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摊平铺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5806发布日期:2019-11-09 00:3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摊平铺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摊平铺膜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我国混凝土建筑发展尤为迅速,从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到实体建筑的建造,都取得惊人的成就。而混凝土工程的建造环节中浇筑养护是重中之重。通常在建筑施工现场,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楼板、楼梯等部位在浇筑完毕后要进行抹压、养护,现在比较常用的养护方法是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进行覆膜。即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终凝之前,人工进行混凝土养护薄膜的铺贴,使混凝土养护薄膜和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促进混凝土的水化效应,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起到防裂保湿的显著作用。在常规的施工方法中,先利用混凝土摊平装置将混凝土摊平后,然后再在混凝土表面铺设薄膜,两个工序分开先后进行,不仅消耗的时间长,同时也导致施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的混凝土摊平铺膜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摊平铺膜装置,包括摊平板、拉杆和卷筒,摊平板为长方形结构且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铰座,铰座上固定连接有一根沿摊平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铰轴Ⅰ,拉杆的一端通过铰轴Ⅰ铰接连接在铰座上,卷筒的长度与摊平板的长度一致,卷筒位于摊平板宽度方向的一侧且其两端分别与摊平板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齐平,拉杆上设置有卷筒支架,卷筒支架的一端通过与铰轴Ⅰ平行设置的铰轴Ⅱ铰接连接在拉杆上,卷筒支架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有两条支腿且两条支腿分别延伸至卷筒的两端,卷筒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其所在一侧的支腿转动连接在一起,卷筒上卷绕有若干层薄膜。

在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将摊平板置于卷筒的前方,通过拉杆拉动摊平板对混凝土表面摊平一定距离,然后将卷筒上的薄膜的起始端从卷筒拉出来后,摊铺在已摊平的混凝土表面上,将其进行固定,然后施工人员施工拉动拉杆前行,随着摊平板的前行摊平,位于摊平板后方的卷筒上的滚筒就不同的转动,以使其上的薄膜拉出自行覆盖上摊平后的混凝土上,在将摊平板拉动到位后,其后方摊平的混凝土上也就铺设好薄膜,这样将两个工序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施工,不仅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工作负担,公式也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摊平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分料板,分料板为等腰梯形形状,分料板的下底边沿对齐于所述摊平板远离所述卷筒的一侧侧边边沿且与其固定连接,分料板所在平面与所述摊平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15°~30°,分料板背对所述摊平板的一侧侧面上且位于分料板的两侧斜边边沿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挡料条,挡料条由分料板的下底处延伸至分料板的上底处,两条挡料条之间形成有挡料通道,所述摊平板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连接有上端具有开口结构的盛料盒,分料板的上底边沿沿垂直于所述摊平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盛料盒上端开口沿垂直于所述摊平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内。

在利用摊平板对混凝土摊平的过程中,如遇到部分区域混凝土量过多,混凝土隆起,摊平板的前端边沿就能够对多余的混凝土刮走到其摊平板的上表面,以使混凝土平整。但是如果刮走的混凝土量过多,就会导致摊平板上表面的混凝土堆积不下后,新刮上来的混凝土将之前刮上来的混凝土从摊平板的后侧推下重新落入到混凝土上,不仅对混凝土的摊平造成影响,也对铺膜造成影响。在本实用新型中,摊平板的前端边沿将多余的混凝土刮下来后,混凝土就会进入到分料板上,由于分料板的两侧被挡料条挡住,混凝土就只能在挡料通道内通过,随着新料的不断被刮入,之前的旧料就会通过挡料通道的出口掉出,进而被下方的盛料盒接住储存在其内部,在盛料盒装满后还可以单独对其进行更换,这样被刮下来多余的混凝土就不会对后续的施工造成影响。

作为优化,所述分料板上分布有多个渗漏孔,多个渗漏孔呈梅花桩式排列布置,渗漏孔沿垂直于所述摊平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盛料盒上端开口沿垂直于所述摊平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内。在混凝土被刮入到分料板上后,如果混凝土只是从挡料通道的出口端掉落,那么掉落的混凝土就只会堆积在挡料通道的下方,造成盛料盒其余空间的浪费。在本实用新型中,被刮入的混凝土除了最终从挡料通道出口端落出外,还能够通过渗漏孔漏出到盛料盒内,这样就能够合理的利用盛料空间,提高盛料盒的利用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渗漏孔为条形孔,所述渗漏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分料板的底边边沿长度方向。横向的条形孔方便混凝土的渗漏。

作为优化,所述渗漏孔沿其延伸方向的两端为圆弧端,所述分料板背对所述摊平板的一侧侧面上且位于所述渗漏孔朝向于所述分料板上底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阻料条,阻料条沿所述渗漏孔延伸方向延伸设置,阻料条位于其对应所述渗漏孔的边沿处且其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弧形包边以对所述渗漏孔沿其延伸方向的两个圆弧端进行包围。如果被刮入的混凝土在某一瞬间量大的时候,渗漏孔来不及进行渗漏的时候,其后方的阻料条就能够对部分混凝土进行阻挡,使其进入到相应的渗漏孔内漏出。

作为优化,所述摊平板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放置有磁铁块,圆形凹槽的槽口处螺纹连接有用于对圆形凹槽槽口进行遮蔽的圆形遮盖,磁铁块与圆形遮盖的厚度之和等于圆形凹槽的深度,所述盛料盒为铁质材质以能够通过磁铁块吸附固定在所述摊平板上。通过磁铁的磁性对盛料盒进行固定,这样方便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在摊平混凝土的同时对其进行覆膜保养操作,进而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混凝土摊平铺膜装置,包括摊平板1、拉杆2和卷筒3,摊平板1为长方形结构且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铰座4,铰座4上固定连接有一根沿摊平板1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铰轴Ⅰ,拉杆2的一端通过铰轴Ⅰ铰接连接在铰座4上,卷筒3的长度与摊平板1的长度一致,卷筒3位于摊平板1宽度方向的一侧且其两端分别与摊平板1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齐平,拉杆2上设置有卷筒支架5,卷筒支架5的一端通过与铰轴Ⅰ平行设置的铰轴Ⅱ铰接连接在拉杆2上,卷筒支架5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有两条支腿6且两条支腿6分别延伸至卷筒3的两端,卷筒3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其所在一侧的支腿6转动连接在一起,卷筒3上卷绕有若干层薄膜。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摊平板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分料板7,分料板7为等腰梯形形状,分料板7的下底边沿对齐于所述摊平板1远离所述卷筒3的一侧侧边边沿且与其固定连接,分料板7所在平面与所述摊平板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15°~30°,分料板7背对所述摊平板1的一侧侧面上且位于分料板的两侧斜边边沿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挡料条8,挡料条8由分料板7的下底处延伸至分料板7的上底处,两条挡料条8之间形成有挡料通道,所述摊平板1的上表面可拆卸式连接有上端具有开口结构的盛料盒9,分料板7的上底边沿沿垂直于所述摊平板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盛料盒9上端开口沿垂直于所述摊平板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料板7上分布有多个渗漏孔10,多个渗漏孔10呈梅花桩式排列布置,渗漏孔10沿垂直于所述摊平板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盛料盒9上端开口沿垂直于所述摊平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渗漏孔10为条形孔,所述渗漏孔1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分料板7的底边边沿长度方向。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渗漏孔10沿其延伸方向的两端为圆弧端,所述分料板7背对所述摊平板1的一侧侧面上且位于所述渗漏孔10朝向于所述分料板7上底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阻料条11,阻料条11沿所述渗漏孔10延伸方向延伸设置,阻料条11位于其对应所述渗漏孔10的边沿处且其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弧形包边以对所述渗漏孔10沿其延伸方向的两个圆弧端进行包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摊平板1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放置有磁铁块,圆形凹槽的槽口处螺纹连接有用于对圆形凹槽槽口进行遮蔽的圆形遮盖,磁铁块与圆形遮盖的厚度之和等于圆形凹槽的深度,所述盛料盒9为铁质材质以能够通过磁铁块吸附固定在所述摊平板1上。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所述分料板的上底边沿出固定连接有沿所述分料板上底边沿长度方向延伸且竖直向下设置的引导条,引导条对齐于所述分料板的上底边沿且其长度与所述分料板的上底边沿长度一致,能够引导混凝土直接掉落至盛料盒内,避免其部分浆液反流至分料板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