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7210发布日期:2020-04-07 21:4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混凝土预制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节能要求的逐步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市政基础建设所必须的产品---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涵)的生产工艺随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前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高的离心、悬辊、立式振捣等带模养护的工艺技术逐步被能耗小、环境污染小、安全危险源少、自动化程度高的芯模振动、径向挤压等立式成型、即时脱模的工艺技术所取代。由于芯模振动、径向挤压等立式成型、即时脱模(不带模养护)生产工艺主要采用干硬性或半干硬性混凝土生产,即时脱模后产品的表面粗糙、并带有大量的气孔,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和实体质量。

为解决产品外观缺陷,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涵)生产厂家每年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对产品的表面进行抹面修补处理。由于抹面时采用水泥砂浆作为表面修补材料,表面的气孔不能很好的填充密实,因此无法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到国家标准,影响产品的实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涵)由于抹面时采用水泥砂浆作为表面修补材料,表面的气孔不能很好的填充密实,影响产品的实体质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该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包括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所述第一旋转盘设置在第二旋转的一侧,在所述第一旋转盘构的圆周外侧设有第一抹光片,在所述第二旋转盘的圆周外侧设有第二抹光片,所述第一旋转盘与第二旋转盘连接旋转动力机构,所述旋转动力机构带动第一旋转盘与第二旋转盘方向相反地旋转,所述第一抹光片与第二抹光片的外侧面中部均设有内凹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旋转盘为多个,所述第二旋转盘为多个,所述第一旋转盘与第二旋转盘依次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旋转盘上设有多个第一抹光片,所述第二旋转盘上设有多个第二抹光片。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抹光片通过伸缩杆径向滑动地连接第一旋转盘,所述第二抹光片通过伸缩杆径向滑动地连接第二旋转盘,所述伸缩杆连接有带动其向径向内侧移动的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旋转盘与第二旋转盘上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板,所述第一抹光片、第二抹光片设置在限位板的外侧,所述伸缩杆的一端穿过限位板后与第一抹光片、第二抹光片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调节螺母,所述弹簧设置在调节螺母与限位板之间的伸缩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旋转动力机构包括第一行星轮组和第二行星轮组,所述第一行星轮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啮合的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二行星轮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啮合的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和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第二太阳轮固定在一根太阳轮轴上,所述第一内齿圈与第一旋转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的行星架与第二旋转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还包括一个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上固定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内齿圈固定在第一齿轮箱内,所述第二内齿圈固定在第二齿轮箱内,第一行星轮的行星架下侧与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第一行星轮的行星架上侧通过第二轴承座与第二齿轮箱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箱转动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之间,所述太阳轮轴转动穿过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行星轮的行星架上侧固定有一个行星轮轴,所述行星轮轴与太阳轮轴同轴设置,所述行星轮轴上设有六边形体,所述第二旋转盘上设有与六边形体相配合的六边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旋转盘设置的第一旋转盘上侧,在第二旋转盘的上侧还固定有一个布料盖。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抹光片与第二抹光片靠近旋转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一圆角,所述第一抹光片与第二抹光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圆角,在所述第一抹光片与第二抹光片的外侧面靠近旋转方向一侧设有一个凸起,所述凹槽包括设置在凸起与第一圆角之间的第一凹槽和设置在凸起与第二圆角之间的第二凹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抹光增强装置在芯模振动设备完成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涵)浇铸后,在管体从内芯模拔出过程中(即脱模过程),第一旋转盘与第二旋转盘分别带动第一抹光片与第二抹光片进行顺、逆时针旋转,而且由于在第一抹光片与第二抹光片的外侧面中部设有凹槽,第一抹光片与第二抹光片的外侧抹光面如同波浪状,在完成对管体表面的抹光的同时增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涵)表面密实度,从而达到表面增强的效果。最终实现混凝土管体表面的平整、光滑和增强表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抹光片通过伸缩杆径向滑动地连接第一旋转盘,第二抹光片通过伸缩杆径向滑动地连接第二旋转盘,调整电机或马达转速至设计转速,第一旋转盘与第二旋转盘携带的抹光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对混凝土表面施加相应的压力,表面抹光结束后(即脱模结束),驱动电机或马达降低转速或停止后,第一抹光片与第二抹光片在弹簧的作用下,分别收回至第一旋转盘与第二旋转盘内,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行星轮轴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第一抹光片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盘2-第一旋转盘3-第一抹光片4-第二旋转盘5-第二抹光片6-布料盖7-太阳轮轴8-伸缩杆9-弹簧10-限位板11-调节螺母12-第一轴承座13-密封圈14-深沟球轴承15-角接触轴承16-第一行星架17-第一太阳轮18-第一行星轮19-第一内齿圈20-第一齿轮箱21-第二太阳轮22-第二行星轮23-第二内齿圈24-第二齿轮箱25-第二行星架26-行星轮轴27-第二轴承座28-六边形体29-第一圆角30-第二圆角31-凸起32-第一凹槽33-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见图1~3,该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包括第一旋转盘2和第二旋转盘4,第一旋转盘2设置在第二旋转的一侧,在第一旋转盘2构的圆周外侧设有第一抹光片3,在第二旋转盘4的圆周外侧设有第二抹光片5,第一旋转盘2与第二旋转盘4连接旋转动力机构,旋转动力机构带动第一旋转盘2与第二旋转盘4方向相反地旋转,第一抹光片3与第二抹光片5的外侧面中部均设有内凹的凹槽,第一抹光片3与第二抹光片5的外侧面形成波浪状,这样可以对混凝土管的外表面进行充分的增强。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旋转盘4设置的第一旋转盘2上侧,在第二旋转盘4的上侧还固定有一个布料盖6。第一旋转盘2上设有多个第一抹光片3,第二旋转盘4上设有多个第二抹光片5。

参见图4~5,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抹光片3通过伸缩杆8径向滑动地连接第一旋转盘2,第二抹光片5通过伸缩杆8径向滑动地连接第二旋转盘4,伸缩杆8连接有带动其向径向内侧移动的弹簧9。在第一旋转盘2与第二旋转盘4上分别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板10,第一抹光片3、第二抹光片5设置在限位板10的外侧,伸缩杆8的一端穿过限位板10后与第一抹光片3、第二抹光片5固定连接,伸缩杆8的另一端螺纹连接调节螺母11,弹簧9设置在调节螺母11与限位板10之间的伸缩杆8上,通过调节调节螺母11在伸缩杆8上的位置,可以调节弹簧9的压缩力,进而可以调节第一抹光片3与第二抹光片5施加给混凝土管表面的压力。该混凝土管抹光增强装置配套安装于芯模振动设备内芯模的顶部,在芯模振动设备完成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涵)浇铸后,在管体从内芯模拔出过程中(即脱模过程),调整电机或马达转速至设计转速,驱动第一旋转盘2与第二旋转盘4分别进行顺、逆时针旋转,第一旋转盘2与第二旋转盘4携带的抹光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9的阻力径向伸出并对混凝土表面施加相应的压力,完成对管体表面的抹光、同时增加表面密实度从而达到表面增强的效果。表面抹光结束后(即脱模结束),驱动电机或马达降低转速或停止后,第一抹光片3与第二抹光片5分别在弹簧9的作用下,收回至第一旋转盘2与第二旋转盘4内。

旋转动力机构包括第一行星轮组和第二行星轮组,第一行星轮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啮合的第一太阳轮17、第一行星轮18和第一内齿圈19,第二行星轮组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啮合的第二太阳轮21、第二行星轮22和第二内齿圈23,第一太阳轮17与第二太阳轮21固定在一根太阳轮轴7上,第一内齿圈19与第一旋转盘2固定连接,第二行星轮22转动设置在第二行星架25上,第二行星架25与第二旋转盘4固定连接。第一旋转盘2转动设置在一个固定底盘1上,固定底盘1上固定有第一轴承座12,第一内齿圈19固定在第一齿轮箱20内,第二内齿圈23固定在第二齿轮箱24内,第一行星轮18设置在第一行星架16上,第一行星架16下侧与第一轴承座12固定连接,第一行星架16上侧通过第二轴承座27与第二齿轮箱24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箱20转动设置在第一轴承座12与第二轴承座27之间,太阳轮轴7转动穿过第一轴承座12和第二轴承座27,太阳轮轴7与第一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27之间设有深沟球轴承14,第一轴承座12与第一齿轮箱20之间、第二轴承座27与第一齿轮箱20之间设有角接触轴承15。

参见图6,第二行星轮22的行星架上侧固定有一个行星轮轴26,行星轮轴26与太阳轮轴7同轴设置,行星轮轴26上设有六边形体28,第二旋转盘4上设有与六边形体28相配合的六边形孔。

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抹光片3与第二抹光片5结构相同,只是由于第一旋转盘2与第二旋转盘4的旋转方向不同,对应的第一抹光片3与第二抹光片5的安装方向不同,本实施例以第一抹光片3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一抹光片3靠近旋转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一圆角29,第一抹光片3另一端设有第二圆角30,在第一抹光片3的外侧面靠近旋转方向一侧设有一个凸起31,凹槽包括设置在凸起31与第一圆角29之间的第一凹槽32和设置在凸起31与第二圆角30之间的第二凹槽3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抹光增强装置在芯模振动设备完成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涵)浇铸后,在管体从内芯模拔出过程中(即脱模过程),第一旋转盘2与第二旋转盘4分别带动第一抹光片3与第二抹光片5进行顺、逆时针旋转,而且由于在第一抹光片3与第二抹光片5的外侧面中部设有凹槽,第一抹光片3与第二抹光片5的外侧抹光面如同波浪状,在完成对管体表面的抹光的同时增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涵)表面密实度,从而达到表面增强的效果。最终实现混凝土管体表面的平整、光滑和增强表面的目的。

通过调整电机或马达转速改变抹光片对混凝土表面的压力以适应不同混凝土的要求,抹光片采用波浪式和圆弧面式设计相结合,达到最佳抹光和增强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抹光片3通过伸缩杆8径向滑动地连接第一旋转盘2,第二抹光片5通过伸缩杆8径向滑动地连接第二旋转盘4,调整电机或马达转速至设计转速,第一旋转盘2与第二旋转盘4携带的抹光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对混凝土表面施加相应的压力,表面抹光结束后(即脱模结束),驱动电机或马达降低转速或停止后,第一抹光片3与第二抹光片5在弹簧9的作用下,分别收回至第一旋转盘2与第二旋转盘4内,使用非常方便,不影响芯模振动设备的其他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抹光片3与第二抹光片5的抹光压强n的公式如下:

其中m为第一抹光片或第二抹光片的质量,单位kg;v为第一抹光片或第二抹光片的旋转线速度,单位m/s;r为第一旋转盘1或第二旋转盘3的半径,单位mm;f为弹簧9的压力,单位n;s为第一抹光片或第二抹光片的的抹面面积,单位mm2

实施例2

参见图8,第一旋转盘2为多个,所述第二旋转盘4为多个,所述第一旋转盘2与第二旋转盘4依次交替设置。可以对混凝土管表面进行更加充分的抹光、增强,工作效率更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