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柱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8336发布日期:2020-02-18 14:19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树枝柱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主立柱和顶部多根支杆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时常会遇到需要树枝柱连接的场合,即钢主立柱管和顶部多根支杆管的连接,这种情况较常见于顶篷支撑、廊顶支撑等场合。目前对于钢主立柱管和顶部多根支杆管的连接,采用铸造化一体节点,该节点铸造成型,具有和钢主立柱管连接的连接管以及和顶部多根支杆管分别对应连接的岔管。这种连接结构,加工成本高,加工周期长,重量大,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树枝柱连接结构,不需要采用铸造化节点,降低成本且连接可靠。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树枝柱连接结构,包括主立柱管和多根支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立柱管的上端在径向的两端开有一对连接槽,所述树枝柱连接结构包括和所述一对连接槽插接并和主立柱管焊接的下连接板,所述主立柱管的上端设有封口板,所述封口板焊接固定;所述树枝柱连接结构还包括上部连接板,所述上部连接板根据多根支杆的数量和方位分割封口板上方的空间并被固定,所述多根支杆管的连接端部被切割为适配形状而和分割所述空间的上部连接板和封口板焊接固定。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所述树枝柱连接结构设置有主连接板,所述主连接板的下部作为所述下连接板,所述封口板处在所述主连接板的两侧,所述树枝柱连接结构还包括分割连接板,所述分割连接板和所述主连接板的上部作为所述上部连接板,封口板既和主立柱管的上端焊接又和主连接板的上部和下部交界处的侧面焊接,所述分割连接板和封口板及所述主连接板的上部焊接固定。

所述下部连接板的宽度大于主立柱管的外径,使下部连接板的的两侧突出于主立柱管。

所述上部连接板的上部轮廓呈弧形。

所述封口板既和下部连接板焊接又和上部连接板焊接,且和主立柱管的上端焊接。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整体结构由钢管、钢板切割焊接而成,重量轻,工地现场就可以完成;不需要专业厂家铸造,加工周期短,成本低,施工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杆连接结构实施例隐去主连接板和主立柱管连接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树枝柱连接结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树枝柱连接结构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树枝柱连接结构,包括主立柱管1和多根支杆管2,所述主立柱管1的上端在径向的两端开有一对连接槽11,所述树枝柱连接结构包括和所述一对连接槽11插接并和主立柱管1焊接的下连接板,所述主立柱管1的上端设有封口板4,所述封口板4焊接固定;所述树枝柱连接结构还包括上部连接板,所述上部连接板根据多根支杆的数量和方位而选择数量和在主立柱管圆周方向上所处的角度位置,分割封口板4上方的空间。

所述多根支杆管2的连接端部20被切割为适配形状而和分割所述空间的上部连接板和封口板焊接固定。上部连接板和封口板同时也将支杆管2的连接端部20封闭,被切割后的连接端部的轮廓基本由3段弧线构成,分别和封口板4、一侧的上部连接板和另一侧的上部连接板匹配。

所述树枝柱连接结构设置有主连接板3,其既有插入到所述连接槽11中作为下连接板的下部31,又有处于封口板之上方而作为所述上部连接板的上部32,主连接板3所构成的下连接板和上部连接板是一整块,这样既能简化结构、简化安装,同时连接强度更高。这种结构尤其适合于常见的支杆2具有四根,且对称分布的场合,也即本实用新型图1-3所示的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封口板4为两个接近半圆的形状而处在所述主连接板3的两侧,所述树枝柱连接结构还包括分割连接板5,所述分割连接板5和所述主连接板的上部32都作为所述上部连接板,两个接近半圆的封口板4既和主立柱管1的上端焊接又和主连接板3的上部和下部交界处的侧面焊接,同时所述分割连接板5和封口板4及所述主连接板的上部32焊接固定。

所述主连接板的下部31也即所述下部连接板的宽度大于主立柱管1的外径,使所述主连接板的下部31也即下部连接板的的两侧310突出于主立柱管,使焊接操作更容易进行,焊接连接面更大,连接强度更高。

上部连接板的上端轮廓6呈弧形,减小连接节点的外形。

如果主立柱管1上端需连的支杆管2为其它数量的多根,则可以根据多根支杆的数量和方位配置配置相应的上部连接板来分割封口板4上方的空间,分割的空间具有底部的封口板4、一侧的上部连接板和另一侧的上部连接板,两块上部连接板和封口板同时将支杆管2的连接端部20封闭并焊接,所述封口板既和下部连接板焊接又和上部连接板焊接,且和主立柱管的上端焊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