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炉预砌筑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5167发布日期:2020-07-31 20:4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窑炉预砌筑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窑炉预砌筑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针对窑炉砌筑用砖,区别于传统建筑用砖,由于其需要较高的温度耐受能力以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能,故其制造技术含量较高、造价较高,且需求方一般成套委托给窑炉砖制造企业进行定制生产:根据具体需要建造窑炉的设计,由窑炉砖制造企业进行全套窑炉砖烧制,同时对窑炉砖进行个体区分,在窑炉砖制造企业完成铸造后进行预装,预装合格后,而后再运输至窑炉建设地进行最终的窑炉砖砌筑。

由于窑炉砖本身尺寸稳定性好、硬度高、密度大,为保证预装精度,以上预装需要在钢平台上完成,如铺设在混凝土基础上的铁板平台。

现有钢平台一般由专业厂家进行生产,完成生产后以平板块的形态运输至使用厂家完成拼装(用于窑炉预砌筑的平台面积可达上千平方米),对使用者而言,不仅购买成本高,且运输预制、运输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出的现有钢平台一般由专业厂家进行生产,完成生产后以平板块的形态运输至使用厂家完成拼装,对使用者而言,不仅购买成本高,且运输预制、运输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窑炉预砌筑平台,本平台的结构设计可实现:使用者购买相应型材即能自行进行平台组装,使得平台的组装不受限于钢平台生产厂家生产和运输,同时其结构设计方便实现平整度调节,相较于平板块拼接式钢平台,可降低平台组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窑炉预砌筑平台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窑炉预砌筑平台,包括第一型钢垫层、第二型钢垫层及紧固件,所述第一型钢垫层、第二型钢垫层均包括多根型钢,且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各型钢的顶面共同形成用于支撑第二型钢垫层的支撑面,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各型钢均支撑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紧固件用于实现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各型钢在混凝土基座上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型钢垫层、第二型钢垫层之间还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用于第二型钢垫层顶面的调平:使得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各型钢的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方案在具体装配时,首先通过紧固件将用于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型钢固定于混凝土基座上,而后将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支撑在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型钢上,同时,关于由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共同组成的第二型钢垫层支撑面,通过所述的垫层实现调平,即通过垫层使得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各型钢的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采用以上型钢垫层分层设置,且第二型钢垫层支撑于第一型钢垫层上,旨在考虑用于窑炉砌筑的平台在使用时平整度要求高,且承载的耐火砖较重(覆盖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窑炉所使用的耐火砖总重量可能超过千吨),故采用以上结构设计,如将第二型钢垫层作为直接与耐火砖底部接触的支撑层,以上支撑层的安装基础为第一型钢垫层,当混凝土基座本身浇筑不能够满足平面度要求时,利用所述垫层作为第一型钢垫层与第二型钢垫层之间的支撑垫,即利用垫层进行调平,可获得可靠的且方便调整的第二型钢垫层水平支撑面:相较于混凝土基座,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型钢的局部抗压能力强于混凝土,故在混凝土基座对第一型钢垫层的支撑面积决定的可靠支撑能力下,难以造成本平台造成混凝土基座局部被压塌或压碎情况,且垫层两层分别为型钢,如利用焊接等,便于完成垫层在平台上的固定,这样,可使得第二型钢垫层的调平基于第一型钢垫层可使得调平过程更为便捷、调平结果更为可靠,同时利于本平台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同时本方案在组装时,相较于向铁板平台厂家预定铁板平台,用于组成本平台的部件在市场上可方便的购买,同时其结构设计使得完成平台组装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亦不存在难度;同时,相较于直接购买铁板平台,本结构形式的平台的造价仅为铁板平台造价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故采用本方案:使用者购买相应型材即能自行进行平台组装,使得平台的组装不受限于钢平台生产厂家生产和运输,同时其结构设计方便实现平整度调节,相较于平板块拼接式钢平台,可降低平台组装成本。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各点支撑能力较为均匀、且支撑能力可靠的具体实现方式,设置为: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各型钢相互平行,且等距间隔排列;

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各型钢相互平行,且等距间隔排列;

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与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型钢相互垂直;

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各型钢对任意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均具有支撑关系。

为避免构成本平台的型钢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外力等,造成部分型钢产生位移而影响本平台的性能,设置为: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各型钢与任意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均具有焊接连接关系。基于以上间隔排列的方案,在实施如上焊接时,所述间隙可作为焊接操作孔,便于实现:沿着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的长度方向,在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与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型钢的交叉处均施以直线焊,以获得稳定的型钢配合关系。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实施的紧固件具体实现方式,设置为:所述紧固件为地脚螺栓,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各型钢上均设置有与地脚螺栓匹配的螺栓孔。

如上所述,本平台在设置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为第二型钢垫层顶面的水平度,为尽可能避免完成第一型钢垫层连接时紧固件影响混凝土基座的支撑性能,设置为:所述地脚螺栓为化学螺栓或埋地螺栓。本方案基于化学螺栓是靠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和机械咬合力共同作用来抗拔,故等同于埋地螺栓,其本身与混凝土基座连接相较于如采用膨胀螺栓,其对混凝土基座的结构完整性和力学性能影响更小。即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考虑到了混凝土基座对平台顶部支撑面水平度影响的技术方案。

作为一种易于获取、能够提供较大支撑面积、在受压时,本身难以发生侧向变形的技术方案,设置为:第一型钢垫层和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均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包括两侧的翼板及中部的腹板,所述工字钢完成安装后,腹板均呈直立状态。

还包括用于通过紧固件固定第一型钢垫层的混凝土基座,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型钢全部灌封在混凝土基座中,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底侧灌封在混凝土基座中。本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完成第一型钢垫层底侧的混凝土基座固化并利用地脚螺栓完成第一型钢垫层在混凝土基座上的安装后,再浇筑位于第一型钢垫层底侧上方的混凝土,利用第一型钢垫层底侧上方的混凝土,如工字钢在受到侧向力时,通过相应部分混凝土受压阻止相应型钢变形,达到提升本平台对耐火砖支撑稳定性的目的。

作为一种第二型钢垫层顶面局部高度线性可调且易于调节的实现方案,设置为:所述垫层为一侧厚度大于另一侧厚度的斜锲块,且所述一侧与另一侧为一对相对侧,由所述一侧至所述另一侧,斜楔块的厚度线性增加;

所述斜楔块夹持在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型钢与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之间,且斜楔块厚度较薄的一侧为深入相应型钢配合面的一侧。本方案在具体运用时,根据所需垫层的有效高度,通过控制斜锲块嵌入配合面深度即可达到相应目的。

作为一种斜锲块可为第二型钢垫层型钢提供稳定支撑的技术方案,设置为:所述斜楔块与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型钢及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均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型钢垫层上还铺设有柔性垫层。所述柔性垫层在本平台使用时,用于实现碰撞缓冲,达到避免组装产品直接接触钢平台,起到有效地保护被组装产品和钢平台的目的。所述柔性垫层可采用厚度为5mm胶垫。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在具体装配时,首先通过紧固件将用于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型钢固定于混凝土基座上,而后将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支撑在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型钢上,同时,关于由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型钢共同组成的第二型钢垫层支撑面,通过所述的垫层实现调平,即通过垫层使得构成第二型钢垫层的各型钢的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采用以上型钢垫层分层设置,且第二型钢垫层支撑于第一型钢垫层上,旨在考虑用于窑炉砌筑的平台在使用时平整度要求高,且承载的耐火砖较重(覆盖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窑炉所使用的耐火砖总重量可能超过千吨),故采用以上结构设计,如将第二型钢垫层作为直接与耐火砖底部接触的支撑层,以上支撑层的安装基础为第一型钢垫层,当混凝土基座本身浇筑不能够满足平面度要求时,利用所述垫层作为第一型钢垫层与第二型钢垫层之间的支撑垫,即利用垫层进行调平,可获得可靠的且方便调整的第二型钢垫层水平支撑面:相较于混凝土基座,构成第一型钢垫层的型钢的局部抗压能力强于混凝土,故在混凝土基座对第一型钢垫层的支撑面积决定的可靠支撑能力下,难以造成本平台造成混凝土基座局部被压塌或压碎情况,且垫层两层分别为型钢,如利用焊接等,便于完成垫层在平台上的固定,这样,可使得第二型钢垫层的调平基于第一型钢垫层可使得调平过程更为便捷、调平结果更为可靠,同时利于本平台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同时本方案在组装时,相较于向铁板平台厂家预定铁板平台,用于组成本平台的部件在市场上可方便的购买,同时其结构设计使得完成平台组装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亦不存在难度;同时,相较于直接购买铁板平台,本结构形式的平台的造价仅为铁板平台造价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故采用本方案:使用者购买相应型材即能自行进行平台组装,使得平台的组装不受限于钢平台生产厂家生产和运输,同时其结构设计方便实现平整度调节,相较于平板块拼接式钢平台,可降低平台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窑炉预砌筑平台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窑炉预砌筑平台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第一型钢垫层,2、第二型钢垫层,3、地脚螺栓,4、混凝土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窑炉预砌筑平台,包括第一型钢垫层1、第二型钢垫层2及紧固件,所述第一型钢垫层1、第二型钢垫层2均包括多根型钢,且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各型钢的顶面共同形成用于支撑第二型钢垫层2的支撑面,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各型钢均支撑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紧固件用于实现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各型钢在混凝土基座4上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型钢垫层1、第二型钢垫层2之间还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用于第二型钢垫层2顶面的调平:使得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各型钢的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方案在具体装配时,首先通过紧固件将用于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型钢固定于混凝土基座4上,而后将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型钢支撑在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型钢上,同时,关于由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型钢共同组成的第二型钢垫层2支撑面,通过所述的垫层实现调平,即通过垫层使得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各型钢的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采用以上型钢垫层分层设置,且第二型钢垫层2支撑于第一型钢垫层1上,旨在考虑用于窑炉砌筑的平台在使用时平整度要求高,且承载的耐火砖较重(覆盖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窑炉所使用的耐火砖总重量可能超过千吨),故采用以上结构设计,如将第二型钢垫层2作为直接与耐火砖底部接触的支撑层,以上支撑层的安装基础为第一型钢垫层1,当混凝土基座4本身浇筑不能够满足平面度要求时,利用所述垫层作为第一型钢垫层1与第二型钢垫层2之间的支撑垫,即利用垫层进行调平,可获得可靠的且方便调整的第二型钢垫层2水平支撑面:相较于混凝土基座4,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型钢的局部抗压能力强于混凝土,故在混凝土基座4对第一型钢垫层1的支撑面积决定的可靠支撑能力下,难以造成本平台造成混凝土基座4局部被压塌或压碎情况,且垫层两层分别为型钢,如利用焊接等,便于完成垫层在平台上的固定,这样,可使得第二型钢垫层2的调平基于第一型钢垫层1可使得调平过程更为便捷、调平结果更为可靠,同时利于本平台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同时本方案在组装时,相较于向铁板平台厂家预定铁板平台,用于组成本平台的部件在市场上可方便的购买,同时其结构设计使得完成平台组装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亦不存在难度;同时,相较于直接购买铁板平台,本结构形式的平台的造价仅为铁板平台造价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故采用本方案:使用者购买相应型材即能自行进行平台组装,使得平台的组装不受限于钢平台生产厂家生产和运输,同时其结构设计方便实现平整度调节,相较于平板块拼接式钢平台,可降低平台组装成本。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细化: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各点支撑能力较为均匀、且支撑能力可靠的具体实现方式,设置为: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各型钢相互平行,且等距间隔排列;

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各型钢相互平行,且等距间隔排列;

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型钢与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型钢相互垂直;

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各型钢对任意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型钢均具有支撑关系。

为避免构成本平台的型钢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外力等,造成部分型钢产生位移而影响本平台的性能,设置为: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各型钢与任意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型钢均具有焊接连接关系。基于以上间隔排列的方案,在实施如上焊接时,所述间隙可作为焊接操作孔,便于实现:沿着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型钢的长度方向,在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型钢与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型钢的交叉处均施以直线焊,以获得稳定的型钢配合关系。

作为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实施的紧固件具体实现方式,设置为:所述紧固件为地脚螺栓3,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各型钢上均设置有与地脚螺栓3匹配的螺栓孔。

如上所述,本平台在设置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为第二型钢垫层2顶面的水平度,为尽可能避免完成第一型钢垫层1连接时紧固件影响混凝土基座4的支撑性能,设置为:所述地脚螺栓3为化学螺栓或埋地螺栓。本方案基于化学螺栓是靠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和机械咬合力共同作用来抗拔,故等同于埋地螺栓,其本身与混凝土基座4连接相较于如采用膨胀螺栓,其对混凝土基座4的结构完整性和力学性能影响更小。即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考虑到了混凝土基座4对平台顶部支撑面水平度影响的技术方案。

作为一种易于获取、能够提供较大支撑面积、在受压时,本身难以发生侧向变形的技术方案,设置为:第一型钢垫层1和第二型钢垫层2的型钢均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包括两侧的翼板及中部的腹板,所述工字钢完成安装后,腹板均呈直立状态。

还包括用于通过紧固件固定第一型钢垫层1的混凝土基座4,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型钢全部灌封在混凝土基座4中,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型钢底侧灌封在混凝土基座4中。本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完成第一型钢垫层1底侧的混凝土基座4固化并利用地脚螺栓3完成第一型钢垫层1在混凝土基座4上的安装后,再浇筑位于第一型钢垫层1底侧上方的混凝土,利用第一型钢垫层1底侧上方的混凝土,如工字钢在受到侧向力时,通过相应部分混凝土受压阻止相应型钢变形,达到提升本平台对耐火砖支撑稳定性的目的。

作为一种第二型钢垫层2顶面局部高度线性可调且易于调节的实现方案,设置为:所述垫层为一侧厚度大于另一侧厚度的斜锲块,且所述一侧与另一侧为一对相对侧,由所述一侧至所述另一侧,斜楔块的厚度线性增加;

所述斜楔块夹持在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型钢与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型钢之间,且斜楔块厚度较薄的一侧为深入相应型钢配合面的一侧。本方案在具体运用时,根据所需垫层的有效高度,通过控制斜锲块嵌入配合面深度即可达到相应目的。

作为一种斜锲块可为第二型钢垫层2型钢提供稳定支撑的技术方案,设置为:所述斜楔块与构成第一型钢垫层1的型钢及构成第二型钢垫层2的型钢均焊接连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