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端锚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4593发布日期:2019-10-23 01:27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张拉端锚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程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锚索锚固的张拉端锚具。



背景技术:

张拉端锚具安装在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在预应力筋的张拉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其锚固状态。在使用时,先引导预应力筋穿过锚板,将夹片置于锚板锥孔内,然后张拉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伸长,撤去张拉外力后,预应力筋将回缩并驱使夹片一同向预应力筋的锥孔内位移,从而夹紧预应力筋,实现预应力筋的可靠锚固。

预应力筋通常采用钢绞线,钢绞线的防腐性能将直接影响预应力的维持和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预应力筋通常采用带pe外护套的钢绞线,而该pe外护套无法与夹片咬合,因此处于夹片咬合固定段的预应力筋必须完全剥除钢绞线外周包覆的pe外护套。pe外护套的剥除长度基于钢绞线受力延伸率的计算,但材料的实际弹性模量与理论弹性模量存有差异,使得钢绞线的计算延伸率与实际延伸率存在偏差,从而影响pe外护套剥除长度的精度。由于pe外护套剥除段过短将使得pe外护套进入夹片咬合段,导致夹片与预应力筋无法咬合,钢绞线将会在受力状态下从锚具中脱出,造成施工器械损伤甚至人员伤亡等严重事故。因此,目前施工时,基于安全的考虑,会剥除较长的pe外护套,然后通过增加夹片与锚具外端面的间距,如在锚板或锚垫板的外端面设置过渡管或密封筒的方式来实现位于锚具外侧裸露钢绞线的防腐,锚固成本高且施工复杂。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张拉端锚具,能在补偿外护套剥除长度误差的同时简化锚具结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张拉端锚具,包括锚板,锚板上设有供预应力筋穿过的锚固孔,锚固孔的内端为外侧大、内侧小的锥孔,锥孔与夹片的外周形状相符,锥孔的前端设有与预应力筋的外护套的端面构成抵靠配合的阻挡面,阻挡面上设有孔洞供钢绞线穿过。

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剥除较长的外护套相反,本发明在使用时仅需剥除较短的外护套,在张拉预应力筋时,阻挡面作为外护套端面位移终点,将外护套限定在锥孔外侧,有效阻止外护套进入锥孔导致的安全隐患。同时,预应力筋的钢绞线自阻挡面以内才处于裸露状态,这样只需保证阻挡面处的防腐性能,就能实现裸露钢绞线的可靠防腐,从而大大简化预应力筋的防腐构造。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5-7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3是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0.锚板,11.锚固孔,111.锥孔,112.阻挡面,12.挡圈,13.台阶面,14.密封圈,15.分隔环,16.防护衬套,20.夹片,30.纠偏器,40.压板,41.过孔,411.大孔径段,a.预应力筋,a1.钢绞线,a2.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便于叙述,本发明将锚固孔11供预应力筋a进入锚板11的一端记为外端,将锚固孔11供预应力筋a穿出锚板11并与夹片20配合的一端记为内端。预应力筋a包括钢绞线a1,钢绞线a1的外周套设有外护套a2,外护套a2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

一种张拉端锚具,包括锚板10,锚板10上设有供预应力筋a穿过的锚固孔11,锚固孔11的内端为外侧大、内侧小的锥孔111,锥孔111与夹片20的外周形状相符,锥孔111的前端设有与预应力筋a的外护套a2的端面构成抵靠配合的阻挡面112,阻挡面112上设有孔洞供钢绞线a1穿过。

在具体实施时,剥除长度小于钢绞线a1延伸量的外护套a2,将裸露的钢绞线a1穿过锚固孔11,然后张拉预应力筋a,预应力筋a受力延伸,外护套a2的端面随之向阻挡面112所在侧位移。外护套a2通常采用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在外护套a2与阻挡面112贴合后继续张拉预应力筋a,外护套a2受压发生弹性形变,被阻挡面112阻挡在锥孔111外侧,从而有效避免外护套a2进入锥孔111影响作业安全。外护套a2的端面可以为与外护套a2轴向方向成夹角的任意面,当外护套a2的端面倒角时,其倒角也构成外护套a2端面的一部分,阻挡面112可以与外护套a2的端面相符,或沿锚固孔11的径向布置,只要阻挡面112能够与外护套a2的端面抵靠连接并阻止外护套a2进入锥孔111便能保护作业安全。

优选的,锚固孔11外端的内壁面处和/或口沿处设有挡圈12,挡圈12的外端面构成阻挡面112与预应力筋a的外护套a2的端面抵靠配合,挡圈12的中部孔洞供预应力筋a的钢绞线a1穿过。这样的话,挡圈12供钢绞线a1穿过并与防护套a2抵靠连接,同时,挡圈12受压变形与锚固孔11、预应力筋a构成密封配合还能避免防腐介质泄露导致的防腐失效,即挡圈12既实现了预应力筋a的安全可靠张拉,又在保证预应力筋a防腐性能的同时简化了其防腐结构。

进一步的,锚固孔11的外端呈外侧孔径大、内侧孔径小的阶梯孔状,挡圈12的内端面与台阶面13抵靠连接,防止挡圈12在外护套a2的作用下向锥孔111侧位移,如图2所示,锚固孔11外端阶梯孔的大孔径段用于容纳挡圈12,挡圈12外端面与锚固孔11的外端端面平齐,以适应锚具的安装需求。

进一步的,挡圈12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钢绞线a1在动态受力状态下的疲劳寿命。

优选的,锚固孔11的外端呈外侧孔径小、内侧孔径大的阶梯孔状且其外端面构成阻挡面112与预应力筋a的外护套a2的端面抵靠配合。这样的话锚固孔11本身就能保护锥孔111免受外护套a2进入影响钢绞线a1的咬合。

优选的,为了防止钢绞线a1与锚固孔11端面碰撞影响钢绞线a1的强度与使用寿命,在锚固孔11外端的小孔径段内壁面上敷设防护衬套16,防护衬套16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的,阻挡面112或位于阻挡面112外侧的锚具与预应力筋a构成密封配合。这样只需向锚具内填充防腐介质,是防腐介质充满裸露钢绞线a1所处的容腔就能实现预应力筋a的可靠防腐。

优选的,外护套a2的外周壁与锚具内壁构成密封配合,这样能保证裸露钢绞线a1所处容腔的密闭性能,避免防腐液泄露导致防腐失效。具体的,阻挡面112的外侧布置有密封圈14,密封圈14的内圈面与外护套a2的外周面构成密封配合,密封圈14的外表面与锚具构成面密封配合。密封圈14的外表面包括其内、外端面及外圈面,具体如图2中,密封圈14的外端面与压板40的内端面构成密封配合,图3中,密封圈14的外圈面与压板40构成密封配合。

优选的,阻挡面112与密封圈14之间设有分隔环15,分隔环15的内径大于等于外护套a2的外径。外护套a2的端面倒角时,分隔环15能容纳外护套a2的倒角,以保证密封圈14与外护套a2的密封效果。

具体的,锚板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压板40,压板40上设有与锚固孔11同轴布置的过孔41,过孔41邻近锚板10的孔端呈外侧孔径大、内侧孔径小的台阶孔状,分隔环15、密封圈14嵌设在其大孔径段411内。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挡圈12的外侧同轴布置有密封圈14,密封圈14的内圈面与外护套a2的外周面构成密封配合,密封圈14的外表面与锚具构成面密封配合,锚固孔11的外端设有纠偏器30,纠偏器30的一端延伸入锚固孔11内且其内端面与挡圈12的外端面间隔布置,密封圈14嵌设于纠偏器30内,这样能保证密封圈14与周部完整的外护套a2构成有效的面密封配合。

如图5-7所示,挡圈12、密封圈14、分隔环15也可以为设有通孔的板状结构或其它形状构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