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构造及其实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41371发布日期:2019-04-29 14:38阅读:1373来源:国知局
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构造及其实施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构造结构领域,特别涉及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构造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号为cn10438936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构造,包括清水混凝土剪力墙和内填充墙,剪力墙在与内填充墙垂直或水平交接处的两侧内凹,形成条形凹面,凹面通过网格布和素水泥浆与基层抹灰后的内填充墙粘连,并用水泥浆进行面层抹灰,且剪力墙位于凹面的部分用水泥浆面层抹灰后与其余部分表面为同一水平面。

这种构造虽然会导致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不易产生抹灰开裂,且由于剪力墙具有清水混凝土效果,无需抹灰,既节约材料,减少施工污染,又节省返修费用,同时,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观感质量也更佳,但是:该发明的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之间仅仅通过粘贴网格布连接,防止交接处抹灰开裂,然而,当两种材料交接处收缩不均导致错位时,交接处的抹灰仍然容易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提供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构造及其实施方法,其具有将网格布和钢片结合,能够避免剪力墙和内填充墙之间发生错位,有效防止交接处抹灰开裂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构造,包括剪力墙和内填充墙,其特征是:所述剪力墙在与内填充墙垂直交接处的侧面内凹,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处设置有网格布,所述内填充墙在与剪力墙垂直交接处的两侧内凹,形成两第二凹槽;所述钢片连接组件包括四块水平钢片和两块竖直钢片,两所述竖直钢片平行设置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竖直钢片固定于剪力墙靠近与剪力墙相连的内填充墙一侧的墙壁上;四块所述水平钢片分为上组和下组,所述上组或下组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所述水平钢片;设置于两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水平钢片与所述竖直钢片抵触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通过覆盖网格布和涂抹素水泥浆,与基层抹灰后的内填充墙第二凹槽粘连,所述剪力墙位于第一凹槽的部分通过水泥浆抹灰后与其余部分表面为同一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剪力墙和内填充墙的交接部位设置钢片连接组件和网格布,钢片包括竖直钢片和水平钢片,竖直钢片与水平钢片连接,从而避免剪力墙与内填充墙的连接处开裂或错位情况发生;设置网格布,能够防止交接处均布形变产生抹灰开裂的情况;将第一凹槽与其余部分的表面通过水泥浆抹平,能够增加清水混凝土剪力墙的表面平整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竖直钢片和所述水平钢片上均开设有孔眼,所述竖直钢片通过水泥钉和孔眼固定于所述剪力墙上;所述水平钢片通过水泥钉和孔眼固定于所述内填充墙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水泥钉加固,结构简单,安装可靠。

进一步设置:所述竖直钢片的长度大于所述内填充墙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令竖直钢片的长度大于内填充墙的高度,能够增加钢片连接组件的整体性,提高钢片连接组件的防开裂和防错位能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竖直钢片的厚度为2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竖直钢片设定为2mm厚度,能够在保证钢片牢固程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钢片厚度,防止钢片凸出于墙体。

进一步设置:所述网格布挂于所述水泥钉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网格布挂在水泥钉上,网格布与钢片组件之间产生连接关系,形成一个连接整体,相互传递牵引力,减少彼此的负荷,使剪力墙和内填充墙的交接处的连接更加可靠,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所述水平钢片为弓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水平钢片设置为弓字形,能够令水平钢片与内填充墙的接触面积增加,增强水平钢片与内填充墙的连接可靠程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深度为4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深度设置为4mm,令其能够容纳竖直钢片或水平钢片以及网格布,经过抹灰处理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所在部位能够与剪力墙或内填充墙其余部分形成一个平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其实施方法,其具有将网格布和钢片结合,能够避免剪力墙和内填充墙之间发生错位,有效防止交接处抹灰开裂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实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竹胶板制作剪力墙模板,模板内部安装钢筋网,模板两侧用对拉螺栓拉紧,模板外用型钢支撑固定,模板内壁位于剪力墙与内填充墙垂直或水平交接处通过自攻木螺丝钉固定矩形钢板;其中,矩形钢板的厚度为3.5mm-5.2mm,其长度为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的长度,其宽度为300mm+内填充墙厚度;

s2:向模板内浇注清水混凝土,成型拆模后制得剪力墙,该剪力墙表面位于模板矩形钢板处的区域形成第一凹槽;

s3:将竖直钢片紧贴剪力墙的墙面,置于第一凹槽内;调整竖直钢片的位置,用水泥钉钉入竖直钢片的上部及下部水泥钉孔眼,将竖直钢片固定在剪力墙上;对内填充墙进行基层抹灰处理后,形成第二凹槽;将水平钢片紧贴内填充墙的墙面,放置于第二凹槽内;调整水平钢片的位置,使其与竖直钢片抵触;用水泥钉钉入水平钢片的上部及下部水泥钉孔眼,将水平钢片固定在内填充墙上;同时令砌筑砂浆将水平钢片的端部与竖直钢片连接;

s4:将网格布蒙覆于剪力墙和内填充墙的交接处,网格布的节点挂在水泥钉上;利用素水泥浆将网格布粘结在交接处,两种墙体每边粘结的网格布的宽度均为150mm,同时采用此素水泥浆对内填充墙表面做刷浆拉毛;

s5:粘结及刷浆拉毛完成一天后,利用水泥浆对粘结区做面层抹灰,其中,剪力墙位于凹面的部分用水泥浆面层抹灰后与其余部分表面为同一水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构造的实施。

进一步设置:所述矩形钢板的厚度为4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令矩形钢板的厚度为4mm,能够使得通过矩形钢板形成的第一凹槽的深度为4mm。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剪力墙和内填充墙的交接部位设置钢片连接组件和网格布,能够防止交接处均布形变产生抹灰开裂的情况,并增加清水混凝土剪力墙的表面平整度;

2、通过利用水泥钉加固,结构简单,安装可靠;

3、通过令竖直钢片的长度大于内填充墙的高度,能够增加钢片连接组件的整体性,提高钢片连接组件的防开裂和防错位能力。;

4、通过将网格布挂在水泥钉上,令网格布与钢片组件形成一个连接整体,相互传递牵引力,减少彼此的负荷,使剪力墙和内填充墙的交接处的连接更加可靠,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水平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剪力墙;2、内填充墙;3、竖直钢片;4、水平钢片;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孔眼;8、网格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构造,如图1所示,包括剪力墙1和内填充墙2。内填充墙2垂直于剪力墙1设置,在两堵墙交接部位附件的内填充墙2和剪力墙1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凹槽6和第一凹槽5。即剪力墙1上以及剪力墙1与内填充墙2垂直交接处的侧面内凹,形成第一凹槽5;内填充墙2上以及内填充墙2与剪力墙1垂直交接的部分的两侧面均内凹,形成两个第二凹槽6。

还包括钢片连接组件,钢片连接组件由两块竖直钢片3和四块水平钢片4。

两块竖直钢片3平行设置在第一凹槽5内,任意竖直钢片3的长度大于内填充墙2的高度,厚度为2mm。其上开设有孔眼7。通过水泥钉和孔眼7,能够将竖直钢片3固定在剪力墙1上。

水平钢片4分为两组,即上组和下组。上组或下组均包括两块水平钢片4。上组的两块水平钢片4平行设置,两钢片均设置于位于上侧的第二凹槽6内。水平钢片4的靠近剪力墙1一侧的端部与竖直钢片3抵触并连接。下组的两块水平钢片4的结构与上组的两块水平钢片4的结构一致。水平钢片4上也设置有孔眼7。通过水泥钉和孔眼7,能够将水平钢片4固定在内填充墙2上。

设置网格布8,将网格布8的结点挂在竖直钢片3和水平钢片4的水泥钉上,使得网格布8与钢片组件之间产生连接关系,形成一个整体、网格布8和钢片之间能够相互传递牵引力,分担彼此的负荷。从而使得剪力墙1和内填充墙2的交接处的连接更加可靠,提高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网格布8,并在网格布8上涂抹素水泥浆,将剪力墙1的第一凹槽5与经过抹灰操作后的内填充墙2的第二凹槽6粘连。同时剪力墙1上位于第一凹槽5的部分通过水泥浆抹灰后与剪力墙1其余部分的表面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从而提高剪力墙1的平整度,并且减少剪力墙1和内填充墙2的交接处抹灰开裂的情况。

实施例2: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实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竹胶板制作剪力墙1模板,模板内部安装钢筋网,模板两侧用对拉螺栓拉紧,模板外用型钢支撑固定,模板内壁位于剪力墙1与内填充墙2垂直或水平交接处通过自攻木螺丝钉固定矩形钢板。其中,矩形钢板的厚度为4mm,其长度为剪力墙1与内填充墙2交接处的长度,其宽度为300mm加上内填充墙2厚度。

s2:向模板内浇注清水混凝土,成型拆模后制得剪力墙1,该剪力墙1表面位于模板矩形钢板处的区域形成第一凹槽5。

s3:将竖直钢片3紧贴剪力墙1的墙面,置于第一凹槽5内。调整竖直钢片3的位置,用水泥钉钉入竖直钢片3的上部及下部水泥钉孔眼7,将竖直钢片3固定在剪力墙1上。对内填充墙2进行基层抹灰处理,并在抹灰处理的过程中,对内填充墙2靠近剪力墙1的部位进行处理使其形成第二凹槽6。将水平钢片4紧贴内填充墙2的墙面,放置于第二凹槽6内。调整水平钢片4的位置,使其与竖直钢片3抵触用水泥钉钉入水平钢片4的上部及下部水泥钉孔眼7,将水平钢片4固定在内填充墙2上。同时令砌筑砂浆将水平钢片4的端部与竖直钢片3连接。

s4:将网格布8蒙覆于剪力墙1和内填充墙2的交接处,网格布8的节点挂在水泥钉上。利用素水泥浆将网格布8粘结在交接处,两种墙体每边粘结的网格布8的宽度均为150mm,同时采用此素水泥浆对内填充墙2表面做刷浆拉毛。

s5:粘结及刷浆拉毛完成一天后,利用水泥浆对粘结区做面层抹灰,其中,剪力墙1位于凹面的部分用水泥浆面层抹灰后与其余部分表面为同一水平面。

实施例2:剪力墙与内填充墙交接处构造,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水平钢片4为弓字形。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