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建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3482发布日期:2020-05-08 19:5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水上建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上工程用建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上建造系统。



背景技术:

出于国家战略考虑或者旅游和地产经济的发展,岛礁建设和临海建筑建设等工程越来越普遍。在岛礁或临海建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海内缺乏陆地,临海地形也往往较为复杂,一方面传统的陆用建造设备无法行进到建设地点,另一方面在建设地点也缺乏建造设备的安装基面。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海上混凝土搅拌船,搅拌船上承载有混凝土原料以及搅拌设备,在海上移动灵活,可较为方便的为水上建造工程提供混凝土。但是混凝土搅拌船只能初步提供基本的混凝土原料,不能实现建筑结构成型,不能满足岛礁建筑或临海建筑方便快捷的建设要求。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建造系统,以缓解了对岛礁或临海建筑建造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包括承载船舶、浆料处理装置、打印成型装置和吊装装置;

所述浆料处理装置、所述打印成型装置和所述吊装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承载船舶上,所述浆料处理装置用于混合浆料并将所述浆料输送至所述打印成型装置,所述打印成型装置用于把所述浆料打印成型为预设结构,所述吊装装置用于将打印成的结构吊离所述承载船舶。

进一步的,所述浆料处理装置包括粉料配置组件、液料配置组件和混合输送组件;

所述粉料配置组件和所述液料配置组件均与所述混合输送组件连通;

所述混合输送组件与所述打印成型装置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粉料配置组件包括第一配料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配料仓下部的第一称量部;

所述第一配料仓和所述混合输送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送部,所述第一输送部用于将所述第一配料仓内的粉料输送至所述混合输送组件;

所述液料配置组件包括第二配料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配料仓下部的第二称量部,所述第二配料仓通过输液管与所述混合输送组件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输送组件包括混料部和第二输送部;

所述混料部包括混料仓体和设置于所述混料仓体内的搅拌体;

所述混料仓体上设置有可开闭的浆料出口,所述混料仓体内的浆料能够通过所述浆料出口进入到所述第二输送部内,所述第二输送部与所述打印成型装置连通,所述第二输送部用于将浆料输送至所述打印成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打印成型装置包括打印喷头和驱动机构;

所述打印喷头安装于所述驱动机构上,所述打印喷头与所述浆料处理装置连通,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打印喷头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支撑组件、第一移动梁、移动部和升降部;

所述驱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和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的固定梁,所述第一移动梁设置于所述固定梁上,所述固定梁和所述第一移动梁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移动梁沿所述固定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第一移动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部和所述第一移动梁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移动部沿所述第一移动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打印喷头设置于所述升降部上,所述升降部与所述移动部滑动连接,所述升降部和所述移动部之间设置有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三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升降部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建造系统还包括防护机构;

所述防护机构罩设于所述打印成型装置外,防护机构内设置有防护腔室,所述打印成型装置在所述防护腔室内进行打印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支撑组件和移动支撑组件;

所述固定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护罩,所述第一伸缩护罩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伸缩护罩与所述移动部传动连接,所述移动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伸缩护罩沿所述固定支撑组件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移动支撑组件支撑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上,且所述移动支撑组件与所述固定支撑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支撑组件设置有第二伸缩护罩,所述第二伸缩护罩与所述移动支撑组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伸缩护罩与所述升降部传动连接,所述升降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伸缩护罩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支撑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滑杆和第二固定滑杆;

所述第一固定滑杆的两端

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滑杆和所述移动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滑杆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部,使得第一连接部能够沿所述第一固定滑杆的长度方向滑动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滑杆沿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长度方向滑动;

所述第二固定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伸缩护罩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滑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滑杆。

进一步的,移动支撑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移动支架和第二移动支架;

所述第一移动支架支撑于第一固定支架上,且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和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二移动支架支撑于第二固定支架上,且所述第二移动支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和第二移动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移动滑杆和第二移动滑杆;

所述第一移动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和所述第二移动支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移动滑杆和所述升降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滑杆上,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使得第二连接部能够沿所述第一移动滑杆的长度方向滑动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移动滑杆沿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升降;

所述第二移动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和所述第二移动支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伸缩护罩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滑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滑杆。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包括承载船舶、浆料处理装置、打印成型装置和吊装装置;浆料处理装置、打印成型装置和吊装装置均设置于承载船舶上,浆料处理装置用于混合浆料并将浆料输送至打印成型装置,打印成型装置用于把浆料打印成型为预设结构,吊装装置用于将打印成的结构吊离承载船舶。

由于承载船舶可带动浆料处理装置、打印成型装置和吊装装置在水上灵活移动,建造系统可方便行进到岛礁建设地点或者临近临海建筑建设地点,通过浆料处理装置可完成浆料例如混凝土的混合,通过打印成型装置实现了把浆料打印成型为建筑的局部结构或整体结构,通过吊装装置可把打印成型的结构从承载船上吊装至具体的建设地点,建造系统把浆料处理、建筑结构成型和建筑结构的移动三者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岛礁建筑或临海建筑的建设速度,可减少对传统陆用建造设备的依赖,相应的降低了建造难度,建造系统的移动灵活性也较好,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浆料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浆料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浆料处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混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搅拌电机与搅拌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打印成型装置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打印成型装置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打印成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防护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防护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标:100-承载船舶;200-浆料处理装置;210-粉料配置组件;2101-第一配料仓;2102-第一称量部;220-液料配置组件;2201-第二配料仓;2202-第二称量部;230-混合输送组件;231-混料部;2310-混料仓体;2311-搅拌体;2312-搅拌电机;232-第二输送部;240-第一输送部;250-粉料存储仓体;260-第三输送部;270-操作室;300-打印成型装置;310-打印喷头;320-驱动机构;321-驱动支撑组件;3210-支撑部;3211-固定梁;322-第一移动梁;323-移动部;324-升降部;325-第一驱动部;326-第二驱动部;327-第三驱动部;400-吊装装置;500-防护机构;510-固定支撑组件;5101-第一固定支架;5102-第二固定支架;5103-第一固定滑杆;5104-第二固定滑杆;5105-第一连接部;520-移动支撑组件;5201-第一移动支架;5202-第二移动支架;5203-第一移动滑杆;5204-第二移动滑杆;5205-第二连接部;530-第一伸缩护罩;540-第二伸缩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上建造系统,包括承载船舶100、浆料处理装置200、打印成型装置300和吊装装置400;浆料处理装置200、打印成型装置300和吊装装置400均设置于承载船舶100上,浆料处理装置200用于混合浆料并将浆料输送至打印成型装置300,打印成型装置300用于把浆料打印成型为预设结构,吊装装置400用于将打印成的结构吊离承载船舶100。

具体的,承载船舶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可伸缩的液压支撑脚,常态下,液压支撑脚可缩回船体内部,液压支撑脚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所在直线和竖直段所在直线垂直,水平段和竖直段均设置为多节伸缩结构;承载船舶100的侧壁上设置有可滑动的开关门,开关门打开后,水平段在液压力的作用下先水平伸长,水平段伸长完成后竖直段竖直伸长,直至竖直段的底端支撑在河床上,四个液压支撑脚可对承载船舶100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保证了承载船舶100在建造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

浆料处理装置200用于把水泥或干粉砂浆等和水进行混合,混合后形成可以直接使用的浆料,打印成型装置300用于浆料的3d打印成型,浆料处理装置200把完成混合的浆料输送至打印成型装置300,打印成型装置300按照设定的计算机程序把浆料打印成型为预设结构,其中预设结构小则可以为砖瓦,大则可以为整个房屋;吊装装置400包括吊装臂、吊钩、操作仓室和带动吊钩升降的卷扬机等,卷扬机设置在操作仓室内,卷扬绳绕过吊装臂上的滑轮与吊钩连接,以带动吊钩升降,通过吊装装置400可方便将打印成型后的结构吊装到具体的建造地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由于承载船舶100可带动浆料处理装置200、打印成型装置300和吊装装置400在水上灵活移动,建造系统可方便行进到岛礁建设地点或者临近临海建筑建设地点,通过浆料处理装置200可完成浆料例如混凝土的混合,通过打印成型装置300实现了把浆料打印成型为建筑的局部结构或整体结构,通过吊装装置400可把打印成型的结构从承载船上吊装至具体的建设地点,建造系统把浆料处理、建筑结构成型和建筑结构的移动三者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岛礁建筑或临海建筑的建设速度,可减少对传统陆用建造设备的依赖,相应的降低了建造难度,建造系统的移动灵活性也较好,使用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浆料处理装置200包括粉料配置组件210、液料配置组件220和混合输送组件230;粉料配置组件210和液料配置组件220均与混合输送组件230连通;混合输送组件230与打印成型装置300连通。

具体的,粉料可设置为水泥或干粉砂浆,较佳的,粉料设置为干粉砂浆;干粉砂浆是一种经干燥筛分处理的骨料(如石英砂)、无机胶凝材料(如水泥)和添加剂(如聚合物)等按一定比例进行物理混合形成的颗粒状或粉状的物料,通常以袋装或散装的形式运至工地,加水搅拌后即可直接使用;液料较佳的设置为水。粉料配置组件210将第一重量的干粉砂浆输送到混合输送组件230,液料配置组件220将第二重量的水输送到混合输送组件230,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呈一定比例设置,具体比例根据需求设定。混合输送组件230将干粉砂浆和水进行混合形成浆料,并将浆料输送至打印成型装置300。

进一步的,粉料配置组件210包括第一配料仓2101和设置于第一配料仓2101下部的第一称量部2102;第一配料仓2101和混合输送组件230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送部240,第一输送部240用于将第一配料仓2101内的粉料输送至混合输送组件230;液料配置组件220包括第二配料仓2201和设置于第二配料仓2201下部的第二称量部2202,第二配料仓2201通过输液管与混合输送组件230连通。

具体的,如图2所示,粉料配置组件210还包括操作室270,第一配料仓2101的顶部和第二配料仓2201的顶部均伸出操作室270,操作室270的侧部设置有安全门,操作人员通过安全门进入到操作室270内,操作室270的侧部还安装有换气扇。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称量部2102和第二称量部2202均通过支撑板固定在操作室270的内壁上,第一称量部2102和第二称量部2202设置为称重传感器或其他能进行称重的装置;混合输送组件230放置在操作室270内的地面上,第一输送部240设置为第一输送搅龙,第一输送搅龙的输料筒一端与第一配料仓2101连通,另一端向靠近混合输送组件230的方向延伸,第一配料仓2101内的干粉砂浆通过第一输送搅龙输送到混合输送组件230内;第二配料仓2201内的水通过输液管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进入到混合输送组件230内。

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6所示,混合输送组件230包括混料部231和第二输送部232;混料部231包括混料仓体2310和设置于混料仓体2310内的搅拌体2311;混料仓体2310上设置有可开闭的浆料出口,混料仓体2310内的浆料能够通过浆料出口进入到第二输送部232内,第二输送部232与打印成型装置300连通,第二输送部232用于将浆料输送至打印成型装置300。

具体的,第二输送部232包括输料仓体和第二输送搅龙,输料仓体的一侧并列设置有设备安装仓体,混料仓体2310固定设置在安装仓体的顶部,混料仓体2310的顶部呈敞口状设置,以便干粉浆料和水进入到混料仓体2310内;搅拌体2311包括搅拌轴和固定连接在搅拌轴上的多个搅拌桨叶,安装仓体内安装有搅拌电机2312,搅拌轴的底端穿过混料仓体2310与搅拌电机2312的输出轴连接;输料仓体的顶部设置为敞口状,混料仓体2310的侧壁上设置用于有控制浆料出口开闭的控制门,控制门设置为常闭,在浆料搅拌完成后操作人员打开控制门,使得混料仓体2310的浆料能够通过输料仓体顶部的敞口进入到输料仓体内。

第二输送搅龙固定连接在输料仓体的底部,第二输送搅龙的输料筒的一端与输料仓连通,另一端通过输料管与打印成型装置300连通,使得第二输送搅龙将输料仓体内的浆料输送至打印成型装置300。

此外,如图2所示,建造系统还包括粉料存储仓体250,粉料存储仓体250固定设置在承载船舶100上,粉料存储仓体250用来存储干粉砂浆,粉料存储仓体250和第一配料仓2101之间设置有第三输送部260,第三输送部260设置为第三输送搅龙,第三输送部260用于将粉料存储仓体250内的干粉浆料输送至第一配料仓2101内;在第二配料仓2201的顶部连接于进液管,进液管与水源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由于粉料存储仓体250和第一配料仓2101之间设置有第三输送部260,第一配料仓2101和混料仓体2310之间设置有第一输送部240,可将粉料存储仓体250内存储的干粉浆料自动输送到混料仓体2310内,输送效率高,使用方便;通过在混料仓体2310内设置有搅拌体2311,搅拌电机2312带动搅拌体2311自动对混料仓体2310内的干粉浆料和水进行搅拌,搅拌速速快,效率高,搅拌后形成的浆料可通过第二输送部232自动输送到打印成型装置300内,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建造系统对打印所需浆料的预处理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满足了快速施工的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中的打印成型装置300包括打印喷头310和驱动机构320;打印喷头310安装于驱动机构320上,打印喷头310与浆料处理装置200连通,驱动机构320用于带动打印喷头310移动。

具体的,第二输送部232通过输料管与打印喷头310连通,驱动机构320用于带动打印喷头310在空间内灵活移动,以满足打印喷头310多自由度的打印要求。

进一步的,如图8和图9所示,驱动机构320包括驱动支撑组件321、第一移动梁322、移动部323和升降部324;驱动支撑组件321包括支撑部3210和支撑于支撑部3210上的固定梁3211,第一移动梁322设置于固定梁3211上,固定梁3211和第一移动梁322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部325,第一驱动部325用于带动第一移动梁322沿固定梁3211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部323与第一移动梁322滑动连接,移动部323和第一移动梁322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部326,第二驱动部326用于带动移动部323沿第一移动梁322的长度方向移动;打印喷头310设置于升降部324上,升降部324与移动部323滑动连接,升降部324和移动部323之间设置有第三驱动部327,第三驱动部327用于带动升降部324升降。

具体的,支撑部3210包括多根立柱,固定梁3211固定支承在多根立柱上,较佳的,支撑部3210设置为两组,第一移动梁322支撑在两组支撑部3210中的两个固定梁3211上,固定梁3211和第一移动梁322较佳的均设置为金属方管,且第一移动梁322所在直线垂直于固定梁3211所在直线,固定梁3211的顶部设置有齿条,第一移动梁322上设置有与齿条啮合配合的齿轮,第一驱动部325设置为驱动电机,第一驱动部325固定安装在第一移动梁322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也设置有与齿条啮合配合的齿轮,驱动电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移动梁322沿固定梁3211长度方向的直线移动。

移动部323设置为移动套管,第一移动梁322的一侧设置有凸条,移动部323上设置有与凸条卡接配合的凹槽,且凹槽与凸条滑动配合,凸条可为移动部323沿第一移动梁322的移动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第一移动梁322的顶部设置有齿条,第二驱动部326设置也为驱动电机,第二驱动部326固定安装在移动部323上,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设置有与齿条啮合配合的齿轮,驱动电机将齿轮的转动转化为移动部323沿第一移动梁322的直线移动。

升降部324设置为竖直的方管,打印喷头310固定连接在升降部324的底端,移动部323套设在升降部324外,移动部323与升降部324间隙配合;升降部324的一侧也设置有齿条,第三驱动部327设置也为驱动电机,第三驱动部327固定安装在移动部323上,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也设置有与齿条啮合配合的齿轮,驱动电机将齿轮的转动转化为升降部324的竖直升降。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通过固定梁3211、第一移动梁322、移动部323和升降部324相配合,且第一驱动部325、第二驱动部326和第三驱动部327作为动力,满足了打印喷头310在水平面内的前后左右和竖直平面内的上下升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建造系统还包括防护机构500;防护机构500罩设于打印成型装置300外,防护机构500内设置有防护腔室,打印成型装置300在防护腔室内进行打印作业。

具体的,由于防护机构500罩设在打印成型装置300外,打印成型装置300在防护机构500内的防护腔室中打印作业,避免了打印成型装置300直接受降雨和风雪等天气条件的干扰。

进一步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防护机构500包括固定支撑组件510和移动支撑组件520;固定支撑组件510上设置有第一伸缩护罩530,第一伸缩护罩530与固定支撑组件510滑动连接,且第一伸缩护罩530与移动部323传动连接,移动部323能够带动第一伸缩护罩530沿固定支撑组件510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支撑组件520支撑于固定支撑组件510上,且移动支撑组件520与固定支撑组件510滑动连接,移动支撑组件520设置有第二伸缩护罩540,第二伸缩护罩540与移动支撑组件520滑动连接,且第二伸缩护罩540与升降部324传动连接,升降部324能够带动第二伸缩护罩540升降。

具体的,第一伸缩护罩530和第二伸缩护罩540均设置为波纹状的橡胶护套,橡胶护套可呈褶皱状堆积在一块,在受力时也可被拉伸为平面;移动部323能够带动第一伸缩护罩530沿固定支撑组件510的长度方向也即固定梁3211的长度方向伸缩移动,固定支撑组件510和第一护罩相配合,对打印成型装置300的主体部分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移动支撑组件520支撑在固定支撑组件510的顶部,第二护罩套设在升降部324外,升降部324能够带动第二伸缩护罩540在竖直方向上伸缩移动,移动支撑组件520和第二护罩相配合,对升降部324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进一步的,固定支撑组件51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固定支架5101和第二固定支架5102;第一固定支架5101和第二固定支架5102分别设置于驱动支撑组件321的两侧,第一固定支架5101和第二固定支架5102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滑杆5103和第二固定滑杆5104;

第一固定滑杆51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支架5101和第二固定支架5102滑动配合,另一端与滑动配合,第一固定滑杆5103和移动部32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105,第一连接部5105套设于第一固定滑杆5103上,且第一连接部5105固定连接于移动部323,使得第一连接部5105能够沿第一固定滑杆5103的长度方向滑动且能够带动第一固定滑杆5103沿第一固定支架5101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固定滑杆51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支架5101和第二固定支架5102滑动配合;第一伸缩护罩53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滑杆5103,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滑杆5104。

具体的,第一固定支架5101和第二固定支架5102均呈c形设置,第一固定支架5101所在平面和第二固定支架5102所在平面平行设置,且平行于固定梁3211所在直线;固定支撑组件510还包括两个固定护罩,两个固定护罩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支架5101和第二固定支架5102上,两个固定护罩用于对大打印成型装置300的两侧进行防护;第一固定滑杆5103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5101靠近移动部323的位置,第二固定滑杆5104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5101靠近支撑地面的位置,第一固定支架5101面向第二固定支架5102的一侧以及第二固定支架5102面向第一固定支架5101的一侧均设置有滑槽,第一固定滑杆5103的两端以及第二固定滑杆5104的两端均嵌入到滑槽内,使得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可沿滑槽自由滑动;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部5105包括连接片体和套设体,连接片体和套设体一体连接,连接片体通过连接螺钉固定在移动部323上,套设体套在第一固定滑杆5103上,且套设体可相对于第一固定滑杆5103自由滑动;在移动部323沿第一移动梁322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同步带动第一连接部5105沿第一固定滑杆5103的长度方向滑动,此时第一固定滑杆5103不会带动第一伸缩护罩530伸缩移动;在第一移动梁322沿固定梁3211的长度方向移动时,使得第一固定滑杆5103带动第一伸缩护罩530伸缩移动。其中,第一伸缩护罩530设置为两套,两套第一伸缩护罩530分别设置在移动部323的两侧,两套第一伸缩护罩530与移动部323以及固定支撑组件510的连接关系相同,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移动支撑组件52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移动支架5201和第二移动支架5202;第一移动支架5201支撑于第一固定支架5101上,且第一移动支架5201和第一固定支架5101之间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二移动支架5202支撑于第二固定支架5102上,且第二移动支架5202和第二固定支架5102之间设置有第二滚轮;第一移动支架5201和第二移动支架5202之间设置有第一移动滑杆5203和第二移动滑杆5204;第一移动滑杆52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支架5201和第二移动支架5202滑动配合,第一移动滑杆5203和升降部32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205,第二连接部5205套设于第一移动滑杆5203上,且第二连接部5205固定连接于升降部324,使得第二连接部5205能够沿第一移动滑杆5203的长度方向滑动且能够带动第一移动滑杆5203沿第一移动支架5201升降;第二移动滑杆52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支架5201和第二移动支架5202滑动配合;第二伸缩护罩54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移动滑杆5203,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移动滑杆5204。

具体的,如图11、图12和图14所示,第一移动支架5201通过第一滚轮支撑在第一固定支架5101的顶部,使得第一移动支架5201可沿第一固定支架510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支架5202通过第二滚轮支撑在第二固定支架5102的顶部,使得第二移动支架5202可沿第二固定支架510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移动滑杆5203设置在第二移动滑杆5204的上方,第一移动支架5201面向第二移动支架5202的一侧以及第二移动支架5202面向第一移动支架5201的一侧均设置有竖直的滑槽,第一移动滑杆5203的两端和第二移动滑杆5204的两端均嵌入到滑槽内,使得第一移动滑杆5203和第二移动滑杆5204可在滑槽内自由升降。第二连接部5205固定连接在升降部324的顶部,第二连接部5205的结构和第一连接部5105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移动部323带动升降部324沿第一移动梁322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同步带动第二连接部5205沿第一移动滑杆5203的长度方向滑动,此时第一移动滑杆5203不会带动第二伸缩护罩540伸缩移动;在升降部324相对于移动部323升降时,使得升降部324同步带动第二伸缩护罩540伸缩移动。其中,第二伸缩护罩540也设置为两套,两套第二伸缩护罩540分别设置在升降部324的两侧,两套第二伸缩护罩540与升降部324以及移动支撑组件520的连接关系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建造系统,通过第一伸缩护罩530、固定支撑组件510、第一连接部5105和移动部323相配合,移动部323带动第一伸缩护罩530可伸缩地对打印成装置的主体部分进行防护,也避免了移动部323沿第一移动梁322移动时和第一伸缩护罩530之间发生干涉,使用方便;通过第二伸缩护罩540、移动支撑组件520、第二连接部5205和升降相配合,实现了第一伸缩护罩530可伸缩地对升降部324进行防护,也避免了升降部324沿第一移动梁322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和第二伸缩护罩540之间发生干涉,设计巧妙,使用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