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花岗岩涂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2456发布日期:2020-01-10 15:4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花岗岩涂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墙涂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花岗岩涂层结构。



背景技术:

仿花岗岩漆是将液态的水性树脂提炼包裹成胶状的水性彩色颗粒,并均匀的悬浮在此特定的水性乳液中,最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颗粒大小随意的高分子液态胶状的共聚物。

但是传统的仿花岗岩涂层十分易燃,因此当涂布在墙体表面时,墙体无法达到较高的防火性,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花岗岩涂层结构,具有高防火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仿花岗岩涂层结构,包括依次涂布于墙壁表面的基层、底漆层、仿真层以及罩面层,所述仿真层和所述罩面层之间设置有氢氧化镁纳米颗粒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氢氧化镁具有良好的阻燃和抑烟作用,其受热分解而释放出结晶水,结晶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可稀释可燃气体和黑烟,使碳粒在高温下氧化成气体,提高了阻燃性并降低发烟量。并且氢氧化镁分解产生的稳定的氧化镁覆盖于涂层结构表面,达到了防火阻燃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仿真层和所述氢氧化镁纳米颗粒层之间设置有聚磷酸铵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聚磷酸铵具有强烈的脱水作用,能够促使氢氧化镁脱水结晶吸热,使得阻燃体系的阻燃效果增大,进而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面层表面设置有无溶剂硅树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将无溶剂硅树脂进行涂覆后,能够形成非常柔韧牢固的薄膜,该薄膜能够阻隔空气中的水汽以防止涂层结构受潮而发生霉变。同时,无溶剂硅树脂在燃烧时,分子中的-si-o键形成-si-c键,生成的白色燃烧残渣与炭化物构成复合无机层,阻隔氧气与内部的涂层结构接触,从而进一步达到了防火阻燃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包括腻子底层和腻子修补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涂布腻子底层渗透到墙壁表面的毛孔中,对毛细孔进行封闭,并通过腻子修补层提高整个基层表面的平整度以及光滑度,避免出现漆下陷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腻子底层和所述腻子修补层之间设置有耐碱网格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耐碱网格布层具有强度高、粘结性好、服帖性好、定位性极佳等优点,因此通过设置耐碱网格布层可直接提高基层的结构稳定性,提高整个涂层结构的抗拉能力,避免出现开裂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漆层与所述仿真层之间设置有环氧砂浆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环氧砂浆层具有抗渗、抗冻、耐盐、耐碱、耐弱酸腐蚀的性能,并且其具备高粘结力,对底漆层与仿真层之间起到很好的补强、加固的作用,进而避免漆层之间出现开裂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氧砂浆层与所述底漆层和所述仿真层之间均设置有消泡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漆层内部的气泡量会直接决定整个涂层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通过设置消泡剂层,可以大幅度降低气泡的几率,保证各漆层之间的紧密性,进而提高整个涂层结构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氢氧化镁纳米颗粒层,使其受热分解而释放出结晶水,利用结晶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稀释可燃气体和黑烟,达到了阻燃性并降低发烟量,同时氢氧化镁分解产生稳定的氧化镁覆盖于涂层结构表面,达到了防火阻燃的效果;

2.通过设置聚磷酸铵促使氢氧化镁脱水结晶吸热,使得阻燃体系的阻燃效果增大,进而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

3.通过设置高稳定性的基层,避免漆层出现下陷或开裂现象;

4.通过设置消泡剂层,大幅度降低气泡的几率,保证各漆层之间的紧密性,进而提高整个涂层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层;11、腻子底层;12、腻子修补层;13、耐碱网格布;2、底漆层;3、仿真层;4、罩面层;5、无溶剂硅树脂层;6、氢氧化镁纳米颗粒层;7、聚磷酸铵层;8、环氧砂浆层;9、消泡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仿花岗岩涂层结构,包括依次涂布于墙壁表面的基层1、底漆层2、仿真层3、罩面层4以及无溶剂硅树脂层5。

当在墙壁表面涂布上述涂层结构时,先将基层1涂布于墙壁表面,并使基层1表面处于平整状态,然后再将底漆层2、仿真层3、罩面层4以及无溶剂硅树脂层5依次进行涂覆。

因为无溶剂硅树脂层5凝固成型后,能够形成非常柔韧牢固的薄膜,该薄膜能够阻隔空气中的水汽,从而防止涂层结构受潮而发生霉变,提高整个涂层结构的使用寿命。

并且当墙壁起火时,无溶剂硅树脂分子中的-si-o键形成-si-c键,生成的白色燃烧残渣与炭化物构成复合无机层,阻隔氧气与内部的涂层结构接触,达到了防火阻燃的效果。

如图1所示,仿真层3和罩面层4之间还依次设置有氢氧化镁纳米颗粒层6和聚磷酸铵层7,并且聚磷酸铵层7位于仿真层3和氢氧化镁纳米颗粒层6之间。

当墙壁起火时,氢氧化镁受热分解而释放出结晶水,同时再利用聚磷酸铵强烈的脱水作用,促使氢氧化镁加速脱水,此时结晶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可稀释可燃气体和黑烟,使碳粒在高温下氧化成气体,提高了阻燃性并降低发烟量,进一步达到了防火阻燃的效果。

如图1所示,基层1包括腻子底层11和腻子修补层12,并且腻子底层11和腻子修补层12之间设置有耐碱网格布13。

当涂覆基层1时,先将腻子底层11涂布于墙壁表面,此时腻子底层11自动渗透到墙壁表面的毛孔中,对毛细孔进行封闭,从而避免出现漆下陷现象,提高整个基层1表面的平整度以及光滑度。

然后将耐碱网格布13贴附于腻子底层11表面,再将腻子修补层12涂覆于耐碱网格布13表面,并对耐碱网格布13进行覆盖。从而利用耐碱网格布13提高整个基层1的结构强度以及抗拉能力,避免出现开裂现象。

如图1所示,底漆层2与仿真层3之间设置有环氧砂浆层8,环氧砂浆层8与底漆层2和仿真层3之间均设置有消泡剂层9。

通过设置环氧砂浆层8提高整个涂层结构的抗渗、抗冻、耐盐、耐碱、耐弱酸腐蚀的性能,增强整个涂层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再利用消泡剂层9降低三者间存在气泡的几率,并对底漆层2与仿真层3之间起到补强、加固的作用,从而保证各漆层之间的紧密性,避免漆层之间出现开裂现象。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