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块拼接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1051发布日期:2020-05-20 03:3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建筑模块拼接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建筑墙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块拼接墙体。



背景技术:

eps建筑模块,是由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模块作为模版和保温隔热层,中芯浇筑混凝土面层,抹灰或辐射板材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墙体,eps模块应用面很广,可广泛用于民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城镇和农村住房改造及工业用保温厂房和农业用温室,高层和低层高档别墅等,此外,eps建筑模块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适用于寒冷的北方和炎热的南方。

现有的eps建筑模板在两边保温板之间连接时采用同样材质的泡沫进行连接,从而对两侧的保温板进行固定。

1、这种eps建筑模块在运输时,占用体积大,运输费用高,且在运送/使用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

2、现有技术中的eps模块由于对两侧保温板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的泡沫板,在建造时,墙体整体抗震性较低,同时,老鼠可能从连接件位置进入室内破坏墙体。

3、泡沫连接件的抗侧压能力较低,在施工时经常出现开裂破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模块拼接墙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eps模块中间连接桥不可拆卸从而容易遭受破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块拼接墙体,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平行的第一保温墙板和第二保温墙板,在第一保温墙板和第二保温墙板之间形成浇注空腔,在所述浇注空腔内竖直设置有结构柱、以及浇注有混凝土块;所述第一保温墙板和/或第二保温墙板分别由多块保温板依次拼接形成;在第一保温墙板和第二保温墙板上且位于相对的两块保温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构件。

进一步地,在第一保温墙板和第二保温墙板上且位于相对的两块保温板分别为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在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上分别开设有插接槽,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位于两块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之间腔室内的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连接板两端且可拆卸插接在插接槽内的插接板;所述连接构件为塑料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成“t”形,在靠近浇注空腔一侧形成供所述插接板穿出的开口,所述插接板截面成“t”形,插接板插接在所述插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两端设置有垂直其侧面的肋板,所述肋板平面垂直连接板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插接板包括由所述开口穿出的联动板、以及垂直所述联动板的固定板,在所述联动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墙板和/或第二保温墙板上,且相邻的两块保温板为第三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所述第三保温板位于第四保温板的上侧,在所述第三保温板靠近第四保温板的一侧且位于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插块,在所述第四保温板且靠近第三保温板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插块插接的长槽;在所述保温板的竖直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接槽和卡接块。

进一步地,所述插块包括方插块和长插块,所述方插块和长插块依次交叉设置;所述长槽包括交叉设置的方插槽和长插槽;所述连接构件分别固定在方插块和方插槽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柱为竖直设置的钢筋笼,所述第一保温墙板向远离第二保温墙板的一侧外凸形成矩形的结构腔,所述结构柱设置在所述结构腔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保温墙板和第二保温墙板的竖直两侧分别开设有粘接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浇注空腔内且结构柱的两侧间隔插设有若干钢筋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的可拆卸的连接构件对两块保温板进行连接,在运输时,可以对保温板、连接构件拆卸分离,运输时节约空间,节省费用。同时,通过设置的塑料连接构件,在建造时,墙体整体的抗震效果更佳。在浇注混凝土时,不会老化、砂浆层不会开裂、跑浆、渗水。同时,在修建完成之后,保温板之间为实心墙体,不会出现老鼠啃咬,破坏墙体的问题,实用性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模块拼接墙体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建筑模块拼接墙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建筑模块拼接墙体中突出第三保温板和第四保温板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建筑模块拼接墙体中突出第三保温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建筑模块拼接墙体中突出连接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建筑模块拼接墙体中突出连接构件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建筑模块拼接墙体中突出结构腔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保温墙板;11、第三保温板;111、插块;1111、方插块;1112、长插块;12、第四保温板;121、长槽;1211、方插槽;1212、长插槽;122、卡接槽;123、卡接块;13、第一保温板;14、第二保温板;141、插接槽;142、开口;15、结构腔;2、第二保温墙板;21、粘接槽;3、浇注空腔;31、结构柱;32、混凝土块;33、钢筋杆;4、连接构件;41、连接板;411、第一通孔;412、肋板;42、插接板;421、联动板;4211、第二通孔;422、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一种建筑模块拼接墙体,如图1-7所示,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保温墙板1和第二保温墙板2,在第一保温墙板1和第二保温墙板2之间形成有浇注空腔3,在浇注空腔3内设置有结构柱31,同时,在浇注空腔3内还浇注有混凝土块32。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在第一保温墙板1和第二保温墙板2之间的混凝土块32、结构柱31其主要的承载作用,而两侧的第一保温墙板1和第二保温墙板2用于对混凝土块32进行保温。

其中,第一保温墙板1和/或第二保温墙板2分别包括多块保温板,多块保温板采用拼接的形式。现以第一保温墙板1为例,对拼接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第一保温墙板1包括多块保温板,且相邻的两块保温墙板分别为第三保温板11和第四保温板12,其中,第三保温板11设置在第四保温板12的上侧,在第三保温板11上且靠近第四保温板1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插块111,在第四保温板12上且靠近第三保温板11的一侧开设有供插块111插接的长槽121,从而,在竖直方向相邻的两块第三保温板11和第四保温板12之间可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其中,插块111包括方插块1111和长插块1112,且方插块1111和长插块1112依次交叉设置,而长槽121包括依次交叉设置的方插槽1211和长插槽1212,在嵌合安装时,方插块1111插接在方插槽1211内,而长插块1112插接在长插槽1212内。从而,使得竖直方向的第三保温板11和第四保温板12之间固定更加稳定。

在水平方向上每一块保温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接槽122和卡接块123,在水平方向相邻的两块保温板的卡接块123可以卡接在卡接槽122内。从而实现了多块保温板的拼接安装。在运送时,可以将多块保温板分开运送,占地空间小,当需要进行建造时,可以在现场进行拼接、安装。

进一步的,在建造过程中,为了使得第一保温墙板1和第二保温墙板2的位置相对稳定,同时,在建造完成之后,保温墙板与混凝土块32之间的连接较为紧密,在第一保温墙板1和第二保温墙板2之间设置有对二者进行连接固定的连接构件4。

其中,连接构件4设置在相对的两块保温板上,相对的两块保温板分别为第一保温板13和第二保温板14,而连接构件4分别与第一保温板13和第二保温板14可拆卸连接。

其中,在第一保温板13、第二保温板1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构件4,而在第一保温板13和/或第二保温板14的上侧或者下侧分别间隔设置有多组连接构件4。从而,在使用时,保温板固定效果较佳。

在第一保温板13、第二保温板14的厚度方向分别间隔开设有插接槽141,且插接槽141设置成“t”形,在第一保温板13、第二保温板14相互靠近的一侧形成开口142。

连接构件4包括位于第一保温板13和第二保温板14之间的连接板41、以及设置在连接板41两端且可以插接在插接槽141内的插接板42,且连接板41和插接板42都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在通过插接板42与第一保温板13、第二保温板14进行固定,通过二者之间的连接板41对二者进行连接,使其位置保持稳定。

其中,插接板42同样设置成“t”形,包括由插接口的开口142穿出与连接板41连接固定的联动板421、以及垂直联动板421的固定板422,在设计时,固定板422和联动板421都处于插接槽141内。

在连接板4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411,在联动板42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4211,在使用时,连接板41位于第一保温板13、第二保温板14之间,从而,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会穿过第一通孔411、第二通孔4211,从而将第一连接板41固定,使其位置稳定,从而使得第一保温板13、第二保温板14与之间的混凝土块32粘接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连接板41的两端设置有与连接板41垂直的肋板412,在安装时肋板412抵接在保温板的内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温板起到保护效果。

插接槽141距离第一保温板13或第二保温板14相互远离的一侧面的距离保持为8mm-10mm之间。从而,使得内部的插接板42位于第一保温板13和第二保温板14的内部,不与外界连通,塑料件完全处于密封状态,不与氧气接触,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老化。同时,在浇注混凝土时,不会出现跑浆、开裂、渗水的现象。

在浇注空腔3内的结构柱31采用钢筋笼制成,同时在钢筋笼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钢筋杆33,通过设置的钢筋笼对混凝土块32进行强有力的支撑,提高混凝土块32的承载能力。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结构柱31结构过大,在第一保温墙板1向远离第二保温墙板2的一侧外凸形成矩形的结构腔15,而结构柱31设置在结构腔15内。

最后,在第一保温墙板1和第二保温墙板2的竖直两侧分别开设有粘接槽21,用于增强与混凝土块32之间的粘结强度。。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