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预搅拌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2210发布日期:2020-05-22 21:4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预搅拌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预搅拌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凝土搅拌机是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机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

例如申请号:201820287945.x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机,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支架、架设于所述支架上开口向上的搅拌桶、转动设置于所述搅拌桶内的搅拌叶以及驱动所述搅拌叶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搅拌桶开口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放置板,位于所述放置板下方的搅拌桶侧壁水平延伸有支撑杆,所述放置板与搅拌桶开口面相邻的侧壁面以及远离开口面的侧壁面竖直向上延伸有遮挡板,两个平行的遮挡板上开设有滑槽,穿过两侧滑槽水平滑移设置有开口刀,所述开口刀的刀锋朝向远离搅拌桶开口面一侧遮挡板,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施工人员将袋装混凝土倒入搅拌机内进行倒料作业的效果。

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混凝土制备时存在以下不足:在混凝土制备时当添加一部分原料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搅拌混合后,其搅拌混合时间较长,导致因间隔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发生遗忘,造成容易错漏部分原料或者重复添加原料情况的发生,致使制备的混凝土不符合建筑工程使用。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预搅拌制备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预搅拌制备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混凝土制备时当添加一部分原料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搅拌混合后,其搅拌混合时间较长,导致因间隔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发生遗忘,造成容易错漏部分原料或者重复添加原料情况的发生,致使制备的混凝土不符合建筑工程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用混凝土预搅拌制备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预搅拌制备装置,包括搅拌桶体、上盖、添料口、电机、出料阀、第一螺旋线圈、海绵擦拭块、第二螺旋线圈、橡胶套、滑石笔、扣盖、搅拌机构、文字书写金属标牌和次序标牌;所述搅拌桶体顶端面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块封闭住其顶部开口端的上盖,且上盖顶端面中心部位安装有所述电机;所述搅拌桶体内部设置有所述搅拌机构,且所述搅拌机构与所述电机的转轴端固定相连接;所述搅拌桶体底部出料口安装有出料阀;所述上盖顶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共设置有六处所述添料口,且每处所述添料口顶部开口端均转动连接一块扣接状态封闭住顶部开口端的扣盖。

进一步的,每块所述扣盖顶端面中间部位均镶嵌有一块所述文字书写金属标牌,且每块所述扣盖顶端面相邻于所述文字书写金属标牌上侧方部位均镶嵌有一块所述次序标牌。

进一步的,六块所述次序标牌上分别激光打印有阿拉伯数字“1”、“2”、“3”、“4”、“5”、“6”。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桶体前侧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第一螺旋线圈和一根所述第二螺旋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线圈和一根所述第二螺旋线圈长度相一致,其完全伸展下的长度可沿所述搅拌桶体围绕两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线圈首端与搅拌桶体前侧外壁固定相连接,且其尾端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海绵擦拭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旋线圈首端与搅拌桶体前侧外壁固定相连接,且其尾端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橡胶套,并且所述橡胶套内内嵌插接有一块所述滑石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六处添料口及文字书写金属标牌和次序标牌的设置,利于在混凝土制备时当添加部分原料后进行一段时间搅拌混合后,通过文字书写金属标牌和次序标牌所实现的沿次序标牌上所激光打印的阿拉伯数字“1”、“2”、“3”、“4”、“5”、“6”依次按文字书写金属标牌上所书写的文字添加原料的方式,可避免因工作人员在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错漏部分原料或者重复添加原料情况的发生,保证制备完毕后的混凝土符合建筑工程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桶体及上盖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扣盖翻展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搅拌桶体;2、上盖;201、添料口;3、电机;4、出料阀;5、第一螺旋线圈;6、海绵擦拭块;7、第二螺旋线圈;8、橡胶套;9、滑石笔;10、扣盖;11、搅拌机构;12、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3、次序标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预搅拌制备装置,包括搅拌桶体1、上盖2、添料口201、电机3、出料阀4、第一螺旋线圈5、海绵擦拭块6、第二螺旋线圈7、橡胶套8、滑石笔9、扣盖10、搅拌机构11、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和次序标牌13;所述搅拌桶体1顶端面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块封闭住其顶部开口端的上盖2,且上盖2顶端面中心部位安装有所述电机3;所述搅拌桶体1内部设置有所述搅拌机构11,且所述搅拌机构11与所述电机3的转轴端固定相连接;所述搅拌桶体1底部出料口安装有出料阀4;所述上盖2顶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共设置有六处所述添料口201,且每处所述添料口201顶部开口端均转动连接一块扣接状态封闭住顶部开口端的扣盖10。

其中,如附图4所示,每块所述扣盖10顶端面中间部位均镶嵌有一块所述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且每块所述扣盖10顶端面相邻于所述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上侧方部位均镶嵌有一块所述次序标牌13。

其中,如附图4所示,六块所述次序标牌13上分别激光打印有阿拉伯数字“1”、“2”、“3”、“4”、“5”、“6”。

其中,如附1所示,所述搅拌桶体1前侧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所述第一螺旋线圈5和一根所述第二螺旋线圈7。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线圈5和一根所述第二螺旋线圈7长度相一致,其完全伸展下的长度可沿所述搅拌桶体1围绕两圈,保证第一螺旋线圈5和第二螺旋线圈7有足够的长度。

其中,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螺旋线圈5首端与搅拌桶体1前侧外壁固定相连接,且其尾端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海绵擦拭块6,便于通过海绵擦拭块6擦除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上通过滑石笔9书写的文字。

其中,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二螺旋线圈7首端与搅拌桶体1前侧外壁固定相连接,且其尾端固定连接有一块所述橡胶套8,并且所述橡胶套8内内嵌插接有一块所述滑石笔9,便于通过滑石笔9将原料名称及需所添加的计量通过滑石笔9书写在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上。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使用前,根据当前规格混凝土制备时原料依次添加的顺序,工作人员可抓捏着橡胶套8,依据六块扣盖10上次序标牌13上所激光打印的阿拉伯数字,将原料依次添加的顺序以次序标牌13上所激光打印的阿拉伯数字“1”、“2”、“3”、“4”、“5”、“6”进行书写,将原料名称及需所添加的计量通过滑石笔9书写在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上,便于在混凝土制备时,工作人员可依据顺序及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上所书写的原料名称及需所添加的计量进行原料的添加,步骤如下:

选择镶嵌次序标牌13激光打印的阿拉伯数字为“1”的扣盖10,依据该块扣盖10所镶嵌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上所书写的原料名称及需所添加的计量,将相匹配的原料按计量从该块扣盖10的添料口201添加入搅拌桶体1内,当原料添加完毕后,通过海绵擦拭块6擦除该块扣盖10所镶嵌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上所书写的文字,将上述步骤,工作人员可沿次序标牌13上所激光打印的阿拉伯数字“1”、“2”、“3”、“4”、“5”、“6”依次按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上所书写的文字添加原料;

通过本实用新型六处添料口201及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和次序标牌13的设置,利于在混凝土制备时当添加部分原料后进行一段时间搅拌混合后,通过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和次序标牌13所实现的沿次序标牌13上所激光打印的阿拉伯数字“1”、“2”、“3”、“4”、“5”、“6”依次按文字书写金属标牌12上所书写的文字添加原料的方式,可避免因工作人员在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错漏部分原料或者重复添加原料情况的发生,保证制备完毕后的混凝土符合建筑工程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