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4455发布日期:2020-05-22 20:19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防跨越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根据河道等级划分办法,一、二级河道大多是跨越两省或数省的大江大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这类河道要由水利部认定;三级河道大部分影响一省或邻近省份,其重要程度略逊于一、二级河道,但对地区性国民经济也具有相当的影响,有些河道虽然已经标注静止游泳,但是还是有人不经劝阻,善自下河进行游泳,而有些河道虽然加装防护栏,但是现有技术的防护栏机构简单,且不具备一个防翻越的效果,但是还是又会有人进行翻越,从而造成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防护栏机构简单,且不具备一个防翻越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包括底座、延伸板、支架、卡接块、弧形柱、护架和柱顶块,所述底座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底座顶部配套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支架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柱,所述弧形柱一侧固定连接有护架,所述支架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柱顶块。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延伸板延伸距离均为8-15cm。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的高度为1.8-2.5m。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柱呈弧形状,且弧形柱之间通过护架和底座相连接。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顶部表面嵌套设置有凹槽,且支架通过卡接块与凹槽呈卡接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护架呈弧形状,且护架位于弧形柱前端2-4cm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设置有延伸板,延伸板延伸距离均为8-15cm,使用时将延伸板埋藏至地下,然后在将支架安装至底座上,通过该种设置使支架之间无在需支架相连加固,从而使支架由下至上至护架位置之间都在无遮拦物,从而如果有人想要攀爬翻越,不借助工具的情况普通人无法翻越,且由于底座顶部表面嵌套设置有凹槽,且支架通过卡接块与凹槽呈卡接设置,从而使底座和支架卡接后更加的稳定,不易发生偏移。

2、该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设置有弧形柱,弧形柱呈弧形状,且弧形柱之间通过护架和底座相连接,呈弧形状的弧形柱安装时朝向翻翻越的一侧,从而使弧形柱起到一个外沿的作用,当有人试图攀爬时攀爬至弧形柱的位置时,就无法再以支架为支撑点,从而阻止翻越。

综上,该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的防护栏机构简单,且不具备一个防翻越的问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3中:1-底座,101-延伸板,2-支架,201-卡接块,202-弧形柱,203-护架,2021-柱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包括底座1、延伸板101、支架2、卡接块201、弧形柱202、护架203和柱顶块2021,所述底座1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板101,所述底座1顶部配套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块201,所述支架2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柱202,所述弧形柱202一侧固定连接有护架203,所述支架2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柱顶块2021。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延伸板101延伸距离均为8-15cm。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2的高度为1.8-2.5m。

进一步的,护架203呈弧形状,且护架203位于弧形柱202前端2-4cm处

进一步的,延伸板101延伸距离均为8-15cm,使用时将延伸板101埋藏至地下,然后在将支架2安装至底座1上,通过该种设置使支架2之间无在需支架相连加固,从而使支架2由下至上至护架203位置之间都在无遮拦物,从而如果有人想要攀爬翻越,不借助工具的情况普通人无法翻越,且由于底座1顶部表面嵌套设置有凹槽,且支架2通过卡接块201与凹槽呈卡接设置,从而使底座1和支架2卡接后更加的稳定,不易发生偏移。

进一步的,弧形柱202呈弧形状,且弧形柱202之间通过护架203和底座1相连接,呈弧形状的弧形柱202安装时朝向翻翻越的一侧,从而使弧形柱202起到一个外沿的作用,当有人试图攀爬时攀爬至弧形柱202的位置时,就无法再以支架2为支撑点,从而阻止翻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时,首先,检查设备是否完整,是否组装到位,使用时将延伸板101埋藏至地下,然后在将支架2安装至底座1上,通过该种设置使支架2之间无在需支架相连加固,从而使支架2由下至上至护架203位置之间都在无遮拦物,从而如果有人想要攀爬翻越,不借助工具的情况普通人无法翻越,且由于底座1顶部表面嵌套设置有凹槽,且支架2通过卡接块201与凹槽呈卡接设置,从而使底座1和支架2卡接后更加的稳定,弧形柱202安装时朝向翻翻越的一侧,从而使弧形柱202起到一个外沿的作用,当有人试图攀爬时攀爬至弧形柱202的位置时,就无法再以支架2为支撑点,从而阻止翻越,柱顶块2021则起到一个防止翻越这被支架2划伤的作用。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包括底座(1)、延伸板(101)、支架(2)、卡接块(201)、弧形柱(202)、护架(203)和柱顶块(20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板(101),所述底座(1)顶部配套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块(201),所述支架(2)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柱(202),所述弧形柱(202)一侧固定连接有护架(203),所述支架(2)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柱顶块(20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101)延伸距离均为8-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高度为1.8-2.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柱(202)呈弧形状,且弧形柱(202)之间通过护架(203)和底座(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嵌套设置有凹槽,且支架(2)通过卡接块(201)与凹槽呈卡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架(203)呈弧形状,且护架(203)位于弧形柱(202)前端2-4cm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护栏防跨越结构,属于河道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延伸板、支架、卡接块、弧形柱、护架和柱顶块,底座前后两端固定连接有延伸板,底座顶部配套设置有支架,支架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支架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柱,弧形柱一侧固定连接有护架,支架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柱顶块。通过呈弧形状的弧形柱安装时朝向翻翻越的一侧,从而使弧形柱起到一个外沿的作用,当有人试图攀爬时攀爬至弧形柱的位置时,就无法再以支架为支撑点,从而阻止翻越。

技术研发人员:张营;郑玉军;张建朝;许乃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营
技术研发日:2019.07.09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