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5242发布日期:2019-06-11 23:0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停车规划相关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但现有停车泊位数量少,尤其是老旧小区和胡同片区等地,这些区域的建筑普遍建设年代早,时间久,未按现今的规定比例配备停车位,使得这些地区的停车矛盾尤为突出。此类地区地面建筑密集,地面空间小,使得小区内、胡同内的建筑间或人行道两侧停满车辆,造成道路拥堵且不安全,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车主面临无处停车的窘境。

为了解决此问题,很多地区采用加建地下停车位的方式为居民和用户提供更多停车位,但是老旧小区、胡同片区等地道路普遍较为狭窄,既有建筑密集,可用空地少,且很多区域地面下方多已铺设各类管道和线路等,地下环境复杂,若直接开挖较为危险,且可能破坏地下管线,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此外,建筑物之间距离偏小,导致采用常规开挖方式,无法加建足够停车位或根本无处加建地面停车位。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该方法将暗挖法与立体机械车库有效结合,可在建筑物间距小、局部有地面建筑、周围地下环境复杂、有地下管线或绿化带等情况下,为车主提供更多地下车位。与常规地下车库相比,该方法所建车库不仅能在不影响上部结构和地下管线的情况下完成地下机械车库的建设,避免对上部结构和管道的破坏,减少经济损失;还因其采用暗挖法,地面开挖作业面较小,施工扰动小,可减少对周边的居民生活、交通、商业娱乐活动的影响;不仅如此,采用机械车库的方式,存取车方便快捷,还可增加车主的停车出行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在不影响上部结构和地下管线的情况下,在既有建筑、各类管线或绿化带下方为周边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机械停车位,节约地面资源,并提高周边车主的停车出行体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暗挖增扩地下空间,出入口、机械停车系统、配套系统及附属设备系统;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上部存在不可拆除的地面建筑或地下管线,通过暗挖增扩的方式施工建设,包括位于所述出入口下方的出入口升降通道、机械停车位和搬运通道;所述出入口升降通道和搬运通道将出入口和机械停车位相连;车主按要求将车辆停放至出入口内指定位置处,所述机械停车系统在配套系统及附属设备系统的配合下,自动将车辆由出入口存入地下指定机械停车位,完成整个存车过程,相反的将车辆由机械停车位运送至出入口的过程为自动取车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部分或全部位于不可拆除的既有建筑下方或地下管线区域下方,需采用暗挖法施工建造;其余部分位于空地下方,采用明挖法或暗挖法施工建造。

进一步的,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的暗挖部分,采用矿山法、盾构法或顶管法施工;所述出入口及出入口升降通道可作为暗挖竖井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出入口为一个地面停车亭,设置在地面空地处,便于车辆停放与存取;所述机械停车系统包括回转盘、升降机、移动设备和搬运器;所述配套系统包括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排水系统、监控系统、消防及报警系统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附属设备系统包括安全检测系统、车牌识别系统、缴费系统、设备电控系统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机械停车系统、配套系统及附属设备系统均布置在暗挖增扩地下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停车系统中的回转盘位于出入口处,能带动停于其上的车辆旋转,从而让车辆在出入口处实现正进正出,无需车主在存车或取车时将车辆再次调头;所述升降机位于出入口升降通道内,并能带动车辆在出入口升降通道内上下移动;所述移动设备位于搬运通道内,并能带动停放其上的车辆在搬运通道内水平移动和/或上下移动,将车辆运送到指定的机械停车位前,或移动到指定机械停车位前,准备将车辆取出;所述搬运器能将车辆抬起,并带动车辆在机械停车位和移动设备间平行移动,从而实现搬运汽车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附属设备系统中的安全检测系统能够在车主将车辆停至出入口指定位置并下车离去时,检测车辆的长度、宽度、高度和重量是否符合停放要求,以及车辆内部是否还有人员或宠物遗留、车辆是否熄火等安全事项,避免将小孩或宠物滞留车中,造成危险。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停车系统的机械设备形式包括平面移动式、巷道堆垛式、垂直升降式、垂直移动式、水平循环式、多层循环式、agv停车机器人式;所述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机械停车系统的机械设备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包括横移车、堆垛机、升降横移机。

进一步的,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依据车位需求量布置为单层或多层;所述出入口根据现场可用空地尺寸和车位数量情况,设置为单个出入口或多个出入口;若设置多个出入口,则根据现场行车流线情况,将入口和出口合并布置或分开布置;所述出入口根据现场可用空地尺寸、行车流线及车位数量情况,布置为贯穿式、旋转式、并联式或正进倒出式。

进一步的,车辆在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内横向停放或纵向停放;车辆在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内重列布置或非重列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入口升降通道位于所述出入口下方,所述出入口升降通道深入到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的一层或多层,与所述搬运通道在一层或多层中重合连通,从而实现车辆的交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包括出入口、机械停车系统、配套系统及附属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暗挖增扩地下空间,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上部存在不可拆除的地面建筑或地下管线,通过暗挖增扩的方式施工建设,包括位于所述出入口下方的出入口升降通道、机械停车位和搬运通道;所述出入口升降通道和搬运通道将出入口和机械停车位相连;车主按要求将车辆停放至出入口内指定位置处,所述机械停车系统在配套系统及附属设备系统的配合下,自动将车辆由出入口存入地下指定机械停车位,完成整个存车过程,相反的将车辆由机械停车位运送至出入口的过程为自动取车过程。

该车库不仅能在建筑物间距小、局部有地面建筑、周围地下环境复杂、有地下管线或绿化带等情况下,避免对上部结构和管道的破坏,为车主提供更多地下车位,还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及各类活动的影响,增加车主的停车出行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的俯视图(单个出入口);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的俯视图(多个出入口且出入口共同布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的俯视图(多个出入口且出入口分开布置);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的剖面图(车辆横向布置);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的剖面图(车辆纵向布置);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的剖面图(车辆纵向重列布置);

附图标记说明:

(1)暗挖增扩地下空间;(2)机械停车位;(3)出入口升降通道;(4)搬运通道;(5)出入口;(6)升降机;(7)移动设备;(8)搬运器;(9)回转盘;(10)安全检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6,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暗挖增扩式地下立体车库,包括出入口(5)、机械停车系统、配套系统及附属设备系统,还包括暗挖增扩地下空间(1),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1)上部存在不可拆除的地面建筑或地下管线,通过暗挖增扩的方式施工建设,包括位于所述出入口(5)下方的出入口升降通道(3)、机械停车位(2)和搬运通道(4);所述出入口升降通道(3)和搬运通道(4)将出入口(5)和机械停车位(2)相连;车主按要求将车辆停放至出入口(5)内指定位置处,所述机械停车系统在配套系统及附属设备系统的配合下,自动将车辆由出入口(5)存入地下指定机械停车位(2),完成整个存车过程,相反的将车辆由机械停车位(2)运送至出入口(5)的过程为自动取车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1)部分或全部位于不可拆除的既有建筑下方或地下管线区域下方,需采用暗挖法施工建造;其余部分位于空地下方,采用明挖法或暗挖法施工建造。

进一步的,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1)的暗挖部分,采用矿山法、盾构法或顶管法施工;所述出入口(5)及出入口升降通道(3)可作为暗挖竖井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出入口(5)为一个地面停车亭,设置在地面空地处,便于车辆停放与存取;所述机械停车系统包括回转盘(9)、升降机(6)、移动设备(7)和搬运器(8);所述配套系统包括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排水系统、监控系统、消防及报警系统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附属设备系统包括安全检测系统(10)、车牌识别系统、缴费系统、设备电控系统中的部分或全部;所述机械停车系统、配套系统及附属设备系统均布置在暗挖增扩地下空间(1)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停车系统中的回转盘(9)位于出入口处,能带动停于其上的车辆旋转,从而让车辆在出入口处实现正进正出,无需车主在存车或取车时将车辆再次调头;所述升降机(6)位于出入口升降通道(3)内,并能带动车辆在出入口升降通道内(3)上下移动;所述移动设备(7)位于搬运通道(4)内,并能带动停放其上的车辆在搬运通道(4)内水平移动和/或上下移动,将车辆运送到指定的机械停车位(2)前,或移动到指定机械停车位(2)前,准备将车辆取出;所述搬运器(8)能将车辆抬起,并带动车辆在机械停车位(2)和移动设备(7)间平行移动,从而实现搬运汽车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附属设备系统中的安全检测系统(10)能够在车主将车辆停至出入口指定位置并下车离去时,检测车辆的长度、宽度、高度和重量是否符合停放要求,以及车辆内部是否还有人员或宠物遗留、车辆是否熄火等安全事项,避免将小孩或宠物滞留车中,造成危险。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停车系统的机械设备形式包括平面移动式、巷道堆垛式、垂直升降式、垂直移动式、水平循环式、多层循环式、agv停车机器人式;所述移动设备(7)根据所述机械停车系统的机械设备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包括横移车、堆垛机、升降横移机。

进一步的,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1)依据车位需求量布置为单层或多层;所述出入口(5)根据现场可用空地尺寸和车位数量情况,设置为单个出入口或多个出入口;若设置多个出入口,则根据现场行车流线情况,将入口和出口合并布置或分开布置;所述出入口根据现场可用空地尺寸、行车流线及车位数量情况,布置为贯穿式、旋转式、并联式或正进倒出式。

进一步的,车辆在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1)内横向停放或纵向停放;车辆在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1)内重列布置或非重列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入口升降通道(3)位于所述出入口(5)下方,所述出入口升降通道(3)深入到所述暗挖增扩地下空间(1)的一层或多层,与所述搬运通道(4)在一层或多层中重合连通,从而实现车辆的交接。

对于出入口(5)共同布置的形式,存车与取车在同一位置处完成,具体如下:

存车过程:

车主按照指示牌将车辆停至出入口(5)内的升降机(6)上指定位置处,安全检测系统(10)对车辆的长度、宽度、高度及重量进行检测,确保车辆符合停放标准后,提示车主下车离去,此后,安全检测装置(10)还会对车辆内是否有人员和宠物滞留进行检测,避免有儿童或宠物滞留车内,造成危险,经检测合格后,刷卡或使用手机app进行停车操作,车牌识别系统识别并记录下车辆的车牌号码,设备电控系统自动为其分配机械停车位(2),升降机(6)带着车辆沿出入口升降通道(3)下降到指定停车层,此时位于搬运通道(4)内的移动设备(7)也移动到该停车层,停至升降机(6)的前方,位于移动设备(7)上部的搬运器(8)滑动至升降机(6)上部的车辆下方,将车辆抬起搬运至移动设备(7)上,移动设备(7)带动搬运器(8)及其上部的车辆一起在搬运通道(4)内移动,并停至指定的机械停车位(2)前方,载有车辆的搬运器(8)再次将车辆抬起并滑动至指定机械停车位(2),将车辆停放至指定机械停车位(2)上的固定式梳齿架或其他形式确定的固定车位后,搬运器(8)回至移动设备(7)上,存车过程完成。

取车过程:

车主只需在出入口(5)处刷卡或使用手机app进行操作取车,缴费系统自动抵扣相应费用,电控系统经过识别后,会使移动设备(7)自动移动到对应车辆的停车位前方,位于移动设备(7)上的搬运器(8)滑动到指定停车位的下方,将位于停车位上部的车辆抬起并搬运至移动设备(7)上,移动设备(7)带动搬运器(8)及其上的车辆一起移动到升降机(6)所在位置的前方,移动设备(7)上的搬运器(8)带着车辆一起滑动至升降机(6)上部,将车辆与位于出入口升降通道(3)内的升降机(6)进行交接后,搬运器(8)移回至移动设备(7)上,升降机(6)将车辆提升至地面出入口(5),车主将车辆取走,取车过程完成。

对于出入口(5)分开布置的形式,存取车流程与出入口(5)共同布置相同,只是存车与取车的出入口不同,取车时在该车库对应的出口取车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