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移支座大震防脱落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1627发布日期:2020-04-03 14:12阅读:10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移支座大震防脱落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滑移支座大震防脱落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多塔连体结构中,往往为了简化复杂结构的设计,在塔楼之间的连体采用一端铰接、另一端滑移支座的柔性连接方式(也就是连廊),使得两座塔楼可以实现地震时自由震动而不受连接体影响的另外一幢塔楼,但是地震作用在设计时均以某种给定的概率进行估算,工程实践证明,有较多地震的作用超越了设计地震概率,多塔楼连体设计的滑移支座的滑移量不能满足超越概率要求而发生滑移支座脱落,造成震后恢复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移支座大震防脱落节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滑移支座大震防脱落节点结构,它包括安装在其中一塔楼上的框架柱以及安装在该框架柱上的大跨钢连廊,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外侧设置有牛腿(建筑术语,不是牛的腿部),所述框架柱外侧且位于牛腿上方的位置上预埋有预埋板,所述牛腿顶部通过支座安装有大跨钢连廊,所述预埋板的上部通过防脱落钢架连接大跨钢连廊端部,所述防脱落钢架包括顶部、中部和底部,其中:顶部顶端与预埋板之间采用转轴连接,顶部与中部通过第二个转轴连接,中部与底部通过第三个转轴连接,底部与大跨钢连廊端面之间采用第四个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与大跨钢连廊之间采用聚四乙烯板固接。在正常状态下可对连廊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防脱落钢架的顶部和中部等长,而底部长于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防脱落钢架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的框架内倾斜焊接有若干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提出一种滑移支座大震防脱落节点构造,通过在牛腿部位上柱适当位置和大跨钢梁的底部设置防脱落钢架,使得主体结构与大跨钢连廊之间可以实现自由滑移时在最大位移时防止连廊脱落,该连接构造主要适用于极大震时防止滑移支座从牛腿脱落而导致连廊的整体失效,等同大跨钢连廊柔性连接的最后一道保险丝,构造简单,原理清晰,较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生地震大跨钢连廊脱离时被防脱落钢架拉住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发生地震时大跨钢连廊回程冲向框架柱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防脱落钢架的侧视图;

图5为图3中防脱落钢架的正视图。

图中,1、框架柱;2、预埋板;3、牛腿;4、支座;5、防脱落钢架;6、大跨钢连廊;7、地震时梁端滑移线(示意线,并非存在该结构);8、转轴;9、顶部;10、中部;11、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滑移支座大震防脱落节点结构,它包括安装在其中一塔楼上的框架柱1以及安装在该框架柱1上的大跨钢连廊6,所述框架柱1外侧设置有牛腿3,所述框架柱1外侧且位于牛腿3上方的位置上预埋有预埋板2,所述牛腿3顶部通过支座4安装有大跨钢连廊6,所述预埋板2的上部通过防脱落钢架5连接大跨钢连廊6端部,所述防脱落钢架5包括顶部9、中部10和底部11,其中:顶部9顶端与预埋板2之间采用转轴8连接,顶部9与中部10通过第二个转轴8连接,中部10与底部11通过第三个转轴8连接,底部11与大跨钢连廊6端面之间采用第四个转轴8连接。

所述支座4与大跨钢连廊6之间采用聚四乙烯板固接。在正常状态下可对连廊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所述防脱落钢架5的顶部9和中部10等长,而底部11长于中部10。

实施例2

所述防脱落钢架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的框架内倾斜焊接有若干加强筋。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在普通滑移支座节点中,于牛腿部位上柱(也就是框架柱)适当位置和大跨钢梁(也就是大跨钢连廊的端部)的底部设置一片桁架式平面外自由转轴连接钢架(也就是防脱落钢架),桁架式平面外自由转轴连接钢架从侧面结构分四个自由转轴,每一个转轴可以实现最大90°自由转动。

2)当地震时两座塔楼相向运动时桁架式平面外自由转轴连接钢架实现压缩式转动弯折,支座向预留的滑移空间自由内进不发生和主体结构的碰撞。

3)当地震时两座塔楼相背运动时桁架式平面外自由转轴连接钢架实现延展式转动,由于连接的有限长度,当支座滑移出界牛腿范围时大跨钢连廊端面连接点沿以与预埋板连接点为圆心、以防脱落钢架长度为半径(也就是图2中的地震时梁端滑移线7)的上抬运动。

4)当地震恢复运动时大跨钢连廊沿地震时梁端滑移线回到平衡位置。恢复时大跨钢连廊会经过多次的震荡才会静止,在这期间,如图3所示,防脱落钢架再次弯折,避免直接撞击框架柱。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