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5291发布日期:2020-04-28 22:0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展装配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它是我国在建筑行业深层次改革、发展变化的重要一步,是改变传统建造方式,真正实现绿色、健康、文明的重要举措。政府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需进一步发展钢结构产业和装配式产业,加快完善标准化建设法律法规、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建筑质量。钢结构产业和装配式产业对我国建筑行业及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其优势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影响;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工期;促进建筑领域工业化进程。因此,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钢结构产业和装配式产业成为建筑行业主流趋势,

建筑施工和验收规范陆续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建筑墙板行业的复苏。而建筑墙板技术的提高又将会为建筑行业注入新的动力。然而整个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实现是值得飞跃,而是低档次重复翻版,多数生产企业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难以适应大规模住宅的建设需求。大多数墙材设备仍然处于低档次、低水平的初级开发阶段,例如我国国内自主研发的多孔条板装备技术,以生产应用了十几年,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单和国外比起来还是相差的很远,科技含量仍然不高。因此,特别需要我们大力研究装配式墙板。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更适用的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解决施工工程繁琐,施工效率不高,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墙板整体性不好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墙体和楼板,所述楼板沿横向设置,所述墙体在所述楼板上方沿竖向设置,所述墙体和楼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在所述墙体横向的两侧对称设置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靠近所述墙体一端端部枢接有固定板,所述转动板可沿所述固定板转动,所述固定板通过连接螺栓固接于所述楼板;

所述固定板上端面分别设置有水平移动板,所述水平移动板上端面沿竖向延伸设置有

底部约束板,所述底部约束板和水平移动板之间形成凹槽空间,所述墙体插设于所述凹槽空间,在所述水平移动板上沿横向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连接螺栓的上端沿竖向贯穿所述条形滑槽并延伸至所述条形通槽上部,以限位所述水平移动板水平方向的移动,所述水平移动板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搭接于所述转动板和固定板的枢接处,所述水平移动板和所述转动板上对应位置设置有锁紧装置。

所述转动板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弯折呈台阶状,形成把手部。

所述转动板和所述固定板靠近彼此的一端分别设置转动板栓和固定板栓,所述转动板栓为第一筒形件,所述固定板栓为第二筒形件,二者同心设置,在所述转动板栓和固定板栓中插设有杆销。

所述第一筒形件和第二筒形件均为多个,在所述转动板端部和所述固定板端部呈齿形分布,相邻所述第一筒形件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相邻所述第二筒形件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筒形件嵌装于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二筒形件嵌装于所述第一间隙。

所述底部约束板垂直于所述水平移动板设置。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所述底部约束板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端部设置的约束孔,及所述转动板上设置的约束帽,所述转动板沿所述固定板转动90度时,所述约束帽锁紧于所述约束孔中。

所述杆销的材质为镍合金。

所述约束孔的内径为递减式设置,其沿轴向的横截面呈喇叭状。

所述转动板的刚度比所述水平移动板刚度大1.2-1.5倍。

所述水平移动板朝向所述楼板的端面内凹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搭接于所述第一筒形件和第二筒形件的外缘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连接结构将墙体和楼板连接为一体,各单体零件可单独制备,实现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作业,也进一步提高生产装配效率,所述连接结构的安装和拆卸非常方便,简化了施工过程,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减少了加工工序,节约了成本,同时组装结构的整体性提高,施工质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果好,可反复安装拆卸,提高连接结构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剖面图;

图4为转动板栓和固定板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墙体;2-1为底部约束板;2-2为水平移动板;2-3为约束孔;3为连接螺栓;4-1为固定板;4-2为固定板栓;5为杆销;6-1为转动板;6-2为转动板栓;6-3为约束帽;7为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墙体1和楼板7,所述楼板7沿横向设置,所述墙体1在所述楼板7上方沿竖向设置,所述墙体1和楼板7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在所述墙体1横向的两侧对称设置的转动板6-1,所述转动板6-1靠近所述墙体1一端端部枢接有固定板4-1,所述转动板6-1可沿所述固定板4-1转动,所述固定板4-1通过连接螺栓3固接于所述楼板7,且具体地,所述连接螺栓3插入所述楼板内5-8cm,所述连接螺栓3的抗剪强度为80-100mpa,所述转动板6-1的刚度比所述水平移动板2-2刚度大1.2-1.5倍。

所述固定板4-1上端面分别设置有水平移动板2-2,所述水平移动板2-2上端面沿竖向延伸设置有底部约束板2-1,所述的底部约束板2-1板面宽度15-20cm,所述底部约束板2-1垂直于所述水平移动板2-2设置,所述底部约束板2-1和水平移动板2-2之间形成

凹槽空间,所述墙体1插设于所述凹槽空间,如图3所示,在所述水平移动板2-2上沿横向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连接螺栓3的上端沿竖向贯穿所述条形滑槽并延伸至所述条形通槽上部,以限位所述水平移动板2-2水平方向的移动,所述水平移动板2-2远离所述墙体1的一端搭接于所述转动板6-1和固定板4-1的枢接处,所述水平移动板2-2和所述转动板6-1上对应位置设置有锁紧装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板6-1远离所述墙体1的一端弯折呈台阶状,形成把手部,具体地,所述转动板6-1包括第一阶梯板和第二阶梯板,所述第一阶梯板靠近所述墙体1,所述第二阶梯板远离所述墙体1,所述第一阶梯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阶梯板,所述第一阶板面的宽度为20-30cm,二阶板面宽度40-50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4-1并插入到楼板7内8cm,转动板6-1的第一阶梯板面宽度20cm,第二阶梯板面宽度40cm,底部约束板2-1板面宽度15c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4-1并插入到楼板7内6cm,转动板6-1的第一阶梯板面宽度25cm,第二阶梯板面宽度45cm,底部约束板2-1板面宽度18cm,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固定板4-1并插入到楼板7内5cm,转动板6-1的第一阶梯板面宽度30cm,第二阶梯板面宽度50cm,底部约束板2-1板面宽度20cm。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板6-1和所述固定板4-1靠近彼此的一端分别设置转动板栓6-2和固定板栓4-2,所述转动板栓6-2为第一筒形件,所述固定板栓4-2为第二筒形件,二者同心设置,在所述转动板栓6-2和固定板栓4-2中插设有杆销1,所述杆销1的材质为镍合金。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筒形件和第二筒形件均为多个,所述第一筒形件和第二筒形件分部等间距分布,在所述转动板6-1端部和所述固定板4-1端部呈齿形分布,相邻所述第一筒形件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相邻所述第二筒形件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筒形件嵌装于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二筒形件嵌装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杆销1依次穿过交错设置的第一筒形件和第一筒形件,形成无间隙的圆环筒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移动板2-2朝向所述楼板7的端面内凹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搭接于所述第一筒形件和第二筒形件的外缘上,在向上推动所述转动板6-1时,所述台阶面在所述第一筒形件和第二筒形件上滑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所述底部约束板2-1远离所述墙体1的一端端部设置的约束孔2-3,及所述转动板6-1上设置的约束帽6-3,所述转动板6-1沿所述固定板4-1转动90度时,所述约束帽6-3锁紧于所述约束孔2-3中,具体地,所述约束孔2-3的内径为递减式设置,其沿轴向的横截面呈喇叭状,所述约束孔2-3的平均直径为1.5-2cm。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的一次施工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所述墙体1的安装位置;然后在步骤一中所确定的位置的楼板7处组装转动板6-1和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放置于所述楼板7上,所述转动板6-1靠近所述墙体1一端端部枢接于所述固定板4-1,所述转动板6-1可沿所述固定板4-1转动;进而确定所述水平移动板2-2的位置,所述水平移动板2-2远离所述墙体1的一端搭接于所述转动板6-1和固定板4-1的枢接处;其次安装连接螺栓3,所述固定板4-1通过连接螺栓3固接于所述楼板7,所述连接螺栓3的上端沿竖向贯穿所述水平移动板2-2上开设的所述条形滑槽,并延伸至所述条形通槽上部;最后朝向所述墙体1方向推动所述转动板6-1,所述转动板6-1沿所述固定板4-1转动90度时,通过所述锁紧装置,将所述转动板6-1和所述固定板4-1锁紧为一体,将所述墙体1连接于所述楼板7,具体作用过程如下,作用竖直向上的力于转动板6-1自由端,同时转动板栓6-2发生转动;当转动板6-1达到一定的位移高度,转动板6-1板面与水平位移板2-2侧壁产生硬接触,持续增大作用力,水平移动板2-2受力发生滑动,左右两侧水平移动板2-2不断相向靠近内墙1,同时,转动板6-1上的约束帽6-3对应水平移动板2-2侧面上的约束孔2-3慢慢靠近;当转动板6-1完成90°转角时,转动板6-1板面与内墙1紧贴,左右两侧水平移动板2-2间隙为1-2cm,左右两侧底部约束板2-1紧紧挤压内墙1,转动板6-1上的约束帽6-3扣死在约束孔2-3内。且如若需要拆卸,首先拧松并拔出连接螺栓3,向斜下方转动转动板6-1,直到约束帽6-3从约束孔2-3内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