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8974发布日期:2019-05-22 02:0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体、防灾减灾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



背景技术:

近年来,粘滞阻尼墙的研究重点之一在于:如何提高耗能效果。

这方面的构思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将上梁、下梁的速度利用杠杆原理、齿轮等方式,扩大内侧板的速度;

2)改变内侧板的形式,扩大其与粘滞液的接触面街,如采用波纹状的内侧板。

如何提供另外一种形式的提供粘滞阻尼墙耗能效果,是该领域人员极为关注的一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提供另外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

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包括:上梁、下梁、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7、第一驱动架组件8、第二驱动架组件9、外侧板11、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

齿条设置在上梁的下侧;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均与齿条相啮合且沿着下梁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均与下梁连接固定;

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的尺寸大小相同,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的结构相同;

沿梁长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且上述齿轮两两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驱动架组件8、第二驱动架组件9;

第一齿轮4还包括:在第一齿轮4两侧垂直设置的第一突出杆4-1;

第二齿轮5还包括:在第二齿轮5两侧设置的第二突出杆5-1、第三突出杆5-2,第二突出杆5-1、第三突出杆5-2距离第二齿轮5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二齿轮5的中心轴的两侧;

第三齿轮6还包括:在第三齿轮6两侧设置的第四突出杆6-1、第五突出杆6-2,第四突出杆6-1、第五突出杆6-2距离第三齿轮6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三齿轮6的中心轴的两侧;

所述第一驱动架组件8包括:2个平行的分布在齿轮两侧的侧向连接杆8-1、驱动连接杆8-2;每个侧向连接杆8-1分别与第一突出杆4-1、第二突出杆5-1铰接在一起;在2个侧向连接杆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驱动连接杆8-2;

第一内部板12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第一驱动架组件8的驱动连接杆8-2穿过第一内部板12的条形槽,驱动第一内部板12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第二驱动架组件9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架组件8相同,第二驱动架组件9的侧向连接杆分别铰接在第三突出杆5-2、第五突出杆6-2;第二内部板13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在第二驱动架组件9的驱动连接杆穿过第二内部板13的条形槽,驱动第二内部板13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第一内部板12与第二内部板13的运动方向相反;

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的两侧均垂直设置有水平的板,在水平的板的下侧设置有滚轮;在外侧板11的顶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滚轮与所述凹槽适配,使得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仅可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在外侧板之间填充有粘滞液。

进一步,在第一驱动架组件8驱动的第一内部板12的数量为2个,且2个第一内部板12平行布置,第二驱动架组件9驱动的第二内部板13则设置在2个第一内部板12之间;在第二内部板13的两侧设置有突出的斜板15;在第二内部板接近于第一内部板的一端设置的斜板的方向朝向第一内部板。

进一步,在第二驱动架组件9驱动的第二内部板13的数量为2个,且2个第二内部板13平行布置,第一内部板12分布在2个第二内部板13之间;在第一内部板12的两侧设置若干突出的斜板,斜板的方向朝向第二内部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均为钢板。

进一步,还包括:第四齿轮7、第三驱动架组件10、第三内部板14,第四齿轮7也与齿条相啮合、且均与下梁连接固定;第四齿轮7与第一齿轮4的尺寸与结构相同;

第三齿轮6与第四齿轮7之间设置第三驱动架组件10;

第四齿轮7还包括:在第四齿轮7两侧垂直设置的第六突出杆7-1;

第三驱动架组件10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架组件8相同,第三驱动架组件10的侧向连接杆分别铰接在第四突出杆6-1、第六突出杆7-1

第三内部板14均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在第三驱动架组件10的驱动连接杆穿过第三内部板14的条形槽,驱动第三内部板14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第二内部板13与第三内部板14的运动方向相反;

第三内部板14的两侧均垂直设置有水平的板,在水平的板的下侧设置有滚轮;在外侧板11的顶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滚轮与所述凹槽适配,使得第三内部板14仅可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第三内部板的结构与第一内部板的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在第一内部板的两侧。

进一步,在第二内部板接近于第三内部板的一端的斜板的方向朝向第三内部板。

进一步,第三内部板14为钢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申请的粘滞阻尼墙是:利用两个内部板运动方向相反,在其中的一方设置斜板,在第一内部板与第二内部板相向运动时,第一内部板由于设置斜板的作用,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耗能效果;同时由于斜板对粘滞液体的推动作用,使得第二内部板与粘滞液体的相对速度增大,提高了耗能效果;当第一内部板与第二内部板相对运动时,效果类似。

(2)本申请中给出了2种斜板的设计方式。

(3)本申请实现了:两个内部板运动方式相反的设计。

(4)增加第四齿轮、第三驱动架组件10、第三内部板,可以使得第二内部板不管朝那边运动,始终有1端与内部板相向运动,提高耗能效果。

(5)由于内部板的活动范围预先设计好,也适用于空间较小时的情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实施例一的粘滞阻尼墙的立面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第二内部板以及第二驱动架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第一内部板、第一驱动架组件、第三内部板、第三驱动架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齿轮、齿条、驱动架组件以及内部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第一驱动架组件、第一内部板与第二驱动架组件、第二内部板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具有耗能增益效果的粘滞阻尼墙,包括:上梁1、下梁2、齿条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四齿轮7、第一驱动架组件8、第二驱动架组件9、第三驱动架组件10、外侧板11、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第三内部板14;

齿条设置在上梁的下侧;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四齿轮7均与齿条相啮合且沿着下梁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均与下梁连接固定;

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四齿轮7的尺寸大小相同,且第一齿轮4与第四齿轮7的结构相同,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的结构相同;

沿梁长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6、第四齿轮7,且上述齿轮两两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驱动架组件8、第二驱动架组件9、第三驱动架组件10。

第一齿轮4还包括:在第一齿轮4两侧垂直设置的第一突出杆4-1;

第二齿轮5还包括:在第二齿轮5两侧设置的第二突出杆5-1、第三突出杆5-2,第二突出杆5-1、第三突出杆5-2距离第二齿轮5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二齿轮5的中心轴的两侧;

第三齿轮6还包括:在第三齿轮6两侧设置的第四突出杆6-1、第五突出杆6-2,第四突出杆6-1、第五突出杆6-2距离第三齿轮6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布在第三齿轮6的中心轴的两侧;

第四齿轮7还包括:在第四齿轮7两侧垂直设置的第六突出杆7-1;

所述第一驱动架组件8包括:2个平行的分布在齿轮两侧的侧向连接杆8-1、驱动连接杆8-2;每个侧向连接杆8-1分别与第一突出杆4-1、第二突出杆5-1铰接在一起;在2个侧向连接杆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驱动连接杆8-2。

第一内部板12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第一驱动架组件8的驱动连接杆8-2穿过第一内部板12的条形槽,驱动第一内部板12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第二驱动架组件9、第三驱动架组件10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架组件8相同,第二驱动架组件9的侧向连接杆分别铰接在第三突出杆5-2、第五突出杆6-2,第三驱动架组件10的侧向连接杆分别铰接在第四突出杆6-1、第六突出杆7-1;

第二内部板13、第三内部板14均设置有竖向延伸的长条形槽;

在第二驱动架组件9的驱动连接杆穿过第二内部板13的条形槽,驱动第二内部板13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在第三驱动架组件10的驱动连接杆穿过第三内部板14的条形槽,驱动第三内部板14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第一内部板12与第二内部板13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二内部板13与第三内部板14的运动方向相反;

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第三内部板14的两侧均垂直设置有水平的板,在水平的板的下侧设置有滚轮;在外侧板11的顶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滚轮与所述凹槽适配,使得第一内部板12、第二内部板13、第三内部板14仅可沿着梁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在第一驱动架组件8驱动的第一内部板12、第三驱动架组件10驱动的第三内部板14的数量均为2个,且2个第一内部板12、2个第三内部板14平行布置,第二驱动架组件9驱动的第二内部板13则设置在2个第一内部板12、2个第三内部板14之间;在第二内部板13的两侧设置有突出的斜板15;在第二内部板接近于第一内部板的一端的斜板的方向朝向第一内部板,在第二内部板接近于第三内部板的一端的斜板的方向朝向第三内部板;

或者:

在第二驱动架组件9驱动的第二内部板13的数量为2个,且2个第二内部板13、平行布置,第一内部板12、第三内部板14分布在2个第二内部板13之间;

在第一内部板12的两侧设置若干突出的斜板,斜板的方向朝向第二内部板;

在第三内部板14的两侧设置也若干突出的斜板,斜板的方向朝向第二内部板,且第三内部板14的斜板的朝向方向与第一内部板12的斜板的朝向方向相反。

上述斜板的设计,在第一内部板与第二内部板相向运动时,第一内部板由于设置斜板的作用,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耗能效果;同时由于斜板对粘滞液体的推动作用,使得第二内部板与粘滞液体的相对速度增大,提高了耗能效果;当第一内部板与第二内部板相对运动时,效果类似。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