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用支撑结构、悬挂用挂件以及悬挂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0063发布日期:2020-07-17 15:5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用支撑结构、悬挂用挂件以及悬挂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悬挂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悬挂用支撑结构、悬挂用挂件以及悬挂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的板材悬挂固定方法一般为通过在板材上设有膨胀栓,通过敲击板材或紧固膨胀栓来达到紧固的目的;但是,此做法仅适用于材质密度高得天然石材与人造密高度板材;对于一些密度低、强度低的新型节能材料如陶土板,中空板等,难以实现此类悬挂,会造成板材崩裂或内伤,导致成功率低或形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用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板体内的支撑杆,以及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的板体设有容纳所述支撑杆的中空孔;所述连接杆为螺栓;所述的支撑杆上设有供所述螺栓通过的孔道,所述螺栓的螺杆贯穿所述的孔道通过螺母与所述支撑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板体设有容纳所述支撑杆的中空孔;所述连接杆为螺栓;所述的螺栓为双杆螺栓,所述双杆螺栓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上对应的螺纹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悬挂用挂件,包括与墙体连接的第一挂件和与板体连接的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相互配合,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能够相对滑动;

在所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紧密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挂件包括至少2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一挂件的第二自由端;

所述第二挂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挂件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端;

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设有开口远离所述板体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远离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侧壁;

第二挂件的第一自由端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板体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包括远离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侧壁;

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自由侧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自由侧壁在所述第一挂件和所述第二挂件扣合时相互接触,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能够相对滑动,在所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紧密配合;

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二自由端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包括远离第一挂件的第三自由侧壁;

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第三自由侧壁在所述第一挂件和所述第二挂件扣合时相互接触,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能够相对滑动,在所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紧密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上设有朝向所述板体的第一弹性变形件,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在所述第一挂件和所述第二挂件扣合时由于与所述的第二挂件接触而压缩变形;完成扣合时,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舒张使所述第一挂件和所述第二挂件在所述第一凹槽处紧密配合;

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三凹槽内靠近所述第一挂件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变形件,所述第二弹性变形件在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端进入所述第三凹槽时压缩形变,在进入后发生舒张形变使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端在所述第三凹槽内紧密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弹性变形件为中空凸起状,凸起侧用于与第二挂件接触;

所述的第二弹性变形件为垫片或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端接触。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弹性变形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设置在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上,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挂件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挂件还包括第三自由端,所述第三自由端垂直于所述第一挂件的横截面,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一侧;所述第三自由端与墙体连接或者通过龙骨与墙体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对应位置设置一个竖直方向位置调节机构;用于在使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在第一凹槽处紧密配合或脱离。

优选的,所述竖直方向位置调节机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一自由端的调节螺栓,通过所述调节螺栓的旋入和旋出,挤压或脱离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悬挂用组件,包括上述的悬挂用支撑结构,和上述的悬挂用挂件,所述板体与所述第二挂件相接触的一侧分别设有相互配合波纹槽;

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板体之间设有弹性垫。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二挂件与所述板体上的波纹槽相配合的波纹槽;

所述第二挂件,所述弹性垫、所述板体上设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杆在所述第二挂件侧通过螺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悬挂用支撑结构,设置在板体内,避免在板体上设置膨胀栓,进而在安装时敲打,膨胀,避免会造成板材崩裂或内伤,导致成功率低或形成安全隐患。尤其对于一些密度低、强度低的新型节能材料如陶土板,中空板等,能实现高效,安全的悬挂。

本实用新型的悬挂用挂件,使得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能够方便安装,在垂直于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能够相对滑动,在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紧密配合。同时设有弹性变形件或第二弹性变形件完成减震和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悬挂用挂件,使得悬挂用支撑结构、板体,悬挂用挂件、墙体或龙骨能够紧密配合,实现高效,安全的悬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悬挂用组件未组装前截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采用螺栓的悬挂用组件组装后第一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采用双杆螺栓的悬挂用组件组装后第二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弹性变形件和第二弹性变形件为弹簧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挂件;1-1.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1-2.第一挂件的第二自由端;1-3.第一挂件的第三自由端;1-4.第一凹槽;1-5.第一自由侧壁1-5;1-6.第三凹槽;1-7.第三自由侧壁1-7;

2.第二挂件;2-1.第二挂件的第一自由端;2-2.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端;2-3.第二凹槽;2-4.第二自由侧壁;

3.支撑杆;4.板体;5.螺栓;51.双杆螺栓;

6.第一弹性变形件;7.弹性垫;8.龙骨;9.波纹槽;10.调节螺栓;11.中空孔;12.第二弹性变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用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板体4内的支撑杆3,以及与所述支撑杆3连接的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板体4内设置支撑杆3,避免在板体4上设置膨胀栓,进而在安装时敲打,膨胀,避免会造成板材崩裂或内伤,导致成功率低或形成安全隐患。尤其对于一些密度低、强度低的新型节能材料如陶土板,中空板等,能实现高效,安全的悬挂。

优选的,所述的板体4设有容纳所述支撑杆3的中空孔11;所述连接杆为螺栓5;所述的支撑杆3上设有供所述螺栓5通过的孔道,所述螺栓5的螺杆贯穿所述的孔道通过螺母与所述支撑杆3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板体4设有容纳所述支撑杆3的中空孔11;所述连接杆为螺栓5;所述的螺栓5为双杆螺栓,所述双杆螺栓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3上对应的螺纹孔连接。

对于陶土板等为了减轻重量,生产厂家在板体4内部设有中空孔11,这样悬挂时可以先将支撑杆3置于中空孔11内,然后将连接杆和支撑杆3可拆卸连接。支撑杆3的形状(图中未示出)与中空孔11相匹配,方便安装进入中空孔11内,通常为与中空孔11对应的长条形状。

这样安装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螺栓进行连接。安装方式可选择。这样在板体4安装前,通过螺栓5与板体4内部的支撑杆3连接,然后将螺栓5再次与其它挂件连接。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悬挂用挂件,包括与墙体连接的第一挂件1和与板体连接的第二挂件2;所述第一挂件1和第二挂件2相互配合,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挂件1和第二挂件2的横截面方向上能够相对滑动;在所述第一挂件1和第二挂件2的横截面方向上紧密配合。

这样第一挂件1和第二挂件2通过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挂件1和第二挂件2的横截面方向上能够相对滑动实现扣合;同时,扣合后能够保证在所述第一挂件1和第二挂件2的横截面方向上紧密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挂件1包括至少2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1-1和第一挂件的第二自由端1-2;所述第二挂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挂件的第一自由端2-1和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端2-2;

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1-1设有开口远离所述板体4的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包括远离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侧壁1-5;

第二挂件的第一自由端2-1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板体4的第二凹槽2-3,所述第二凹槽2-3包括远离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侧壁2-4;

所述第一凹槽1-4的第一自由侧壁1-5和所述第二凹槽2-3的第二自由侧壁2-4在所述第一挂件和所述第二挂件扣合时相互接触,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能够相对滑动,在所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紧密配合;

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二自由端1-2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1-1的第三凹槽1-6,所述第三凹槽1-6包括远离第一挂件的第三自由侧壁1-7;

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端2-2与所述第三自由侧壁1-7在所述第一挂件和所述第二挂件扣合时相互接触,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能够相对滑动,在所述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横截面方向上紧密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1-1上设有朝向所述板体4的第一弹性变形件6,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6在所述第一挂件和所述第二挂件扣合时由于与所述的第二挂件接触而压缩变形;完成扣合时,所述第一弹性变形件6舒张使所述第一挂件和所述第二挂件在所述第一凹槽1-4处紧密配合;

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三凹槽1-6内靠近所述第一挂件侧设置有第二弹性变形件12,所述第二弹性变形件12在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端2-2进入所述第三凹槽1-6时压缩形变,在进入后发生舒张形变使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端2-2在所述第三凹槽1-6内紧密配合。

优选的,第一弹性变形件6为中空凸起状,凸起侧用于与第二挂件接触。更有选的,第一弹性变形件6为中空凸起半球状。

所述的第二弹性变形件12为垫片或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1-6,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二自由端2-2接触。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弹性变形件6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设置在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1-1上,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挂件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挂件还包括第三自由端1-3,所述第三自由端1-3垂直于所述第一挂件的横截面,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1-1和第二自由端1-2的一侧;所述第三自由端1-3与墙体连接。

这样第一挂件的第三自由端1-3可以与墙体连接,也可以通过龙骨8与墙体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一自由端2-1与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1-1对应位置设置一个竖直方向位置调节机构;用于在使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一自由端2-1与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1-1在第一凹槽1-4处紧密配合或脱离。

竖直方向位置调节机构能够使第一挂件与第二挂件在竖直方向上更加紧密配合。

优选的,所述竖直方向位置调节机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挂件的第一自由端2-1的调节螺栓10,通过所述调节螺栓10的旋入和旋出,挤压或脱离所述第一挂件的第一自由端1-1。

调节螺栓10能够使第一挂件与第二挂件在竖直方向上更加紧密配合。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悬挂用组件,包括上述的悬挂用支撑结构,和上述的悬挂用挂件,所述板体4与所述第二挂件相接触的一侧分别设有相互配合波纹槽9;

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板体4之间设有弹性垫7;

这样波纹槽9能够使板体4和第二挂件与接触的部件之间的在竖直方向更加紧固,不会产生竖直方向的滑动;

弹性垫7能够防止第二挂件和板体4之间刚性接触具有减震功能,同时能够增加两者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7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二挂件与所述板体4上的波纹槽9相配合的波纹槽;

这样波纹槽能够使相邻的部件在竖直风向上防止滑动,固定更加紧固。

所述第二挂件,所述弹性垫、所述板体上设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杆在所述第二挂件侧通过螺母连接。

上述一种悬挂用组件的使用方法如下:将第二挂件,支撑结构、弹性垫、板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将第二弹性变形件和第一弹性变形件嵌入相应位置,将第一挂件固定在龙骨或直接固定在墙体上;

将连接后的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进行扣合,安装调节螺栓,使扣合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保持紧密配合。

上述使用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只要能保证各部件牢固,紧密配合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