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多功能航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3880发布日期:2020-08-21 15:04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立体多功能航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航车,尤其涉及的是立体多功能航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体停车场,在建设上每一层都是连体建设,车辆停车时,首先经一个固定的电梯式吊仓将车辆吊装进入每一层,再由每一层的中转设备转运到对应的停车位,由于需要在每一层均设置中转设备以及中转通道,大大的增加了建设成本,设备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立体多功能航车,以期实现车辆在立体停车场内的自动停放或自动取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立体多功能航车,包括航车框架,所述航车框架设有多层中转车位,每层中转车位的左右两侧敞口,所述航车与位于航车左右两侧的左右两个立体停车库相配合工作,每个立体停车库由多排停车位和多列停车位构成,左右两个停车库之间的地面上设有航车运行轨道,所述航车框架底部能在航车运行轨道上前后移动,以使得航车框架上的多层中转车位与左右两个停车库的各列停车位均能对应;

所述航车框架内悬吊设置有一个吊仓组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吊仓组件升降;所述吊仓组件包括吊仓框架,所述吊仓框架左右两侧敞口,所述吊仓框架底壁设有一个底盘,所述底盘上滑动设置有一个推进平台,所述推进平台位于吊仓框架内部,所述推进平台上设有两个托盘运行轨道,车辆停放在托盘上,托盘底部与推进平台上的两个托盘运行轨道滑动连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推进平台相对于底盘左右移动,使得推进平台与左侧或右侧的停车位相对接;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托盘相对于推进平台左右移动,从而将托盘和位于托盘上的车辆推入到对应的停车位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油缸,所述底盘上设有两组滑行轴,所述推进平台底部设有两组凸块,两组凸块分别滑动套装在两组滑行轴上,所述油缸位于两组滑行轴之间,所述油缸的缸体铰接在底盘上,所述油缸的活塞杆外端铰接在推进平台底部,通过油缸的活塞杆伸缩,进而带动推进平台沿着两组滑行轴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齿条、两组齿轮组,所述齿条固定在托盘底部,两组齿轮组分别安装在推进平台上的左右两端,每组齿轮组包括安装在推进平台上的电机、以及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齿轮,两组齿轮组的齿轮分别与齿条相啮合,通过两个电机带动两个齿轮旋转,从而带动齿条及其上的托盘左右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底部设有两排滑轮,所述托盘通过两排滑轮分别与推进平台上的两个托盘运行轨道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航车框架底部设有两排车轮,两排车轮分别与地面上的两排航车运行轨道滑动配合;所述航车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层滑行轮,左右两个停车库的内侧分别设有相应的至少一层滑行轨道,所述滑行轮与相应层上的滑行轨道之间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电动葫芦,所述吊仓框架顶部设有吊环,所述电动葫芦通过其吊钩勾住吊仓组件顶部的吊环。

进一步的,所述推进平台设有对托盘进行定位刹车的第一定位刹车机构,所述第一定位刹车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托盘运行轨道两侧的两个第一活动齿牙板,所述托盘底部设有能与两个第一活动齿牙板相啮合抱紧的两个固定齿牙板,通过第一刹车驱动机构驱动两个第一活动齿牙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实现对托盘底部的两个固定齿牙板的抱紧或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停车位内设有对托盘进行定位刹车的第二定位刹车机构,所述第二定位刹车机构包括在停车位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活动齿牙板,所述托盘底部的两个固定齿牙板能与两个第二活动齿牙板相啮合抱紧,通过第二刹车驱动机构驱动两个第二活动齿牙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实现对托盘底部的两个固定齿牙板的抱紧或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推进平台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水平向外凸出的对接头,每个停车位在面向航车的一端设有与对接头相配合的对接槽,所述对接头与对接槽呈键槽式对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体多功能航车,该航车的航车框架能沿着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移动,且航车框架内设有一个能自动升降的吊仓组件,从而实现了吊仓组件内的车辆能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这三个方向上的自由移动,从而能将吊仓组件内的车辆自动送至与立体停车库内的任何一个停车位相对应;并且推进平台能左右移动,使得推进平台能与左侧或右侧的停车位自动地对接,托盘能左右移动,从而能将托盘和位于托盘上的车辆推入到对应的停车位内,实现自动停车;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在每一层设置的中转设备以及中转通道,节省了成本、减少了占地空间;同时由于省去了中转环节,因此还节省了运行时间,真正实现了针对立体停车场进行自动、高效、安全稳定、低成本的停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航车与左右两个立体停车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航车在航车运行轨道上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吊仓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与推进平台的装配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与推进平台另一个视角的装配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刹车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位刹车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头与对接槽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航车框架,2中转车位,3立体停车库,4航车运行轨道,5车轮,6中层滑行轮,7上层滑行轮,8中层滑行轨道,9上层滑行轨道,10吊仓组件,11电动葫芦,12吊环,13吊仓框架,14底盘,15推进平台,16托盘运行轨道,17滑轮,18油缸,19滑行轴,20凸块,21齿条,22电机,23齿轮,24第一活动齿牙板,26人工刹车杆,27总拉线,28分拉线,29刹车拉杆,30第一滑行套,31第一回位弹簧,32第二活动齿牙板,33刹车顶杆,34活动顶杆,35第二滑行套,36第二回位弹簧,37第三回位弹簧,38钢丝绳,39托盘,40第一复位板,41第二复位板,42第三复位板,43第三滑行套,44对接头45对接槽,46对接托板,47托板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公开了立体多功能航车,包括航车框架1,航车框架1设有多层中转车位2,每层中转车位2的左右两侧敞口,航车与位于航车左右两侧的左右两个立体停车库3相配合工作,每个立体停车库3由多排停车位和多列停车位构成,左右两个停车库之间的地面上设有航车运行轨道4,航车框架1底部能在航车运行轨道4上前后移动,以使得航车框架1上的多层中转车位2与左右两个停车库的各列停车位均能对应。航车框架1与左右两个立体停车库3之间的单边间距为30cm。

航车框架1底部设有两排车轮5,两排车轮5分别与地面上的两排航车运行轨道4滑动配合,实现航车的前后移动;航车框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层滑行轮,左右两个停车库的内侧分别设有相应的至少一层滑行轨道,滑行轮与相应层上的滑行轨道之间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在航车框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中、上两层滑行轮图中左侧的两层滑行轮未示出,相应的,在左右两个停车库的内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中、上两层滑行轨道,中层滑行轮6能在对应一侧的中层滑行轨道8上沿前后方向滑动,上层滑行轮7能在对应一侧的上层滑行轨道9上沿前后方向滑动。其中,靠近地面的后排车轮5、位于中部的后排中层滑行轮6均为驱动轮,靠近地面的前排车轮5、位于中部的前排中层滑行轮6、位于上部的上层滑行轮7均随动滑行轮。

航车框架1内悬吊设置有一个吊仓组件10,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吊仓组件10升降;第一驱动机构为电动葫芦11,吊仓框架13顶部设有吊环12,电动葫芦11通过其钢丝绳38上的吊钩勾住吊仓组件10顶部的吊环12。

吊仓组件10包括吊仓框架13,吊仓框架13左右两侧敞口,吊仓框架13底壁设有一个底盘14,底盘14上滑动设置有一个推进平台15,推进平台15位于吊仓框架13内部,推进平台15上设有两个托盘运行轨道16,车辆停放在托盘39上,托盘39底部与推进平台15上的两个托盘运行轨道16滑动连接,托盘39底部设有两排滑轮17,托盘39通过两排滑轮17分别与推进平台15上的两个托盘运行轨道16滑动配合。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推进平台15相对于底盘14左右移动,使得推进平台15与左侧或右侧的停车位相对接;推进平台15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水平向外凸出的对接头44,每个停车位在面向航车的一端设有与对接头44相配合的对接槽45,在对接槽45的下方还设有对接托板46,对接托板46用于供对接头44在上滑行,对接托板46通过托板支架47与停车位固定连接。对接头44与对接槽45呈键槽式对接,本实施例中,对接头44呈平头三角形凸块,相应的,对接槽45呈平头三角形凹槽。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托盘39相对于推进平台15左右移动,从而将托盘39和位于托盘39上的车辆推入到对应的停车位内。

其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油缸18,底盘14上设有两组滑行轴19,推进平台15底部设有两组凸块20,两组凸块20分别滑动套装在两组滑行轴19上,油缸18位于两组滑行轴19之间,油缸18的缸体铰接在底盘14上,油缸18的活塞杆外端铰接在推进平台15底部,通过油缸18的活塞杆伸缩,进而带动推进平台15沿着两组滑行轴19左右移动。

第三驱动机构包括齿条21、两组齿轮组,齿条21固定在托盘39底部,两组齿轮组分别安装在推进平台15上的左右两端,每组齿轮组包括安装在推进平台15上的电机22、以及与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齿轮23,两组齿轮组的齿轮23分别与齿条21相啮合,通过两个电机22带动两个齿轮23旋转,从而带动齿条21及其上的托盘39左右左右移动。

其中,推进平台15设有对托盘39进行定位刹车的第一定位刹车机构,第一定位刹车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托盘运行轨道16两侧的两个第一活动齿牙板24,托盘39底部设有能与两个第一活动齿牙板24相啮合抱紧的两个固定齿牙板图未示出,通过第一刹车驱动机构驱动两个第一活动齿牙板24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实现对托盘39底部的两个固定齿牙板的抱紧或打开。

第一刹车驱动机构包括人工刹车杆26、刹车拉线、两个刹车拉杆29,两个刹车拉杆29的外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活动齿牙板24固定连接,刹车拉线包括一个总拉线27和两个分拉线28,两个刹车拉杆29的内端分别连接分拉线28,两个分拉线28的另一端汇合在一个总拉线27上,总拉线27的另一端与人工刹车杆26相连接,其中拉线绕在滑轮17上,刹车拉杆29滑动套装在第一滑行套30内,刹车拉杆29上套有让刹车拉杆29自动回位的第一回位弹簧31。使用时,操作人员拉动刹车杆,在刹车拉线的作用下,拉动两个刹车拉杆29相互靠近,从而带动两个第一活动齿牙板24相互靠近,实现托盘39的锁紧。两个刹车拉杆29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固定在刹车拉杆29上的第一复位板40压缩第一回位弹簧31。松开刹车杆,在第一回位弹簧31的作用下,两个刹车拉杆29自动回位相互远离,实现对托盘39的放开。

停车位内设有对托盘39进行定位刹车的第二定位刹车机构,第二定位刹车机构包括在停车位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活动齿牙板32,托盘39底部的两个固定齿牙板能与两个第二活动齿牙板32相啮合抱紧,通过第二刹车驱动机构驱动两个第二活动齿牙板3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实现对托盘39底部的两个固定齿牙板的抱紧或打开。

第二刹车驱动机构包括刹车顶杆33、两个活动顶杆34,两个活动顶杆34的外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活动齿牙板32固定连接,活动顶杆34滑动套装在第二滑行套35内,刹车顶杆33滑动套装在第三滑行套43内。活动顶杆34上套有能让活动顶杆34自动回位的第二回位弹簧36,刹车顶杆33上套有能让刹车顶杆33自动回位的第三回位弹簧37。刹车顶杆33垂直于两个活动顶杆34,且刹车顶杆33的工作端位于两个活动顶杆34之间,刹车顶杆33的另一端凸出于停车位之外,当吊仓组件10的推进平台15伸出与停车位相对接时,借助推进平台15上的对接头44的移动来推动刹车顶杆33,使得刹车顶杆33工作端顶开两个活动顶杆34,从而推动两个第二活动齿牙板32相互远离,实现第二定位刹车机构的打开;在此过程种,固定在活动顶杆34上的第二复位板41压缩第二复位弹簧,同时,固定在刹车顶杆33上的第三复位板42压缩第三复位弹簧。当推进平台15回位后,在两个第二回位弹簧36的作用下两个活动顶杆34自动回位相互靠近,在第三回位弹簧37的作用下刹车顶杆33自动回位突出于停车位之外一段距离,实现第二定位刹车机构的锁紧。

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多功能航车的工作过程如下:

停车时,先将车辆停在地面的停车位的托盘39上,使该航车沿着地面的航车运行轨道4以及左右两个停车库内侧的滑行轨道前后移动,直至到达停有车辆的停车位处为止。然后电动葫芦11驱动吊仓组件10下降直至与该停车位相对应。然后油缸18动作,驱动推进平台15相对于底盘14向左或向右伸出,此时推进平台15上的对接头44与对应停车位上的对接槽45相对接,完成推进平台15与该停车位对接,在此过程中,推进平台15上的对接头44顶开该停车位内的第二定位刹车机构,同时推进平台15上伸出一端的齿轮23与该停车位内托盘39底部的齿条21相啮合;然后两个电机22动作,驱动两个齿轮23转动,两个齿轮23带动齿条21移动,进而将该停车位内托盘39及其上的车辆转移到吊仓组件10内,托盘39移动到位后,拉动人工刹车杆26,控制第一定位刹车机构刹车,实现对托盘39的锁紧。然后控制油缸18动作,使得推进平台15缩回至吊仓框架13内。然后航车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同时电动葫芦11可带动吊仓组件10上升,从而可将吊仓移动至与需要停车的停车位相对应,同样的原理,即可将吊仓组件10内的托盘39和车辆转移到需要停车的停车位上。从而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停车过程。取车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