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瓷砖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6294发布日期:2019-11-29 22:2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瓷砖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瓷砖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瓷砖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图案的瓷砖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丝网在坯粉上预制出图案,得到图案坯粉;2、将图案坯粉布置于送料格棚中;3、通过送料格棚,将图案坯粉倒扣入压机的下模腔中,同时送料格棚回退复位;4、压机的上压板下压,将图案坯粉压制成砖坯;5、上压板回退,下模腔内的顶出系统将砖坯顶出;6、重复上述工序。由于瓷砖上的图案需要在砖坯处于坯粉阶段时预制,因此通过送料格棚运输坯粉的过程中,图案坯粉发生上下运动,图案坯粉上的图案容易发生错位变形,导致最终成型的图案与预期不符,降低了产品的良率。并且,现有的瓷砖生产装置在压制砖坯时,存在坯粉内的空气排除不彻底,导致砖坯的致密性不够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瓷砖生产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图案瓷砖的生产良品率低下、砖坯致密性不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瓷砖生产装置,包括:机架,具有一上料工位与成型工位,所述成型工位对应所述瓷砖生产装置的压机的压板设置,所述压板具有一对应所述承料台设置的压制面;围框,活动安装于所述机架,砖坯压制时,所述围框与承料台围合形成砖坯型腔,所述承料台位于所述机架;以及,负压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负压装置用以抽取所述围框与所述压板间的间隙内的空气;其包括负压头。所述负压头设于所述压板于所述压制面周侧的至少一侧板,且所述负压头的内负压口与所述压制面间存有间距;所述内负压口设置在所述负压头的下端面内侧,使得砖坯压制时,所述负压头的下端面外侧抵紧所述围框的上端面,同时所述内负压口正对于所述压头与所述围框之间的间隙。可选地,所述负压装置包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围合于所述围框与所述压板的间隙外周。可选地,所述压板于所述压制面周侧的侧板均设有所述负压头,或,所述负压头环设于所述压板于所述压制面周侧的侧板上。可选地,所述负压头的负压口呈圆形或条形。可选地,还包括输送机构,用以在所述上料工位与所述成型工位间传输所述承料台,所述承料台用以在所述上料工位承接坯粉。可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两带轮,及设于所述带轮上的传输带。可选地,所述传输带包括位于所述带轮上侧的第一皮带、及位于所述带轮下侧第二皮带。所述瓷砖生产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具有一对应所述成型工位设置的支撑台,且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第一皮带与所述第二皮带之间。可选地,所述瓷砖生产装置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于机架,用以驱使所述输送机构升降,以使所述第一皮带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台。可选地,所述瓷砖生产装置还包括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于所述机架,用以驱使所述围框沿垂直于所述承料台台面的方向升降。可选地,所述围框包括抵压部及加强部,所述抵压部用以与所述承料台周侧相抵接,以成型所述砖坯型腔,所述加强部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抵压部下端,所述加强部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瓷砖生产装置,机架、围框及负压装置,在压制砖坯时,围框与承接有坯粉的承料台围合形成砖坯型腔,并通过负压装置抽取围框与压板间隙内的空气,与现有瓷砖生产装置相比,本申请是瓷砖生产装置具有坯粉输送过程中运动幅度小,坯粉上预制图案变形几率低,坯粉内的空气排除充分,瓷砖良品率高、质量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瓷砖生产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瓷砖生产装置另一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瓷砖生产装置的排气路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机架110承料台200压机210压板300输送机构310带轮320传输带321第一皮带322第二皮带400围框410抵压部420加强部500负压装置510密封圈520负压头5201内负压口600支撑台700第二升降机构800定位系统810挡板820触发开关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瓷砖生产装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瓷砖生产装置包括机架100、压机200、围框400及负压装置500。其中机架100具有一上料工位及一成型工位,压机200安装于机架100上,该机架100的成型工位对应压机200的压板210设置。围框400活动安装于机架100上,用以在承接有坯粉的承料台110运动至成型工位时,与承料台110围合形成砖坯型腔。负压装置500也安装于机架100,该负压装置500用以抽取围框400与压板210间的间隙内的空气。在进行瓷砖生产时,根据所要压制的瓷砖的规格的不同,在机架100上设置不同规格的承料台110,承料台110于机架100的上料工位处承接坯粉。承料台110上预制有需要压制的图案,坯粉置于承料台110上后,面向承料台110的一侧可成型该图案。承料台110承接坯粉后,传输至成型工位,围框400运动至成型工位,并与承料台110配合形成砖坯型腔。而后,压机200的压板210下压,以将承料台110上的坯粉压制成砖坯,在瓷砖压制的同时,负压装置500启动,以抽取压板210与围框400间间隙内的空气。如此,便可完成一个砖坯的压制成型工作,在砖坯压制成型后,可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将承料台连同砖坯一同运离机架的成型工位。可以理解,目前的瓷砖生产装置在压制具有图案的瓷砖时,预制有图案的坯粉需从送料格棚转移至压机200的下模腔内。在这个过程中,坯粉需要倒扣或上下运动,坯粉上预制的图案容易变形,导致最终压制成型的砖坯上图案与预期图案不符,造成瓷砖的良品率较低。同时,在瓷砖压制过程中,在压力的作用下,坯粉内的空气会从压机200的压板210与下膜腔的腔壁间的间隙逃逸。但是,单纯的通过压机2000的压力驱使坯粉内的空气逃逸的方式,效率较低,容易出现坯粉内空气排除不彻底,导致成型后的砖坯致密性较低的问题。与现有的瓷砖生产装置相比,本申请的瓷砖生产装置,承料台110从上料工位传输至成型工位,并在成型工位直接压制成型。而承料台110上的预制丝网等定型件,可在坯粉上预制图案。由于承料台110自上料工位运动至成型工位的过程中,坯粉相较于承料台110近乎静止,因此坯粉上的预制图案不会变形,从而避免了压制成型后的砖坯上的图案与预期图案不符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瓷砖生产的良品率。同时,由于在瓷砖压制成型的过程中,仅有压板210与围框400间存有间隙,因此在压机200的压力作用下,坯粉内的空气会从该间隙处逃逸。本申请通过负压装置500抽取压板210与围框400间隙内的空气,能够使坯粉间空气更快,且更多的从该间隙处逃逸,从而降低压制成型后的砖坯内的空气含量,以提高瓷砖的致密性。而瓷砖致密性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瓷砖的强度,还可提高瓷砖表面的光滑度。可见,与现有的瓷砖生产装置相比,本申请的瓷砖生产装置具有瓷砖生产良品率高、瓷砖质量好的优点。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负压装置500包括一密封圈510,该密封圈510围合于围框400与压板210的间隙外周,以形成一密闭空间。通过密封圈510在围框400与压板210的间隙外周制造密闭空间,在负压装置500工作时,该密闭空间会由于被抽取空气而趋向于真空状态。这样,坯粉内的空气在大气压力及压机200压力的作用下,会更高效的从围框400与压板210件的间隙处逃逸,以最大限度的排出坯粉内的空气,提高瓷砖的致密性。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围框400与压板210的间隙外周也可不设置密封圈510,仅通过负压装置500产生的吸力也能够加速坯粉内的空气逃逸。理论上,围框400与压板210的侧板间的间隙是十分细微的,但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为提高瓷砖生产装置的容错率,围框400与压板210的侧板间是存在一定间隙的。因此,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将负压装置500的负压头520设置插设于该间隙内,以加速坯粉内空气的排除。请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板210具有一对应承料台110设置的压制面,该压板210于该压制面周侧的侧板上均设有负压头520,且该负压头520的内负压口5201与压板210的压制面间存有间距。由于压板210的周侧与围框400间均存有间隙,因此在压板210周侧均设置负压头520,能够同时对压板210周侧的间隙抽取空气,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坯粉内空气排除的效率。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也可在压板210压制面周侧的至少一侧板设置负压头520,并且,负压头520的内负压口5201与压板210的压制面间存有间距,以避免围框400与相干涉。在本实施例中,压板210呈方形设置,其所压制的瓷砖也是呈方形的。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根据需求的不同,瓷砖的形状并不限定为方形,其可以是正多边形、也可是圆形、椭圆形等形状。根据瓷砖形状的不同,压板210的形状也随之改变。因此,将负压头520设置于压板210于压制面周侧的至少一侧板上,可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而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实用性更强。内负压口5201设置在负压头520的下端面内侧,使得砖坯压制时,负压头520的下端面外侧抵紧围框的400上端面,同时内负压口5201正对于负压头520与围框400之间的间隙,排气路径如附图3中的箭头所示,这样能更高效的吸收间隙内的气,加速坯粉内空气的排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也可在压板210的周侧设置一环形的负压头520,以抽取压板210与围框400间隙内的空气。还需要说明的是,在负压装置500工作的过程中,只要负压头520的内负压口5201朝向压板210与围框400间的间隙抽取空气,即可加速坯粉内空气排出的速度。基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负压装置500的负压头520也可设于围框400或机架100上。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负压头520远离压板210的一侧形成有一安装部,该安装部朝向承料台110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由于压板210的周侧的侧板上均设置有负压头520,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510呈环状设置,并安装于上述安装槽内。当压板210向承料台110的方向运动,而压制瓷砖时,密封圈510会抵紧围框400的上表面,以在围框400与压板210间间隙的外周形成密封空间。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圈510也可设置于围框400上,且通过密封圈510的结构设计,也能满足于压板210周侧的一侧、两侧或三侧设置负压头520等实施例中,压板210与围框400间间隙的外周的密封。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负压头520的负压口呈条形设置。将负压头520的负压口设置为条形,在面对压板210的侧边为直线的应用场景中,能够很好的平衡负压头520的负压力,以避免负压力不均匀,而导致瓷砖压制过程中,承料台110边缘的坯粉分布不均为的问题。同时也可增大空气通道,提高空气进入内负压口5201的效率,以增强坯粉内空气排出效率。当然,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负压头520的内负压口5201也可呈圆形设置,且一个负压头520可具有多个内负压口5201,以提高空气抽取效率。请继续结合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瓷砖生产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用以在上料工位与成型工位间传输承料台,承料台用以在上料工位承接坯粉。通过输送机构将承料台110自上料工位运动至成型工位的过程中,坯粉相较于承料台110近乎静止,因此坯粉上的预制图案不会变形,从而避免了压制成型后的砖坯上的图案与预期图案不符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瓷砖生产的良品率。具体地,该输送机构300还包括至少两带轮310、及设于该带轮310上的传输带320。即,在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300的传动方式为带传动。当然,一般情况下,带传动至少有一带轮310由电机驱动而转动,因此该输送机构300自然也包括电机,两带轮310中的至少一个由电机驱动转动。带传动具有缓和载荷冲击、运行平稳无噪声、制造和安装精度需求低、成本低、适合远距离传输等优点。显然,输送机构300的传动方式设置为带传动,也就具备了带传动的各个优点。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输送机构300也可包括滚轮、辊轴、机械手等传输方式。优选地,该传输带320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承料台110。可以理解,通过将相邻的承料台110按照预订距离设置间隔,即可实现在上料的同时压制砖坯,使瓷砖生产装置能够连续工作,以提高瓷砖生产装置的工作效率。请参照图2所示,该传输带320包括位于带轮310上侧的第一皮带321、及位于带轮310下侧的第二皮带322。当然,传输带320是由一根完整的皮带构成的。为便于区分传输带320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将带轮310上侧的传输带320,用于承载并输送承料台110的部分,称之为第一皮带321,将带轮310下侧的传输带320称之为第二皮带322。在本实施例中,瓷砖生产装置还包括支撑座(图中未示出),该支撑座具有一对应成型工位设置的支撑台600,且该支撑台600位于第一皮带321与第二皮带322之间。可以理解,由于传输带320通常具有一定的弹性,而瓷砖的压制会对承料台110施加巨大的压力,因此仅凭皮带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支撑承料台110。通过支撑台600支撑第一皮带321,可满足瓷砖压制所需的支撑力,并仍可使用传输带320传输承料台11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瓷砖生产装置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图中未示出),该第一升降机构设于机架100,用以驱使输送机构300升降,以使第一皮带321靠近或远离支撑台600。第一升降机构的具体工作流程为:当承料台110运动至成型工位时,带轮310停止转动,第一升降机构驱使输送机构300下降,直至第一皮带321贴合支撑台600,此时,承料台110承载于支撑台600上。当砖坯压制完成后,第一升降机构驱使输送机构300升起,以使第一皮带321与支撑台600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承料台110与坯粉的重量和通常较大。如果在瓷砖压制完成后,承料台110仍承载在支撑台600上,那么第一皮带321与支撑台600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将导致传输带320与带轮310打滑,而无法继续运输下一承料台110,或将承料台110送离成型工位。因此,在砖坯压制成型后,需通过第一升降装置驱使第一皮带321与支撑台600分离。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驱动支撑台600靠近或远离第一皮带321的方式,以支撑承料台110。在某些情况下,支撑台600也可贴合第一皮带321设置。优选地,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该第一升降机构选用液压升降装置,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升降机构还可选用气压升降装置或电机升降装置,鉴于上述升降装置均为应用广泛且成熟的技术,此处不一一赘述。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瓷砖生产装置还包括第二升降机构700,该第二升降机构700设于机架100,用以驱使围框400沿垂直于承料台110台面的方向升降。可以理解,通过第二升降机构700驱使围框400沿垂直于承料台110台面的方向升降,结构简单,实现方向。再者,围框400沿垂直于承料台110台面的升降运动,与压板210的运动方向相同,围框400与压板210同向运动,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机架100空间,以降低瓷砖生产装置的占用空间。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升降机构700包括液压升降装置,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升降机构700也可选用气压升降装置或电机升降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围框400也可转动靠近或远离承料台110,或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承料台110。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围框400包括抵压部410与加强部420。其中,抵压部410用以与承料台110的周侧相抵接,以成型砖坯型腔,加强部420的上端连接于抵压部410的下端,下端连接于第二升降机构700的动力输出端。可以理解,抵压部410与承料台110相抵接,可通过第二升降机构700提供的驱动力,以向承料台110施加垂直于支撑台600台面的抵紧力,进而提高承料台110在砖坯成型过程中的稳定性。而加强部420的设置,则可在抵压部410的厚度因瓷砖厚度限制而无法加厚的情况下,增强围框400的结构强度,以避免围框400在瓷砖压制过程中受压而受损或变形,延长了围框400的使用寿命。请参照图4所示,为使承料台110能够精准地定位于机架100的成型工位处,以提高瓷砖的加工精度,该瓷砖生产装置还包括一定位系统800,该定位系统800设置于机架100上,用以限制承料台110的运动,以定位承料台110在成型工位的位置。具体地,该定位系统800包括挡板810及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其中该挡板810活动设置于成型工位背离上料工位的一侧,该驱动机构与该挡板810相连,基于承料台110运动至成型工位,该驱动机构驱使挡板810运动至承料台110朝向成型工位的一侧,以拦截承料台110。基于输送机构300停止工作,该驱动机构驱使挡板810远离成型工位,以便于砖坯的压制成型;当上一块砖坯压制成型后,直至下一块承载有坯粉的承料台110运动至成型工位后,挡板810才会在驱动机构的驱使下拦截承料台110。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挡板810沿垂直于传输带320的方向升降,该驱动机构为与挡板810运动相适配的电机升降装置,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也可选用液压升降装置或气压升降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挡板810也可转动设置于机架100上,以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相对于承料台110位置的转换。进一步地,该定位系统800还包括触发开关820,该触发开关820与驱动机构的控制系统相连,用于感应承料台110的位置,并向驱动机构的控制系统输送感应信号,该控制系统根据该感应信号以启动驱动机构。可以理解,通过该触发开关820,能够实现驱动机构的自启,提高了瓷砖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瓷砖的生产效率。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触发开关820选用行程开关。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触发开关820也可选用光敏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还可通过人工检测并手动启动的方式启闭。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