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1138发布日期:2019-12-27 15:24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在建筑过程中会利用到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又称之为建材,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蓬勃而起,建筑材料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而现有的专用材料只是某一方面的功能,比较单一,不具备阻燃耐磨的效果,同时,也不具备隔音的效果,在各种灾害面前,这些建筑材料不能更好的抵御,使用寿命短,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包括氢氧化镁阻燃层,所述氢氧化镁阻燃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粘粘层,所述第一粘粘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硅橡胶阻燃层,所述硅橡胶阻燃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粘贴层,所述第二粘贴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粘贴层,所述第三粘贴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缓冲隔音层,所述缓冲隔音层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传音筒,所述空腔的内部放置有传音板,每个所述传音筒的底面均与传音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隔音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四粘贴层,所述第四粘贴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耐磨橡胶层,所述耐磨橡胶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五粘贴层,所述第五粘贴层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聚酰胺阻燃层。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缓冲隔音板,所述缓冲隔音板通过连接层与传音板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能够通过缓冲隔音板和传音板的连接,起到了隔音的作用,同时,能够通过缓冲板,在增加隔音效果的同时,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氢氧化镁阻燃层、硅橡胶阻燃层、玻璃纤维层、缓冲隔音层、耐磨橡胶层和聚酰胺阻燃层通过连接带固定连接,且连接带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能够通过连接带,对氢氧化镁阻燃层、硅橡胶阻燃层、玻璃纤维层、缓冲隔音层和耐磨橡胶层进行固定,避免了出现散落的现象。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接带的内部均填充有氢氧化镁阻燃剂,且连接带为耐磨塑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能够通过氢氧化镁阻燃剂增加了连接带的阻燃性,连接带为耐磨塑料制成,增加了连接带的耐磨性。

进一步的,所述氢氧化镁阻燃层的上表面涂抹耐磨涂料,所述聚酰胺阻燃层的底面涂抹耐磨涂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能够通过在氢氧化镁阻燃层的上表面和聚酰胺阻燃层的底面涂抹耐磨涂料,起到了耐磨的作用,避免了建筑材料不具备耐磨的问题。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氢氧化镁阻燃层起到了阻燃的作用,通过利用缓冲隔音层,能够使该建筑材料在使用时,增加隔音效果,避免了建材材料隔音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硅橡胶阻燃层和玻璃纤维层的配合,能够增加该建筑材料的阻燃效果,避免了由于温度较高,发生火灾的问题,通过耐磨橡胶层,起到了耐磨的作用,避免了该建筑材料耐磨性不好,出现损坏的问题,能够通过连接带,对氢氧化镁阻燃层、硅橡胶阻燃层、玻璃纤维层、缓冲隔音层、耐磨橡胶层和聚酰胺阻燃层进行固定,避免了出现散落的现象,该阻燃耐磨建筑材料,比一般的材料更加耐磨与阻燃,不仅表层阻燃耐磨,而且材料两端更阻燃耐磨,多元化的组合了建筑材料,提高了材料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以后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化镁阻燃层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隔音层的剖视图。

图中:1、氢氧化镁阻燃层;2、第一粘粘层;3、硅橡胶阻燃层;4、第二粘贴层;5、玻璃纤维层;6、第三粘贴层;7、缓冲隔音层;8、第四粘贴层;9、耐磨橡胶层;10、第五粘贴层;11、聚酰胺阻燃层;12、空腔;13、传音板;14、连接层;15、缓冲隔音板;16、传音筒;17、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包括氢氧化镁阻燃层1,氢氧化镁阻燃层1是一种新型填充型阻燃材料,通过受热分解时释放出结合水,吸收大量的潜热,来降低它所填充的合成材料在火焰中的表面温度,具有抑制聚合物分解和对所产生的可燃气体进行冷却的作用,氢氧化镁阻燃层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粘粘层2,第一粘粘层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硅橡胶阻燃层3,硅橡胶阻燃层3是由硅橡胶组成,硅橡胶是指主链由硅和氧原子交替构成,硅原子上通常连有两个有机基团的橡胶,硅橡胶的耐热性能也很突出,在180℃下可长期工作,稍高于200℃也能承受数周或更长时间仍有弹性,瞬时可耐300℃以上的高温,硅橡胶的透气性好,硅橡胶阻燃层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粘贴层4,第二粘贴层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层5,玻璃纤维层5是由玻璃纤维组成,玻璃纤维作为强化塑料的补强材料应用时,最大的特征是抗拉强度大,抗拉强度在标准状态下是6.3~6.9g/d,湿润状态5.4~5.8g/d,密度2.54g/cm3,耐热性好,温度达300℃时对强度没影响,有优良的电绝缘性,是高级的电绝缘材料,也用于绝热材料和防火屏蔽材料,一般只被浓碱、氢氟酸和浓磷酸腐蚀,玻璃纤维层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粘贴层6,第三粘贴层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缓冲隔音层7,缓冲隔音层7起到了缓冲隔音的作用,缓冲隔音层7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2,空腔1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传音筒16,空腔12的内部放置有传音板13,每个传音筒16的底面均与传音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缓冲隔音层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四粘贴层8,第四粘贴层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耐磨橡胶层9,耐磨橡胶层9是天然胶乳从胶树上采集后,经过过滤净化、凝固、脱水、洗涤、造粒、干燥、分级和包装,得到固体块状天然橡胶,为了缩短干燥时间,胶乳脱水后还要进行锤磨造粒,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橡胶高分子链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耐磨橡胶层9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五粘贴层10,第五粘贴层10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聚酰胺阻燃层11,聚酰胺阻燃层11是由聚酰胺组成,它是大分子主链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的高聚物的总称,聚酰胺可由内酸胺开环聚合制得,也可由二元胺与二元酸缩聚等得到的,聚酰胺(pa)是指主链节含有极性酰胺基团的高聚物,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适于用玻璃纤维和其它填料填充增强改性,提高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

进一步的,空腔1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缓冲隔音板15,缓冲隔音板15通过连接层14与传音板13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能够通过缓冲隔音板15和传音板13的连接,起到了隔音的作用,同时,能够通过缓冲板15,在增加隔音效果的同时,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的,氢氧化镁阻燃层1、硅橡胶阻燃层3、玻璃纤维层5、缓冲隔音层7、耐磨橡胶层9和聚酰胺阻燃层11通过连接带17固定连接,且连接带17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能够通过连接带17,对氢氧化镁阻燃层1、硅橡胶阻燃层3、玻璃纤维层5、缓冲隔音层7、耐磨橡胶层9进行固定,避免了出现散落的现象。

进一步的,每个连接带17的内部均填充有氢氧化镁阻燃剂,且连接带17为耐磨塑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能够通过氢氧化镁阻燃剂增加了连接带17的阻燃性,连接带17为耐磨塑料制成,增加了连接带17的耐磨性。

进一步的,氢氧化镁阻燃层1的上表面涂抹耐磨涂料,聚酰胺阻燃层11的底面涂抹耐磨涂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阻燃耐磨建筑材料能够通过在氢氧化镁阻燃层1的上表面和聚酰胺阻燃层11的底面涂抹耐磨涂料,起到了耐磨的作用,避免了建筑材料不具备耐磨的问题。

工作原理:通过氢氧化镁阻燃层1起到了阻燃的作用,通过利用缓冲隔音层7,能够使该建筑材料在使用时,增加隔音效果,避免了建材材料隔音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硅橡胶阻燃层3和玻璃纤维层5的配合,能够增加该建筑材料的阻燃效果,避免了由于温度较高,发生火灾的问题,通过耐磨橡胶层9,起到了耐磨的作用,避免了该建筑材料耐磨性不好,出现损坏的问题,能够通过连接带17,对氢氧化镁阻燃层1、硅橡胶阻燃3层、玻璃纤维层5、缓冲隔音层7、耐磨橡胶层9和聚酰胺阻燃层11进行固定,避免了出现散落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