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升降立体停车设备用手动防坠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6311发布日期:2020-07-31 20:49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简易升降立体停车设备用手动防坠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升降立体停车设备用手动防坠落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式立体车库在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之相伴的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成为立体停车设备系列产品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类型。简易升降立体停车设备通常是两层的停车车库,由动力装置驱动一载车板升降,实现一个车位停靠两辆车,从而解决了停车困难的问题。

在简易升降立体停车设备中,载车板的防坠落是必须配备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防坠落方式主要有电子防坠落结构和机械防坠落结构,电子防坠落结构通常包括电磁铁驱动的定位销,在载车板升起后,定位销插入到载车板上,防止载车板意外坠落,立体停车设备会在环境较为恶劣的户外使用,这些电磁铁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从而存在安全隐患;机械防坠落结构主要包括拉线控制的挂钩,挂钩安装在机架上,在载车板上设置与挂钩相适配的钩座,当载车板升起后,需要操作者拉动拉线,挂钩挂在钩座上,防止载车板意外坠落,但是这种结构,每次都需要人工将挂钩挂在钩座上,一旦操作者遗忘,也必然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在立体车库技术领域中,对于手动防坠落装置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立体车库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易升降立体停车设备用手动防坠落装置,以解决目前机械式防坠落结构中操作者误操作导致挂钩不能实现防坠落作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升降立体停车设备用手动防坠落装置,包括通过第一转轴铰接安装于载车板上的挂钩,所述载车板下方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铰接安装于机架上,另一端转动安装有与所述载车板底部相抵靠的承托辊,所述支撑臂上设有与所述挂钩相适配的销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有拉板,所述拉板与载车板之间设有拉簧,所述载车板上通过第二转轴铰接安装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拉板之间设有拉线,所述拉线与拉簧分别位于所述拉板的两侧,所述手柄包括铰接安装于所述载车板上的安装端和便于操作的自由端,所述拉线位于所述安装端与自由端之间,所述挂钩与销轴处于脱开状态时,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载车板的下方,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载车板上方时,所述挂钩在拉簧作用下处于钩挂状态。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手柄的自由端转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平行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载车板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手柄翻转最低位置的第一限位部,所述载车板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手柄翻转最高位置的第二限位部。

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挂钩包括安装部和钩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钩部的外缘设有使所述销轴导入所述钩部的导向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升降立体停车设备用手动防坠落装置,挂钩与销轴处于脱开状态时,自由端位于载车板的下方,自由端位于载车板上方时,挂钩在拉簧作用下处于钩挂状态,该结构使得操作者打开挂钩后,即使不再钩挂,当载车板达到地面后,地面首先触碰手柄自由端,使得手柄翻转,在拉簧作用下,挂钩自动处于钩挂状态,从而避免了目前机械式防坠落结构中操作者忘记翻转手柄将挂钩置于钩挂状态,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使用性能。

由于手柄的自由端转动安装有滚轮,使得手柄的自由端与地面接触时有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避免了地面损伤手柄,延长了手柄的使用寿命。

由于挂钩上设有导向面,使得销轴能够将挂钩翻转,顺利进入到钩部位置,起到了防坠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钩钩挂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挂钩脱开状态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载车板,3、动力装置,4、支撑臂,5、承托辊,6、销轴,7、第一转轴,8、挂钩,801、安装部,802、钩部,803、导向面,9、拉板,10、拉簧,11、拉线,12、手柄,1201、安装端,1202、自由端,13、第二转轴,14、滚轮,15、第一限位部,16、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内”、“外”、“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升降立体停车设备用手动防坠落装置,包括通过第一转轴7铰接安装于载车板2上的挂钩8,载车板2下方设有由动力装置3驱动的支撑臂4,支撑臂4一端铰接安装于机架1上,另一端转动安装有与载车板2底部相抵靠的承托辊5,载车板2采用悬臂安装结构,一端通过滚轮滑动安装在机架1上,另一端伸出机架1,动力装置3优选为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缸体铰接于机架1上,液压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于支撑臂4上,通过液压油缸活塞杆伸出或缩回带动支撑臂4摆动,从而使得承托辊5承托着载车板2伸出一端升降,支撑臂4上设有与挂钩8相适配的销轴6,第一转轴7上固定安装有拉板9,通常第一转轴7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载车板2上,第一转轴7的一端固定挂钩8,另一端固定拉板9,拉板9与挂钩8之间的角度可以设定为90度,当然,根据不同的情况,拉板9与挂钩8之间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在此不作限定,拉板9与载车板2之间设有拉簧10,载车板2上通过第二转轴13铰接安装有手柄12,手柄12与拉板9之间设有拉线11,拉线11与拉簧10分别位于拉板9的两侧,以保证挂钩8能够在钩挂状态,一直处于防坠落状态,避免了意外脱钩导致载车板2坠落,如图4所示,手柄12包括铰接安装于载车板2上的安装端1201和便于操作的自由端1202,拉线11位于安装端1201与自由端1202之间,挂钩8与销轴6处于脱开状态时,自由端1202位于载车板2的下方,自由端1202位于载车板2上方时,挂钩8在拉簧10作用下处于钩挂状态,该结构使得操作者打开挂钩8后,即使不再钩挂,当载车板2达到地面后,地面首先触碰手柄12的自由端1202,使得手柄12翻转,在拉簧10作用下,挂钩8自动处于钩挂状态,从而避免了目前机械式防坠落结构中操作者忘记翻转手柄12将挂钩8置于钩挂状态,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使用性能。

手柄12的自由端1202转动安装有滚轮14,滚轮14的轴线与第二转轴13的轴线平行设置,使得手柄12的自由端1202与地面接触时有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避免了地面损伤手柄12,延长了手柄12的使用寿命。

载车板2上设有用于限定手柄12翻转最低位置的第一限位部15,载车板2上设有用于限定手柄12翻转最高位置的第二限位部16,第一限位部15和第二限位部16通常使用定位销,避免了手柄12翻转角度过大而造成操作不便或者无法自动触碰地面而使得挂钩8达到钩挂状态。

如图3所示,挂钩8包括安装部801和钩部802,安装部801与第一转轴7连接,钩部802的外缘设有使销轴6导入钩部802的导向面803,导向面803可以使用平面,也可以使用向外凸出的弧形面,销轴6向挂钩8方向移动时,销轴6顶住导向面803,能够将挂钩8翻转,使得钩部802克服拉簧10的作用力而抬起,当销轴6处于钩部802位置后,挂钩8在拉簧10作用下翻转使得钩部802钩挂销轴6,从而限定了支撑臂4的移动,起到防坠落效果。

使用时,载车板2升起,挂钩8处在钩挂于销轴6位置,也就是防坠落状态,此时,手柄12的自由端1202位于载车板2上方位置,当需要载车板2降落时,操作者首先需要翻转手柄12,使得手柄12的自由端1202翻转至载车板2下方位置,然后启动动力装置3,支撑臂4向下翻转,载车板2随之在机架1上下降,当载车板2达到地面位置时,地面首先触碰手柄12的自由端1202,使得手柄12翻转,在拉簧10作用下,挂钩8自动处于钩挂状态,当载车板2再次升起时,操作者不必再去操作手柄12,随着承托辊5向挂钩8方向移动,销轴6顶住导向面803,能够将挂钩8翻转,使得钩部802克服拉簧10的作用力而抬起,当销轴6处于钩部802位置后,挂钩8在拉簧10作用下翻转使得钩部802钩挂销轴6,载车板2停止上升。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机械式防坠落结构中操作者误操作导致挂钩8不能实现防坠落作用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简易升降立体停车设备的安全使用性能。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