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标养室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2338发布日期:2020-06-12 14:5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标养室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湿度控制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混凝土标养室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是一种具备特定温度和湿度,用于存放混凝土试块的房间。为与国际接轨,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新标准对原标准中标准养护室的温度和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的温度20±3℃,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修订为与iso试验方法一致的温度20±2℃。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加湿和降温需要两个设备独立完成,并非一体化,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标养室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通过第一风机将加湿降温管内部的冷空气吹向混凝土标养室内,完成降温工作,通过控制第二三通管中两个输出端表面的电磁控制阀即可实现加湿与降温之间的相互转换,且加湿组件和降温组件均一体化设置在加湿降温管内,并通过第一风机将水雾或者低温空气吹向混凝土标养室内,完成降温加湿工作,从而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标养室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空压机,所述空压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设备壳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分别设有排湿组件、加湿降温组件、升温组件,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箱,所述空压机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四通管,所述四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远离四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回流支管,所述回流支管贯穿并延伸至集水箱的内部,所述回流支管远离回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且水泵固定连接在集水箱内壁的底部,所述四通管远离空压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

所述加湿降温组件包括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与连接管远离第一三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远离第二三通管的一端与四通管远离回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供水管,所述设备壳体的中部固定镶嵌有加湿降温管,且第一冷凝管固定缠绕在加湿降温管的表面,所述加湿降温管的内壁通过支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和喷水环,所述供水管贯穿并延伸至加湿降温管的内部,且供水管远离第二三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喷水环的表面,所述喷水环的内壁开设有喷水口。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箱位于空压机的顶部,所述控制箱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单片机,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中单片机输出端与空压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进水管远离四通管的一端连接有水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水环为内部中空结构,且喷水环的内部与供水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喷水口的内部与喷水环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管与第二三通管中两个输出端的表面均设置有电磁控制阀,所述电磁控制阀的输入端与控制箱中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湿组件包括排湿管,所述排湿管固定镶嵌在设备壳体的内部,所述排湿管的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所述排湿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依附网,所述依附网的表面固定缠绕有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二冷凝管的一端与第一三通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冷凝管的另一端与回流管远离四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入端与控制箱中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湿管的底部倾斜设置,且排湿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依附网的倾斜角度为30°。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升温组件包括升温管,所述升温管固定镶嵌在设备壳体的内部,所述升温管的内壁通过支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风机和电热管,所述电热管与控制箱中的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升温管、排湿管和加湿降温管的大小均相等,且第三风机、第二风机和第一风机的输入端均与控制箱中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湿管设置在设备壳体正端的顶部,所述升温管和加湿降温管均设置在设备壳体正端的底部,且排湿管与升温管和加湿降温管圆心之间的连线为等腰三角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风机的转动方向与第一风机的转动方向相等,且第二风机的转动方向与第三风机和第一风机的转动方向均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第一风机将加湿降温管内部的冷空气吹向混凝土标养室内,完成降温工作,通过控制第二三通管中两个输出端表面的电磁控制阀即可实现加湿与降温之间的相互转换,且加湿组件和降温组件均一体化设置在加湿降温管内,并通过第一风机将水雾或者低温空气吹向混凝土标养室内,完成降温加湿工作,从而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使用;

2、通过空压机中作为制冷液的水在第二冷凝管内流动,并带动第二冷凝管内的热量,使得混凝土标养室内潮湿空气中的水分液化并依附在依附网的表面,并通过排湿管倾斜的底部从排水管滴落至集水箱内,使得通过水泵配合回流管和四通管,将集水箱中回收的水重新输入空压机中,完成对水的回收,节约资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利于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局部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湿组件结构侧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水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原理图。

附图标记为:1、设备壳体;2、空压机;3、控制箱;4、第一三通管;5、连接管;6、排湿组件;61、排湿管;62、第二风机;63、依附网;64、第二冷凝管;65、排水管;7、加湿降温组件;71、第二三通管;72、第一冷凝管;73、供水管;74、加湿降温管;75、第一风机;76、喷水环;77、喷水口;8、升温组件;81、升温管;82、第三风机;83、电热管;9、集水箱;10、四通管;11、回流管;12、回流支管;13、水泵;14、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标养室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设备壳体1,所述设备壳体1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空压机2,所述空压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三通管4,所述第一三通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所述设备壳体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3,所述设备壳体1的内部分别设有排湿组件6、加湿降温组件7、升温组件8,所述设备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箱9,所述空压机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四通管10,所述四通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1,所述回流管11远离四通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回流支管12,所述回流支管12贯穿并延伸至集水箱9的内部,所述回流支管12远离回流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13,且水泵13固定连接在集水箱9内壁的底部,所述四通管10远离空压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4;

所述加湿降温组件7包括第二三通管71,所述第二三通管71与连接管5远离第一三通管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管7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管72,所述第一冷凝管72远离第二三通管71的一端与四通管10远离回流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管71远离连接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供水管73,所述设备壳体1的中部固定镶嵌有加湿降温管74,且第一冷凝管72固定缠绕在加湿降温管74的表面,所述加湿降温管74的内壁通过支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75和喷水环76,所述供水管73贯穿并延伸至加湿降温管74的内部,且供水管73远离第二三通管7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喷水环76的表面,所述喷水环76的内壁开设有喷水口77;

所述集水箱9位于空压机2的顶部,所述控制箱3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单片机,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箱3中单片机输出端与空压机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进水管14远离四通管10的一端连接有水源;

所述喷水环76为内部中空结构,且喷水环76的内部与供水管73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喷水口77的内部与喷水环76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管4与第二三通管71中两个输出端的表面均设置有电磁控制阀,所述电磁控制阀的输入端与控制箱3中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排湿组件6包括排湿管61,所述排湿管61固定镶嵌在设备壳体1的内部,所述排湿管61的内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62,所述排湿管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依附网63,所述依附网63的表面固定缠绕有第二冷凝管64,所述第二冷凝管64的一端与第一三通管4远离连接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冷凝管64的另一端与回流管11远离四通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机62的输入端与控制箱3中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排湿管61的底部倾斜设置,且排湿管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65,所述依附网63的倾斜角度为30°;

所述升温组件8包括升温管81,所述升温管81固定镶嵌在设备壳体1的内部,所述升温管81的内壁通过支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风机82和电热管83,所述电热管83与控制箱3中的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升温管81、排湿管61和加湿降温管74的大小均相等,且第三风机82、第二风机62和第一风机75的输入端均与控制箱3中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排湿管61设置在设备壳体1正端的顶部,所述升温管81和加湿降温管74均设置在设备壳体1正端的底部,且排湿管61与升温管81和加湿降温管74圆心之间的连线为等腰三角形;

所述第三风机82的转动方向与第一风机75的转动方向相等,且第二风机62的转动方向与第三风机82和第一风机75的转动方向均相反。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控制箱3中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箱3中的单片机,在进行加湿降温工作时,通过控制箱3中单片机控制空压机2开始工作,此时第一三通管4与第二冷凝管64连通一端的电池控制阀关闭,使得空压机2中的水通过连接管5进入第二三通管71内部,当需要加湿时,关闭第二三通管71与第一冷凝管72一端的电磁控制阀,使得水通过第二三通管71进入供水管73中,并通过供水管73进入喷水环76中,使得水进入喷水环76内壁的喷水口77喷出形成水雾,并通过第一风机75的转动将喷出的水雾吹向混凝土标养室内,完成加湿工作,当需要降温时,此时空压机2继续工作,且关闭第二三通管71与供水管73一端的电磁控制阀,并打开第二三通管71与第一冷凝管72一端的电磁控制阀,使得空压机2中做为制冷液的水在第一冷凝管72的内部流动,并使得加湿降温管74内的温度降低,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便于使用问题;

当需要排湿时,通过控制箱3中单片机控制第二风机62开始转动,使得混凝土标养室内潮湿的空气进入设备壳体1的内部,此时空压机2开始工作,且第一三通管4与连接管5一端的电磁控制阀关闭,并打开第一三通管4与第二冷凝管64一端的电磁控制阀,使得空压机2中作为制冷液的水在第二冷凝管64内流动,并带动第二冷凝管64内的热量,使得混凝土标养室内潮湿空气中的水分液化并依附在依附网63的表面,并通过排湿管61倾斜的底部从排水管65滴落至集水箱9内,使得通过水泵13配合回流管11和四通管10,将集水箱9中回收的水重新输入空压机2中,完成对水的回收,节约资源,当需要升温时,通过控制箱3中的单片机控制第三风机82和电热管83同时开始工作,使得第三风机82将电热管83产生的热量吹向混凝土标养室内,完成升温的工作,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浪费资源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6,通过第一风机75将加湿降温管74内部的冷空气吹向混凝土标养室内,完成降温工作,通过控制第二三通管71中两个输出端表面的电磁控制阀即可实现加湿与降温之间的相互转换,且加湿组件和降温组件均一体化设置在加湿降温管74内,并通过第一风机75将水雾或者低温空气吹向混凝土标养室内,完成降温加湿工作,从而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

参照说明书附图1-6,通过空压机2中作为制冷液的水在第二冷凝管64内流动,并带动第二冷凝管64内的热量,使得混凝土标养室内潮湿空气中的水分液化并依附在依附网63的表面,并通过排湿管61倾斜的底部从排水管65滴落至集水箱9内,使得通过水泵13配合回流管11和四通管10,将集水箱9中回收的水重新输入空压机2中,完成对水的回收,节约资源。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