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42796发布日期:2019-09-21 01:5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还涉及到该铝屋的两种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主要以砖块混凝土为主和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按材料分为两类;其中以砖块混凝土为主的建筑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和砖瓦,并且施工量大、建成后不可移动、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建筑重量较大、钢筋本身的成本高昂,建成后同样不可移动,使得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整体费用较高。

在上述两种建筑的存在各种劣势的前提下,铝材等相对新型材料制成的建筑逐渐走进现代生活,铝屋具有建设成本低和建设方便快速等的优点。但是目前的铝屋建设安装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建筑流程:打地基、建柱再造墙的方式,该方法只能先将各种铝材部件运输到工地,按照传统流程逐步在现场制成各个模块,再安装成铝屋,导致安装流程仍然非常复杂,而且工地现场缺乏相应的设备,安装效率低,而且不能标准化建造。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及两种该铝屋的安装方法,其中铝屋包括基座模块、墙板模块、屋顶模块和连接模块,所述的墙板模块中包含有三角形的拼接边,两块墙板模块之间通过三角形的拼接边连接,形成包含有多个三角形支撑的连接位,替代传统建筑方法中的柱和梁,利用三角形的强度特性满足建筑对柱和梁的强度需求,实现可在工厂生产阶段将完整墙板模块进行标准化生产,在现场施工阶段只需简单拼接安装,极大地简化了现场安装流程,增加了安装效率,也能利用工厂完善的设备优势,提高了铝屋的整体质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详细技术方案达到目的:

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其包括基座模块和墙板模块,所述的基座模块包括螺旋地桩和地桩横梁,所述的螺旋地桩可以采用市面上现有的螺旋地桩,然后根据地形和建筑要求预先的设计和计算后需要打地桩的的位置,然后在对应位置垂直地将螺旋打入地面;所述的地桩横梁水平地固定连接在相邻的螺旋地桩顶部并形成基座框架,基座框架可以是仅仅围绕在外围的螺旋地桩上,也可以在围绕螺旋地桩之后再在围绕的区域内多设置几条地桩横梁,形成网格状基座面,增加铝屋的承重能力;所述的墙板模块包括外框、扣板、加强型材和保温棉;所述的外框由四条外框型材组成,外框型材截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状,其中一直角边的两侧各向外伸出一条垂直于该直角边的安装边并形成U型结构,安装边设置在所在直角边稍微靠向中部一点的位置,靠入的距离等于扣板的厚度,另一直角边远离直角的一端向内偏移使等腰直角三角形成为钝角三角形且使原斜边的一端成为自由端,外框型材的三角形结构形成了墙板模块的三角形拼接边,每条外框型材的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拼接的倾斜裁切面,外框型材的两端不一定是45°倾斜,还可以是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成其他角度从而拼接出所需要的多边形外框,四条外框型材首尾相连拼接形成外框;所述的加强型材为条状型材且具有若干条,每一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外框内侧并将外框内侧空间分割成多个区域,所述的保温棉填充在外框和加强型材分割出的区域内;所述的扣板具有两面且每一面与外框的形状相匹配,两面扣板分别设置在外框的两侧并分别将四边固定安装在外框型材的安装边上,覆盖保温棉和加强型材;

六块墙板模块通过外框型材相互成90°夹角拼接,并形成立方体盒子屋,其中每两块墙板模块之间的外框型材的自由端相互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拼合,盒子屋再固定连接在基座框架内。

其中,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还包括屋顶模块,所述的屋顶模块为板状结构,屋顶模块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上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扣,其中一个侧面下部设置有长度大于卡扣长度的延长边,另一个侧面下部设置有匹配的凹位,在非卡扣投影处的延长边上设置有挡水板,所述的挡水板高度小于屋顶模块的厚度且当两块屋顶模块拼接后挡水板与卡扣底部接触,若干屋顶模块相互通过卡扣卡接后形成板状的屋顶,所述的屋顶替换原盒子屋顶部的墙板模块后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在盒子屋顶部,所述的屋顶在水平面的投影覆盖盒子屋在水平面的投影,雨水等外部水份落到屋顶时被屋顶模块阻挡,部分通过屋顶模块拼接的间隙渗入到屋顶模块的水会被挡水板第二次阻挡而无法进入到屋内,水流通过挡水板和屋顶模块壁形成的水流通道流出。

其中,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还包括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分为直线连接模块和转角连接模块,所述的转角连接模块包括连接主板和四个旋转夹板,所述的连接主板两端分别各设置有两个弧形的开口环槽,所述的旋转夹板一端设置有与开口环槽相匹配的旋转轴,四个旋转夹板分别通过旋转轴和开口环槽转动安装到连接主板上,所述的转角连接模块取代原墙板模块的其中一条边框型材,通过旋转夹板分别将两块墙板模块固定夹持在两侧,通过转角连接模块可以拼接成倾斜的屋顶,此时需要带有倾斜边的侧墙板模块配合,也可以通过转角连接模块连接两块侧墙,以适应多种多边形地形;所述的直线连接模块为一柱状长方体型材,长方体型材截面的其中一长边两端具有相同的长度的延长边,该长边和两端延长边的长度之和等于墙板模块厚度;长方体型材截面的其中一短边在远离长边延长边的一端设置有一短边延长边,另一短边在远离长边延长边的一端设置有防水胶条槽,直线连接模块两端设置有与长度延伸方向呈45°夹角的倾斜裁切面,直线连接模块取代原墙板模块的边框型材且直线连接模块的长方形截面的短边延长边处形成了环绕墙板模块的凸出安装边,直线连接模块的长边延长边两端通过扣板固定连接到墙板模块,直线连接模块再相互配合固定连接或者与外框型材固定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的模块与模块之间或者型材与型材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是螺栓连接或者焊接连接;所述的墙板模块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所述的加强型材具有长和短两种规格,长规格加强型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框内侧,短规格加强型材垂直地固定在长规格加强型材和外框内侧,形成网格状的加强型材架;所述的墙板模块根据设计需求在两侧设置有开孔,开孔内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安装有门或者窗。

上述铝屋可以根据需求通过以的下生产和安装方法进行生产和安装:

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安装方法,其包括工厂生产阶段和现场施工阶段,首先通过在工厂生产阶段将带有相互匹配的三角形拼接边的墙板或者墙板外框进行标准化生产,现场施工阶段预先根据设计制作好地桩,然后在地桩上通过三角形拼接边将墙板相互拼接形成盒子状的铝屋并将铝屋固定在地桩上,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详细安装步骤:

第一种方法的标准化程度更高,现场施工更加简单和方便,其包括以下详细步骤:

步骤S10:在工厂中利用模具和设备进行基座模块和墙板模块的标准化生产 ,形成若干螺旋地桩、地桩横梁、外框型材、扣板、加强型材和保温棉,所述的外框型材其中的一侧带有一体化成型的三角形拼接边,外框型材通过倒模成型后,两端再分别裁切出相互拼接的倾斜面,以使两条外框型材可以首尾相连形成外框,还可以根据设计图裁切出多种角度的倾斜面进行拼接出多种多边形;

步骤S20:将四条外框型材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外侧带有三角形拼接边的外框,再通过螺钉或者焊接将若干较长的加强型材的两端固定在外框内侧,再将若干较短的加强型材垂直地固定安装在长加强型材的一侧和外框内侧,形成网格状的加强型材;

步骤S30:将保温棉裁切到合适大小,填充到加强型材和外框内的空间里,再通过螺钉或者焊接将扣板固定覆盖在外框两侧,形成墙体模块;

步骤S40:将对应数量及备用数量的墙体模块和基座模块运输到施工现场,按照建筑标准的要求将螺旋地桩螺旋打入地面形成地基,再横向水平地将地桩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或者使用膨胀螺栓在两个相领的螺旋地桩上,组合成基座框架;

步骤S50:通过焊接或者膨胀螺栓将第一块墙板模块水平地固定在基座框架上形成地板,再在地板的四周竖直放置四块墙板模块,相领的墙板模块的三角形拼接边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连接,再将最后一块墙板模块水平地拼接到四块竖直的墙板模块上,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形成房顶,形成一间标准盒子屋;

步骤S60:将多间标准盒子屋水平拼接成占地面积更大的盒子屋,或者将多间标准盒子屋竖直叠放形成更高的盒子屋,相邻的标准盒子屋之间相互贴合的墙体模块拆除并且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连接。

第二种方法灵活性较高,先使用外框型材拼接成铝屋框架,再拼合墙体,其包括以下详细步骤:

步骤S10:在工厂中利用模具设备进行基座模块、墙板模块和直线连接模块的标准化生产,形成若干螺旋地桩、地桩横梁、外框型材、扣板、加强型材和保温棉和直线连接模块,所述的外框型材其中的一侧带有一体化成型的三角形拼接边,外框型材通过倒模成型后,两端再分别裁切出相互拼接的倾斜面;

步骤S20: 将若干较长的加强型材平行排列,再将若干较短的加强型材垂直地固定安装在两条相邻的长加强型材之间形成网格状的加强型材;

步骤S30:将保温棉裁切到合适大小,填充到加强型材内的网格空间里,再将四条直线连接模块在加强型材和保温棉的外周贴合且首尾相连,再通过螺钉或者焊接将扣板固定覆盖在直线连接模块的两侧,形成半墙体模块;

步骤S40:将对应数量及备用数量的半墙体模块、基座模块、外框型材和直线连接模块运输到施工现场,按照建筑标准的要求将螺旋地桩螺旋打入地面形成地基,再横向水平地将地桩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或者使用膨胀螺栓在两个相领的螺旋地桩上,组合成基座框架;

步骤S50:通过焊接或者膨胀螺栓将外框型材水平地固定在基座框架上且首尾相连形成地板的外框,再在地板外框四周的三角形拼接边上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组外框型材,形成墙板外框,再使用同样的固定方法依次将墙板四周和屋顶的外框型材相互固定连接成铝屋框架,最后将半墙体模块固定镶嵌在铝屋框架内形成标准盒子屋;

步骤S60:当设计的屋子长度大于一块墙板模块的宽度时,使用两块墙板通过直线连接模块固定连接,形成更大更长的墙板模块;

步骤S70:在盒子屋(5)四周再覆盖上常规装饰材料,形成装饰层,装饰材料可以是塑料板,也可以是金属铝板等,覆盖了墙板模块的连接位,增加密封性的同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制作成不同的外墙,更加有个性化。

其中,所述的步骤S10中还包括步骤S11:使用模具设备标准化生产屋顶模块;所述的步骤S50中还包括步骤S51:将若干屋顶模块相互通过卡扣卡接后形成板状的屋顶,将屋顶替换原盒子屋顶部的墙板模块后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在盒子屋顶部。

其中,所述的步骤S10中还包括步骤S12:使用模具设备标准化生产转角连接模块;所述的步骤S10包括步骤S13:根据设计要求,裁切调整边框型材两端的倾斜面的倾斜程度,使步骤S20中能拼成带有钝角和锐角的外框;所述的步骤S50还包括步骤S51:将转角连接模块安装在非九十度连接的墙体模块之间,转角连接模块的两侧分别取代两块非九十度连接的墙板模块相对的一边的边框型材,通过两端的旋转夹板分别将两块墙板模块或者半墙板模块固定夹持在两侧,调整到合适角度后通过螺栓固定旋转夹板与墙板模块的位置,形成倾斜的屋顶或者带有非直角的夹角的墙体。

其中,所述的步骤S10还包括步骤S14:根据设计要求,在墙板模块上通过常规手段,包括裁切、冲切等的手段在扣板上开孔,取出加强型材和保温棉,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安装上门、窗、门框或者窗框,其中门框或者窗框充当墙体模块的加强型材,扣板固定在门框或者窗框上。

附图说明

图1,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的盒子屋示意图,由于基座和门窗可以采用常规基座,图中省略基座和门窗。

图2,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的盒子屋的剖视结构图。

图3,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的墙板剖视图。

图5,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安装有屋顶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安装有屋顶模块侧视平面图。

图7,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的转角连接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含有直线连接模块铝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的直线连接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为展示直线连接模块型材结构,其中一端为裁切面。

图11,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的直线连接模块的型材结构示意图。

图12,半墙体模块转角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模块化安装的正方体铝屋。

如图1-12所示的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其包括基座模块和墙板模块2,所述的基座模块包括螺旋地桩和地桩横梁,在建设工地按设计图纸将螺旋地桩根据预先的设计和计算后的位置,垂直地螺旋打入地面,形成呈正方形排列的地桩组;所述的地桩横梁水平地固定连接在相邻的螺旋地桩顶部并形成正方形的基座框架;所述的墙板模块2包括外框、扣板21、加强型材23和保温棉22;所述的外框由四条外框型材24组成,外框型材24截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状,其中一直角边的在两侧稍微靠向直角边中心处的位置上,各向外伸出一条垂直于该直角边的安装边241并形成U型结构,另一直角边远离直角的一端向内偏移使等腰直角三角形成为钝角三角形且使原斜边的一端成为自由端242,外框型材24的三角形结构形成了墙板模块2的三角形拼接边,每条外框型材24的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拼接的45°倾斜裁切面,四条外框型材24首尾相连拼接形成正方形的外框;所述的加强型材23为条状型材且具有三条,一条长规格的加强型材23,两条短规格的加强型材23,长规格加强型材2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外框其中一对相对边的中部内壁上,两条短规格加强型材23分别垂直地通过螺栓和角码固定在长规格加强型材23中部侧壁和对应的外框内侧壁,在墙壁模块内形成“十”字形的网格状的加强型材23架,将外框内侧空间分割成四个区域;所述的保温棉22具有四块,每块均为与外框内侧小空间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正方形状,分别填充在外框和加强型材23分割出的区域内;所述的扣板21具有两面且每一面都是与外框的形状相匹配的正方形状,两面扣板21分别设置在外框的两侧并分别将四边固定安装在外框型材24的安装边241上,覆盖保温棉22和加强型材23,最终形成一块正方形的墙板模块2;

六块墙板模块2通过外框型材24相互成90°夹角拼接,并形成立方体盒子屋5,其中每两块墙板模块2之间的外框型材24的自由端242相互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拼合,盒子屋5再固定连接在基座框架内。

作为优选实施例,铝屋还包括屋顶模块1,使用屋顶模块1替换原来处于屋顶位置的墙体模块,或者将屋顶模块1固定在原盒子屋5顶部的墙体模块的上部,提高防水效果和隔热效果,所述的屋顶模块1为板状结构,屋顶模块1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上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扣11,其中一个侧面下部设置有长度大于卡扣11长度的延长边12,另一个侧面下部设置有匹配的凹位,在非卡扣11投影处的延长边12上设置有挡水板13,所述的挡水板13高度小于屋顶模块1的厚度且当两块屋顶模块1拼接后挡水板13与卡扣11底部接触,屋顶模块1相互拼接后,挡水板13和屋顶模块1的侧壁形成了一条位于拼接间隙下的导水槽,在非雨天的时候,导水槽中的空气可以形成隔热层,若干屋顶模块1相互通过卡扣11卡接后形成板状的屋顶,屋顶替换原盒子屋5顶部的墙板模块2后通过螺栓固定在盒子屋5顶部,或者屋顶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顶部墙板模块2的顶部上,屋顶在水平面的投影覆盖盒子屋5在水平面的投影。

作为优选实施例,在有需要的时候,铝屋还包括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分为直线连接模块4和转角连接模块,所述的转角连接模块包括连接主板31和四个旋转夹板32,所述的连接主板31两端分别各设置有两个弧形的开口环槽33,所述的旋转夹板32一端设置有与开口环槽33相匹配的旋转轴,四个旋转夹板32分别通过旋转轴和开口环槽33转动安装到连接主板31上,所述的转角连接模块取代原墙板模块2的其中一条边框型材,通过旋转夹板32分别将两块墙板模块2固定夹持在两侧,转角连接模块用于制作倾斜顶或者连接非90°夹角连接的墙体模块;所述的直线连接模块4为一柱状长方体型材,长方体型材截面的其中一长边两端具有相同的长度的延长边,该长边和两端延长边的长度之和等于墙板模块2厚度;长方体型材截面的其中一短边在远离长边延长边41的一端设置有一短边延长边42,另一短边在远离长边延长边41的一端设置有防水胶条槽,直线连接模块4两端设置有与长度延伸方向呈45°夹角的倾斜裁切面,直线连接模块4取代原墙板模块2的边框型材且直线连接模块4的长方形截面的短边延长边42处形成了环绕墙板模块2的凸出安装边421,直线连接模块4的长边延长边41两端通过扣板21固定连接到墙板模块2,直线连接模块4再相互配合固定连接或者与外框型材24固定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所述的模块与模块之间或者型材与型材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是螺栓连接或者焊接连接;所述的墙板模块2根据设计需求在两侧设置有开孔,开孔内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安装有门或者窗。

实施例二:使用完整墙板模块2的正方体铝屋安装方法

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详细步骤:

步骤S10:在工厂中利用模具设备进行基座模块和墙板模块2的标准化生产,形成若干螺旋地桩、地桩横梁、外框型材24、扣板21、加强型材23和保温棉22,所述的外框型材24其中的一侧带有一体化成型的三角形拼接边,外框型材24通过倒模成型后,两端再分别裁切出相互拼接的45°倾斜面,螺旋地桩和地桩横梁可以采用常规铝屋或者木屋通用的螺旋地桩和地桩横梁;

步骤S20:将四条外框型材24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外侧带有三角形拼接边的外框,再通过螺钉将较长的加强型材23的两端固定在外框内侧,再将较短的加强型材23垂直地通过螺钉和角码安装在长加强型材23的一侧和外框内侧,形成“十”字型网格状的加强型材23;

步骤S30:将保温棉22裁切到合适大小,填充到加强型材23和外框内的空间里,再通过螺钉或者焊接将扣板21固定覆盖在外框两侧,形成墙体模块;

步骤S40:将对应数量及备用数量的墙体模块和基座模块运输到施工现场,按照建筑标准的要求将螺旋地桩螺旋打入地面形成地基,再横向水平地将地桩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或者使用膨胀螺栓在两个相领的螺旋地桩上,组合成正方形的基座框架;

步骤S50:通过膨胀螺栓将第一块墙板模块2水平地固定在基座框架上形成地板,再在地板的四周竖直放置四块墙板模块2,相领的墙板模块2的三角形拼接边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再将最后一块墙板模块2水平地拼接到四块竖直的墙板模块2上,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形成房顶,形成一间标准盒子屋5;

步骤S60:将多间标准盒子屋5水平拼接成占地面积更大的盒子屋5,或者将多间标准盒子屋5竖直叠放形成更高的盒子屋5,相邻的标准盒子屋5之间相互贴合的墙体模块拆除并且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10中还可以包括步骤S11:使用模具设备标准化生产屋顶模块1;所述的步骤S50中还包括步骤S51:将若干屋顶模块1相互通过卡扣11卡接后形成板状的屋顶,将屋顶替换原盒子屋5顶部的墙板模块2后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在盒子屋5顶部,增加了屋顶的防水能力和隔热能力。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10中还包括步骤S12:使用模具设备标准化生产转角连接模块;所述的步骤S10包括步骤S13:根据设计要求,裁切调整边框型材两端的倾斜面的倾斜程度,使步骤S20中能拼成带有钝角和锐角的外框,当两块墙板模块2使用非90°夹角连接时,与这两块墙板模块2侧面拼接的墙板模块2必然需要调整夹角的大小以适应两块非90°夹角连接的墙板模块2;所述的步骤S50还包括步骤S51:将转角连接模块安装在非九十度连接的墙体模块之间,转角连接模块的两侧分别取代两块非九十度连接的墙板模块2相对的一边的边框型材,通过两端的旋转夹板32分别将两块墙板模块2或者半墙板模块2固定夹持在两侧,调整到合适角度后通过螺栓固定旋转夹板32与墙板模块2的位置,转角连接模块可以用于安装倾斜的屋顶。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10还包括步骤S14:根据设计要求,在墙板模块2上通过常规手段在扣板21上开孔,取出加强型材23和保温棉22,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安装上门、窗、门框或者窗框。

实施例三:使用半墙板模块2的长方体铝屋安装方法

一种模块化安装的铝屋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详细步骤:

步骤S10:在工厂中利用模具设备进行基座模块、墙板模块2和直线连接模块4的标准化生产,形成若干螺旋地桩、地桩横梁、外框型材24、扣板21、加强型材23和保温棉22和直线连接模块4,所述的外框型材24其中的一侧带有一体化成型的三角形拼接边,外框型材24通过倒模成型后,两端再分别裁切出相互拼接的45°倾斜面,螺旋地桩和地桩横梁可以采用常规铝屋或者木屋通用的螺旋地桩和地桩横梁;

步骤S20: 将若干较长的加强型材23平行排列,再将若干较短的加强型材23垂直地固定安装在两条相邻的长加强型材23之间形成网格状的加强型材23;

步骤S30:将保温棉22裁切到合适大小,填充到加强型材23内的网格空间里,再将四条直线连接模块4在加强型材和保温棉的外周贴合且首尾相连,再通过螺钉或者焊接将扣板21固定覆盖在直线连接模块4的两侧,形成半墙体模块;

步骤S40:将对应数量及备用数量的半墙体模块、基座模块和外框型材24运输到施工现场,按照建筑标准的要求将螺旋地桩螺旋打入地面形成地基,再横向水平地将地桩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或者使用膨胀螺栓在两个相领的螺旋地桩上,组合成基座框架;

步骤S50:通过焊接或者膨胀螺栓将外框型材24水平地固定在基座框架上且首尾相连形成地板的外框,再在地板外框四周的三角形拼接边上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组外框型材24,形成墙板外框,再使用同样的固定方法依次将墙板四周和屋顶的外框型材24相互固定连接成铝屋框架,最后将半墙体模块固定镶嵌在铝屋框架内,在半墙体模块的凸出安装边421和外框型材24上通过穿透两者的螺栓固定形成标准盒子屋5,由于长方形的盒子屋5的长度度大于一块墙板模块2的宽度,使用两块墙板通过直线连接模块4固定连接,形成更大的墙板模块2;

步骤S60:在盒子屋5四周再覆盖上常规装饰材料,形成装饰层。。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10中还包括步骤S11:使用模具设备标准化生产屋顶模块1;所述的步骤S50中还包括步骤S51:将若干屋顶模块1相互通过卡扣11卡接后形成板状的屋顶,将屋顶替换原盒子屋5顶部的墙板模块2后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在盒子屋5顶部,增加了屋顶的防水能力和隔热能力。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10中还包括步骤S12:使用模具设备标准化生产转角连接模块;所述的步骤S10包括步骤S13:根据设计要求,裁切调整边框型材两端的倾斜面的倾斜程度,使步骤S20中能拼成带有钝角和锐角的外框,当两块墙板模块2使用非90°夹角连接时,与这两块墙板模块2侧面拼接的墙板模块2必然需要调整夹角的大小以适应两块非90°夹角连接的墙板模块2;所述的步骤S50还包括步骤S51:将转角连接模块安装在非九十度连接的墙体模块之间,转角连接模块的两侧分别取代两块非九十度连接的墙板模块2相对的一边的边框型材,通过两端的旋转夹板32分别将两块墙板模块2或者半墙板模块2固定夹持在两侧,调整到合适角度后通过螺栓固定旋转夹板32与墙板模块2的位置,转角连接模块可以用于安装倾斜的屋顶。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10还包括步骤S14:根据设计要求,在墙板模块2上通过常规手段在扣板21上开孔,取出加强型材23和保温棉22,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安装上门、窗、门框或者窗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