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4562发布日期:2020-04-21 19:11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或后期对于建筑物的维护过程中,都是使用到吊篮;通过吊篮将施工人员从高空放置于施工位置进行操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因吊篮并不是固定不动的,对于施工中所产生的杂物以及施工人员手持的工具,在吊篮晃动的情况下均极易掉落,因一般施工位置较高,一旦发生掉落即属于高空坠物,具有极大的安全风险,极易造成严重安全生产事故,给施工方及受害方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高空作业坠物的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吊篮;所述吊篮包括底板和护栏;所述底板的四周垂直设置有护栏;还包括防坠层;所述防坠层包括若干防坠杆和防坠网;所述防坠杆等间距设置于底板的四周;所述防坠杆的底端与底板相连接;所述防坠杆的顶端是设置有固定孔;前述护栏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防坠杆与护栏之间通过在固定孔内设置钢丝绳相连接;所述防坠网设置于等间距设置的防坠杆上;所述吊篮的工作面所对应的防坠杆的顶端设置有橡胶滚轮。吊篮的工作面一般为操作人员站立在吊篮内,面对需要进行处理的建筑物的墙面,此时与墙面相对应的吊篮的那一面为工作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所述防坠层设置有上下两层,分别为上防坠层和下防坠层;所述防坠杆包括上防坠杆和下防坠杆;所述上防坠杆和下防坠杆相对应设置;所述上防坠杆和下防坠杆的下端均与底板相连接;所述上防坠杆和下防坠杆的顶端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下防坠杆和上防坠杆之间通过在固定孔内设置钢丝绳相连接;所述上防坠层的垂直投影全部落入下防坠层内。通过设置两侧防坠层的方式,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装置的防坠安全等级。

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所述防坠杆的下端与底板之间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采用铰接的方式,可以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通过更换防坠杆前端与护栏之间的钢丝绳的长度的方式调节防坠杆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改变防坠层有效防护面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所述吊篮的工作面所对应的下防坠杆设置为弧形防坠杆;所述弧形防坠杆的下端与底板或下防坠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弧形防坠杆的顶端与对应的上防坠杆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将吊篮的工作面对应的下防坠杆设置为弧形防坠杆的方式,在满足两侧防坠层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缩短吊篮工作面与建筑物施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更加利于施工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所述防坠网的边缘设置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安装环。使用时,通过扎带或铁丝将防坠网通过安装孔固定于防坠杆上,从而实现防坠网与防坠杆之间的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设置安装环,可以防止因防坠网在重力作用下拉扯导致安装孔损坏的情况,延长防坠网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所述防坠网包括上防坠网和下防坠网;所述上防坠网设置于上防坠杆上;所述下防坠网设置于下防坠杆上;所述上防坠网的网孔孔径大于下防坠网的网孔孔径。设置上下两层防坠网,对于高空坠落的物体有双重的隔离防护作用,从而提高该防护装置的安全系数;且通过将上下两层防坠网的网孔孔径设置不同的方式,使得上层防护网对体积较大的坠落物进行拦挡;若是从上防坠网上掉落的话,还可以通过下防坠网进行拦挡,实现安全防护。

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通过对现有吊篮结构的改进,使得通过吊篮在进行高空作业时的安全系数得到提升;通过在吊篮的四周设置防坠层有效的避免高空作业掉落物的下坠,可以实现有效的防护;采用防坠杆和防坠网组合的结构改进方式,同现有的板状防坠结构相比较,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吊篮的重量,便于高空作业使用,同时也便于制造与后期维护;且维护成本较低;同时,通过防坠杆和防坠网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板材结构,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对于板材的使用,减少板材类垃圾的数量,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通过在吊篮工作面的防坠杆顶端设置橡胶滚轮,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因为操作或吹动导致吊篮与建筑物碰撞,通过橡胶滚轮可以对建筑物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网的结构图;

其中1-底板、2-上防坠杆、3-下防坠杆、4-上防坠网、5-下防坠网、6-弧形防坠杆、7-固定孔、8-安装环、9-橡胶滚轮、10-吊篮、11-钢丝绳、12-护栏、13-防坠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吊篮10;所述吊篮10包括底板1和护栏12;所述底板1的四周垂直设置有护栏12;还包括防坠层;所述防坠层包括防坠杆和防坠网13;所述防坠杆等间距设置于底板1的四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板1的每一侧边设置有三个防坠杆;所述防坠杆的底端与底板1相连接;所述防坠杆的顶端是设置有固定孔7;前述护栏12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孔7;所述防坠杆与护栏12之间通过在固定孔7内设置钢丝绳11相连接;所述防坠网13设置于等间距设置的防坠杆上;所述吊篮10的工作面所对应的防坠杆的顶端设置有橡胶滚轮9。

所述防坠层设置有上下两层,分别为上防坠层和下防坠层;所述防坠杆包括上防坠杆2和下防坠杆3;所述上防坠杆2和下防坠杆3相对应设置;所述上防坠杆2和下防坠杆3的下端均与底板1相连接;所述上防坠杆2和下防坠杆3的顶端均设置有固定孔7;所述下防坠杆3和上防坠杆2之间通过在固定孔7内设置钢丝绳11相连接;所述上防坠层的垂直投影全部落入下防坠层内。通过设置两侧防坠层的方式,可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护装置的防坠安全等级。所述防坠杆的下端与底板1之间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通过更换防坠杆前端与护栏12之间的钢丝绳11的长度的方式调节防坠杆与底板1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改变防坠层有效防护面积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上防坠杆2与底板1之间的夹角为135度;下防坠杆3与底板1之间的夹角为150度。

吊篮10的工作面所对应的下防坠杆3设置为弧形防坠杆6;所述弧形防坠杆6的下端与底板1或下防坠杆3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弧形防坠杆6的顶端与对应的上防坠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将吊篮10的工作面对应的下防坠杆3设置为弧形防坠杆6的方式,在满足两侧防坠层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缩短吊篮10工作面与建筑物施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更加利于施工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如图3所示,防坠网13的边缘设置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安装环8。所述防坠网13包括上防坠网4和下防坠网5;所述上防坠网4设置于上防坠杆2上;所述下防坠网5设置于下防坠杆3上;所述上防坠网4的网孔孔径大于下防坠网5的网孔孔径。设置上下两层防坠网13,对于高空坠落的物体有双重的隔离防护作用,从而提高该防护装置的安全系数;且通过将上下两层防坠网13的网孔孔径设置不同的方式,使得上层防护网对体积较大的坠落物进行拦挡;若是从上防坠网4上掉落的话,还可以通过下防坠网5进行拦挡,实现安全防护。使用时,通过扎带或铁丝将防坠网13通过安装孔固定于防坠杆上,从而实现防坠网13与防坠杆之间的固定连接;在安装孔内设置安装环8,可以防止因防坠网13在重力作用下拉扯导致安装孔损坏的情况,延长防坠网13的使用寿命。

使用时,将吊篮10的工作面(或设置有弧形防坠杆6)的一侧与需要施工的建筑物相对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环保安全防护装置,施工人员站立与吊篮10内对建筑物作业面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从建筑物作业面上掉落的杂物或是施工人员失误掉落的工具在坠落过程中被防坠层拦截;体积较小的或是在上防坠网4破损的情况下继续掉落的物体将本下防坠网5拦截,实现双重的防护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人员晃动或是刮风等原因,导致防护装置晃动,与工作面相对的弧形防坠杆6顶端设置的橡胶滚轮9与建筑物作业面相接触,降低相互碰撞的力度,有效的降低防护装置对于建筑物作业面的损伤,同时提高本防护装置的操作安全性;对于掉落在上防坠网4上的工具,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夹子等工具捡拾后继续使用,对于掉落至下防坠网5上的物体,可以在防护装置下落至地面时再进行捡拾回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对于破损的防坠网13,可以通过剪断扎带或铁丝的方式从防坠层上拿下,重新更换上新的防坠网13即可进行使用,操作简单高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