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10KV户外垂直出线的钢结构构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6633发布日期:2020-08-14 18:4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110KV户外垂直出线的钢结构构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线构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10kv户外垂直出线的钢结构构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变电站电力设施都是基于大幅度占地富裕的情况下建设的,以110kv电压等级变电构架为例,常规变电构架1跨跨度15m,2回一跨的出线方式,从跨度上来看,14回出线规模的变电构架跨度方向上长度需要将近120m,从结构以及电气的布置角度上来看,占地面积可以进一步缩减。

从变电构架的结构选型上来看,常规构架柱采用钢管人字柱或者矩形格构式构架柱,构架梁(3)采用三角形格构式钢梁,现有构架梁(3)和构架柱之间的连接方式大多为焊接,结构的整体质量受现场工人焊接水平的高低影响较大,施工时工序复杂,危险性高,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110kv户外垂直出线的钢结构构架,构架梁和构架机构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110kv户外垂直出线的钢结构构架,包括由侧向构架柱和中心构架柱组成的构架机构,侧向构架柱与中心构架柱之间设置有构架梁和连接机构;构架梁的两端通过连接机构分别与侧向构架柱和中心构架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第一钢板沿径向穿过构架机构的柱体固定,第二钢板设置于构架梁的端部,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配合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均为十字交叉钢板,第一钢板插入第二钢板中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侧向构架柱包括内侧构架柱和外侧构架柱,构架梁包括上层构架梁和下层构架梁,外侧构架柱的柱体与中心构架柱的柱体之间通过下层构架梁连接,内侧构架柱的柱体与中心构架柱的顶端之间通过上层构架梁连接。

进一步地,两相邻内侧构架柱和外侧构架柱之间连接有柱间支撑,上层构架梁的轴向和下层构架梁的轴向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构架梁还包括中层构架梁和柱间构架梁,外侧构架柱的顶部与内侧构架柱的柱体之间通过柱间构架梁连接,中层构架梁的一端与柱间构架梁的柱体连接、另一端与中心构架柱的柱体连接。

进一步地,构架梁为空心圆钢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110kv户外垂直出线的钢结构构架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提供的一种110kv户外垂直出线的钢结构构架,提高中心构架柱将构架机构中的多个侧向构架柱,使得可以直接采用单钢管作为受拉受压构件成为可能;构架梁与构架机构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减少现场施工周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构架机构在与出线垂直方向的刚度由空间上形成的三角形体系提供,出线方向的刚度由构架机构内的柱间支撑提供,结构布置安全合理;上层构架梁和下层构架梁的倾斜方向相反,利用上、下层构架梁在空间上的倾斜,拉开了出线点引下线间的电气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110kv户外垂直出线的钢结构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构架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构架梁与构架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侧向构架柱,2-中心构架柱,3-构架梁,4-连接机构,5-柱间支撑,10-构架机构,11-内侧构架柱,12-外侧构架柱,31-上层构架梁,32-下层构架梁,33-中层构架梁,34-柱间构架梁,41-第一钢板,42-第二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参照图1至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110kv户外垂直出线的钢结构构架,包括由侧向构架柱1和中心构架柱2组成的构架机构10,侧向构架柱1与中心构架柱2之间连接有多个构架梁3和连接机构4;构架梁3分别与侧向构架柱1和中心构架柱2通过连接机构4固定连接。

因为单钢管具有体量小、荷载小、结构周期大、抗震性能好等条件,采用中心构架柱2将构架机构10中的多个侧向构架柱1连接起来,使得采用单钢管作为受拉受压构件成为可能。构架梁3与构架机构10之间通过连接机构4连接,所需要焊接的部件在工厂中提前预制,本申请仅对柱间支撑5与构架柱连接处采用节点板进行焊接,现场大部分梁柱节点通过螺栓连接,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减少了现场施工周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同时采用单钢管作为构架梁3和构架机构10,提高了结构强度和抗震性能。

构架梁3为空心圆钢管,构架梁3分别与侧向构架柱1和中心构架柱2的连接结构一致,以下以构架机构10表示侧向构架柱1和中心构架柱2,来描述构架梁3的固定关系。

如图3所示,连接机构4包括第一钢板41和第二钢板42,第一钢板41沿径向穿过构架机构10的柱体固定,第二钢板42设置于构架梁3的端部,第一钢板41和第二钢板42配合固定连接。第一钢板41和第二钢板42均为十字交叉钢板,第一钢板41插入第二钢板42中通过螺栓固定。

十字交叉钢板的第一钢板41穿过构架机构10的柱体,外观上,构架机构10的柱体上沿径向向外延伸出十字交叉的钢板,而且在延伸出的钢板上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同时第二钢板42在构架梁3的端部环状设置,形成十字交叉的空间,第一钢板41插入该空间中,使得第一钢板41和第二钢板42上开设的多个螺栓孔连通,通过螺栓穿过该螺栓孔,实现第一钢板41和第二钢板42的稳定固定,最终实现构架梁3与构架机构10的稳定固定连接。第二钢板42为角钢,易形成十字交叉的空间。

进一步地,侧向构架柱1包括内侧构架柱11和外侧构架柱12,构架梁3包括上层构架梁31和下层构架梁32,外侧构架柱12的柱体与中心构架柱2的柱体之间通过下层构架梁32连接,内侧构架柱11的柱体与中心构架柱2的顶端之间通过上层构架梁31连接。两相邻内侧构架柱11和外侧构架柱12之间连接有柱间支撑5,上层构架梁31和下层构架梁32的呈一定角度设置,角度的设置需要使上层构架梁31的中点和下层构架梁32的中点在俯视图上的分别与中层构架梁33距离的满足电气安全净距,110kv考虑为2m及以上,优选上层构架梁31和下层构架梁32的倾斜方向相反,利用上、下层构架梁在空间上的倾斜,拉开了出线点引下线间的电气距离。构架梁3还包括中层构架梁33和柱间构架梁34,外侧构架柱12的顶部与内侧构架柱11的柱体之间通过柱间构架梁34连接,中层构架梁33的一端与柱间构架梁34的柱体连接、另一端与中心构架柱2的柱体连接。出线挂点位于上、中、下层构架梁32的中心处。

作为一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在本申请中,采用一个中心构架柱2、两个内侧构架柱11、两个外侧构架柱12组成一个构架机构10,两个内侧构架柱11、两个外侧构架柱12围成四方形,中心构架柱2位于四方形的中心,中心构架柱2是在保证导线与构架结构10的安全距离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结构受力合理性;一个构架机构10的俯视图呈2个对角三角形,构架机构10在与出线垂直方向的刚度由空间上形成的三角形体系提供,出线方向的刚度由构架机构10内的柱间支撑5提供,结构布置安全合理。

现有构架梁和构架机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大多为焊接,结构的整体质量受现场工人焊接水平的高低影响较大,施工时工序复杂,危险性高,施工周期长,对构架梁和构架机构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