳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生命线系统的新型铝合金节点。



背景技术:

铝合金网壳结构是一种适用于大跨度空间的结构体系,多用于公共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如体育馆屋盖、机场屋盖、展览馆屋盖等。在其施工和维护过程中,都涉及到高空作业。但是,现有的铝合金网壳结构无法安装生命线系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安装生命线系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生命线系统的新型铝合金节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生命线系统的新型铝合金节点,包括节点盘组件和杆件组件,其中,节点盘组件通过杆件组件连接固定,该新型铝合金节点的生命线系统包括螺杆、螺母组件、套管和锚固支座,该螺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组件与锚固支座和节点盘组件固定连接,套管在节点盘组件和锚固支座之间套设在螺杆上,该螺母组件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节点盘组件包括上节点盘,该上节点盘具有第一通孔,螺杆穿过该第一通孔延伸,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在上节点盘的两侧与螺杆中部螺纹配合锁紧。

该螺母组件还包括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节点盘组件还包括与上节点盘平行间隔开的下节点盘,该下节点盘具有第二通孔,螺杆穿过该第二通孔延伸,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分别在下节点盘的两侧与螺杆螺纹配合锁紧。

杆件组件包括围绕着新型铝合金节点的中心轴设置的多个杆件,每个杆件的上翼缘与上节点盘固定连接,每个杆件的下翼缘与下节点盘固定连接。

套管具有第一端板,该第一端板位于第一螺母的上方并与之接触。

套管具有与第一端板相对的第二端板,该第二端板位于锚固支座的下方并与之接触。

该螺母组件还包括有第五螺母,锚固支座的底部具有第三通孔,第一端板具有第四通孔,第二端板具有第五通孔,螺杆穿过该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向上延伸,第五螺母在锚固支座的内部与螺杆螺纹配合锁紧。

生命线系统还包括通过锚固支座固定连接在节点盘组件上的钢缆。

生命线系统还包括滑行器、防坠落绳和安全背带,其中,滑行器套设在钢缆上,安全背带通过防坠落绳与滑行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铝合金节点,通过生命线系统来确保作业人员的高空作业的安全,其中,锚固支座传递到螺杆上的坠落力由节点盘组件承担,确保生命线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生命线系统的新型铝合金节点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生命线系统的新型铝合金节点包括节点盘组件1和杆件组件2,其中,节点盘组件1包括平行间隔开的圆形的上节点盘11和下节点盘12,杆件组件2包括围绕着新型铝合金节点的中心轴L设置的六个杆件21,22,23,24,25,26。每个杆件21,22,23,24,25,26的上翼缘通过不锈钢螺栓固定连接于上节点盘11,每个杆件21,22,23,24,25,26的下翼缘通过不锈钢螺栓固定连接于下节点盘12。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铝合金节点的生命线系统3包括锚固支座31、钢缆32和螺杆33,其中,钢缆32通过锚固支座31被固定在螺杆33上。生命线系统3还包括图中未示出的滑行器、防坠落绳和安全背带,其中,滑行器套设在钢缆32上,安全背带通过防坠落绳与滑行器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作业人员身穿安全背带,借助于防坠落绳与滑行器连接。通过这样的措施,工作人员可以沿着钢缆32自由移动与作业,同时在不小心发生坠落时,防坠落绳会立即生效拽住作业人员,使坠落终止。

如图2所示,该生命线系统3还包括螺杆33,其顶端与锚固支座31固定连接,其底端与节点盘组件1连接,从而将锚固支座31牢牢地固定在节点盘组件1上。具体地,该生命线系统3还包括螺母组件34,其包括第一螺母341、第二螺母342、第三螺母343和第四螺母344。上节点盘11具有第一通孔,螺杆33穿过该第一通孔延伸,第一螺母341和第二螺母342分别在上节点盘11的两侧与螺杆33螺纹配合锁紧。下节点盘12具有第二通孔,螺杆33穿过该第二通孔延伸,第三螺母343和第四螺母344分别在下节点盘12的两侧与螺杆33螺纹配合锁紧。如此,锚固支座31传递到螺杆33上的坠落力由上节点盘11和下节点盘12承担,确保生命线系统3的安全稳定性。

如图2所示,该生命线系统3还包括套管35,其套设在螺杆33上,且位于锚固支座31和上节点盘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套管35为钢套管,其与螺杆33一起承受锚固支座31传递来的弯矩。具体地,套管35的两端具有第一端板351和第二端板352,其中,第一端板351位于第一螺母341的上方并与之接触,第二端板352位于锚固支座31的下方并与之接触。螺母组件34还包括有第五螺母345,锚固支座31的底部具有第三通孔,套管35的第一端板351具有第四通孔,第二端板352具有第五通孔,螺杆33的顶端穿过该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向上延伸,第五螺母345在锚固支座31的内部与螺杆33的顶端螺纹配合锁紧。如此,锚固支座31被固定在螺杆33的顶端,套管35被固定在第一螺母341和第五螺母345之间。应该理解,该套管35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在本实施例中,该套管35的内径和螺杆33的外径之间存在间隙。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