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可卸式止水带的变形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8178发布日期:2020-07-04 00:5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可卸式止水带的变形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可卸式止水带的变形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中为了消除沉降差、温度和收缩应力以及体型复杂对结构带来的危害,往往会设置变形缝,变形缝内一般都会安装止水带来防止雨水渗入,申请号为cn201821271045.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可卸式止水带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有侧墙、变形缝、注浆导管、变形缝衬垫板、聚乙烯泡沫板、复合防水层、角钢、橡胶止水条、钢压条;所述侧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上述止水带在固定时采用螺栓经两个钢压条透过止水带后攻入竖向角钢的螺栓孔进行固定,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在止水带表面开设通孔以供螺栓顺利通过,而通孔的开设不仅会破坏止水带的整体性而造成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有所下降,同时会直接影响到止水带开设通孔与螺栓连接处的密封性,极易造成水渗入变形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采用可卸式止水带的变形缝防水结构,通过l型双头螺柱攻入角钢横向设置的连接通孔并使l型双头螺柱的竖直部分朝下后通过锁紧螺母一锁止,后通过套筒沿l型双头螺柱的竖直部分啮合向下移动的方式将压盖下压固定止水带并通过锁紧螺母二锁止压盖的下压固定状态,方便了止水带的快速拆装且避免了在止水带表面开设通孔,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可卸式止水带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侧墙和角钢,所述侧墙的数量为两个且镜像对称,所述侧墙之间设置有变形缝,且所述变形缝沿纵向延伸,所述变形缝的中部水平固定有阻燃带,所述侧墙的拐角处均贴附固定有防渗附加层,所述防渗附加层的外部贴附固定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部贴附固定有所述角钢,两个所述角钢的水平部分顶面搭接有止水带;

所述角钢的竖直部分均开设有多个水平朝向的连接通孔,且多个所述连接通孔沿纵向均布,每个所述连接通孔均与l型双头螺柱的水平部分啮合连接,且所述l型双头螺柱水平部分的端部头透过所述防渗附加层和所述防水层进入所述侧墙,所述l型双头螺柱的水平部分啮合连接有锁紧螺母一,且所述锁紧螺母一侧面与所述角钢侧面贴合,所述l型双头螺柱的竖直部分竖直朝下且啮合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底面固定连接有压盖,且所述压盖底面与所述止水带的顶面贴合,所述l型双头螺柱的竖直部分上部贴合连接有锁紧螺母二,且所述锁紧螺母二底面与所述套筒顶面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阻燃带的材质为阻燃橡胶。

作为优选,所述防渗附加层为水泥基防水涂层,所述防渗附加层的厚度不低于5mm。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为防水卷材,且所述防水层的公称厚度为4mm。

作为优选,所述止水带的类型为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

作为优选,所述压盖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压盖的厚度不小于6mm。

作为优选,所述压盖的直径大于所述套筒的直径。

采用上述一种采用可卸式止水带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初始状态下,所述锁紧螺母一顶紧贴合在所述角钢侧面,则此时通过所述锁紧螺母一与所述角钢侧面压紧时的摩擦力能够防止所述l型双头螺柱沿所述连接通孔倒退脱出,从而所述l型双头螺柱的水平部分被固定在所述角钢及所述侧墙上,又由于所述锁紧螺母二顶紧贴合在所述套筒顶端,则此时通过所述锁紧螺母二底面与所述套筒顶面压紧时的摩擦力能够防止所述套筒自然升降,且由于所述套筒底面的所述压盖贴合顶紧在所述止水带顶面,从而此时所述止水带通过所述l型双头螺柱顶紧下压在两个所述角钢的水平部分顶面,又由于所述连接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个所述连接通孔内均配置啮合有所述l型双头螺柱用于压紧所述止水带至两个所述角钢的水平部分顶面,从而此时所述止水带被固定在所述变形缝的上方以封闭所述变形缝,避免雨水下渗进入所述变形缝,当需要拆下所述止水带更换时,先解锁拆下所有的所述l型双头螺柱,操作方式为:先施力旋动所述锁紧螺母二沿所述l型双头螺柱的竖直部分上升,后通过旋动所述套筒的方式沿所述l型双头螺柱的竖直部分上升,此过程中所述压盖随即上升离开所述止水带顶面,旋动所述锁紧螺母一离开所述角钢侧面之后即可通过旋动所述l型双头螺柱水平部分的方式直至脱出所述连接通孔并取下,如此按照上述操作过程即可将所有的所述l型双头螺柱取下,之后便可通过上提的方式将所述止水带带离所述角钢顶面并更换新的所述止水带,将所述止水带沿纵向平铺摆正,后依次将所述l型双头螺柱装上固定所述止水带,操作过程为:将所述l型双头螺柱的水平部分通过啮合的方式旋入所述连接通孔并透过所述防渗附加层和所述防水层进入所述侧墙,待所述l型双头螺柱的竖直部分翻转至竖直朝下时旋紧所述锁紧螺母一至所述角钢侧面锁止所述l型双头螺柱的水平部分,之后通过旋动所述套筒沿所述l型双头螺柱的竖直部分下降的方式带动所述压盖下降,当所述压盖压紧在所述止水带顶面时旋紧所述锁紧螺母二至所述套筒顶面锁止所述压盖的压固状态,按照上述方向将所有的所述l型双头螺柱装上并将所述压盖压紧在所述止水带顶面即可完成对新的所述止水带的快速固定,方便了所述止水带的快速拆装更换且避免了在所述止水带表面开设通孔,防止了所述止水带整体性的破坏而导致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下降,且避免了所述止水带的密封性受到影响而造成雨水渗入所述变形缝。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l型双头螺柱攻入角钢横向设置的连接通孔并使l型双头螺柱的竖直部分朝下后通过锁紧螺母一锁止,后通过套筒沿l型双头螺柱的竖直部分啮合向下移动的方式将压盖下压固定止水带并通过锁紧螺母二锁止压盖的下压固定状态,方便了止水带的快速拆装且避免了在止水带表面开设通孔,防止了止水带整体性的破坏而导致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下降,且避免了止水带的密封性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局部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l型双头螺柱;101、锁紧螺母一;102、锁紧螺母二;103、套筒;104、压盖;2、角钢;201、连接通孔;3、侧墙;301、防水层;302、防渗附加层;4、止水带;5、阻燃带;6、变形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可卸式止水带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侧墙3和角钢2,侧墙3的数量为两个且镜像对称,侧墙3之间设置有变形缝6,且变形缝6沿纵向延伸,变形缝6的中部水平固定有阻燃带5,侧墙3的拐角处均贴附固定有防渗附加层302,防渗附加层302的外部贴附固定有防水层301,防水层301的外部贴附固定有角钢2,两个角钢2的水平部分顶面搭接有止水带4。角钢2的竖直部分均开设有多个水平朝向的连接通孔201,且多个连接通孔201沿纵向均布,每个连接通孔201均与l型双头螺柱1的水平部分啮合连接,且l型双头螺柱1水平部分的端部头透过防渗附加层302和防水层301进入侧墙3,l型双头螺柱1的水平部分啮合连接有锁紧螺母一101,且锁紧螺母一101侧面与角钢2侧面贴合,l型双头螺柱1的竖直部分竖直朝下且啮合连接有套筒103,套筒103上下两端均开口,套筒103底面固定连接有压盖104,且压盖104底面与止水带4的顶面贴合,l型双头螺柱1的竖直部分上部贴合连接有锁紧螺母二102,且锁紧螺母二102底面与套筒103顶面贴合,优选锁紧螺母一101与锁紧螺母二102规格相同。

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阻燃带5的材质为阻燃橡胶,如此设置,便于阻燃带5自身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以便防止高温烟气损坏止水带4,防渗附加层302为水泥基防水涂层,防渗附加层302的厚度不低于5mm,优选为层叠涂覆的施工方式,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防渗附加层302来对侧墙3的内拐角处进行防渗保护。

防水层301为防水卷材,且防水层301的公称厚度为4mm,优选为防水层301通过胶接的方式固定在防渗附加层302外侧,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防水层301来对侧墙3的内拐角处提供防水保护,止水带4的类型为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以便止水带4具有良好的抗压缓冲性能,避免压盖104压紧固定止水带4的过程中损坏止水带4。

压盖104的材质为不锈钢,优选压盖104与套筒103焊接固定连接,压盖104的厚度不小于6mm,以便压盖104自身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避免受到雨水腐蚀而影响到与止水带4的压固效果,压盖104的直径大于套筒103的直径,如此设置,便于压盖104具有较大的下压面积来稳固的压紧固定止水带4至角钢2水平部分的顶面。

采用上述结构,初始状态下,锁紧螺母一101顶紧贴合在角钢2侧面,则此时通过锁紧螺母一101与角钢2侧面压紧时的摩擦力能够防止l型双头螺柱1沿连接通孔201倒退脱出,从而l型双头螺柱1的水平部分被固定在角钢2及侧墙3上,又由于锁紧螺母二102顶紧贴合在套筒103顶端,则此时通过锁紧螺母二102底面与套筒103顶面压紧时的摩擦力能够防止套筒103自然升降,且由于套筒103底面的压盖104贴合顶紧在止水带4顶面,从而此时止水带4通过l型双头螺柱1顶紧下压在两个角钢2的水平部分顶面,又由于连接通孔201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个连接通孔201内均配置啮合有l型双头螺柱1用于压紧止水带4至两个角钢2的水平部分顶面,从而此时止水带4被固定在变形缝6的上方以封闭变形缝6,避免雨水下渗进入变形缝6,当需要拆下止水带4更换时,先解锁拆下所有的l型双头螺柱1,操作方式为:先施力旋动锁紧螺母二102沿l型双头螺柱1的竖直部分上升,后通过旋动套筒103的方式沿l型双头螺柱1的竖直部分上升,此过程中压盖104随即上升离开止水带4顶面,旋动锁紧螺母一101离开角钢2侧面之后即可通过旋动l型双头螺柱1水平部分的方式直至脱出连接通孔201并取下,如此按照上述操作过程即可将所有的l型双头螺柱1取下,之后便可通过上提的方式将止水带4带离角钢2顶面并更换新的止水带4,将止水带4沿纵向平铺摆正,后依次将l型双头螺柱1装上固定止水带4,操作过程为:将l型双头螺柱1的水平部分通过啮合的方式旋入连接通孔201并透过防渗附加层302和防水层301进入侧墙3,待l型双头螺柱1的竖直部分翻转至竖直朝下时旋紧锁紧螺母一101至角钢2侧面锁止l型双头螺柱1的水平部分,之后通过旋动套筒103沿l型双头螺柱1的竖直部分下降的方式带动压盖104下降,当压盖104压紧在止水带4顶面时旋紧锁紧螺母二102至套筒103顶面锁止压盖104的压固状态,按照上述方向将所有的l型双头螺柱1装上并将压盖104压紧在止水带4顶面即可完成对新的止水带4的快速固定,方便了止水带4的快速拆装更换且避免了在止水带4表面开设通孔,防止了止水带4整体性的破坏而导致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下降,且避免了止水带4的密封性受到影响而造成雨水渗入变形缝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