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墙拉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7254发布日期:2020-07-10 17:53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穿墙拉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穿墙拉杆。



背景技术:

传统的墙面钢架角码固定采用膨胀螺栓;当遇到砌体填充墙时,砌体强度往往远低于胀栓强度,故在墙体开较长的竖向孔洞,放置可旋转的贯穿拉杆,用以拉结角码,此方式施工量大、费时费力,且对墙体的破坏程度大,且当遇到电梯井或风井等封闭空间时,墙体背部无法放置垫片,拉杆的端部与墙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强度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墙拉杆,解决现有的穿墙拉杆在使用时需要在墙体上开较长的竖向孔洞,费时费力,且穿墙拉杆与墙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小、强度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穿墙拉杆,包括:固定板;

第一折叠板,可开合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各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固定板的开合处弹性连接有第一扭簧;

第二折叠板,可开合地连接于各所述第一折叠板的相对两侧且位于所述固定板的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二折叠板与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开合处弹性连接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开合方向与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开合方向相同;

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端部与所述固定板垂直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合页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一扭簧套接于所述合页的轴的中部,所述第一扭簧的两个支脚分别抵顶所述合页的两扇合页片上,所述第一扭簧抵压所述合页片产生的的方向与所述开合方向相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扭簧包括连续绕设的弹簧体及分别成形于所述弹簧体的两端端部的所述支脚。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板与所述第二折叠板之间通过合页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二扭簧套接于所述合页的轴的中部,所述第二扭簧的两个支脚分别抵顶所述合页的两扇合页片上,所述第二扭簧抵压所述合页片产生的的方向与所述开合方向相反。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为方形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侧的所述第一折叠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延伸段,第二侧的所述第一折叠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宽度、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宽度均不小于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宽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段向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延伸形成分别位于所述第三侧、所述第四侧的第三延伸段;

所述第二延伸段向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延伸形成位于所述第三侧、所述第四侧的第四延伸段,所述第一折叠板在展开状态时相邻的所述第三延伸段和所述第四延伸段之间拼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的第一侧和所述固定板的第二侧的所述第一折叠板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轴为轴对称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外缘和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外缘界定形成圆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拉杆的表面成形有外螺纹。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受到外力可横向折叠的第一折叠板、纵向折叠的第二折叠板使得穿墙拉杆能够缩小自身尺寸进入狭小孔洞,避免传统工艺中需要在墙体开设很长的竖向孔洞,减少了工作内容,提高了施工效率;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在从狭小孔洞穿出时,由于没有外力的作用使得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在第一扭簧、第二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正常展开,增加了穿墙拉杆与墙体之间的受力面积,提高拉结强度,解决了砌体墙面封闭空间、无法在背部放置垫片导致施工强度无法保证的问题。

(2)本发明穿墙拉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既能够方便施工,又同时满足强度要求,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穿墙拉杆展开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穿墙拉杆展开状态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穿墙拉杆的的右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穿墙拉杆的右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穿墙拉杆的右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穿墙拉杆的右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穿墙拉杆的右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叠板折叠的主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叠板折叠的右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同时折叠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固定板1;第一折叠板2;第一扭簧3;第二折叠板4;第二扭簧5;拉杆6。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发明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墙拉杆,包括:固定板1、第一折叠板2、第二折叠板4及拉杆6;第一折叠板2可开合地连接于固定板1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各第一折叠板2与固定板1的开合处弹性链接有第一扭簧3;第二折叠板4可开合地连接于各第一折叠板2的相对两侧且位于固定板1的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二折叠板4与第一折叠板2的开合处弹性连接有第二扭簧5,第二折叠板4的开合方向与第一折叠板2的开合方向相同;拉杆6的一端端部与固定板1垂直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折叠板2与固定板1之间通过合页(图未示)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一扭簧3套接于所述合页的轴的中部,所述第一扭簧3的两个支脚分别抵顶所述合页的两扇合页片上,所述第一扭簧3抵压所述合页片产生的的方向与所述开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扭簧3包括连续绕设的弹簧体及分别成形于所述弹簧体的两端端部的所述支脚。第一折叠板2与第二折叠板4之间通过合页(图未示)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二扭簧套接于所述合页的轴的中部,所述第二扭簧的两个支脚分别抵顶所述合页的两扇合页片上,所述第二扭簧抵压所述合页片产生的的方向与所述开合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扭簧4包括连续绕设的弹簧体及分别成形于所述弹簧体的两端端部的所述支脚。进一步地,第一折叠板2与固定板1之间、第二折叠板4与第一折叠板2分别通过第一扭簧3、第二扭簧5弹性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一折叠板2与固定板1之间、第二折叠板4与第一折叠板2之间均为弹性开合连接,弹性开合连接方式通过合页与扭簧组装形成市面上见到的成品弹簧蝶形铰链,如日本米思米弹簧蝶形铰链hhsp51,在常规的合页轴中部预留空余段,将扭簧套置于该空余段的外部,且扭簧的两个支脚分别位于合页的两扇合页片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板1为矩形板。

如图5、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第五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折叠板4在纵向上的长度和小于第一折叠板2在纵向上的长度,使得第二折叠板4在折叠时折叠的角度受限,小于90度,从而导致穿墙拉杆收缩的尺寸较小,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孔洞的大小选择合适长度的第二折叠板4及第一折叠板2;优选地,如图2、图3、图4及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及第六实施例中,第一侧的第一折叠板2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延伸段,第二侧的所述第一折叠板2的相对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宽度、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宽度均不小于所述第二折叠板4的宽度;使得第二折叠板4横向折叠时贴合于第一折叠板2上而不与其它板体相冲突,从而使得第二折叠板4在折叠时能够折叠至与第一折叠板2重合,提高穿墙拉杆的尺寸收缩幅度。

优选地,两个第一折叠板2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增大第一折叠板2的表面积,使得第一折叠板2在展开状态时与墙壁表面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稳定性好。如图2、图7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六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向靠近所述固定板1的方向延伸形成分别位于第三侧、第四侧的第三延伸段;第二延伸段向靠近固定板1的方向延伸形成位于第三侧、第四侧的第四延伸段,第一折叠板2在展开状态时相邻的第三延伸段和第四延伸段之间拼接。

优选地,第一折叠板2以固定板1的纵向中心轴为轴对称设于固定板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折叠板4以固定板1的横向中心轴为轴对称设于固定板1的第三侧和第四侧;通过对称设置使得第一折叠板2在受到孔洞的左右侧的相同的挤压力时折叠收缩的尺寸相同、第二折叠板4在受到孔洞的上下相同的挤压时折叠收缩的尺寸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拉杆6的表面成形有外螺纹,拉杆6的长度可根据现场需要定制,起到施工方便的作用;拉杆6表面的外螺纹用于与螺母紧固以将穿墙拉杆的末端固定;优选地,在穿墙拉杆穿入孔洞后还需对孔洞进行封堵,以保证孔洞处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第一折叠板2的外缘、第二折叠板4的外缘界定形成圆形;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及第六实施例中,如图3、图5及图7所示,第一折叠板2、第二折叠板4的形状不局限于图2、图4所示,第一折叠板2、第二折叠板4还可以为矩形板。如图6所示,第一折叠板2、第二折叠板4分别为方形板和具有弧形外缘的板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施工需要选择合适的形状以适应不同的孔洞。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穿墙拉杆的结构,以下说明其工作原理。

如图8、图9所示,第一折叠板2与第二折叠板4通过合页连接使得第二折叠板4能够相对第一折叠板2转动,从而使得穿墙拉杆在进入到孔径较小的孔洞内时能够通过折叠而缩小纵向尺寸,使得穿墙拉杆顺利进入到孔洞内;同理如图10所示,通过合页连接第一折叠板2与固定板1使得第一折叠板2能够相对固定板1的第一侧转动,从而使得穿墙拉杆在进入到孔径较小的孔洞内时能够通过折叠而缩小横向尺寸,使得穿墙拉杆顺利进入孔洞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横向是指固定板1的第三侧、第四侧的延伸方向,纵向是指固定板1的第一侧、第二侧的延伸方向。

同时在第一折叠板2、第二折叠板4受孔洞的孔壁的挤压而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折叠板2、第二折叠板4对于相应的第一扭簧3、第二扭簧5施加对应的压力,使得第一扭簧3、第二扭簧5蓄积一定的弹力,当穿墙拉杆从孔洞内穿出时,第一折叠板2、第二折叠板4受到孔洞孔壁的挤压作用力解除,第一扭簧3蓄积的弹力、第二扭簧5蓄积的弹力分别驱动第一折叠板2、第二折叠板4由折叠状态改变为展开状态,由于展开后的第一折叠板2、第二折叠板4的外缘界定形成的大于孔洞的孔径,从而对孔洞起到封堵作用,且在受到拉杆的拉拽作用力后,由于第一扭簧3、第二扭簧5的单向力作用使得第一折叠板2、第二折叠板4不会发生反向折叠,从而牢固地贴设于墙壁表面,由于第一折叠板2、第二折叠板4与墙壁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使得穿墙拉杆的强度更容易满足施工需求。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