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7969发布日期:2020-10-28 12:1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防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脚手架的组件领域,特别涉及防坠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尤其是中高层建筑,在施工中广泛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使用和提升、下降过程中,要求设置防坠落的安全机构。目前,大多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在导座上设置防坠装置。现有的防坠装置结构复杂,装配精度要求高,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坠装置,包括:

导座,其具有容置腔,所述导座侧壁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导座前端设置有第一开口;

防坠挡块,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防坠挡块顶面与所述容置腔顶部内壁相抵,所述防坠挡块侧面设置有第一水平滑槽;

横杆,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横杆穿过所述导座侧壁,所述横杆插入所述第一水平滑槽中,使得所述防坠挡块在所述容置腔内水平滑动,所述防坠挡块可滑动伸出于所述第一开口外;

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防坠挡块水平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向下坠落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启动触发装置,触发装置驱动防坠挡块向第一开口方向滑动并伸出于导座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另一导轨横杆压在防坠挡块的伸出部分上,令触发装置无法驱动防坠挡块回收到导座内,防坠挡块阻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另一导轨横杆下坠,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停止下坠。本实用新型的防坠装置结构简单,防坠挡块与横杆的结构简单,横杆与导座的连接方式简单可靠,各个部件易于更换维护保养,防坠挡块、横杆与导座的装配精度要求低,使得防坠装置结构简单,装配精度要求降低,减少制造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触发件,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触发件转动轴线与所述横杆平行,所述触发件设置于所述防坠挡块下方,所述触发件呈“l”型,所述触发件包括有第一触发端与第二触发端,所述第一触发端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第二触发端与所述防坠挡块后端接触;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容置腔后端内壁,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防坠挡块后端。

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升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往上推动第一触发端,触发件反向转动,第二触发端远离防坠挡块,防坠挡块静止;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正常下降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向下推动第一触发端,触发件正向转动,第二触发端推动防坠挡块向第一开口滑动,防坠挡块伸出于导座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下降速度较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另一导轨横杆还没接触到防坠挡块,复位弹簧已经拉动防坠挡块回收到导座内,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继续正常下降;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向下坠落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坠落速度较快,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推动第一触发端,触发件正向转动,第二触发端推动防坠挡块向第一开口滑动,防坠挡块伸出于导座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另一导轨横杆接触到防坠挡块时,复位弹簧没有拉动防坠挡块完全回收到导座内,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另一导轨横杆压在防坠挡块的伸出部分上,令触发装置无法驱动防坠挡块回收到导座内,防坠挡块伸出导座外的部分阻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另一导轨横杆下坠,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停止下坠。触发装置由简单的机械组件组成,结构简单可靠,装配精度要求低,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坠挡块底部设置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垂直凸出于所述防坠挡块底面,所述第二触发端与所述驱动块的后端接触。

在防坠挡块底部设置驱动块,第二触发端与驱动块后端接触,第二触发端推动驱动块使防坠挡块向第一开口滑动,缩减触发件的长度,提升触发件的抗冲击能力,提高防坠装置的可靠性,减少触发件需要的制造材料,减少制造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贯通所述导座的两侧壁,所述横杆贯穿所述容置腔,所述横杆两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第一水平滑槽是贯通所述防坠挡块侧面的长槽孔,所述横杆穿过所述第一水平滑槽。

横杆与导座可拆卸连接,通过取出横杆就能分开导座、横杆、防坠挡块,使得防坠装置的拆卸、安装、更换维护更加方便快捷;第一水平滑槽是贯通防坠挡块侧面的长槽孔,横杆贯穿整个防坠挡块,横杆与防坠挡块的接触面积增大,横杆两端设置于导座两侧的安装孔中,使得防坠装置的抗冲击能力提高,防坠装置的可靠性提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第二水平滑槽,所述第二水平滑槽与所述第一水平滑槽平行,所述防坠挡块侧面还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滑槽中。

防坠挡块的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二水平滑槽中,滑块具有承托起防坠挡块的作用,使得防坠挡块与导座的装配具有容错空间,防坠装置装配精度要求降低,减少制造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杆外形为圆柱体。

横杆的外形为圆柱体,横杆与防坠挡块上的第一水平滑槽的接触方式为线接触,节省横杆材料的用量,同时减少横杆与防坠挡块之间的摩擦力,防坠挡块的滑动更加顺畅,提高防坠装置的响应速度,提高防坠装置的可靠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坠挡块前端顶部设置有凹槽。

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出现异常坠落时,防坠挡块前端顶部的凹槽卡扣住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防坠挡块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形成面接触,增大防坠挡块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之间的摩擦力,减少防坠挡块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之间的相互滑动,有利于提高防坠装置的可靠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防坠撑架,所述防坠撑架转动连接于所述导座的上端面,所述防坠撑架转动轴线与所述横杆平行,所述防坠撑架设置有卡槽座。

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需要正常上升下降时,将防坠撑架转动到后端,防坠撑架不会阻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正常升降;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不需要升降时,将防坠撑架转动到前端,卡槽座能够卡扣住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防坠撑架形成斜撑杆支撑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使得防坠撑架同样具有防坠功能,作为防坠装置的第二道保障,能够分担防坠挡块承受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压力,提高防坠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坠装置,其一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坠装置,其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坠装置,其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100、导座,101、容置腔,102、横杆,103、第一开口,104、第二开口,105、第二水平滑槽,106、复位弹簧,107、安装孔,200、防坠挡块,201、第一水平滑槽,202、滑块,203、驱动块,204、凹槽,300、触发件,301、第一触发端,302、第二触发端,400、防坠撑架,401、卡槽座,500、导向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4,以导座100前端连接着导向组件500的防坠装置为例,本实用新型的防坠装置作出如下实施例:

导座100后端与建筑墙体固定连接,导座100前端连接导向组件500,导向组件500用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导轨的升降导向。

导座100可由板材焊接组合而成,导座10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而成,导座100内部具有容置腔101,导座100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03,导座100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开口104,导座100两侧面上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107,安装孔107贯通容置腔101,容置腔101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水平滑槽105,第二水平滑槽105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

防坠挡块200设置于容置腔101内,防坠挡块200侧面设置有贯通的第一水平滑槽201,第一水平滑槽201为腰形通孔,第一水平滑槽201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水平滑槽201与第二水平滑槽105平行,横杆102为圆柱体,横杆102一端插入容置腔101侧面的安装孔107,横杆102穿过防坠挡块200侧面的第一水平滑槽201,横杆102另一端插入容置腔101另一侧面的安装孔107,横杆102与安装孔107可拆卸连接,例如横杆102的两端上连接有螺杆,横杆102两端的螺杆从两侧的安装孔107穿出,使用与横杆102上的螺杆螺纹相匹配的螺栓锁紧,防坠挡块200的顶面与容置腔101顶部内壁相抵,防坠挡块200能够沿前后水平方向来回滑动,防坠挡块200可以伸出到第一开口103外。横杆102外形可为多棱柱、圆柱体或杆状物体,与横杆102匹配的安装孔107也可以根据横杆102的形状而定,本实施例以横杆102为圆柱体为例,横杆102与容置腔101侧面的安装孔107相匹配,横杆102可直接插入设置在安装孔107中,也可在安装孔107上安装有轴承,横杆102安装在轴承中,令横杆102可转动,从而减少横杆102与防坠挡块200之间相对摩擦。

防坠挡块200顶端侧面设置有滑块202,滑块202与第二水平滑槽105相匹配,滑块202滑动设置于第二水平滑槽105中,滑块202与横杆102共同承托起防坠挡块200,防坠挡块200前端顶部设置有凹槽204,凹槽204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相匹配,防坠挡块200底部设置有驱动块203,驱动块203垂直凸出于防坠挡块200底面。

触发装置可驱动防坠挡块200向第一开口103水平滑动并使防坠挡块200伸出到第一开口103外,触发装置也可驱动防坠挡块200向后端水平滑动,将防坠挡块200回收到导座100内。触发装置可为电动式,例如在容置腔101中安装电动丝杆,电动丝杆连接防坠挡块200,在导座100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在速度传感器中设置一个速度上限,当速度传感器感应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下坠速度大于速度上限时,速度传感器发送信号到电机控制器中,电机控制器控制电动丝杆推动防坠挡块200向第一开口103滑动并伸出于导座100外,阻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继续下坠;触发装置也可以为机械式,例如在容置腔10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106与触发件300,复位弹簧106一端连接防坠挡块200后端,复位弹簧106另一端连接容置腔101的后端内壁,复位弹簧106为拉伸弹簧,复位弹簧106能够拉动防坠挡块200往后端滑动,触发件300转动连接于导座100底部,触发件300转动轴线与横杆102平行,触发件300呈“l”型,触发件300由互相垂直的第一触发端301与第二触发端302组合连接形成,触发件300上设置有通孔,导座100底部设置有与触发件300上通孔相匹配的销孔,利用销轴连接导座100与触发件300,第一触发端301设置于容置腔101外部,第一触发端301水平伸出于导座100前端面外,第二触发端302从第二开口104穿过,第二触发端302设置于容置腔101内部,第一触发端301的重量大于第二触发端302的重量,使得第二触发端302被第一触发端301抬起,第二触发端302与防坠挡块200底部的驱动块203后端接触,当第一触发端301被向下推动时,触发件300正向转动,第二触发端302推动驱动块203向前滑动,即第二触发端302推动防坠挡块200向第一开口103方向滑动。

导座100上端面铰接防坠撑架400,防坠撑架400转动轴线与横杆102平行,防坠撑架400顶部设置有卡槽座401,卡槽座401上设置有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相匹配的圆弧凹槽,卡槽座401的圆弧凹槽开口向上。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不需要升降动作时,防坠撑架400正向转动,卡槽座401的圆弧凹槽卡扣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上,此时防坠撑架400同样具有防坠功能,防坠撑架400作为防坠装置的第二道保障。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需要正常升降动作前,先将防坠撑架400反向转动,卡槽座401的圆弧凹槽离开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防坠撑架400不会妨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正常升降动作。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正常上升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往上推动第一触发端301,触发件300反向转动,第二触发端302远离防坠挡块200的驱动块203,防坠挡块200静止不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继续正常上升。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需要正常下降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往下推动第一触发端301,触发件300正向转动,第二触发端302向前推动驱动块203,驱动块203带动防坠挡块200向第一开口103方向滑动,防坠挡块200伸出于导座100外,由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下降速度较慢,复位弹簧106拉动防坠挡块200向后滑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下降速度小于复位弹簧106拉动防坠挡块200的滑动速度,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另一导轨横杆下降到防坠挡块200上方时,防坠挡块200已经回收到导座100内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继续正常下降。

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异常下坠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往下推动第一触发端301,触发件300正向转动,第二触发端302向前推动驱动块203,驱动块203带动防坠挡块200向第一开口103方向滑动,防坠挡块200伸出于导座100外,由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下降速度较快,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下降速度大于复位弹簧106拉动防坠挡块200的滑动速度,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另一导轨横杆下降到防坠挡块200上方时,防坠挡块200还伸出于导座100外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另一导轨横杆被防坠挡块200阻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另一导轨横杆压在防坠挡块200前端顶面的凹槽204上,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停止坠落。若此时防坠撑架400上卡槽座401的圆弧凹槽仍卡扣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上,防坠撑架400支撑阻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导轨横杆往下坠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