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D工法余土现场加工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线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45158发布日期:2020-01-21 18:14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TRD工法余土现场加工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线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trd工法及工地废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trd工法余土现场加工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线。



背景技术:

trd工法(trench-cutting&re-mixingdeepwallmethod),trd工法由日本90年代初开发研制,是能在各类土层和砂砾石层中连续成墙的成套设备和施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链锯式刀具箱竖直插入地层中,然后作水平横向运动,同时由链条带动刀具作上下的回转运动,搅拌混合原土并灌入水泥浆,形成一定厚度的墙。其主要特点是成墙连续、表面平整、厚度一致、墙体均匀性好。主要应用在各类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护岸工程、大坝、堤防的基础加固、防渗处理等方面。

在地铁、房屋建设等工程建设中,在trd工法的连续墙成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水泥土,通常作会渣土外运处理。因水泥土需自然干燥后才能外运,期间需在场内转运和设立临时堆土场;渣土车运输时间受到城市交通管理限制和堆土场距离影响;渣土外运的费用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在工地现场布置并投入使用的trd工法余土现场加工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trd工法余土现场加工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在工地现场搭建余土处理线,将trd工法产生的余土运输至处理线存放;

s2.收集现场的砼渣作为再生粗骨料并存放在处理线;

s3.将余土和再生粗骨料以1:0.8~1加水搅拌混合形成水泥土混合物;

s4.将水泥土混合物浇筑进入砌块模具,24小时后脱模为成品砌块并码垛存放。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s1中余土存放至处理线的余土存放箱并加入缓凝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s2中的再生粗骨料最大粒径低于4c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s3中搅拌过程中加入缓凝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s4中砌块码垛存放后进行淋水养护。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缓凝剂为木质素磺酸盐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通过现场污水处理器的出水口进行管道引水至处理线,提供处理用水。

trd工法余土现场加工处理线,包括余土存放箱、再生粗骨料存放箱、搅拌混合装置、砌块制作区域、砌块码垛区域;所述的余土存放箱、再生粗骨料通过第一输送带连接搅拌混合装置的进料口,所述的搅拌混合装置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输送带带连接砌块制作区域,所述的砌块码垛区域设置在砌块制作区域一侧;所述的再生粗骨料存放箱上方设有筛网,筛网的孔眼最大直径小于4cm;所述的砌块制作区域设置有多个砌块模具;在砌块码垛区域设有顶棚,顶棚上设有喷淋头,所述的喷淋头通过水管接入水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砌块模具包括模具框、底板,所述的模具框上设有多个阵列布置的模孔,在模孔的外周、模具框的端面上设有多个支撑块;所述的底板设置在模具框底部并覆盖所有模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再生粗骨料存放箱内部分为剔除腔和成料腔,所述的筛网设置成料腔上方且一端向剔除腔倾斜并贴合在剔除腔和成料腔的边界;在成料腔的底部、筛网的下放设有倾斜板,倾斜板的倾斜方向与筛网的倾斜方向相反;砼渣从筛网上方下落时在筛网往剔除腔滚动的同时,直径小于4cm的砼渣落入成料腔形成再生粗骨料,直径大于4cm的砼渣落入剔除腔,落入成料腔的砼渣经过倾斜板往后堆积,方便从成料腔背离筛网的一侧取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处理线就在现场设置,占地面积小,大约为100平方米,可设置在trd工法墙附近,方便余土及砼渣运输;利用废弃的余土和混凝块生产水泥土砌块,变废为宝,减少外运,节省部分水泥土和混凝土块外运的费用。同时养护及施工用水使用污水处理设备过滤产生中水。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绿色施工的目的。水泥土砌块使用范围,临时绿化道路的路缘石、沉淀池、集水井、承台砖模等临时砌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处理线平面简图。

图2为再生粗骨料存放箱的结构图。

图3为砌块模具的剖面图。

图4为砌块模具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余土存放箱1、再生粗骨料存放箱2、搅拌混合装置3、砌块制作区域4、砌块码垛区域5、第一输送带6、第二输送带7、筛网8、剔除腔9、成料腔10、倾斜板11、砌块模具12、模具框13、模孔14、支撑块15、底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trd工法余土现场加工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在工地现场搭建余土处理线,将trd工法产生的余土运输至处理线存放。

s2.收集现场的砼渣作为再生粗骨料并存放在处理线,再生粗骨料最大粒径低于4cm。

s3.将余土和再生粗骨料以1:0.8加水搅拌混合形成水泥土混合物,搅拌过程中加入木质素磺酸盐类缓凝剂。

s4.将水泥土混合物浇筑进入砌块模具,24小时后脱模为成品砌块并码垛存放并进行淋水养护。

得到砌块的抗压强度达到7.8mpa·。

实施例2

trd工法余土现场加工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在工地现场搭建余土处理线,将trd工法产生的余土运输至处理线存放。

s2.收集现场的砼渣作为再生粗骨料并存放在处理线,再生粗骨料最大粒径低于4cm。

s3.将余土和再生粗骨料以1:1加水搅拌混合形成水泥土混合物,搅拌过程中加入木质素磺酸盐类缓凝剂。

s4.将水泥土混合物浇筑进入砌块模具,24小时后脱模为成品砌块并码垛存放并进行淋水养护。

得到砌块的抗压强度达到7.5mpa。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trd工法余土现场加工处理线,包括余土存放箱1、再生粗骨料存放箱2、搅拌混合装置3、砌块制作区域4、砌块码垛区域5;所述的余土存放箱1、再生粗骨料通过第一输送带6连接搅拌混合装置3的进料口,所述的搅拌混合装置3的出料口通过第二输送带7带连接砌块制作区域4,所述的砌块码垛区域5设置在砌块制作区域4一侧。如图2所示,所述的再生粗骨料存放箱2上方设有筛网8,筛网8的孔眼最大直径小于4cm;所述的再生粗骨料存放箱2内部分为剔除腔9和成料腔10,所述的筛网8设置成料腔10上方且一端向剔除腔9倾斜并贴合在剔除腔9和成料腔10的边界;在成料腔10的底部、筛网8的下放设有倾斜板11,倾斜板11的倾斜方向与筛网8的倾斜方向相反;砼渣从筛网8上方下落时在筛网8往剔除腔9滚动的同时,直径小于4cm的砼渣落入成料腔10形成再生粗骨料,直径大于4cm的砼渣落入剔除腔9,落入成料腔10的砼渣经过倾斜板11往后堆积,方便从成料腔10背离筛网8的一侧取出。所述的砌块制作区域4设置有多个砌块模具12,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砌块模具12包括木质的模具框13和底板16,所述的模具框13上设有多个阵列布置的模孔14,在模孔14的外周、模具框13的端面上设有多个支撑块15,支撑块15用于砌块模具12堆叠时产生空隙,通风干燥防止霉烂;所述的底板16设置在模具框13底部并覆盖所有模孔14。在砌块码垛区域5设有顶棚(未示出),顶棚上设有喷淋头(未示出),所述的喷淋头通过水管接入水源,处理线通过现场污水处理器的出水口进行管道引水至处理线,提供处理用水。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