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68913发布日期:2020-02-08 05:38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为适应城市发展的规划需求,轨道交通通常可采用地下敷设、地面敷设、高架敷设等形式。以高架线路敷设时,车站采用高架站。

在现有技术中,高架车站站台层均采用现浇法施工,该施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站台层柱网密集,梁板较多,需人工支设模板后浇筑混凝土,耗费工时和人力,不同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不同,对于钢筋密集的节点区域,施工质量较难保证,现浇混凝土的质量和外观较难保证;2、在车站范围内进行大范围围挡施工,对地面交通及周边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施工期间的噪音、扬尘等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通过现场搭设支架、安装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对混凝土进行强度养护、拆除模板,耗费大力工时和人力,施工周期较长。工期紧张情况下,需要压缩后期装修、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的时间;3、现浇施工需要搭设大量的满堂支架,存在支架垮塌的风险,目前这方面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对传统高风险的设计及施工方法进行改进,寻求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其能极大地缩短工时和节约人力,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包括:若干预制梁柱、若干预制横梁、若干预制板;

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柱的纵梁方向通过后浇带连接以形成预制梁柱组,平行设置的若干组所述预制梁柱组通过若干所述预制横梁连接;

所述预制板搁置在相邻的两组所述预制梁柱组的梁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梁柱包括:预制纵梁、预制柱,所述预制纵梁与所述预制柱垂直连接,以形成t型预制梁柱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梁柱沿横向贯穿预埋有预应力管道;所述预制横梁沿纵向贯穿预埋有所述预应力管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梁柱的一侧设置有预应力锚具,其从所述预制梁柱的一侧贯穿并与所述预应力管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预制梁柱、预制横梁、预制板均提前在工厂内预制,预制件的尺寸及外观标准化,保证了高架车站站台层的外观,将预制件运至现场即可实施拼装,无需支设模板,极大地缩短工时和节约人力,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预制梁柱的柱底支撑于轨行区结构的顶层上;

在所述预制梁柱的纵梁方向设置后浇带,使若干个所述预制梁柱形成预制梁柱组;

相邻的两组梁柱组之间设置有预制横梁,预制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砂浆、预应力与所述梁柱组连接;

将预制板搁置在相邻的两组所述预制梁柱组的梁面上,通过后浇层使所述预制梁柱组与所述预制板刚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组梁柱组之间设置有预制横梁,预制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预应力与所述梁柱组连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预制梁柱的侧壁设置若干第一临时支撑;

将所述预制横梁搁置在所述第一临时支撑上;

在预留在所述预制梁柱的预应力管道、预留在所述预制横梁的预应力管道内穿入预应力钢束;

在所述预制梁柱与所述预制梁的接缝处灌注干硬砂浆;

通过预先设置在所述预制梁柱上的预应力锚具,对所述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以使所述预制梁柱与所述预制梁通过预应力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对所述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预应力管道进行灌浆,对所述预应力锚具进行封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将预制板搁置在相邻的两组所述预制梁柱组的梁面上,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预制梁柱组纵向方向的外侧,设置第二临时支撑,所述预制板延伸至所述预制梁柱组外侧的部分搁置在所述第二临时支撑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通过后浇层使所述预制梁柱组与所述预制板刚性连接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以所述预制梁柱为模板,在所述预制梁柱的梁顶绑扎纵向钢筋,浇注梁顶后浇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预制梁柱、预制横梁、预制板均提前在工厂内预制,预制件的尺寸及外观标准化,保证了高架车站站台层的外观,将预制件运至现场即可实施拼装,无需支设模板,极大地缩短工时和节约人力,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预制梁柱组;

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的纵向连接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所述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的另一纵向连接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标记说明:1-预制梁柱;101-预制纵梁;102-预制柱;2-预制梁柱组;3-预制横梁;4-预制板;41-第一预制板;42-第二预制板;5-预应力管道;6-预应力锚具;7-后浇带;8-第一临时支撑;9-预应力钢束;10-第二临时支撑;11-纵向钢筋;12-梁顶后浇层;13-钢筋;14-干硬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若干预制梁柱1、若干预制横梁3、若干预制板4;相邻两个预制梁柱1的纵梁方向通过后浇带7连接以形成预制梁柱组2,平行设置的若干组预制梁柱组2通过若干预制梁3连接;预制板4搁置在相邻的两组预制梁柱组2的梁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预制梁柱1包括:预制纵梁101、预制柱102,预制纵梁101与预制柱102垂直连接,以形成t型预制梁柱结构,预制纵梁101内设有纵向的钢筋13,相邻的两个预制纵梁101通过钢筋13连接,预制梁柱1的横向间距根据站台的宽度设置,一般不超过6米,纵向间距根据车站的轴网布置情况确定,一般为5-8米。

采用在工厂预制的方式,使得预制纵梁101和预制柱102快速形成预制梁柱1整体,取消了梁柱核心区域的设置,解决了核心区钢筋密集,绑扎困难,后浇混凝土振捣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通过在跨中设置后浇带解决,与传统施工方法中先施工柱,再施工梁板的落后方法相比较,在施工速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预制梁柱1沿横向贯穿预埋有预应力管道5;预制横梁3沿纵向贯穿预埋有预应力管道5,在预制时便提前在预制梁柱1、预制横梁3内预埋预应力管道5,在构件完成拼装后,再穿预应力钢束9进行张拉。采用干式连接的预应力装配结构能显著提高施工速度,并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中,预制梁柱的一侧设置有预应力锚具6,其从预制梁柱1的一侧贯穿并与预应力管道5连接,通过预应力锚具6对预应力钢束9进行张拉,灌浆封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架车站站台层结构装配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预制梁柱1的柱底支撑于轨行区结构的顶层上。

s2、在预制梁柱1的纵梁方向设置后浇带7,使若干个预制梁柱1形成预制梁柱组2。

s3、相邻的两组梁柱组2之间设置有预制横梁3,预制横梁3的两端分别通过砂浆、预应力与梁柱组2连接,以快速形成框架系统。

s4、将预制板4搁置在相邻的两组预制梁柱组2的梁面上,通过后浇层7使预制梁柱组2与预制板4刚性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预制横梁3的两端分别通过砂浆、预应力与梁柱组2连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预制梁柱1的侧壁设置若干第一临时支撑10。

将预制横梁3搁置在第一临时支撑10上。

在预留在预制梁柱1的预应力管道5、预留在预制横梁3的预应力管道5内穿入预应力钢束9。

在预制梁柱1与预制横梁3的接缝处灌注干硬砂浆14。

通过预先设置在预制梁柱1上的预应力锚具6,对预应力钢束9进行张拉,以使预制梁柱1与预制横梁3通过预应力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对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预应力管道5进行灌浆,对预应力锚具6进行封锚。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预制板4搁置在相邻的两组预制梁柱组2的梁面上,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预制梁柱组2纵向方向的外侧,设置第二临时支撑10,预制板4延伸至预制梁柱组2外侧的部分搁置在第二临时支撑10上,在本实施例中,预制板4包括第一预制板41、第二预制板42,第一预制板41可直接搁置在预制梁柱组2上,而第二预制板42由于其往预制梁柱组2的外部延伸,所以需要采取第二临时支撑10对其进行支撑,施工期间按单向简支板考虑。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通过后浇层使预制梁柱组与预制板4刚性连接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以预制梁柱1为模板,在预制梁柱1的梁顶绑扎纵向钢筋11,浇注梁顶后浇层12。梁顶后浇层12施工完成后按单向连续板考虑(沿车站长度方向可灵活安排构件安装顺序,不限于站台范围内的所有框施工完成后再施工预制板),现场施拼装时,可按传统方法先吊装就位预制构件,无需设置额外的跨中支撑。该方法方便施工,减少现场作业量,可以缩短施工周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