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叠合楼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4331发布日期:2020-05-15 16:08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叠合楼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叠合楼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对于双向楼板板侧构造的规定如附图1所示,是要将预制板板侧的钢筋从侧面伸出并弯折,两块楼板间预留现浇段,使楼板的板侧钢筋相互锚入,完成现浇后该板侧构造可传递弯矩,楼板可按双向楼板计算。但是该预制楼板的板侧要伸出钢筋,生产时需要在侧模上开槽,生产不便,在现场现浇时需预留现浇段,现浇段需要另外支底模,造成现场施工支模量大,增加装配施工难度。

湖南省地方标准《混凝土装配-现浇式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dbj43/t301-2015中,对预制叠合楼板整体式拼缝可按双向板设计,采用两侧板采用桁架钢筋,采用密拼连接,再在拼缝处在附加拼缝连接钢筋。该构造节点仅拼缝处连接钢筋相连,钢筋的传力路径为:左侧预制板的底部钢筋→左侧底板钢筋和拼缝处连接钢筋间混凝土→拼缝处连接钢筋→左侧拼缝处连接钢筋和底板钢筋间混凝土→右侧板的底部受力钢筋,传力转换过程较多、损耗大,且预制层和现浇层在拼缝处无钢筋连接,容易脱开,导致拼缝处钢筋产生滑移,最终结论为拼缝处连接钢筋未达到屈服前板就丧失承载力。

现有技术中,专利cn106639093a公开了一种密拼接缝式叠合板,采用在预制板端部约1.2倍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做成下降板,现场拼缝后再放置搭接钢筋实现拼缝连接。这种方式虽在理论上没问题,但要做成板端的下降区域施工相当困难,按规范要求在下降区域同样要做成粗糙面,所以只能在混凝土初凝时采用人工方式将多余的混凝土刨掉。若为加强预制层和现浇层的结合力,在下降区域再设置一道桁架筋,则会使得板端施工更加困难,且此方法会导致缺口处的混凝土密实度难以保证,工厂制作板时效率低,经济性差。

另有专利cn203440965u公开了一种叠合楼板的拼接构造,包括预制混凝土板、下层钢筋网、桁架钢筋、附加钢筋、上层钢筋网及现浇混凝土,所述桁架钢筋绑扎于下层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浇筑在预制混凝土板中,所述上层钢筋架立于桁架钢筋顶面,该叠合楼板的拼接缝处下层添加附加钢筋,所述叠合楼板为整体现浇混凝土。但是上述楼板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预制板吊装过程中,一块预制板吊装落位后,与其相邻拼接的其他预制板无法吊装落位,严重影响施工效率。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钢筋应力相对均匀分布,板侧拼缝可以传递弯矩,可提高施工效率的双向叠合楼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应力相对均匀分布,板侧拼缝可以传递弯矩,可提高施工效率的双向叠合楼板的连接结构。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向叠合楼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两块预制板以及浇筑在所述预制板上的叠合现浇层,所述两块预制板密拼连接,所述预制板的拼接侧设有凹口,两块预制板的拼接部沿拼接缝形成长槽,所述叠合现浇层延伸至所述长槽内,所述预制板的上方拼接缝处设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块相互拼接的预制板上,所述连接筋上设有与预制板拼接缝平行设置的多排分布钢筋,每根分布钢筋与多根所述连接筋搭接,所述预制板设有多根与拼接缝平行设置的连续式马凳筋,所述连续式马凳筋包括多个凸出部,所述连续式马凳筋锚固在预制板内且所述凸出部伸出至所述预制板的上部,所述凸出部、连接筋和分布筋锚固在所述叠合现浇层内。

本实用新型布置连续马凳钢筋将预制层和叠合层上下相连,能有效抑制预制层和结合层掀起,从而防止拼缝处连接钢筋滑移,在预制板拼缝处上部设预定尺寸的凹口,叠合现浇层浇筑后,可增加预制板拼接缝处叠合现浇层的厚度,增加拼接缝的刚度,能使得连接钢筋在接缝处不产生应力峰值,钢筋应力相对均匀分布,同时可使得混凝土和拼缝处连接筋的握裹力大大增强,使得连接筋达到屈服破坏,板侧拼缝可以传递弯矩,叠合楼板成型达到强度后可双向受力形成双向叠合楼板;另外,凹口的尺寸可设置在25mmx40mm左右,预制板底无钢筋伸出,板侧模板不需要开孔,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至少一根连续式马凳筋设置在所述预制板的拼接部,所述连接筋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拼接部的连续式马凳筋搭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凹口为上大下小的斜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续式马凳筋上方设有板面钢筋,所述板面钢筋垂直于连续式马凳筋设置并与多根连续式马凳筋搭接,所述连续式马凳筋锚固在所述叠合现浇层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预制板内设有垂直拼接缝设置的预埋底筋以及平行拼接缝设置的结构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预制板底部拼接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弹性砂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凹槽中设有抗裂玻纤网格布。抗裂玻纤网格布具有良好的抗碱性、柔韧性以及抗拉力,具有较好的防水和抗裂能力,如此设置,避免楼板底部拼接缝因楼板受力不均产生裂痕。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预制板顶面以及凹口的侧面与底面为粗糙面。如此,增加预制板与叠合现浇层的接触面的粘结强度。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预制板板侧不需要出筋,降低工厂制作难度,提高模具的通用性和利用率;第二,预制板与预制板之间采用密拼,现场装配不需支模板,施工简单;第三,板侧的连续马凳筋距边仅为50mm,相对桁架钢筋而言,含钢量约为桁架钢筋的1/3,节约成本;第四,在拼缝处预制板上端做预定大小的矩形或三角形的小凹口,能使得连接筋在接缝处不产生应力峰值,钢筋应力相对均匀分布,同时凹槽的存在,使得混凝土和连接钢筋的握裹力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双向叠合板板侧拼缝构造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向叠合楼板连接结构的预制板拼接后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向叠合楼板连接结构沿垂直于拼接缝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向叠合楼板连接结构沿平行于拼接缝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续式马凳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叠合现浇层2预制板3预埋底筋4连接筋

5分布钢筋6结构筋7连续式马凳筋8凹槽

9板面钢筋10拼接缝11凹口12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2~5,一种双向叠合楼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两块预制板2以及浇筑在所述预制板2上的叠合现浇层1,所述两块预制板2密拼连接,所述预制板2的拼接侧设有凹口11,两块预制板2的拼接部沿拼接缝10形成长槽12,所述叠合现浇层1延伸至所述长槽12内,所述预制板2的上方拼接缝10处设有连接筋4,所述连接筋4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块相互拼接的预制板2上,所述连接筋4上设有与预制板2拼接缝10平行设置的多排分布钢筋5,每根分布钢筋5与多根所述连接筋4搭接,所述预制板2设有多根与拼接缝10平行设置的连续式马凳筋7,所述连续式马凳筋7包括多个凸出部,所述连续式马凳筋7锚固在预制板2内且所述凸出部伸出至所述预制板2的上部,所述凸出部、连接筋4和分布筋锚固在所述叠合现浇层1内。

本实用新型布置连续马凳钢筋将预制层和叠合层上下相连,能有效抑制预制层和结合层掀起,从而防止拼缝处连接钢筋滑移,在预制板2拼缝处上部设预定尺寸的凹口11,叠合现浇层1浇筑后,可增加预制板2拼接缝10处叠合现浇层1的厚度,增加拼接缝10的刚度,能使得连接钢筋在接缝处不产生应力峰值,钢筋应力相对均匀分布,同时可使得混凝土和拼缝处连接筋4的握裹力大大增强,使得连接筋4达到屈服破坏,板侧拼缝可以传递弯矩,叠合楼板成型达到强度后可双向受力形成双向叠合楼板;另外,凹口11的尺寸可设置在25mmx40mm左右,预制板2底无钢筋伸出,板侧模板不需要开孔,提高施工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述至少一根连续式马凳筋7设置在所述预制板2的拼接部,所述连接筋4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2拼接部的连续式马凳筋7搭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凹口11为上大下小的斜口。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述连续式马凳筋7上方设有板面钢筋9,所述板面钢筋9垂直于连续式马凳筋7设置并与多根连续式马凳筋7搭接,所述连续式马凳筋7锚固在所述叠合现浇层1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述预制板2内设有垂直拼接缝10设置的预埋底筋3以及平行拼接缝10设置的结构筋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述预制板2底部拼接处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中设有弹性砂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8中设有抗裂玻纤网格布。抗裂玻纤网格布具有良好的抗碱性、柔韧性以及抗拉力,具有较好的防水和抗裂能力,如此设置,避免楼板底部拼接缝10因楼板受力不均产生裂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板2顶面以及凹口11的侧面与底面为粗糙面。如此,增加预制板2与叠合现浇层1的接触面的粘结强度。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预制板2板侧不需要出筋,降低工厂制作难度,提高模具的通用性和利用率;第二,预制板2与预制板2之间采用密拼,现场装配不需支模板,施工简单;第三,板侧的连续马凳筋距边仅为50mm,相对桁架钢筋而言,含钢量约为桁架钢筋的1/3,节约成本;第四,在拼缝处预制板2上端做预定大小的矩形或三角形的小凹口11,能使得连接筋4在接缝处不产生应力峰值,钢筋应力相对均匀分布,同时凹槽8的存在,使得混凝土和连接钢筋的握裹力大大增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