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外墙面层用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8682发布日期:2020-11-03 23:54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外墙面层用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外墙面层用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国家改革推动,强制实施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外饰面一般为涂料和瓷砖饰面,加之外墙外保温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渗漏现象,常规修缮渗漏的方法单一在饰面外涂刷防水涂料,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为了提高居住舒适度,很多地区及大部分居民使用取暖设施和空调,在这种情况下,外墙由于保温层、抗裂层、饰面层以及修缮使用防水涂料等透气性差,使得墙体中的水蒸气很难排除,从而形成室内结露、发霉。同时也导致室外涂料再乳化而出现白化和剥皮现象,及保温系统由于含水产生而破坏,出现掉落的现象。严重影响居住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同时大大降低了内饰和外饰的使用寿命。

另外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工程投入使用后,涂料装饰层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突起的气泡,进一步发展会造成外墙涂料脱落,问题多发生在外墙涂料与外墙腻子的交接处。在工程交付使用的第二年初春,容易发生此类问题,多半发生在建筑物南侧,深色涂料要比浅色涂料容易产生气泡。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1)基层墙体含水率较高,特别当墙体被雨淋过后立即粘结保温板;(2)膨胀聚苯板上墙后被雨淋过,未等保温板湿度降下来,开始面层施工,将水分封闭在保温层内;(3)装饰层透气性差,无法让水分透过涂料层迁移出去。冬春之交时,水蒸气浸在腻子中,昼夜变化时,夜间涂料表面温度小于0℃,含水蒸气的腻子受冻,经过十次冻融循环后,腻子失去强度而粉化,涂料发生脱落。气温较高时,水蒸气膨胀,在涂料层喜爱产生气泡,造成涂料装饰层破坏。

目前常用的预防措施有:(1)新施工的混凝土、砖砌体含水率不大于8%,可以开始保温层施工;(2)膨胀聚苯板上墙后应采取措施避免被雨淋,雨淋过的膨胀聚苯板应等湿度降下来再进行面层施工。

但是如果出现基层和保温层内湿度超标又必须赶工时,现有的做法就不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了。

为此中国实用新型授权公告号cn203977593u公开的保温墙体面层同期装置,包括设置在基层墙体上的聚苯板之间均分别留有水平缝和垂直缝,水平缝合垂直缝相交处互相连通,水平缝合垂直缝外侧均设置楔形条状聚苯板作为填充物沿水平缝合垂直缝塞满,使水平缝合垂直缝内形成通气道;通气到上每隔一定距离还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与弯形排气孔连接处采用聚氨酯泡沫密封。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105178453a公开了一种排湿排气构件,其设置于外墙体保温层外侧面,包括pvc衬套置于橡胶导气内管外侧靠近底座端,橡胶导气内管地管内端设有向外侧突出的瓣膜结构;墙体内外压力平衡时,瓣膜结构呈闭合状态,阻隔外界的水分、湿气进入墙体保温层内部;当保温层内部水蒸气压强增高时,橡胶导气内关内侧压力推开瓣膜结构排出气体;压力平衡后瓣膜结构在自身弹性下恢复初始状态。

中国实用新型授权公告号cn205063060u公开的建筑外墙排汽装置,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内设置有单向气阀,排气管位于单向气阀的两侧分别为进气部和出气部,进气部表面设置有进气口。

中国实用新型授权公告号cn201762843u公开的一种用于严寒地区的建筑外墙多层结构,其在散水坡部位增设防潮层,将基础与主体的保温层隔开,在建筑外墙的墙面设吸排气孔,并且在吸排气孔安装吸排气管。

中国实用新型授权公告号cn205476141u公开的一种保温屋面的排气与防渗漏结构,其在挑檐伸缩缝之外墙交界处预埋竖管,竖管上不做成集水坑形状,保温防水屋面的保温层中预留水平通气管,并连接到竖管的集水坑范围内,水平通气管上布设有通气孔。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101387133a公开了一种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保温系统包括在基层墙体上依次设置的聚苯板、防护层和饰面层,两相邻保温板之间均留有缝隙,缝隙中设有开口朝向基层墙体的排气槽,各缝隙相交处的排气槽互相连通,排气槽的北背部设有填充物;排气草上设有通气口,由此排气槽与聚苯板与基层墙体间的空隙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只能用于建筑外墙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外墙涂层或瓷砖空鼓维修不太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外墙涂层或瓷砖空鼓维修的保温外墙面层用排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保温外墙面层用排气装置,包括:

一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外墙基层上的透气底座,所述透气底座包括底板和围在所述底板外边缘的底板围边;所述底板围边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围成一透气腔;在所述透气底座的底板上开设有至少一透气窗口,所述透气窗口与保温层在气路上连通;在所述透气底座的内表面设置有位于所述透气窗口外围的透气窗口围边;其中所述透气窗口围边具有至少一第一透气窗口围边和除所述第一透气窗口围边外的其余透气窗口围边所构成的第二透气窗口围边;其中所述第一透气窗口围边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透气窗口围边的高度;

一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透气底座上且覆盖在所述透气腔腔口上的透气盖板,所述透气盖板的四周与所述底板围边的内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构成透气通道,所述透气通道将所述透气腔与外界连通;在所述透气盖板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相对的内表面上至少一透气折板,所述透气盖板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透气围边的顶面密封接触,所述透气折板与所述第一透气窗口围边之间配合形成一曲折形透气通道,所述曲折形透气通道与所述透气窗口和所述透气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底板的外表面四周设置有砂浆容置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围边的内表面为斜面,这样可以使进入透气腔内的雨水流出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底座和透气盖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尤其是铝合金材料制成,这样可以使得保温外墙内部的热量导出,同时也可以使得进入到通气腔内的湿热气在透气底座和透气盖板的内表面凝结成水流出。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地区、气候条件、保温系统类型、饰面系统类型,依据排气能力计算设计确定安装数量和布置方式安装在保温外墙上。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保温外墙空鼓的饰面维修过程中埋设在维修部位的保温外墙中。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气窗口、曲折形透气通道、透气腔、透气通道相结合的形式方便保温外墙内部的湿热空气导出,同时也可以防止雨水进入到保温外墙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外墙面层用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保温外墙面层用排气装置,包括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透气底座100和透气盖板200。这样可以使得保温外墙内部的热量导出,同时也可以使得进入到通气腔内的湿热气在透气底座和透气盖板的内表面凝结成水流出。

透气底座100包括底板110和围在底板100外边缘的底板围边120,底板围边120与底板110的内表面围成一透气腔130。底板110为矩形,当然也不排除其它形状。

底板围边120的内表面121为斜面,这样可以使进入透气腔130内的雨水流出来。

在底板110上开设有两个通孔111、111a,这样便于紧固件穿过这两个通孔111、111a将整个透气底座110固定安装在在外墙基层上。另外在底板110的外表面115四周设置有砂浆容置凹槽116。

另外在透气底座100的底板110上开设有三个透气窗口112、112a、112b,当然不局限于三个透气窗口,还可以为其余数量。三个透气窗口112、112a、112b均为矩形,当然也不局限于矩形,还可以为其它形状。

三个透气窗口112、112a、112b与保温层在气路上连通;在透气底座100的底板110的内表面114设置有位于每个透气窗口112、112a、112b外围的透气窗口围边113、113a、113b。透气窗口112、112b周围的透气窗口围边113、113b都具有一第一透气窗口围边113a、113ba和除第一透气窗口围边113a、113ba外的其余三条透气窗口围边所构成的第二透气窗口围边113b、113bb;透气窗口112a周围的透气窗口围边113a具有两条第一透气窗口围边113aa、113ab和除两条第一透气窗口围边113aa、113ab外的其余二条透气窗口围边所构成的两条第二透气窗口围边113ac、113ad,两条第一透气窗口围边113aa相对设置,两条第二透气窗口围边113ab也相对设置。

第一透气窗口围边113a、113aa、113ab、113ba的高度低于第二透气窗口围边113b、113ac、113ad、113bb的高度。

在透气盖板200上开设有两个通孔210、210a,以便于通过前面所述的紧固件将透气盖板200固定在透气底座100上且覆盖在透气腔130腔口上。透气盖板200的四周与底板围边120的内表面12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构成透气通道300,透气通道300将透气腔130与外界连通。

在透气盖板200与底板110的内表面114相对的内表面220上设置有四条透气折板221、222、223、224,透气盖板200的内表面与第二透气围边113b、113ac、113ad、113bb的顶面密封接触。

透气折板221、222、223、224分别与第一透气窗口围边113a、113aa、113ab、113ba之间配合形成一曲折形透气通道221a、222a、223a、224a,曲折形透气通道221a、222a、223a、224a分别与透气窗口112、112a、112b和透气腔130连通,这样方便保温外墙内部的湿热空气导出,同时也可以防止雨水进入到保温外墙内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