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建筑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8387发布日期:2021-10-12 13:3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建筑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建筑及其施工工艺,特别涉及一种低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保温建筑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具有质量好、工期短、耗能低和排放少等优点。与现浇式建筑相比,在环境保护和施工效率方面更具优势。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便是“被动房”,其是指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构造最佳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环境,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使建筑物对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
3.为了实现上述各种需求,在一些容易形成热桥而造成热量散失的地方进行特殊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地梁是与墙体和底板关联的部位,以及墙体与楼板的交界处,容易散失热量,但是,目前并未见有效的手段来解决热量散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建筑保温效果有待改善的缺陷,从而提供了一种保温建筑及其施工工艺。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发明所提供的保温建筑,包括保温地梁,其包括地梁基础及层叠设置于所述地梁基础上的第一保温层,以及,还包括,
7.地梁上体,其贯穿所述第一保温层并与所述地梁基础连接;
8.第二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地梁上体的两侧,所述第二保温层靠近所述地梁基础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保温层连接,以形成保温层/地梁上体/保温层三层结构;
9.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保温层一侧且与所述地梁基础存在交错的部分重叠并通过部分重叠安装于所述地梁基础上;
10.保温墙体,包括墙体和设置于墙体两侧的第四保温层,所述墙体与地梁上体的上端部连接,所述第四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紧密连接;
11.保温楼板,与所述保温墙体连接,使保温地梁、底板、保温墙体和保温楼板围合形成室内空间。
12.进一步地,所述地梁基础和地梁上体所形成结构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凸型;和/或,
13.所述底板上表面还设置第三保温层,所述第三保温层紧贴所述第二保温层的侧面;和/或,
14.所述地梁上体与墙体一体成型。
15.进一步地,所述地梁基础靠近第一保温层的一侧上间隔设置若干贯穿第一保温层的第一凸起,若干第一凸起形成第一凸起排,所述地梁上体通过所述第一凸起排与所述地
梁基础连接;
16.所述第四保温层卯榫连接于第二保温层上,或者所述第四保温层粘结于第二保温层上。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保温层平齐;
18.所述第一凸起的宽度小于所述地梁上体的宽度。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层上设置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保温层靠近所述地梁基础的端部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以实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温层上设置一个凹槽,两个第二保温层中,其中一个通过凹槽与第一保温层连接,另一个粘贴于第一保温层上。
21.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外挂墙板的拉结件,所述拉结件包括前置锚栓,其包括前置锚栓和前置锚盘,所述前置锚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栓体和第二栓体,所述前置锚盘安装于所述第一栓体远离所述第二栓体的端部上,所述第一栓体用于形成第一插入区,所述第二栓体用于形成第二插入区;以及,还包括,
22.后置锚栓,包括后置栓体和后置锚盘,所述后置栓体的一端与前置锚盘连接,另一端与后置锚盘连接。
23.进一步地,在所述地梁基础靠近第一保温层的一侧上间隔设置若干贯穿第一保温层的第二凸起,且第二凸起设置于第二保温层靠近室内的一侧;
24.若干第二凸起形成第二凸起排,所述底板通过第二凸起排安装于所述地梁基础上。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保温层平齐。
26.进一步地,所述地梁基础的相对两端部还设置向外延伸的加强钢筋,用于相邻保温地梁之间的连接;所述地梁上体背离所述地梁基础的端部还设置向外延伸的加强钢筋,用于连接墙体;或,
27.所述地梁基础的相对两端部还设置套筒结构,用于相邻保温地梁之间的连接;所述地梁上体背离所述地梁基础的端部还设置套筒结构,用于连接墙体。
28.进一步地,所述墙体的底部设置套筒结构或者所述墙体的底部延伸设置钢筋,通过套筒结构或者钢筋实现墙体与地梁上体的连接;
29.所述墙体的顶部设置套筒结构或者所述墙体的顶部延伸设置钢筋,通过套筒结构或者钢筋实现墙体与保温楼板的连接;
30.所述墙体的两侧设置套筒结构或者所述墙体的两侧延伸设置钢筋,通过套筒结构或者钢筋实现相邻墙体之间的连接。
31.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保温建筑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32.铺设保温地梁,相邻保温地梁之间彼此连接;
33.将底板装配在保温地梁上,使底板四周的端部与四周的保温地梁连接;
34.将保温墙体装配在保温地梁上,相邻保温墙体之间彼此连接;
35.将保温楼板装配在保温墙体的上端部上,使保温楼板四周的边缘与四周的保温墙体的上端部连接。
36.一种具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铺设保温地梁,保温地梁之间通过竖直方向的槽口后浇带连接;(2)通过坐浆连接的方式将底板装配在保温地梁上;(3)将保温墙
体与保温地梁通过套筒进行连接,对保温墙体与保温地梁连接套筒进行注浆;(4)补充保温墙体边缘的保温材料,保温墙体之间通过竖直槽口后浇带进行连接;(5)将保温墙体与保温楼板通过套筒进行连接,对保温墙体顶部套筒进行注浆;(6)补充保温楼板边缘的保温材料。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8.(1)本发明所提供的保温建筑,包括保温地梁,其包括地梁基础及层叠设置于地梁基础上的第一保温层,以及,还包括地梁上体,其贯穿所述第一保温层并与所述地梁基础连接;第二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地梁上体的两侧,所述第二保温层靠近所述地梁基础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保温层连接,以形成保温层/地梁上体/保温层三层结构。上述保温建筑,通过在特定位置设置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能在地梁与墙体的交界处形成很好地保温效果;通过设置包括墙体及墙体两侧的第四保温层的保温墙体,墙体与地梁上体的上端部连接,并使第四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紧密连接,提高了墙体与保温地梁交界处的保温效果;通过在第二保温层一侧设置底板,底板与地梁基础存在交错的部分重叠并通过部分重叠安装于地梁基础上,这样能更好地将热量维持在室内;通过设置与保温墙体连接的保温楼板,使保温地梁、底板、保温墙体和保温楼板围合形成室内空间,最终解决建筑内容易出现热量散失的问题,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
39.(2)本发明所提供的保温建筑,在底板上表面还设置第三保温层,第三保温层紧贴第二保温层的侧面,这提高底板和墙体交界处的保温效果;地梁上体与墙体一体成型,这样可以提高两者的结合强度。
40.(3)本发明所提供的保温建筑,优化了保温墙体(也即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提高了保温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性能。使用拉结件锚固保温材料和外挂墙板,有利于预制保温墙体的牢固安装,避免出现晃动和松散。
41.(4)本发明所提供的保温建筑的施工工艺,铺设保温地梁,相邻保温地梁之间彼此连接;将底板装配在保温地梁上,使底板四周的端部与四周的保温地梁连接;将保温墙体装配在保温地梁上,相邻保温墙体之间彼此连接;将保温楼板装配在保温墙体的上端部上,使保温楼板四周的边缘与四周的保温墙体的上端部连接,上述施工工艺施工操作方便快捷,可缩短施工工期,并有效减少了周转料具、人工、材料成本的支出。此外,本发明中第二保温层充当预制模板,简化了预制流程,施工便捷,节省了模板材料,降低了预制和建筑成本。
附图说明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温地梁的俯视图;
44.图2为图1中沿a-a的截面图;
45.图3为地梁基础的立体图;
46.图4为地梁基础和第一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47.图5为保温地梁的立体图;
48.图6为底板与保温地梁的装配关系图;
49.图7为底板与第三保温层的复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50.图8为墙体的俯视图;
51.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温建筑的一种立体图;
52.图10为保温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1为图10中保温楼板的立体图;
54.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拉结件的立体结构图;
55.图13为图12的拉结件中前置锚栓的侧视图;
56.图14为图12的拉结件中后置锚栓的立体结构图;
57.图15为图12的拉结件外挂外挂墙板后的立体结构图;
58.附图标记说明:
59.1-前置锚栓;1a-前置锚盘;1b-第一栓体;1c-第二栓体;1d-紧固结构;1e-锚栓孔;1f-第一插入区;1g-第二插入区;
60.2-后置锚栓;2a-后置锚盘;2b-后置栓体;2c-六角螺母;3-墙板;
61.110-保温地梁;111-地梁基础;112-第一保温层;113-地梁上体;114-第二保温层;115-第一凸起;116-凹槽;117-第二凸起;118-第三保温层;119-底板;120-第四保温层;121-墙体;122-槽口;123-保温墙体;124-保温楼板;125-第五保温层;126-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6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66.实施例1
6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建筑,如图1-图11所示,包括保温地梁110,其包括地梁基础111及层叠设置于地梁基础111上的第一保温层112,以及,还包括地梁上体113,其贯穿第一保温层112并与地梁基础111连接;具体地,第一保温层112可为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岩棉板、岩棉条、真空绝热板中至少一种;地梁基础111可由混凝土浇筑形成,内设加强
钢筋;地梁上体113可由混凝土浇筑形成,内设加强钢筋;
68.第二保温层114,设置于地梁上体113的两侧,第二保温层114靠近地梁基础111的端部与第一保温层112连接,以形成保温层/地梁上体/保温层三层结构;具体地,第二保温层114可为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岩棉板、岩棉条、真空绝热板中至少一种;
69.底板119,设置于第二保温层114一侧且与地梁基础111存在交错的部分重叠并通过部分重叠安装于地梁基础111上;具体地,底板119的一侧紧紧贴第二保温层114,这样密封和保温效果更好;
70.保温墙体123,包括墙体121和设置于墙体两侧的第四保温层120,所述墙体121与地梁上体113的上端部连接,所述第四保温层120与第二保温层114紧密连接;具体地,第四保温层120可为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岩棉板、岩棉条、真空绝热板中至少一种;为了实现第四保温层120与第二保温层114紧密连接,一种实施方式,第四保温层120卯榫连接于第二保温层114上,另一实施方式中,第四保温层120粘结于第二保温层114上,例如可以通过密封胶。为了保证地梁上体113与墙体121两者的结合强度,地梁上体113与墙体121一体成型;
71.保温楼板124,与保温墙体123连接,具体地,保温楼板四周的边缘与四周的保温墙体的上端部连接,例如保温楼板124和保温墙体123通过套筒进行连接,并对保温墙体123顶部套筒进行注浆,使保温地梁110、底板119、保温墙体123和保温楼板124围合形成室内空间。
72.上述保温建筑中,通过在特定位置设置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能在地梁与墙体的交界处形成很好地保温效果;通过设置包括墙体及墙体两侧的第四保温层的保温墙体,墙体与地梁上体的上端部连接,并使第四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紧密连接,提高了墙体与保温地梁交界处的保温效果;通过在第二保温层一侧设置底板,底板与地梁基础存在交错的部分重叠并通过部分重叠安装于地梁基础上,这样能更好地将热量维持在室内;通过设置与保温墙体连接的保温楼板,使保温地梁、底板、保温墙体和保温楼板围合形成室内空间,最终解决建筑内容易出现热量散失的问题,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
73.如图2所示,地梁基础111和地梁上体113所形成结构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凸型;具体地,地梁上体113垂直于地梁基础111设置。
74.如图7所示,底板119的上表还设置第三保温层118,第三保温层118与第二保温层114连接,第三保温层紧贴第二保温层的侧面。底板119可由混凝土浇筑形成,内设加强钢筋,第三保温层118预制在混凝土的上部。底板119与保温地梁之间为搭接关系,底板119搭在保温地梁110的地梁内侧。
75.为了实现地梁上体113与地梁基础111的连接,如图3所示,地梁基础111靠近第一保温层112的一侧上间隔设置若干贯穿第一保温层112的第一凸起115,若干第一凸起115形成第一凸起排,地梁上体113通过第一凸起排与地梁基础111连接;地梁上体113与第一凸起115一体成型,例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地梁上体113与第一凸起115浇筑成一体。
76.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凸起115与第一保温层112平齐;第一凸起115的宽度小于地梁上体113的宽度,这样设置可以是使地梁上体113盖在第一保温层112上,提高了保温效果。
77.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保温层112上设置至少一个凹槽116,第二保温层114靠近地
梁基础111的端部嵌设于凹槽116内,以实现第一保温层112和第二保温层114的连接;例如,如图2和4所示,第一保温层112上设置一个凹槽116,两个第二保温层中,其中一个通过凹槽116与第一保温层连接,另一个粘贴于第一保温层112上。
78.如图3和4所示,在地梁基础111靠近第一保温层112的一侧上间隔设置若干贯穿第一保温层112的第二凸起117,且第二凸起117设置于第二保温层114靠近室内的一侧;若干第二凸起形成第二凸起排。如图6所示。通过第二凸起排与底板119连接,具体地,两者一体成型,例如通过混凝土一体浇筑。
79.进一步地,第二凸起117与第一保温层112平齐,这样可以水平在第二凸起117形成底板119。为了提高保温效果,如图7所示,底板119的上表还设置第三保温层118,第三保温层118与第二保温层114连接。底板119可由混凝土浇筑形成,内设加强钢筋,第三保温层118预制在混凝土的上部。底板119与保温地梁之间为搭接关系,底板119搭在保温地梁的地梁内侧。
80.一种实施方式中,地梁基础111的相对两端部还设置向外延伸的加强钢筋,用于相邻保温地梁之间的连接,具体地,向外延伸的加强钢筋可通过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套管灌浆连接和焊接方式进行相互连接;地梁上体113背离地梁基础111的端部还设置向外延伸的加强钢筋,用于连接墙体,具体地,向外延伸的加强钢筋可通过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套管灌浆连接和焊接方式进行相互连接。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地梁基础111的相对两端部还设置套筒结构,用于相邻保温地梁之间的连接;地梁上体113背离地梁基础111的端部还设置套筒结构,用于连接墙体。
81.进一步地,墙体121的底部设置套筒结构或者墙体121的底部延伸设置钢筋,通过套筒结构或者钢筋实现墙体121与地梁上体113的连接;
82.墙体121的顶部设置套筒结构或者墙体121的顶部延伸设置钢筋,通过套筒结构或者钢筋实现墙体121与保温楼板的连接;
83.墙体121的两侧设置套筒结构或者墙体121的两侧延伸设置钢筋,通过套筒结构或者钢筋实现相邻墙体之间的连接。
84.例如,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保温地梁与保温墙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套筒连接;保温地梁与底板之间连接方式为坐浆连接;保温墙体之间为后浇带连接;预制保温墙体与保温楼板之间连接方式为套筒连接,保温楼板与保温墙体接触部分垂直于保温楼板方向,使加强筋延伸至保温楼板的外侧,用于与保温墙体进行套筒连接。
8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上,如图12-图15,还包括用于外挂墙板的拉结件,包括前置锚栓1,其包括前置锚栓和前置锚盘1a,前置锚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栓体1b和第二栓体1c,前置锚盘1a安装于第一栓体1b远离第二栓体1c的端部上,第一栓体1b用于形成第一插入区1f,例如第一插入区1f为位于外保温层中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外保温层具体可指第二保温层114,第二栓体1c用于形成第二插入区1g,例如第二插入区1g为位于混凝土中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中的区域可以指墙体121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前置锚栓和前置锚盘一体成型;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前置锚栓和前置锚盘可拆卸连接,以及,还包括,
86.后置锚栓2,包括后置栓体2b和后置锚盘2a,后置栓体2b的一端与前置锚盘1a连接,另一端与后置锚盘2a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后置栓体和后置锚盘一体成型;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后置栓体和后置锚盘可拆卸连接。
87.上述拉结件中,通过设置前置锚栓1,其包括前置锚栓和前置锚盘1a,前置锚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栓体1b和第二栓体1c,前置锚盘1a安装于第一栓体1b远离第二栓体1c的端部上,第一栓体1b用于形成第一插入区1f,例如可以用于固定墙体的外保温层,第二栓体1c用于形成第二插入区1g,例如可以用于将前置锚栓固定于混凝土墙体中;通过两个栓体实现功能层的牢固结合;同时,还设置后置锚栓2,其包括后置栓体2b和后置锚盘2a,后置栓体2b的一端与前置锚盘1a连接,另一端与后置锚盘2a连接,也即通过后置锚盘2a来固定外部部件,例如墙板等,最终实现墙体外多个功能层有效结合的目的。
88.如图12或13所示,第一栓体1b的外壁上设置紧固结构,拉结件安装后,紧固结构用于紧固第一插入区1f内的外部部件,例如外部部件为外保温层;具体地,紧固结构为宝塔接头结构,宝塔接头结构的材质可为pe、abs或pc。
89.可选的实施方式,前置锚盘1a上设置若干贯穿其的通孔,可以节约成本。
90.如图15所示,可选的实施方式,前置锚盘1a为圆盘结构,后置锚盘2a为四边形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四边形板外挂墙板3,方便简单,且结合牢固。
9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一栓体1b为中空套管,第二栓体1c嵌插于中空套管内且部分裸露于中空套管外以用于形成第二插入区1g。这样设置,方便拆卸安装的同时,保证了第二栓体1c的直径小于第一栓体1b的直径,使其更容易更牢固地固定于混凝土墙体中;具体地,中空套管靠近前置锚盘1a的端部内设置内螺纹以形成锚栓孔1e,后置栓体一端部外壁设置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螺纹连接;更具体地,第二栓体为螺纹钢,螺纹钢与中空套管内的内螺纹配合,螺纹钢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中空套管内;锚栓孔外壁的材质为螺纹钢、pe、abs或pc;后置锚盘的材质为pe、abs或pc。
92.进一步地,在后置锚盘2a背离后置栓体2b的表面设置六角螺母,方便将后置锚盘2a安装于前置锚盘1a上。
93.上述拉结件的安装方式如图15所示,制备好装配式混凝土预制保温墙体后将拉结件的前置锚栓插入预制保温墙体,第二插入区1g即为螺纹钢插入混凝土墙体中,第一插入区1f即为进入预制保温墙体的保温材料中。将后置栓体2b对准插入锚栓孔,使用扳手拧动六角螺母2c,拧紧至要求的位置,然后安装外挂的墙板3,使后置锚盘埋置在外挂的墙板内。
94.实施例2
9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建筑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96.铺设保温地梁,相邻保温地梁之间彼此连接;
97.将底板装配在保温地梁上,使底板四周的端部与四周的保温地梁连接;
98.将保温墙体装配在保温地梁上,相邻保温墙体之间彼此连接;
99.将保温楼板装配在保温墙体的上端部上,使保温楼板四周的边缘与四周的保温墙体的上端部连接。
100.更为具体的一种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铺设保温地梁,保温地梁之间通过竖直方向的槽口后浇带连接;(2)通过坐浆连接的方式将底板装配在保温地梁上;(3)将保温墙体与保温地梁通过套筒进行连接,对保温墙体与保温地梁连接套筒进行注浆;(4)补充保温墙体边缘的保温材料,保温墙体之间通过槽口122后浇带进行连接,该槽口122为竖直槽口;(5)将保温墙体与保温楼板通过套筒进行连接,对保温墙体顶部套筒进行注浆;(6)补充保温楼板边缘的保温材料。
101.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