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5009发布日期:2019-10-12 23:3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给排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



背景技术:

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是目前大跨度房屋上使用率较高的雨水疏导系统,虹吸式雨水排水斗是其上不可缺少的部件,虹吸式雨水斗能够在雨水进入时对水流进行整流,最大限度的将空气隔离在雨水排放系统外,避免形成水流旋涡,为系统内形成满管流提供条件,使得雨水能够较快的进入雨水排放系统,最大限度的减小天沟内的积水深度,减小屋面雨水荷载量。

虹吸式雨水斗在工作时,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虹吸式雨水斗内的雨水会不断的在重力流、两相流、满管压力流三种流态之间变化,只有当虹吸式雨水斗处于满管压力流时,雨水的输出量才能达到最大,体现虹吸式排放系统的优势,但是,目前的虹吸式雨水斗内的雨水流量仅受降雨大小的影响,只有当外界雨水较大,且斗前水深达到完全淹没雨水斗进水口时才能实现满管状态的虹吸效果,而较多时候的降雨并不能达到雨量完全淹没雨水斗进水口的状态,且普通降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完全淹没雨水斗进水口的状态,导致并不能在不同降雨量的情况下均发挥虹吸式雨水斗的优势。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虹吸式雨水斗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满管状态的压力流,并不能在不同降雨量的情况下发挥虹吸雨水斗的优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虹吸式雨水斗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满管状态的压力流,并不能在不同降雨量的情况下发挥虹吸雨水斗的优势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达到满管压力流的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包括集水斗和导流罩,所述集水斗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集水斗内设置有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将集水斗内部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出水腔室,每一个出水腔室分别与出水管连通,形成至少两条独立排水的排水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通过在集水斗内设置分流机构,将进入集水斗内的雨水从多条独立排水的排水通道中引流入出水管,由于每一条排水通道能较快的达到满管状态,使得该结构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能够整体较快的达到满管流状态,充分发挥虹吸式雨水斗的虹吸优势,实现快速排水。

作为优选,所述分流机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与出水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孔,至少一个所述排水孔的顶部连接有溢流管。采用隔板和溢流管组合成的分流机构,结构较简单,当雨量较小时,雨水从排水孔中排出,形成若干满管流状态的排水通道,加速雨水的排出,当雨量较大超出排水孔的排水量时,集水斗内水深会快速集聚,超过溢流管顶部开口,从溢流管内溢流进入出水管,使得在不同降雨量的情况下均能充分发挥虹吸雨水斗的优势,实现快速排水。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罩包括与集水斗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若干格栅板,所述格栅板呈放射状分布在连接盘上,在相邻两格栅板之间形成与集水斗内部空间连通的进水通道。采用格栅板与连接盘组成的导流罩,结构较简单,不仅可阻拦外界杂物进入集水斗,也能有效避免外界空气进入集水斗,避免形成空气旋涡,使较快的形成满管流,加快雨水的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罩上对应溢流管的位置还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依次与格栅板固定连接,在导流罩上形成若干从导流罩侧面进水的进水通道。在导流罩上设置挡水板,使雨水从导流罩的侧面进入集水斗内,一方面减少在雨量较大时随水流进入集水斗的空气,使较快的达到满管流状态,另一方面,也避免在雨量较小时雨水进入溢流管,影响从排水孔中输出雨水形成的满管流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斗内部空间呈上大下小的空心圆台状。使集水斗内壁呈倾斜状态,使从导流罩侧面进入集水斗内的雨水沿集水斗内壁顺畅流动,避免雨水跌落导致水流紊乱,进一步的减少随水流进入集水斗内的空气,使集水斗内水流稳定流动,较快的形成满管流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溢流管设置在隔板中心,所述溢流管与出水管同轴设置。将溢流管设置在隔板中心,配合导流罩侧面进水和集水斗内壁的倾斜结构,使得雨量较小时,雨水能够顺利的从排水孔中输出,较快的在每一个排水孔对应的排水通道内形成满管流状态,加快雨水的排出,使在不同雨量都能充分发挥虹吸式雨水斗的优势。

作为优选,所述溢流管底部设置有导流升降机构,所述导流升降机构包括导流管和设置在导流管底部的升降机构,所述溢流管与导流管连通,当溢流管内水量改变时,所述升降机构沿导流管轴向方向升降,改变导流管底部开口的大小。设置导流升降机构,使得当溢流管内无雨水或雨量较少时,升降机构封闭导流管底部开口,当雨量增大,溢流管内雨量逐渐增加时,所述升降机构受雨水重量影响,逐渐开启导流管底部开口,由于此时溢流管内雨水较多,能较快的形成满管流状态,进一步的充分体现虹吸式雨水斗的优势,加快雨水的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挡板和设置在挡板上的连接件,所述导流管上对应所述连接件的位置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采用由连接件与挡板配合组成的升降机构,结构较简单,只需要控制连接件与滑槽之间的移动,即可控制导流管底部开口的大小,实现在不同降雨量时较快的达到溢流管的满管流状态,实现雨水的快速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连接件移动的弹性件。在滑槽内设置弹性件,使得当溢流管内雨水全部排出时,弹性件拉动挡板上升,再次封闭导流管底部的开口,也方便在不同降雨量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控制导流管底部开口的大小,进一步加快达到满管流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不锈钢弹簧。采用不锈钢弹簧作为弹性件,结构较简单,只需要通过预先计算,使弹簧在雨水超过一定量时才能拉升,使得溢流管内需要集聚一定量的雨水后才能排出雨水,使溢流管在排水过程中预先达到满管流状态,进一步发挥虹吸式雨水斗的优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集水斗内设置分流机构,将进入集水斗内的雨水从多条独立排水的排水通道中引流入出水管,由于每一条排水通道能较快的达到满管状态,使得该结构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能够整体较快的达到满管流状态,充分发挥虹吸式雨水斗的虹吸优势,实现快速排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

在导流管底部设置升降机构,使得当溢流管内无雨水或雨量较少时,升降机构封闭导流管底部开口,当雨量增大,溢流管内雨量逐渐增加时,所述升降机构受雨水重量影响,逐渐开启导流管底部开口,由于此时溢流管内雨水较多,能较快的形成满管流状态,进一步的充分体现虹吸式雨水斗的优势,加快雨水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集水斗,2-导流罩,21-连接盘,22-格栅板,23-挡水板,3-进水通道,4-出水管,5-分流机构,51-隔板,52-排水孔,53-溢流管,6-导流升降机构,61-导流管,7-升降机构,71-挡板,72-连接件,8-滑槽,9-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包括集水斗1和导流罩2,所述集水斗1底部设置有出水管4,所述集水斗1内设置有分流机构5,所述分流机构5包括隔板51,所述隔板51与出水管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51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孔52,至少一个所述排水孔52的顶部连接有溢流管53,所述分流机构5将集水斗1内部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出水腔室,每一个出水腔室分别与出水管4连通,形成至少两条独立排水的排水通道。

本实施例的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通过在集水斗1内设置由隔板51和溢流管53组合而成的分流机构5,将进入集水斗1内的雨水从多条独立排水的排水通道中引流入出水管4,当雨量较小时,雨水进入集水斗1后从位置较低的排水孔52中排出,由于排水孔52对应的排水通道孔径较小,能较快的达到满管流状态,加速雨水的排出,当雨量较大超出排水孔52的排水量时,集水斗1内水深会快速升高,并超过溢流管53顶部开口,雨水从溢流管53内溢流进入出水管4,由于每一条排水通道能较快的达到满管状态,使得该结构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能够整体较快的达到满管流状态,在不同降雨量的情况下均能充分发挥虹吸式雨水斗的虹吸优势,实现快速排水。

优选的,所述导流罩2包括与集水斗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盘21,所述连接盘21上设置有若干格栅板22,所述格栅板22呈放射状分布在连接盘21上,在相邻两格栅板22之间形成与集水斗1内部空间连通的进水通道3。本实施采用竖直放置的若干格栅板22,呈放射状的排列在连接盘21上,与连接盘21固定连接,安装时,将连接盘21通过螺栓或铆钉与集水斗1可拆卸的连接,该结构的导流罩2结构较简单,由于导流罩2的限制作用,使外界杂物不容易从相邻格栅板22之间的进水通道3进入集水斗1内,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外界空气进入集水斗1,避免在集水斗1内形成空气旋涡,使雨水能够较快的在集水斗1内积聚,减少形成满管流的时间,加快雨水的排出。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所述集水斗1内部空间呈上大下小的空心圆台状,所述溢流管53设置在隔板51中心,所述溢流管53与出水管4同轴设置,所述导流罩2上对应溢流管53的位置还设置有挡水板23,所述挡水板23依次与格栅板22固定连接,在导流罩2上形成若干从导流罩2侧面进水的进水通道3。

本实施例的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将集水斗1内壁设置为倾斜状态,并将溢流管53设置在隔板51中心,而导流罩2由于设置了挡水板23,雨水只能从导流罩2的侧面进入导流罩2内,使得雨水沿集水斗1内壁进入集水斗1内,不仅有效避免水流跌落的冲击造成的水流紊乱,减少随水流进入集水斗1内的空气,而且,使得雨量较小时,雨水能够顺利的从隔板51上的排水孔52输出,只有当雨量超过溢流管53顶部时,雨水才能进入溢流管53,方便在雨量较小时,在隔板51上的排水孔52内形成满管流状态,在雨量较大时,在溢流管53内形成满管流状态,最大程度的保证在不同雨量状态下均能够充分发挥虹吸式雨水斗的优势,使于屋顶天沟内的雨水快速的排出,优选所述溢流管53的高度为集水斗1深度的1/2,使集水斗1积水量达到集水斗1深度的一半时,雨水即可溢流进入溢流管53内,避免屋顶天沟内积聚过多的雨水,保证雨水的顺利排出。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溢流管53底部设置有导流升降机构6,所述导流升降机构6包括导流管61和设置在导流管61底部的升降机构7,所述溢流管53与导流管61连通,当溢流管53内水量改变时,所述升降机构7沿导流管61轴向方向升降,改变导流管61底部开口的大小。

本实施例的一种快速排水的虹吸式雨水排水斗,在导流管61底部设置升降机构7,使得当溢流管53内无雨水或雨量较少时,升降机构7封闭导流管61底部开口,当雨量增大,溢流管53内雨量逐渐增加时,所述升降机构7受雨水重量影响,逐渐开启导流管61底部开口,由于此时溢流管53内雨水较多,能较快的形成满管流状态,进一步的充分体现虹吸式雨水斗的优势,加快雨水的排出。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7包括挡板71和设置在挡板71上的连接件72,所述导流管61上对应所述连接件72的位置设置有滑槽8,所述连接件72与所述滑槽8滑动配合。采用由连接件72与挡板71配合组成的升降机构7,结构较简单,只需要控制连接件72与滑槽8之间的移动,即可控制导流管61底部开口的大小,实现在不同降雨量时较快的达到溢流管53的满管流状态,实现雨水的快速排出,本实施例优选采用杆状结构的连接件72与挡板71固定连接,在导流管61对应连接件72的位置设置环形滑槽8,使连接件72在环形滑槽8内沿导流管61的轴向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滑槽8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连接件72移动的弹性件9,所述弹性件9为不锈钢弹簧。本实施例通过在滑槽8内设置不锈钢弹簧作为弹性件9,使得当溢流管53内雨水全部排出时,弹性件9拉动挡板71上升,再次封闭导流管61底部的开口,重复下一次循环工作,也方便在不同降雨量时,通过弹性件9的弹力控制导流管61底部开口的大小,使得在不同雨量大小时均能够较快的达到满管流状态,加快雨水的排出,在不同降雨量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虹吸式雨水斗的优势,本实施例在滑槽8内设置不锈钢弹簧,将弹簧的顶端嵌入导流管61内,底端嵌入杆状结构的连接件72顶部,使得当挡板71下降,开启导流管61底部开口时,雨水从相邻连接件72之间的孔隙顺畅的流出,当导流管61内雨水排出后,弹簧提升挡板71上升,再次封闭导流管61底部开口。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