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踢脚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9251发布日期:2019-12-10 21:1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踢脚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踢脚线。



背景技术:

墙面与地面相接处,通常设置踢脚线,踢脚线可以避免墙面受到外力碰撞造成破坏。另外,踢脚线也比较容易擦洗,如果沾到脏污,相较于白色墙面而言,更容易清洗。踢脚线除了保护墙面的功能之外,还能起到美观的作用。然而,现在通常采用的踢脚线,安装极为不便利,花费的人力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装便利的踢脚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踢脚线,包括第一组合件和与第一组合件可拆卸地卡扣的第二组合件,所述第一组合件上设置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组合件上设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可拆卸地与第一卡持部卡合,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可拆卸地与第二卡持部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合件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上开设第一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合件的第二面上开设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和/或第三凹槽的底部开设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一组合件的顶端,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第一组合件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底端形成弧形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内侧壁上形成突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持部的末端形成横截面呈锯齿状的加固部。

进一步地,第二组合件的顶端还设有第三卡持部。

进一步地,第二卡持部位于第二组合件的底端,第一卡持部位于第二卡持部与第三卡持部之间。

进一步地,第三卡持部沿第一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踢脚线安装方便,大量节省成本及人力,而且在需要更换时,可以无需全部更换,只需更换第二组合件即可,而且第二组合件的拆卸和安装同样非常简单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踢脚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踢脚线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踢脚线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踢脚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踢脚线100,包括第一组合件10和与第一组合件10可拆卸地卡合的第二组合件30。第一组合件10用于在使用时通过紧固件200与墙面300固定(可参阅图4),第二组合件30用于可拆卸地定位在第一组合件10背离墙面300的一侧。第一组合件10与第二组合件30可以采用相同材质或不同材质,材质例如可以是塑胶、铝合金、不锈钢等。

第一组合件10大致呈条形板状,包括相对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3,第一面11与第二面13基本平行。第一面11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10,第二面13上凹陷形成第二凹槽131和第三凹槽133,第一凹槽110位于第二凹槽131与第三凹槽133之间。第二凹槽131与第三凹槽133的底部形成切角。第二凹槽131的底部和第三凹槽133的底部开设安装孔135,用于通过紧固件200将第一组合件10固定在墙面300上。

第一组合件10和第二组合件30均包括相对的两端,为方便描述,定义两端为顶端和底端,其中底端为在结合墙壁的使用时,靠近地面的一端,顶端为相对的另一端,在非使用场合,因摆放的方向不同,不因“顶”与“底”的方向受到限定。

第一组合件10的顶端形成第一定位部15,第一组合件10的底端形成第二定位部16及弧形部18,第一定位部15和第二定位部16用于与第二组合件30卡合,为方便描述,定义底端朝向顶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a,与第一方向a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b。第一定位部15由顶端沿第一方向a延伸形成,第二定位部16由底端沿第一方向a延伸形成,弧形部18由底端先沿第二方向b再朝远离第一面11的方向弧形弯曲形成。第二定位部16的内侧壁上形成突起161,第二定位部16与第三凹槽133的底壁之间具有收容空间163,突起161与第三凹槽133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弧形部18用于在使用时,更好与地面相贴,更加美观。

第二组合件30大致呈条形板状,包括卡扣面301,卡扣面301为在使用状态下朝向第一组合件10的面。卡扣面301上形成第一卡持部31、第二卡持部33和第三卡持部35。第一卡持部31位于第二卡持部33与第三卡持部35之间,第二卡持部33位于第二组合件30的底端,第三卡持部35位于第二组合件30的顶端。

第一卡持部31的横截面大致呈l形,由卡扣面301凸伸后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卡扣,用于可拆卸地与第一组合件10的第一定位部15可拆卸地卡合。第二卡持部33为由卡扣面301凸伸后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卡扣,用于可拆卸地与第一组合件10的第二定位部16可拆卸地卡合。第二卡持部33的末端形成横截面呈锯齿状的加固部331,在第二卡持部33与第二定位部16卡扣时,加固部331收容在收容空间163中,并与突起161卡扣,横截面呈锯齿状的加固部331能够加固卡持,以及调整卡持的位置。第三卡持部35为由卡扣面301凸伸后沿第一方向a延伸形成的卡扣,第三卡持部35用于与其他部件卡扣,例如与设置在第二组合件30外侧的不锈钢板卡扣。

在使用时,例如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进行安装。

方式一:先用紧固件200穿过安装孔135,将第一组合件10固定在墙面300上,再将第二组合件30从第一组合件10的一端,将第一定位部15对准第一卡持部31并进行卡扣,将第二定位部16对准第二卡持部33并进行卡扣,再沿垂直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的第三方向c滑动,直至第一组合件10与第二组合件30相贴,滑动过程中,第二面13贴合卡扣面301。方式二:先用紧固件200穿过安装孔135,将第一组合件10固定在墙面300上,再将第二组合件30叠在第一组合件10上,而且第一卡持部31对准第一定位部15,第二卡持部33对准第二定位部16,然后,朝向地面方向施加作用力,使得在一定的弹性变形后,第一定位部15卡入第一卡持部31,第二定位部16卡入第二卡持部33。

本实施方式中的踢脚线100至少具备如下优点:(1)相对现有的踢脚线,可以设计为更加轻薄;(2)减少踢脚线安装后顶端凸出墙面的厚度,解决顶端厚度堆积灰尘;(3)整体设计更加美观,符合现代对美感的追求;(4)安装方便,节省人力;(5)第二组合件30可以与第一组合件10拆卸,因此,在需要更换时(例如换新或者改变设计的情形),可以无需全部更换,只需更换第二组合件30即可,而且第二组合件30的拆卸和安装同样非常简单便利;(6)由于设置横截面呈锯齿状的加固部331,在地面/墙面不平或存在一定公差或变形的情况下,通过卡持在锯齿状的加固部331的不同位置处,可进行调节。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