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梯级台阶的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8537发布日期:2020-04-21 21:51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用于梯级台阶的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爬高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梯级台阶的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商场还是普通住宅,基本都采用多层复式结构,如此可增大室内的使用面积,且每个楼层之间均通过楼梯连接。楼梯或者自动扶梯等梯级台阶属于上下交通设备。但由于是多级型结构,人们在上下梯级台阶时很容易因视线不清楚而误踩或踩空,极易造成意外的发生。尤其是夜晚或是阴天光线比较暗淡的时候,发生意外的概率更高。因而,为了降低这一概率,通常会在楼梯上方的吊顶上安装照明灯具,以明亮人们的视线。然而,由于梯级台阶处的墙面、吊顶装饰、照明灯具及管线等设施设备所处的位置正好在梯级台阶的上方,且距离地面位置较高。一旦这些地方的设施设备需要安装、维修或者保洁等,在操作上均相当地困难,因为在梯级台阶上无法架设普通的扶梯进行登高作业。

现有的操作方式是需要搭设脚手架才能进行设施设备的安装、维修或者保洁。然而,搭设脚手架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移动困难,其安装、维修或者保洁的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设想制作一个便携式梯级操作平台搭设装置,该装置能在任何需要设施设备安装、维修或者保洁的梯级台阶处快速搭设操作平台,然后在操作平台上架设普通扶梯进行登高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梯级台阶的操作平台,包括:

作业台面;

行进装置,安装于所述作业台面,用于带动所述作业台面移动;

支撑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作业台面,用于将所述作业台面安装于所述梯级台阶上;

其中,所述作业台面包括通过铰链依次首尾铰接的多个平台板,所述作业台面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作业台面处于第一状态时,多个所述平台板可围绕多个铰链依次折叠,以实现其收合;当所述作业台面处于第二状态时,多个所述平台板可完全伸展。

可选择地,处于首端的所述平台板抵接于所述梯级台阶,处于尾端的所述平台板通过所述支撑装置安装于所述梯级台阶。

可选择地,包括设置于所述平台板和所述梯级台阶相抵接处的绝缘橡胶垫。

可选择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作业台面的支撑本体和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本体自由端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装置通过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二固定件安装于所述作业台面。

可选择地,每一所述平台板至少安装一所述支撑装置。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固定件螺接于所述支撑本体,且可沿所述支撑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用于将所述支撑本体固定于所述作业台面。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本体,其包括连接件及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其中,所述第一安装件用于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作业台面,所述第二安装件用于将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本体。

可选择地,所述支撑本体对应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位置安装有锁紧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安装件于所述支撑本体。

可选择地,包括紧固件,用于紧固处于第一状态的所述作业台面。

可选择地,包括安装于所述作业台面的握持部,用于配合所述行进装置行进。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梯级台阶的操作平台,作业台面由多个平台板通过铰链依次首尾铰接而成。多个平台板可围绕多个铰链依次折叠,以实现其收合,且多个平台板可围绕多个铰链依次展开,以实现其伸展。通过在作业台面上安装行进装置,可用于带动作业台面移动,使得作业台面可运输至任意所需作业的场所。在作业台面上可拆卸地安装有支撑装置,可用于将作业台面安装于梯级台阶上,使得操作者能够在梯级台阶上方进行登高作业。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梯级台阶的操作平台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在又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在又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作业台面在一种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作业台面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作业台面在又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作业台面及第一固定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作业台面及第二固定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梯级台阶4的操作平台,在搭设安装于梯级台阶4后,作业台面完全伸展,其整体可呈一平板结构。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该作业台面可位于水平面上。如此,操作者可平稳地在该作业台面上作业,例如安装照明设备、维修粉刷吊顶等高空作业。进一步地,将作业台面水平放置,可在其上继续架设普通扶梯,如此便于普通扶梯的固定,降低安全隐患。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梯级台阶4的操作平台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在又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在又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梯级台阶4的操作平台,包括作业台面1、行进装置2及支撑装置3。行进装置2安装于作业台面1,用于带动作业台面1移动。支撑装置3可拆卸地安装于作业台面1,用于将作业台面1安装于梯级台阶4上。其中,作业台面1包括通过铰链12依次首尾铰接的多个平台板。作业台面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作业台面1处于第一状态时,多个平台板可围绕多个铰链12依次折叠,以实现其收合。当作业台面1处于第二状态时,多个平台板可完全伸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梯级台阶的操作平台,作业台面1由多个平台板通过铰链12依次首尾铰接而成。多个平台板可围绕多个铰链12依次折叠,以实现其收合。且多个平台板可围绕多个铰链12依次展开,以实现其伸展。通过在作业台面1上安装行进装置2,可用于带动作业台面1移动,使得作业台面1可运输至任意所需作业的场所。在作业台面1上可拆卸地安装有支撑装置3,可用于将作业台面1安装于梯级台阶4上,使得操作者能够在梯级台阶4上方进行登高作业。

图5为图1所示的作业台面1在一种状态下的示意图。参见图5,作业台面1由多个平台板11通过铰链12依次首尾铰接而成。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两平台板之间均安装有两个铰链12,且两铰链12间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铰链12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但并不限于此。

图6为图5所示的作业台面1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作业台面1在又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至图7,作业台面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作业台面1处于第一状态时,多个平台板可围绕多个铰链12依次折叠,以实现其收合。当作业台面1处于第二状态时,多个平台板可完全伸展。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平台板可包括依次首尾铰接的第一平台板111、第二平台板112、第三平台板113及第四平台板114,且均为方型板体结构。当作业台面1处于第二状态时,作业台面1完全伸展。此时,第一平台板111、第二平台板112、第三平台板113及第四平台板114中的任意两者之间的角度均为180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平台板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可以为五个、六个或者多个。

当作业台面1需要收合时,首先,推动第一平台板111朝向第二平台板112方向折叠,使之贴合于第二平台板112。然后,推动第四平台板114朝向第三平台板113方向折叠,使之贴合于第三平台板113。最终,在第二平台板112和第三平台板113之间铰链12的作用下,折叠相贴合的第一平台板111、第二平台板112及相贴合的第三平台板113、第四平台板114,使得第一平台板111和第四平台板114相抵顶。如此,可实现作业台面1从第二状态转化为第一状态。此时,第一平台板111和第四平台板114位于第二平台板112和第三平台板113的内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业台面1在处于第一状态时,也可呈m型的折叠方式,具体地,在一个示例中,作业台面1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平台板111位于第二平台板112的外侧,第四平台板114位于第三平台板113的外侧,第二平台板112和第三平台板113相抵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业台面1也可呈现其他形式的折叠方式,并不限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便于作业台面1的收合,因而将第一平台板111、第二平台板112、第三平台板113及第四平台板114沿垂直于作业台面1首尾方向上的长度设置为相等。第一平台板111和第四平台板114沿作业台面1首尾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二平台板112和第三平台板113沿作业台面1首尾方向的长度相等,且大于第一平台板111和第四平台板114沿作业台面1首尾方向的长度。如此,可便于折叠,避免因第一平台板111和第四平台板114沿作业台面1首尾方向的长度过大而阻碍第二平台板112和第三平台板113之间的正常折叠。

参见图1和图3,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梯级台阶4的操作平台还包括紧固件9,用于紧固处于第一状态的作业台面1。

在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9可为一捆绑绳,用于绑定处于折叠状态的作业台面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捆绑绳可以是一个封闭的环形结构,环设于处于折叠状态的作业台面1。还可以是直线形结构,其可环设于处于折叠状态的作业台面1,然后两端拧接,可绑定处于折叠状态的作业台面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9包括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通过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扣接,实现紧固处于第一状态的作业台面1的目的。具体地,第一扣件设置在第二平台板112背离第一平台板111的一侧,第二扣件设置在第三平台板113背离第四平台板114的一侧。当作业平台1折叠后,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位置相邻,因此通过两者的扣接可实现紧固处于第一状态的作业台面1,使得紧固件9紧固作业平台1的操作更加便捷,有效防止作业平台1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伸展或散开的现象。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9可为一方形的编织袋,该编织袋具有一开口,且该开口可通过一拉链或者锁扣实现开启或封闭。当作业台面1处于折叠状态时,将作业台面1从该开口送至编织袋内部,然后封闭开口。且该编织袋的内部轮廓和处于折叠状态的作业台面1的外形轮廓相适配。如此可使得通过编织袋对作业台面1的限位套接,可实现对处于折叠状态的作业台面1进行紧固,有效防止作业平台1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伸展或散开的现象。

参见图3和图4,本发明包括安装于作业台面1的行进装置2,用于带动处于第一状态的作业台面1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行进装置2可包括至少两个万向轮组件,每一个万向轮组件分别包括安装于作业台面1的安装本体21及安装于安装本体21的万向轮22。其中,万向轮22至少部分延伸至作业台面1沿垂直于其首尾方向的外侧,该部分用于和地面接触,以带动作业台面1移动。

继续参见图3和图4,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梯级台阶4的操作平台还包括安装于作业台面1的握持部10,用于配合行进装置2行进。

在一个实施例中,握持部10可包括安装于作业台面1的拉杆101及安装于拉杆101自由端的把手102。操作者可直接通过握持该把手102来配合行进装置2,以带动作业台面1行进。拉杆101的自由端朝向背离行进装置2与地面相接触的一侧延伸。拉杆101可自由伸缩,其长度能够自由调节。如此,操作者可根据自身的身高快速调节拉杆101的长度。有效避免了因拉杆101的长度不适配自身的身高,而导致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疲惫等状况的发生。在一个示例中,拉杆101安装于第三平台板113,且背离第四平台板114的一侧。当作业台面1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三平台板113位于外侧。其中,拉杆101为两个,且沿第三平台板113在转动方向的中心线相对称。把手102具有两个安装端,分别连接两拉杆101的自由端。

当然,由于第二平台板112也位于外侧,也可在第二平台板112背离第一平台板111的一侧上安装拉杆101,也能够达到和上述同等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握持部10可为安装于作业台面1的拉手,操作者可直接通过握持该拉手来配合行进装置2,以带动作业台面1行进。进一步地,该拉手可安装于作业台面1远离行进装置2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在一个示例中,该拉手安装于第三平台板113,且背离第四平台板114的一侧。当作业台面1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三平台板113位于外侧,通过在第三平台板113上安装拉手,可利于操作者带动作业台面1行进。当然,由于第二平台板112也位于外侧,也可在第二平台板112背离第一平台板111的一侧上安装拉手,也能够达到和上述同等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1,处于首端的平台板抵接于梯级台阶4,处于尾端的平台板通过支撑装置3安装于梯级台阶4。在梯级台阶4上架设操作平台是为了便于操作者的登高作业,因而,作业台面1必须呈水平或者接近水平的状态,才能够稳定地承载操作者于其上。将平台板的首端抵接于梯级台阶4,使得平台板直接和梯级台阶4接触,可使得作业台面1的整体更加稳固。由于梯级台阶4具有多层,因而其尾端只有通过支撑装置3的支撑,才能够使得作业台面1维持水平或者接近水平的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平台板114抵接于梯级台阶4,第一平台板111通过支撑装置3安装于梯级台阶4。为了强化作业台面1在梯级台阶4上的稳固性,还可在第二平台板112和/或第三平台板113上安装支撑装置3。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设置于平台板和梯级台阶4相抵接处的绝缘橡胶垫5。绝缘橡胶垫5可有效防止平台板和梯级台阶4之间发生磨合及相对滑动,且能够避免平台板和梯级台阶4之间导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橡胶垫5固定设置于平台板上。这样,处于首端的平台板抵接于梯级台阶4上时,绝缘橡胶垫5就位于平台板和梯级台阶4之间,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便利。绝缘橡胶垫5和平台板之间可通过螺钉、胶水等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橡胶垫5和平台板可为分体式结构。

图8为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3、作业台面1及第一固定件6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的支撑装置3、作业台面1及第二固定件7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图2、图8及图9,支撑装置3可拆卸地安装于作业台面1,用于将作业台面1安装于梯级台阶4上。支撑装置3可包括连接于作业台面1的支撑本体31和可伸缩地安装于支撑本体31自由端的支撑脚32。当然,支撑装置3也可为其它用于支撑的机构,并不限于此。

支撑装置3通过第一固定件6和/或第二固定件7安装于作业台面1。支撑装置3可为多个,且每个支撑装置3根据安装需求选择适应的第一固定件6或第二固定件7来与作业台面1连接。其中,作业台面1设有供第一固定件6和/或第二固定件7安装的安装固定孔13。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及图8,支撑装置3的支撑本体31通过第一固定件6安装于作业台面1。第一固定件6螺接于支撑本体31,且可沿支撑本体31的长度方向移动,用于将支撑本体31固定于作业台面1。

具体地,支撑本体31朝向作业台面1的一侧开设有外螺纹。第一固定件6沿其轴向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螺纹孔61,且第一固定件6具有朝向作业台面1的第一配合面62。第一固定件6通过第一螺纹孔61螺接于支撑本体31开设有外螺纹的区域。值得一提的是,支撑本体31开设有外螺纹的区域长度大于安装固定孔13和第一螺纹孔61的孔深之和,如此可便于调节第一固定件6在支撑本体31上的位置,便于抵接固定作业台面1于支撑本体31上。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本体31朝向作业台面1的一端贯穿第一固定件6,并自第一配合面62朝向作业台面1的方向延伸,且延伸部分的长度和安装固定孔13的孔深相等。如此,可便于作业台面1直接通过安装固定孔13套接或螺接于支撑本体31自由端的延伸部分,且抵接于第一配合面62,以便于作业台面1和支撑装置3的安装固定。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业台面1未安装于支撑本体31之前,可在第一配合面62上设有胶水涂层,以便于进一步强化两者之间的固定。在一个较佳的示例中,该胶水涂层可为金属胶水涂层。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62的配合面积大于第一固定件6与之相对的另一侧的面积,如此,可增大第一固定件6和作业台面1的接触面积,使得两者之间稳定性更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及图9,支撑装置3的支撑本体31通过第二固定件7安装于作业台面1。第二固定件7包括连接件71及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件72和第二安装件73。其中,第一安装件72用于将连接件71的一端固定于作业台面1,第二安装件73用于将连接件71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本体31。在一个示例中,支撑本体31为中空的管体结构,第二固定件7安装于该管体结构内部,且位于朝向作业台面1的一侧。

具体地,连接件71可为一柱状结构,其外壁开设有外螺纹。第一安装件72沿其轴向开设有贯通的第二螺纹孔721,且第一安装件72具有朝向作业台面1的第二配合面722。第一安装件72螺接于连接件71,且可沿连接件71的长度方向移动。

第二安装件7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731和第二部分732,且第二部分732位于第一部分731背离第一安装件72的一侧。其中,第一部分731和第二部分732可为一体式结构,当然,也可通过胶粘或者焊接等其他形式组装为一体,并不限于此。

第二安装件73开设一第三螺纹孔733,且第三螺纹孔733自第一部分731的自由端延伸至第二部分732,第二安装件73通过第三螺纹孔733和连接件71背离作业台面1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强化第二安装件73和支撑本体31之间的固接,因而在支撑本体31对应于第二安装件73的位置安装有锁紧件8,用于固定第二安装件73于支撑本体31。在一个示例中,锁紧件8可为沉头螺栓。在支撑本体31对应于第二安装件73位置的侧壁开设有通孔81,沉头螺栓贯通通孔81,并插嵌于第二部分732内,如此,可将第二安装件73固定于支撑本体31,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的位移或者松动。优选地,通孔81沿支撑本体31的周侧间隔开设有四个,每一通孔81内分别安装一沉头螺栓。当然,通孔81开设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可以为任意所需设定的个数,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示例中,锁紧件8也可为插销等其他用于固定的部件,并不限于沉头螺栓。

第二固定件7在和支撑本体31及作业台面1的安装过程如下:

将第二安装件73安装于支撑本体31内,并通过锁紧件8将两者固定。然后,将连接件71螺接于第二安装件73的第三螺纹孔733内,然后将第一安装件72螺接于连接件71上。并在第二配合面722上设有胶水涂层。连接件71的自由端贯穿第二配合面722,并延伸至第二配合面722朝向作业台面1方向。且延伸长度和安装固定孔13的孔深相等。将作业台面1直接通过安装固定孔13套接或螺接于连接件71自由端的延伸部分,且抵接于第二配合面722,以便于作业台面1和支撑装置3的安装固定。优选地,将第二配合面722和支撑本体31朝向作业台面1的一端设置为位于同一平面上,通过两者同时抵接作业台面1,可进一步提高作业台面1和支撑装置3之间的稳定。

为了便于支撑装置3能够适配于不同的高度,因而将支撑装置3设置为可伸缩型。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支撑本体31背离作业台面1的一端安装有支撑脚32,且支撑脚32可伸缩地沿支撑本体3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用于贴合地面或者梯级台阶4。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支撑脚32能够稳定地贴合地面或者梯级台阶4,因而在支撑脚32的底部安装一支撑垫33,用于防滑、防磨合及增大与地面或者梯级台阶4的接触面积等。

本发明的每一平台板至少安装一支撑装置3,且该支撑装置3安装于平台板邻近铰链12的位置,当操作者在作业时,可使得相邻两平台板的连接处通过支撑装置3的支撑更加稳固,不会出现局部凹陷等状况的发生。在每一平台板上至少安装一支撑装置3,可使得作业台面1在安装于梯级台阶4时,作业台面1的多个平台板均能够通过支撑装置3稳定地固定于梯级台阶4的上方。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第一平台板111远离第二平台板112的一侧安装有两支撑装置3。第二平台板112的两侧分别安装两支撑装置3。第三平台板113的两侧分别安装两支撑装置3。第四平台板114远离第三平台板113的一侧直接抵顶于梯级台阶4。且安装于各平台板上的支撑装置3高度不同,均和与其竖直方向的梯级台阶4的高度相适配,使得作业台面1位于水平或者接近水平的状态,便于操作者登高作业。且各平台板上位于同侧的支撑装置3均对称设置。

另外,当位于首端或尾端的平台板上安装支撑装置3时,该支撑装置采用第二固定件7的连接方式。由于第二固定件7采用连接件71同时连接固定安装于支撑本体31内部的第二安装件73及和作业台面1配合的第一安装件72,可使得作业台面1和支撑装置3在整体上的连接更加牢固。第一固定件6相比较第二固定件7而言,结构比较简单,便于节约成本。因而,位于中部的平台板和支撑装置3之间可通过采用第一固定件6的连接方式。将第一固定件6和第二固定件7相配合地用于平台板和支撑装置3的连接,既能够保证在装配上的稳定性,又能够节约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