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砂-水泥搅拌混合设备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8189发布日期:2020-01-03 11:39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金刚砂-水泥搅拌混合设备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型涉及金刚砂-水泥搅拌技术领域,特别是金刚砂-水泥搅拌混合设备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金刚砂和水泥进行搅拌时,通常是简单地搅拌,但是由于金刚砂的密度大、重量大,在搅拌过程中,常常会掉落在底板,即便加水后,仍避免不了大量的金刚砂聚集在底部,导致搅拌不均匀,从而影响施工的质量。

因此,本方案设计一种目标,金刚砂-水泥的混合设备上料机构,在上料的时候,便已经进行了混合,然后再进行混合搅拌,与传统的往水泥中逐渐添加金刚砂的方式,其搅拌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自动化程度高、能将多余胶黏液取出而保证良好混合、初步混合效果好、利于后续搅拌的金刚砂-水泥搅拌混合设备上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金刚砂-水泥搅拌混合设备上料系统,包括胶黏液加入机构、初步混合机构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导料机构;

所述的胶黏液加入机构通过导料槽体与导料机构相连,导料机构与初步混合机构相连;

所述的导入机构包括导料筒,导料筒水平横向设置,沿其轴线设置有导料轴,导料轴周向设置有多个勺状的导料叶片,导料筒一侧导料槽体相连而另一侧与初步混合机构相连;

导料筒的上壁处设置有弧形网壳且两者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的两端沿棱角处设置有连通的扁平壳管,扁平壳管与抽真空泵相连,

所述的弧形网壳的网孔小于金刚砂颗粒。

所述的胶黏液加入机构包括浸泡箱、过滤箱和接液体;

浸泡箱敞口且通过料车装有金刚砂,其一侧与将胶黏液抽进的抽入泵相连,其底部具有开关门;

过滤箱设置在浸泡箱下方,浸泡箱的开关门后箱中的胶黏液和浸泡后的金刚砂一起落入过滤箱中,过滤箱上部具有锥形敞口而下部为网状,网孔小于金刚砂直径,过滤箱经导料槽体与导料筒相连;

接液体位于过滤箱下部,底部设有胶黏液抽出泵。

所述的过滤箱在与导料槽体相连的一侧无网状而另一侧为为状;

过滤箱和导料筒中均设置有推送轴,该轴上具有相应叶片。

所述的导料筒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导料轴配合安装。

所述的导料槽体的槽底设置有多个将浸泡后的金刚砂打散的竖直板。

所述的初步混合机构包括金刚进料箱、水泥进料箱,金刚砂进料箱的一侧与导入机构相连而另一侧与金刚砂通道筒的进料口相连,水泥进料箱与水泥通道筒的进料口相连;

水泥通道筒和金刚砂通道筒均倾斜设置,两者的上端为进料口而下端为出料口;

所述的金刚砂通道筒位于水泥通道筒的下方,其内部装的金刚砂经输送单元进入水泥通道筒中,水泥通道筒的下端与金刚砂-水泥搅拌混合设备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自动化程度高、能将多余胶黏液取出而保证良好混合、初步混合效果好、利于后续搅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料筒a-a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初步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水泥通道筒、金刚砂通道筒和输送单元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泥通道筒,2-金刚砂通道筒,3-输送单元,301-转轴,30101-径向叶片,30102-蛟龙叶片,302-输送电机,30301-第一筒,30302-第二筒,30303-第三筒,4-弧形拦板,5-振动电机,6-金刚砂进料箱,7-金刚砂回收管道,8-水泥料箱,9-导料槽体,10-导料筒,11-弧形网壳,12-扁平壳管,13-浸泡箱,14-过滤箱,15-接液体,16-竖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4所示,金刚砂-水泥搅拌混合设备上料系统,包括胶黏液加入机构、初步混合机构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导料机构,胶黏液加入机构将金刚砂进行预处理,导料机构将精钢砂送入初步混合机构中,初步混合机构将预处理后的金刚砂送入水泥中进行搅拌混合。

所述的胶黏液加入机构通过导料槽体9与导料机构相连,导料机构与初步混合机构相连;

具体地,胶黏液加入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浸泡箱13、过滤箱14和接液体15;浸泡箱13上部敞开而下部设置有可控开关门,浸泡箱13的一侧与通过抽入泵与胶黏液原液池,料车将装好的金刚砂经敞口倒入浸泡箱13中,与抽入的胶黏液浸泡混合。一端时间后,浸泡箱13打开,胶黏液和金刚砂一同落入过滤箱14中。而且控制开关门不必特别密封。

过滤箱14的上口呈锥形敞口状,便于接料,下部为网状,便于将胶黏液过滤掉,因此网状的孔径小于金刚砂直径,胶黏液掉落在接液体15中经其底部的胶黏液抽出泵抽至胶黏液原液池中循环利用。过滤箱14通过导料槽体9与导入机构相连,导料槽体9的进口位于过滤箱14的底部,过滤箱14中设置有推料轴和推动叶片,将金刚砂推至导料槽体9中。为了让胶黏液不从导料槽体9处的过滤箱14壁漏出,过滤箱14下部在导料槽体9处的壁采用钢板,该钢板并无网孔。

具体地,所述的导入机构包括导料筒10,导料筒10水平横向设置,导料筒10一侧导料槽体9相连而另一侧与初步混合机构相连,沿其轴线设置有导料轴,导料轴周向设置有多个勺状的导料叶片,导料叶片并非仅仅是为了运送金刚砂,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将胶黏液去除。

因此在导料筒10的上壁处,还设置有弧形网壳11,弧形网壳11的网孔小于金刚砂颗粒,导料筒的10的壁与彗星网壳11之间形成空腔,当导料叶片转动时,将金刚砂铲起,从上方抛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胶黏液被刷在空腔中,粘在导料筒10的上壁上。为了便于收集,导料筒10的上壁从中高两端低的倾斜状,为了便于将胶黏液引出,该空腔的两端沿棱角处设置有连通的扁平壳管12,扁平壳管12与抽真空泵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料筒10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导料轴配合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料槽体9的槽底设置有多个将浸泡后的金刚砂打散的竖直板16。

具体地初步混合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水泥通道筒1和金刚砂通道筒2,水泥通道筒1和金刚砂通道筒2均左高右底设置,也可左低右高设置,优选方案为两者平行设置。为了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下流动,将高的一端设计成进料口,低的一端设计成出料口。两者之间通过输送单元3相连通。

进一步地,金刚砂通道筒2的进料口与金刚砂料箱6相连通,其出料口与金刚砂回收管道7相连通;水泥通道筒1的上部连接有水泥料箱8,金刚砂经输送单元3进入水泥通道筒1中与水泥初步混合,混合物从水泥通道筒1的出料口流出,最终进入金刚砂-水泥混合搅拌设备中进行充分搅拌。

具体地,输送单元3包括连接筒、转轴301和输送电机302;连接筒将水泥通道筒1和金刚砂通道筒2连接,其上端伸进水泥通道筒1内且上端的柱面为网孔状,该网孔与金刚砂颗粒相适配,其下端设置输送电机302,连接筒在金刚砂通道筒2内的底部处的连接筒在面向金刚砂流下的一侧开有缺口;

输送电机302的输出端有转轴301,转轴301同轴心位于连接筒内,位于连接筒的顶部处的转轴301上周向固定有将金刚砂沿径向推出的径向叶片30101,转轴301的中下部为将金刚砂沿轴向推送的蛟龙叶片3010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筒包括第一筒30301、第二筒30302和第三筒30303;第一筒30301贯通焊接在水泥通道筒1内底壁上,其上端为锥形状;第二筒30302的顶端密封且顶端的为网孔状的罩,其中下部直径小于顶部,沿第一筒30301顶部插入且与第一筒30301的锥形相适配;第三筒30303将金刚砂水泥筒2贯穿,其上部伸进第一筒30301的下端,其下端伸出金刚砂水泥筒2与输送电机302的端面接触密封,输送电机302通过平台与金刚砂水泥筒2固定连接;第三筒30303面向金刚砂流下的柱面上在金刚砂通道筒2内底壁位置开有缺口,金刚砂通过该缺口进入第三筒30303中。

为了让第三筒30303中具有足够的金刚砂,金刚砂通道筒2内底壁处第三筒30303缺口的相对侧设置有弧形拦板4,弧形拦板4与第三筒30303具有间隙,弧形拦板4将金刚砂拦截聚集。

由于金刚砂密度比水泥大,能依靠自身重力往下流动,但水泥粉末很有可能聚集在水泥通道筒1中,因此在水泥通道筒2的上表面处设置有多个振动电机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