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0745发布日期:2020-08-25 18:44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装修施工过程中,常常使用需要使用到转换层对楼层上端的管道线路进行定位存放,同时便于对吊顶进行安装,防止吊顶在气压作用下掉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随着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施工,传统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在施工过程中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现有的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使用较多的螺栓和焊接件对直角钢等加固件进行固定连接,导致施工时长增加,人工成本提高,同时传统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稳定性虽然可以对吊顶进行支撑,但一些易发地震地区需要稳定性和抗震性更强的建筑结构对建筑的安全性进行保障。

现在专利(公告号:cn209603278u)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包括安装组件、下弦杆和拱形组件,所述下弦杆顶部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承重墙,所述承重墙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拱形组件,所述拱形组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等距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承重墙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加固组件。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综上所述,现有的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在使用时存在着不方便安装拆卸和结构稳定性不足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方便安装拆卸和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包括承重墙和稳定支撑杆,所述承重墙的上端设置有楼板,且楼板的下端安装有上承重筒,并且上承重筒的内部安装有承重吊杆,所述承重吊杆上部的两侧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内侧设置有定位块,并且定位块中部的外侧连接有工作槽,同时工作槽开设在上承重筒的两侧,所述定位块的内侧开设有挤压槽,且挤压槽的内侧连接有挤压杆,并且挤压杆的外侧连接有杆槽,同时杆槽开设在上承重筒的外壁上,所述挤压杆的下端连接有转环,且转环安装在上承重筒的外侧,所述稳定支撑杆安装在楼板的下部,且稳定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有承重吊杆,并且承重吊杆的下端固定有吊顶,所述吊顶的两侧安装有吊绳,且吊绳的下端连接有连接件,并且连接件的上部安装有安装杆,所述连接件的内侧连接有c型钢,且c型钢的下端固定有钢条,并且钢条的下端安装有天花板。

优选的,所述上承重筒和承重吊杆为嵌套连接,且定位槽关于承重吊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承重吊杆和楼板与稳定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均设置为45°。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和定位块为卡合连接,且定位块和工作槽为滑动连接,并且定位块和挤压槽纵截面的形状均为直角梯形。

优选的,所述挤压槽和挤压杆为卡合连接,且挤压杆和杆槽为滑动连接,并且挤压杆和转环为卡合连接,同时转环和上承重筒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吊绳纵截面的形状为“y”字形,且吊绳和连接件为过盈连接,并且连接件和c型钢为嵌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和钢条为焊接连接,且钢条等间距分布在天花板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设计了具有卡合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装置不方便安装拆卸的问题,同时设计了具有加固定位功能的结构,解决了传统装置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1.通过将承重吊杆插入到上承重筒的内部,承重吊杆对定位块的斜面进行挤压,当定位块和定位槽对齐时,定位块和定位槽卡合,从而实现上承重筒和承重吊杆之间的位置固定通过转动转环,转环对挤压杆的下端进行挤压,挤压杆对挤压槽的斜面进行挤压定位块和定位槽脱离卡合,从而实现对承重吊杆的拆卸,解决了传统装置不方便安装拆卸的问题;

2.通过装置上的稳定支撑杆对楼板和承重吊杆之间的位置进行加固,其中吊绳对吊顶和天花板之间的位置进行加固,实现对装置整体稳定性的提高,进一步提高装置整体的抗震性能,解决了传统装置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承重筒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天花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重墙;2、楼板;3、上承重筒;4、承重吊杆;5、定位槽;6、定位块;7、工作槽;8、挤压槽;9、挤压杆;10、杆槽;11、转环;12、稳定支撑杆;13、吊顶;14、吊绳;15、连接件;16、安装杆;17、c型钢;18、钢条;19、天花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拱式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包括承重墙1、楼板2、上承重筒3、承重吊杆4、定位槽5、定位块6、工作槽7、挤压槽8、挤压杆9、杆槽10、转环11、稳定支撑杆12、吊顶13、吊绳14、连接件15、安装杆16、c型钢17、钢条18和天花板19,承重墙1的上端设置有楼板2,且楼板2的下端安装有上承重筒3,并且上称重筒3的内部安装有承重吊杆4,承重吊杆4上部的两侧开设有定位槽5,且定位槽5的内侧设置有定位块6,并且定位块6中部的外侧连接有工作槽7,同时工作槽7开设在上承重筒3的两侧,定位块6的内侧开设有挤压槽8,且挤压槽8的内侧连接有挤压杆9,并且挤压杆9的外侧连接有杆槽10,同时杆槽10开设在上承重筒3的外壁上,挤压杆9的下端连接有转环11,且转环11安装在上承重筒3的外侧,稳定支撑杆12安装在楼板2的下部,且稳定支撑杆12的下端连接有承重吊杆4,并且承重吊杆4的下端固定有吊顶13,吊顶13的两侧安装有吊绳14,且吊绳14的下端连接有连接件15,并且连接件15的上部安装有安装杆16,连接件15的内侧连接有c型钢17,且c型钢17的下端固定有钢条18,并且钢条18的下端安装有天花板19。

本例中上承重筒3和承重吊杆4为嵌套连接,且定位槽5关于承重吊杆4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承重吊杆4和楼板2与稳定支撑杆12之间的夹角均设置为45°,这种设计保证了上承重筒3能够有效对承重吊杆4进行限位,定位槽5上相连接的结构能够有效对承重吊杆4进行定位,稳定支撑杆12能够有效对承重吊杆4和楼板2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

定位槽5和定位块6为卡合连接,且定位块6和工作槽7为滑动连接,并且定位块6和挤压槽8纵截面的形状均为直角梯形,这种设计保证了定位块6和挤压槽8的斜面受到挤压后,定位块6能够有效在工作槽7中进行运动,定位块6能够有效通过定位槽5对上承重筒3和承重吊杆4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

挤压槽8和挤压杆9为卡合连接,且挤压杆9和杆槽10为滑动连接,并且挤压杆9和转环11为卡合连接,同时转环11和上承重筒3为螺纹连接,这种设计保证了转环11能够有效在上承重筒3上进行运动,转环11能够有效带动挤压杆9在杆槽10中进行运动,挤压杆9能够有效通过挤压槽8带动定位块6运动;

吊绳14纵截面的形状为“y”字形,且吊绳14和连接件15为过盈连接,并且连接件15和c型钢17为嵌套连接,这种设计保证了吊绳14能够有效对吊顶13和连接件15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连接件15和安装杆16能够有效对c型钢17进行限位;

连接件15和钢条18为焊接连接,且钢条18等间距分布在天花板19上端,这种设计保证了连接件15和钢条18的位置能够有效固定,钢条18能够有效对天花板19进行支撑。

工作原理:当使用该装置时,首先通过螺栓将上承重筒3固定在楼板2的下端,将承重吊杆4插入到上承重筒3的内部,承重吊杆4对定位块6的斜面进行挤压,定位块6在工作槽7中向上承重筒3的外侧滑动,当定位块6和定位槽5对齐时,定位块6和上承重筒3相连接的弹簧拉动定位块6复位,定位块6和定位槽5卡合,从而上承重筒3和承重吊杆4之间的位置固定,当需要对装置上的承重吊杆4进行拆卸时,转动转环11,转环11在上承重筒3的外壁上向上运动,转环11对挤压杆9的下端进行挤压,挤压杆9在杆槽10中向上滑动,挤压杆9对挤压槽8的斜面进行挤压,定位块6在工作槽7中向上承重筒3的外侧滑动,定位块6和定位槽5脱离卡合,将承重吊杆4从上承重筒3中抽出,从而实现对承重吊杆4的拆卸;

其中装置上的稳定支撑杆12对楼板2和承重吊杆4之间的位置进行加固,其中吊绳14对吊顶13和天花板19之间的位置进行加固,从而进一步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