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扣式飘窗外墙预制模具和预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29411发布日期:2019-07-20 01:04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扣式飘窗外墙预制模具和预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特别是指一种环扣式飘窗外墙预制模具和预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预制飘窗便是其中一种。现有预制飘窗大都采用整体式的模具,飘窗框和飘窗板的模具固定在一起,完成整个飘窗的预制浇筑。具体飘窗外墙简要生产工艺如下:①清模组模、布筋预埋后进行第1次浇筑,结构层采用普通混凝土;②铺设保温板插入连接件后进行第2次浇筑,外页板采用细石混凝土;③对结构层及外页板进行收面压光;④等结构层及外页板混凝土全部终凝之后(一般等到第二天)进行第3次浇筑,飘窗板采用细石混凝土,由于飘窗板厚度较薄,高度较高,浇筑密实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在180-240mm之间且要求和易性较好;⑤模冲洗修补。

上述工艺存在的问题:①浇筑次数较多,一般第二天才能进行第3次浇筑,在加热的情况下(要求25℃以上),第三天才能拆模,严重影响模具周转,进而影响生产效率;②由于第三天才能拆模,期间模台一直被占用,影响了其他构件的生产,进而影响生产效率;③由于飘窗板为立模(窄高),对混凝土性能要求较高增加施工难度,为浇筑密实会增加振捣时间,容易导致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后期产生裂缝影响外观质量;④由于飘窗板窄高,混凝土气泡较多,增加修补工作量且影响构件外观质量;⑤飘窗板易产生涨模现象,模具必须额外增加斜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环扣式飘窗外墙预制模具和预制方法,解决了现有飘窗预制效率低、难度大、质量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扣式飘窗外墙预制模具,包括飘窗板模具和飘窗框模具,飘窗板模具一侧的模板上设有钢筋槽,飘窗框模具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内模板位于外模板内部,外模板上设有环筋槽,飘窗框模具或模台上设有支撑飘窗板的支撑装置。

所述的飘窗板模具为矩形布置,包括位于矩形前后两侧的长模板和位于矩形左右两侧的侧模板,一侧的长模板上设有钢筋槽。

所述的飘窗板模板为凸形布置,包括位于前侧的短模板、位于后侧的长模板、位于两侧的侧模板和位于两侧的l模板,l模板位于侧模板的前侧,长模板、侧模板和l模板上与长模板平行的部分均设有钢筋槽。

所述的内模板和外模板均为矩形布置,包括位于矩形四边的边模板,外模板的边模板上设有环筋槽。

所述的支撑装置为可调螺纹支撑杆。

一种环扣式飘窗外墙预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安装飘窗板模具:将飘窗板模具的模板连接固定,在飘窗板模具内布置板钢筋笼,板钢筋笼穿过一侧模板的钢筋槽;

b浇筑飘窗板:在飘窗板模具内浇筑混凝土板体,板钢筋笼伸出混凝土板体的部分形成外伸钢筋;

c安装飘窗框模具:将内模板和外模板连接固定,内模板布置于外模板内部,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布置框钢筋笼,框钢筋笼穿过外模板上的环筋槽;

d固定飘窗板:将飘窗板吊至飘窗框模具上部,外伸钢筋朝下伸入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利用支撑装置将飘窗板固定安装;

e浇筑飘窗框,形成飘窗外墙: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框体,框钢筋笼伸出浇筑混凝土框体的部分形成外伸环筋,飘窗板和飘窗框形成飘窗外墙。

所述的步骤a中,飘窗板模具呈矩形布置,包括位于矩形前后两侧的长模板和位于矩形左右两侧的侧模板,板钢筋笼穿过一侧长模板的钢筋槽。

所述的步骤a中,飘窗板模具呈凸形布置,包括位于前侧的短模板、位于后侧的长模板、位于两侧的侧模板和位于两侧的l模板,l模板位于侧模板的前侧,板钢筋笼穿过长模板、侧模板和l模板上与长模板平行的部分上的钢筋槽。

所述的步骤c中,内模板和外模板均呈矩形布置,包括位于矩形四边的边模板,框钢筋笼穿过外模板的边模板上的环筋槽。

所述的步骤d中,飘窗板的两端放置在外模板上。

还包括步骤f;f加设保温层:在飘窗板与外模板之间的飘窗框上设置保温层,在保温层上浇筑混凝土覆盖层。

本发明通过对飘窗板提前预制,改变构件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效益,具体如下:①由于飘窗板已提前预制完毕,构件可当天完成浇筑,第二天即可拆模起吊,周期由原来72小时减少为24小时,模具周转率大大提高,进而提高生产效率;②由于构件24小时即可起吊,模台周转率大大提高,进而提高生产效率;③由于飘窗板平躺浇筑,一般普通混凝土即可完成,高度较低,方便振捣及气泡的排出,方便施工,减少修补工作量的同时提高构件外观质量;④采用提前预制,飘窗板原侧模可取消,降低模具重量,从而降低构件成本;⑤由于飘窗板平躺浇筑,有效防止了涨模现象,提高构件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飘窗板模具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飘窗板模具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飘窗框模具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飘窗框模具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飘窗成型结构图。

图中:1-飘窗板模具,11-长模板,12-短模板,13-侧模板,14-l模板,15-钢筋槽;2-飘窗板,21-板钢筋笼,22-混凝土板体,23-外伸钢筋;3-飘窗框模具,31-内模板,32-外模板,33-边模板,34-环筋槽;4-飘窗框,41-框钢筋笼,42-混凝土框体,43-外伸环筋;5-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6所示,一种环扣式飘窗外墙预制模具,包括飘窗板模具1、飘窗框模具3和支撑装置5。

飘窗板模具1为矩形布置或凸形布置。飘窗板模具1为矩形布置时,包括位于矩形前后两侧的长模板11和位于矩形左右两侧的侧模板13,一侧的长模板11上设有钢筋槽15。飘窗板模板1为凸形布置时,包括位于前侧的短模板12、位于后侧的长模板11、位于两侧的侧模板13和位于两侧的l模板14,l模板14位于侧模板13的前侧,长模板11、侧模板13和l模板14上与长模板11平行的部分均设有钢筋槽15。

飘窗框模具3包括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均为矩形布置,内模板31位于外模板32内部,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形成回字形的浇筑空间,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均包括位于矩形四边的边模板33,外模板32的边模板33上设有环筋槽34。

飘窗框模具3或模台上设有支撑飘窗板2的支撑装置5,优选的,支撑装置5为可调螺纹支撑杆。

一种环扣式飘窗外墙预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安装飘窗板模具1:将飘窗板模具1的模板连接固定,飘窗板模具1呈矩形布置或凸形布置;飘窗板模具1呈矩形布置时,飘窗板模具1包括位于矩形前后两侧的长模板11和位于矩形左右两侧的侧模板13,板钢筋笼21穿过一侧长模板11的钢筋槽15;飘窗板模具1呈凸形布置时,包括位于前侧的短模板12、位于后侧的长模板11、位于两侧的侧模板13和位于两侧的l模板14,l模板14位于侧模板13的前侧,板钢筋笼21穿过长模板11、侧模板13和l模板14上与长模板11平行的部分上的钢筋槽15;然后在飘窗板模具1内布置板钢筋笼21,板钢筋笼21穿过一侧模板的钢筋槽15;

b浇筑飘窗板2:在飘窗板模具1内浇筑混凝土板体22,板钢筋笼21伸出混凝土板体22的部分形成外伸钢筋23;

c安装飘窗框模具3:将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分别连接固定,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均呈矩形布置,包括位于矩形四边的边模板33,内模板31布置于外模板32内部,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形成回字形的浇筑空间,在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之间布置框钢筋笼41,框钢筋笼41穿过外模板32的边模板33上的环筋槽34;

d固定飘窗板2:将飘窗板2吊至飘窗框模具3上部,外伸钢筋23朝下伸入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之间,飘窗板2长于飘窗框4,因此飘窗板2的两端放置在外模板32上,利用支撑装置5将飘窗板2固定安装;

e浇筑飘窗框4,形成飘窗外墙:在内模板31和外模板32之间浇筑混凝土框体42,框钢筋笼41伸出浇筑混凝土框体42的部分形成外伸环筋43,飘窗板2和飘窗框4形成飘窗外墙。

f加设保温层:在飘窗板2与外模板32之间的飘窗框4上设置保温层,在保温层上浇筑混凝土覆盖层。

本发明通过对飘窗板提前预制,改变构件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效益,具体如下:由于飘窗板已提前预制完毕,构件可当天完成浇筑,第二天即可拆模起吊,周期由原来72小时减少为24小时,模具周转率大大提高,进而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构件24小时即可起吊,模台周转率大大提高,进而提高生产效率;由于飘窗板平躺浇筑,一般普通混凝土即可完成,高度仅为10公分,方便振捣及气泡的排出,方便施工,减少修补工作量的同时提高构件外观质量;采用提前预制,飘窗板原侧模可取消,降低模具重量,从而降低构件成本;由于飘窗板平躺浇筑,有效防止了涨模现象,提高构件质量。

根据称量分析计算,由于本发明飘窗模具简化为两套,而避免了一整套模具复杂的连接结构,本发明的模具重量较传统模具大大降低,节省了模具本身费用;由于效率得到提高,飘窗预制周期大大降低,即所需工时降低,人工费用变大大降低;由于质量得到提高,后期修补时间降低,同样人工费用得到降低;结合上述优势,根据现场评估,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每立方飘窗外墙可节省541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