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3771发布日期:2020-09-11 21:4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



背景技术:

古代建筑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修复古代建筑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由于被保护建筑的自身历史价值、历史地位、建筑质量、被损程度和人文历史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在古建筑的修复过程中,裂缝修补是一项常见的修补情况,由于需要对古建筑的墙体等部位进行裂缝的注浆或者过度损坏部位的清理以及打孔等操作,使原本就受到损坏的古建筑的结构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对待修复的古筑的墙体进行支撑。

但是有些古建筑的墙体损坏严重而无法矫正时,需要将原有墙体的砖块拆除,但是直接拆除墙体容易导致建筑稳定性降低。需要通过修复支架对古建筑墙体进行支撑,尤其是对古建筑墙体房顶的修复,由于修复过程中需要对屋顶进行支撑,现有修复支架通过将平板上升至房顶顶端与房顶抵接,从而实现对房顶的支撑。但是由于古建筑的形状多样,许多古建筑房顶并非是水平的,有些都是有各种角度倾斜,对于现有修复支架不能满足古建筑屋顶形状的多样性,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其具有可根据需要适应待修复房顶不同倾斜度,从而与房顶紧密贴合对房顶实现支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包括矩形底座和支撑板,底座水平设置,在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在底座下表面四个直角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杆和辅助杆,伸缩杆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分别位于底座长度方向的两端,辅助杆与第二伸缩杆处于底座长度方向的同一侧,第一伸缩杆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的顶端与支撑板铰接固定,第二伸缩杆与辅助杆底端均与底座滑动连接,底座上与第二伸缩杆底端以及与辅助杆底端相对的位置固定有滑轨,滑轨的长度方向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伸缩杆以及辅助杆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动件,通过滑动件从而便于带动第二伸缩杆以及辅助杆沿对应的滑轨滑动,第二伸缩杆与辅助杆顶端均与支撑板下表面铰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一端与第一伸缩杆铰接固定,调整第二伸缩杆伸长,配合与第一伸缩杆顶端铰接固定的支撑板的一端,使得与第二伸缩杆顶端铰接的支撑板的一端升高,同时随着支撑板与第二伸缩杆铰接的一端的升高,带动与支撑板铰接固定的辅助杆随着支撑板升高而伸长,随着第二伸缩杆以及辅助杆的伸长将铰接的支撑板的一端顶高,使得第二伸缩杆与辅助杆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便于将支撑板调整成需要的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的带修复屋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均包括管套和顶杆,管套竖直设置,管套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在管套内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底端与底座固定,液压缸的液压杆的顶端与顶杆固定连接,顶杆竖直设置,顶杆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端铰接固定,顶杆的直径小于管套的内径,在液压杆伸出最短长度时,顶杆部分长度位于管套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管套与顶杆以及设置在管套内的液压缸的设置,从而便于根据需要调节伸缩杆的长度,以适应不同需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辅助杆包括辅助管和辅助支杆,辅助管竖直设置,辅助管底端与底座滑动连接,辅助管顶端开口,在辅助管内与辅助支杆滑动连接,辅助支杆顶端与支撑板铰接固定,在辅助杆上设置有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辅助管与辅助支杆的配合设置,从而便于使第二伸缩杆带动辅助杆伸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以及辅助杆之间的连线围设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之间的距离和第二伸缩杆与辅助杆之间的距离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以及辅助杆之间的连线围设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从而便于将支撑板稳固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伸缩杆以及第二伸缩杆分别位于底座长度方向的两端,且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均位于底座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上,以底座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在第二伸缩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底座滑动连接的辅助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伸缩杆以及第二伸缩杆处于以底座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上,辅助杆位于第二伸缩杆的两侧,从而便于更稳固的支撑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滑动件为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轮的设置,便于在第二伸缩杆伸缩过程中使得第二伸缩杆在伸长将支撑板一端顶起时能够滑动而不会出现歪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滑轨朝向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相对的第二伸缩杆之间设置有拉动件,拉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滑轨相对的位置以及与第二伸缩杆的管套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件的设置,便于在第二伸缩杆滑动过程中增加拉动,使得第二伸缩杆更加灵活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拉动件包括拉簧,拉簧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钩,在固定钩与滑轨相对的位置以及固定钩与第二伸缩杆的管套相对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钩钩设在固定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簧的设置,使得便于通过拉簧将第二伸缩杆快速拉动,配合拉簧长度方向两端设置的固定钩以及设置在滑轨上和第二伸缩杆上的固定环,从而实现对拉簧的灵活拆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座下表面四个直角的位置固定连接支脚,支脚包括支柱和螺纹套,螺纹套竖直设置,螺纹套顶端与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螺纹套底端为开口,螺纹套内开设有内螺纹,支柱与螺纹套螺纹连接,支柱竖直设置,支柱远离底座的一端呈尖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脚的设置,通过支脚将底座快速固定于指定位置,防止万向轮带动底座随意滑动,支柱与螺纹套的配合设置,通过拧动支柱从而灵活调节支脚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锁紧件包括螺栓,螺栓贯穿辅助管侧壁与辅助支杆侧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紧件的设置,从而将辅助管与辅助支杆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以及辅助杆的配合设置,从而便于灵活调节支撑板倾斜度,进而灵活适应待修复屋顶的倾斜角度,实现对待修复屋顶的稳固支撑;

2.通过支脚的设置,实现对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稳固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第一伸缩杆以及第二伸缩杆的剖面图;

图4是实施例1的辅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拉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万向轮;12、支脚;121、支柱;122、螺纹套;123、调节环;1231、防滑纹;2、支撑板;3、伸缩组件;31、伸缩杆;311、第一伸缩杆;3111、管套;3112、顶杆;3113、液压缸;312、第二伸缩杆;3121、固定环;32、辅助杆;321、辅助管;322、辅助支杆;323、螺栓;33、滑轮;4、滑轨;5、拉动件;51、拉簧;52、固定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古建筑墙体修复支架,包括矩形底座1和支撑板2,底座1水平设置,在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3,通过伸缩组件3将支撑板2灵活支撑。在底座1下表面四个直角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1,在每个万向轮11的旁边均设置有支脚12,通过支脚12将底座1快速固定于指定位置,防止万向轮11带动底座1随意滑动。

参照图1、图2,支脚12包括支柱121和螺纹套122,螺纹套122竖直设置,螺纹套122顶端与底座1下表面固定连接,螺纹套122底端为开口,螺纹套122内开设有内螺纹,支柱121与螺纹套122螺纹连接。支柱121竖直设置,支柱121远离底座1的一端呈尖头。在支柱121上套设并与支柱121固定有调节环123,调节环123外侧开设防滑纹1231,从而便于拧动支柱121。在需要底座1滑动时,调整支柱121的长度小于万向轮11底端与底座1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在需要将底座1稳固固定时,拧动调节环123,使得支柱121底端与底座1之间的距离大于万向轮11底端与底座1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稳固支撑底座1。

伸缩组件3包括伸缩杆31和辅助杆32。伸缩杆31包括第一伸缩杆311和第二伸缩杆312,第一伸缩杆311与第二伸缩杆312分别位于底座1长度方向的两端,辅助杆32与第二伸缩杆312处于底座1长度方向的同一侧。第一伸缩杆311、第二伸缩杆312以及辅助杆32之间的连线围设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第一伸缩杆311与第二伸缩杆312之间的距离和第二伸缩杆312与辅助杆32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伸缩杆311位于底座1宽度方向的中点处,从而使支撑的力更加稳固。

第一伸缩杆311的底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311的顶端与支撑板2铰接固定。第二伸缩杆312与辅助杆32底端均与底座1滑动连接,第二伸缩杆312与辅助杆32顶端均与支撑板2下表面铰接固定。在底座1上与第二伸缩杆312底端以及与辅助杆32底端相对的位置固定有滑轨4,滑轨4的长度方向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滑轨4一端与底座1边缘齐平,滑轨4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沿底座1长度方向且朝向靠近第一伸缩杆311的方向延伸至底座1长度方向的中点位置,从而限制沿滑轨4滑动的第二伸缩杆312以及辅助杆32朝向靠近第一伸缩杆311滑动的最近位置,实现伸缩杆对支撑板2的稳固支撑。

在第二伸缩杆312以及辅助杆32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滑轮33,通过滑轮33从而便于带动第二伸缩杆312以及辅助杆32沿对应的滑轨4滑动。第二伸缩杆312的顶端和辅助杆32的顶端均与支撑板2铰接固定。

参照图3,第一伸缩杆311和第二伸缩杆312均包括管套3111和顶杆3112,管套3111竖直设置,管套3111底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在管套3111内设置有液压缸3113,液压缸3113的底端与底座1固定,液压缸3113的液压杆的顶端与顶杆3112固定连接,顶杆3112竖直设置,顶杆3112的顶端与支撑板2的底端铰接固定。顶杆3112的直径小于管套3111的内径,在液压杆伸出最短长度时,顶杆3112部分长度位于管套3111内。通过管套3111的设置,实现对液压缸3113的保护。启动液压缸3113,液压缸3113的液压杆将顶杆3112顶起,从而使得伸缩杆伸长。第二伸缩杆312伸长进而带动与支撑板2铰接的一端升高,从而带辅助杆32伸长。

参照图4,辅助杆32包括辅助管321和辅助支杆322,辅助管321竖直设置,辅助管321底端与底座1滑动连接,辅助管321顶端开口,在辅助管321内与辅助支杆322滑动连接,辅助支杆322顶端与支撑板2铰接固定。在辅助杆32上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包括螺栓323,螺栓323贯穿辅助管321侧壁与辅助支杆322侧壁相抵接,从而将辅助管321与辅助支杆322固定。

调整第二伸缩杆312伸长,配合与第一伸缩杆311顶端铰接固定的支撑板2的一端,使得与第二伸缩杆312顶端铰接的支撑板2的一端升高,同时随着支撑板2与第二伸缩杆312铰接的一端的升高,带动与支撑板2铰接固定的辅助杆32随着支撑板2升高而伸长。随着第二伸缩杆312以及辅助杆32的伸长将铰接的支撑板2的一端顶高,使得第二伸缩杆312与辅助杆32沿滑轨4的长度方向滑动。

参照图1、图5,在滑轨4朝向第一伸缩杆311的一端与相对的第二伸缩杆312之间设置有拉动件5,通过拉动件5,从而带动第二伸缩杆312以及辅助杆32沿滑轨4长度方向朝向靠近第一伸缩杆311方向滑动,进而便于使得第二伸缩杆312与辅助杆32将支撑板2顶起。拉动件5包括拉簧51,拉簧5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钩52,在固定钩52与滑轨4相对的位置以及固定钩52与第二伸缩杆312的管套3111相对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3121,固定钩52钩设在固定环3121上,从而便于将拉簧51快速拆卸固定。在支撑板2处于水平状态时,拉簧51处于被拉伸状态,从而便于在启动液压缸3113使得伸缩杆伸长将支撑板2顶起,配合滑动件以及拉簧51的设置,更好的将支撑板2顶起。

调整第一伸缩杆311的长度,配合第二伸缩杆312以及辅助杆32的同步伸长使得支撑板2绕与第一伸缩杆311铰接的位置为铰接点逐渐倾斜以适应不同倾斜程度的待修复屋顶,使得支撑板2与屋顶相贴从而实现对屋顶的支撑。

实施例2:

参照图6,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伸缩杆311以及第二伸缩杆312分别位于底座1长度方向的两端,且第一伸缩杆311与第二伸缩杆312均位于底座1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上,以底座1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在第二伸缩杆3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底座1滑动连接的辅助杆32,通过第一伸缩杆311以及第二伸缩杆312处于以底座1宽度方向的中轴线上,辅助杆32位于第二伸缩杆312的两侧,从而便于更稳固的支撑支撑板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