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板材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8195发布日期:2020-05-06 23:3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板材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板材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混凝土板材为预制的配筋混凝土板式构件。在房屋建筑中,主要有墙板、楼板和屋面板;这三种板有时可以互相通用。因此,在现代大多数房屋的建造的房屋中,混凝土板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现有技术参考申请公开号cn107053439a为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板材成型定位装置,包括底模板、侧模板、定位孔、l形螺杆和销钉。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混凝土板材成型定位装置,该混凝土板材成型定位装置可以根据墙板和顶板的长度和宽度的大小来调节,这样同一个定位装置就可以生产不同规格的墙板和顶板,节约了装配式建筑在生产墙板和顶板的成本。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混凝土板材需求量大时,此种结构需要一次次人工倒料和人工刮平,影响板材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板材制造设备,其具有快速生产大量混凝土板材以提高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板材制造设备,包括机体、料斗、刮板,机体底端两侧均匀分布有车轮,料斗位于机体上端,刮板垂直于机体前进方向固定于机体底端,所述料斗下端设有均匀分料装置,均匀分料装置由两层分料机构构成,第一层分料机构位于第二层分料机构正上方,第一层分料机构包括水平并排放置且反向转动的滚筒一和滚筒二,滚筒一和滚筒二外壁上都设置有螺旋纹,滚筒一和滚筒二之间固定有倒v字型的隔板;第二层分料机构包括至少三个平行于滚筒一的带有螺旋纹的滚筒第二层分料机构上的多个滚筒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邻两滚筒之间留有一定缝隙,第一层分料机构和第二层分料机构上的滚筒均转动连接于机体内壁且连接有驱动滚筒转动的动力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层分料机构的两个滚筒转动方向相反将混凝土均匀分成2路,每一路混凝土掉落于第二层分料机构的相邻两滚筒之间的缝隙处,因此第二层分料机构将混凝土分成6路,从而初步实现将混凝土较均匀铺设在模具中,用机器铺料代替人工铺料的工作,然后刮板将混凝土刮平,待混凝土硬化后形成板材,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板远离均匀分料装置的一侧安装有压轮,压轮的底端低于刮板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均匀分料装置后设置一个刮板,将均匀分料装置在模具内分出的若干份混凝土刮平,实现进一步均匀铺设混凝土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斗外壁上设有一个振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料斗上设置一个振动电机,将被附着在料斗内壁上的混凝土震落下来,进入到均匀分料装置中,可以省去人工铲除这一环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轮与机体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为l型,连接杆的弯折部与机体转动连接,连接杆一端与车轮转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通孔;机体侧壁上设有多个穿孔,多个穿孔均匀分布在以连接杆弯折部为圆心、通孔到弯折部的距离为半径的弧线上,连接杆的通孔与机体的穿孔之间通过插销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轮与机体之间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连接杆另一端则与机体上不同穿孔通过插梢连接,由于机体与连接杆转动连接点等距,当机体转动连接点到车轮之间的连接杆与机体底部棱边呈锐角,且角度越小,机体与车轮之间的距离越小。因此,可以控制机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制造不同厚度的板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外壁上设置有电机传动机构,所述电机传动机构包括通过传动齿轮带带传动连接的传动轮一、传动轮二以及传动轮三,传动轮一与机体之间转动连接,传动轮一同轴连接有电机,传动轮三与其中一个车轮同轴固定连接,传动轮二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机体上设有供滑块上下滑动的导向槽,滑块上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杆,螺杆与机体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与车轮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转动螺杆调节传动轮二的位置,保持传动齿轮带始终保持紧绷,这样电机就可以持续驱动车轮向前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两侧内壁底端设有若干个液压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车轮调节车轮与机体之间的相对距离时,驱动液压缸升起机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两侧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挂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体上设置若干挂钩,可以实现在需要移动设备时将机体吊起从而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斗外壁上设有一根外接水源的软质水管,水管中间部位固定于料斗外壁上,水管一端连接抽水泵,另一端闭合,闭合的一端上沿着水管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一排喷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料斗旁设置一个外接水源的表面设有一排若干喷头的水管,较之用普通水管可以实现高效冲洗料斗内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斗外壁上固定有用于安置非工作状态水管的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料斗外壁上固定卡口,可以用于储放非工作状态的水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上靠近电机的部位设有散热翅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运作的电机快速散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料斗下端设置均匀分料装置及刮板可以将混凝土均匀铺平在模具中;

2.在刮板后设计压轮将模具中铺平的混凝土可以增强缓凝土板材的强度;

3.将车轮设计成可转动固定结构可以改变机体与车轮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制造出混凝土板材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部的剖面图;

图3是第一层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层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b部的剖面图;

图6是为显示电机传动机构的图1的后视图。

图中,1、机体;2、料斗;3、均匀分料装置;31、滚筒一;32、滚筒二;33、滚筒三;34、滚筒四;35、滚筒五;36、滚筒六;37、滚筒七;38、隔板;4、刮板;5、压轮;6、振动电机;7、车轮;8、连接杆;9、挂钩;10、水管;11、卡口;12、液压缸;13、电机传动机构;131、传动轮一;132、传动轮二;133、传动轮三;134、螺杆;135、传动齿轮带;14、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板材制造设备,包括机体1、料斗2、均匀分料装置3、压轮5,料斗2位于机体1上端,料斗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震落附着在料斗2内壁上的混凝土的振动电机6,均匀分料装置3固定于机体1内部,且均匀分料装置3位于料斗2底端出料口,通过设置均匀分料装置3可以使混凝土初步比较均匀得分布在板材模具各部位,用于垒实板材的压轮5位于料斗2一侧的机体1上。机体1下安装有车轮7。

参照图2,外加电机驱动的均匀分料装置3由两层分料机构构成。第一层分料机构位于第二层分料机构正上方,第一层分料机构包括水平且平行放置的滚筒一31和滚筒二32,滚筒一31和滚筒二32固定于机体1上,滚筒一31和滚筒二32外壁上都设置有螺旋纹,滚筒一31和滚筒二32之间的上方固定有平行于滚筒31的倒v字型的隔板38,隔板38固定于机体1上,隔板38两端紧挨滚筒一31和滚筒二32,滚筒一顺时针转动,滚筒二32逆时针转动,使得落下的混凝土被均匀分为两路。

第二层分料机构包括带有螺旋纹的滚筒三33、滚筒四34、滚筒五35、滚筒六36和滚筒七37,滚筒三33、滚筒四34、滚筒五35、滚筒六36、滚筒七37平行于滚筒一31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二层分料机构上的滚筒之间留有一定缝隙,这是为了混凝土能够较均匀从相邻两滚筒之间通过。滚筒五35固定于滚筒四34和滚筒六36的中间位置,滚筒三33和滚筒四34朝着相反方向转动,使得从滚筒一31落下的混凝土能够被分成三路,滚筒六36和滚筒七37朝着相反方向转动,使得从滚筒二32落下的混凝土能够被分成三路,第一层分料机构和第二层分料机构上的滚筒均转动连接于机体1内壁且滚筒平行于机体1前进方向。

参照图3和图4,滚筒一31和滚筒二32端部设有互相啮合的齿轮,其中一个齿轮外加电动机驱动。滚筒三33和滚筒四34端部各设有一个互相啮合的齿轮,滚筒六36和滚筒七37端部各设有一个互相啮合的齿轮,滚筒四34和滚筒六36端部齿轮外另各设有一个相互啮合的半径较大的齿轮,其中一个齿轮外加电源驱动。

参照图5,第二层分料机构与压轮5最低端之间设有平行于压轮5转动轴的刮板4,刮板4上端同时与均匀分料装置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刮板4两端固定于机体1上,压轮5最低端低于刮板4最低端。

参照图6,机体1侧壁上的底部设置有l型连接杆8,连接杆8为l型,连接杆8的弯折部与机体1转动连接,连接杆8一端与车轮7转动连接,连接杆8的另一端设有通孔;机体1侧壁上设有多个穿孔,多个穿孔均匀分布在以连接杆8弯折部为圆心、通孔到弯折部的距离为半径的弧线上,连接杆8的通孔与机体1的穿孔之间通过插销插接。车轮7可绕l型连接杆8铰接点转动,从而调节机体1离地面的高度,方便制造不同厚度的板材。

参照图5和图6,机体1上一侧靠近一个车轮7的外壁上设有电机传动机构13,电机传动机构13包括通过传动齿轮带135带传动连接的传动轮一131、传动轮二132和传动轮三133,传动轮一131同轴连接有固定于机体1的电机,传动轮三133同轴固定于车轮7内侧,传动轮二132转动连接有一个滑块,机体1上设有供滑块上下滑动的导向槽;螺杆134竖直设置,螺杆134的一端滑块铰接,螺杆134的另一端与机体1螺纹连接。当电机与车轮7之间相对距离发生变化,调整螺栓134控制传动轮二132的相对位置拉紧传动齿轮带135,从而电机也依然能在带传动下驱动车轮7匀速缓慢向前移动,从而使板材得以均匀铺设。

电机传动机构13的电机外的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给电机散热的散热翅片14。机体1底部靠近车轮7的位置设有用于升起机体1的液压缸12,将机体1升起后,从而可以将车轮7相对于连接杆8转动点进行转动然后通过插销固定,由于车轮7与连接杆8的转动点之间的距离固定,因此当连接杆8与机体1底部棱边的锐角角度越小,车轮7与机体1之间的距离越近,通过与液压缸12相配合达到制造不同厚度板材的目的。电机1外壁上还设有用于移动设备的挂钩9。

机体1侧壁上另设有一端有一定弯折度的软质水管10,水管10一端连接抽水泵和水源,另一端端口闭合且侧壁上设有若干喷水口,机体1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非工作状态的水管闭合端的卡口11。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机体1上端设置料斗2,用于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进模具中。料斗2下端设置均匀分料装置3,用于初步将混凝土均匀分为6份,使得混凝土较均匀分布于模具中。在机体1上均匀分料装置3一侧设置刮板4,刮板4既能用于支撑均匀分料装置3,又能用来将被分成6份的混凝土堆刮平,使得混凝土在模具中的分布更加均匀。在刮板4后设置压轮5将均匀分布于模具中的混凝土垒实,加强板材的强度。开启料斗2外侧壁上的振动电机6,将附着在料斗内壁的混凝土震落至料斗2出料口。

开启液压缸12升起机体,将车轮绕连接杆8与机体1的转动连接点转动,然后将l型连接板8远离车轮7的另一端与机体1通过插销固定,然后调节螺杆134变动传动轮二132的位置,拉紧传动齿轮带,然后降下机体,控制车轮7与机体1底部距离,制造不同厚度的板材通过设置电机传动13。在电机所在位置的机体1上的散热翅片14用于电机的散热。需要移动本设备时,使用设备外壁上的挂钩9。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