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免溺泳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7569发布日期:2020-07-17 17:3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免溺泳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育教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免溺泳池。



背景技术:

现有游泳教学大多数忽略了免溺技能和救溺技能的教学内容,且学时长,学费高,娱乐性差,孩子不易坚持,易对亲子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且现有教学泳池学员较多,游泳馆水质维护效果差,易对孩子皮肤造成损伤,所以现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普及且具有免溺技能和救溺技能的游泳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移动免溺泳池,提供移动斜底水池、可升降箅底台阶、净水系统和移动跳台,通过安装移动轮可被牽引设备整体轻松移动至所需之社区,服务上门,家长不必接送小孩,省时省事;将水泵放置在水池底板倾斜端底部,可以降低噪音;通过卷扬机可以轻松调整可升降箅底台阶所处位置,利于不同身高学员使用,而且即便是力气较小的管理员也容易进行操作,促进就业;该装置中梯形边板、深水端架板、浅水端架板顶部设透明面板,不仅便于管理员及时查看学员状况,避免意外发生,还更利于指导学员正确掌握免溺技能和救溺技能及其姿势等问题,而且方便家长对孩子的学泳玩乐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孩子美好时光;通过净水系统将池内的水循环净化,无需频频更换池水即可对池水进行净化,对学员皮肤形成保护的同时极大节省水资源,通过射水咀的强力喷射不断将净水从深水端架板射往浅水端架板,形成净水水流,将学员冲往浅水区,一如自然界潭滩相连的河流,河水从潭深处流往滩浅处,学泳其中无丝毫溺水之虞,能够充分快速体悟水之于人体天然具足的浮力,半小时可以学会游泳,而且射水咀的强力喷射形成水流冲击起到按摩作用,即使关节不好的老人亦可享受激流按摩穴位;比较胆小的学员可以通过移动跳台到深水端站在站台板上,消除从移动跳台直接跳入水中的恐惧;当学员发生意外,通过卷扬机使拉绳松动,可升降箅底台阶即可立即上升,将学员托起,避免溺水危险,通过可升降箅底台阶还可以让学员进行潜泳的姿势学习;通过移动跳台,可以将学员从浅水区移动至深水区,方便学员跳水,既省时间又避免行走地面造成污染池水,跳台扶手低,增强其稳定性,避免对学员造成伤害;梯形边板顶部间距小于其底部间距,使其呈口小底大状,减小水张力对梯形边板、深水端架板及浅水端架板的挤压,通过顶杆对梯形边板、深水端架板及浅水端架板的推压,形成双层防护,加固池体,防止池体面板由于水张力而崩塌;在浅水端架板下方的支架框设置梯杠,方便学员攀爬,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池体顶部设置凉棚,可以对阳光进行遮挡,避免长时间照晒对学员造成伤害,当不需要遮挡时,可将遮阳篷拉开,即可对池内进行照晒;该设备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且能快速学会潜泳同时牢固掌握免溺技能和救溺技能,为就业能力较差人士提供就业岗位;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宜广泛推广。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免溺泳池,包括移动斜底水池、可升降箅底台阶、净水系统和移动跳台,所述可升降箅底台阶位于移动斜底水池表层水面,所述净水水流位于移动斜底水池表面,所述移动跳台横跨移动斜底水池顶部的平行轨道上;所述移动斜底水池,其包括斜底水池框架、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倾斜端底部且数个顺序由低至高的水池支架、铺设在斜底水池框架内的水池底板、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内且底部分别与水池底板相对两侧顶部连接的一组梯形边板、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内且两侧端分别与梯形边板较高侧端面相连接的深水端架板、设置在深水端架板内侧的站台架、设置在站台架顶部的站台板、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内且两侧端分别与梯形边板较短侧端面相连接的浅水端架板、分别设置在梯形边板和深水端架板顶部且外侧表面与斜底水池框架内侧表面相贴的透明面板、分别设置在梯形边板外侧且深水端浅水端交接处与斜底水池框架底部活动连接的移动轮、设置在水池支架顶部的凉棚支杆、两端分别与相邻凉棚支杆相连接的凉棚横杆、边沿处分别活动连接在凉棚横杆上的遮阳篷;所述水池支架,其包括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底部倾斜端下表面的多个卡槽、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下方且顶部分别插装在卡槽内的支架框。

较优地,所述净水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水池底板倾斜端下表面相对两侧的一组水泵、分别设置在水池底板倾斜端下表面且输出端与水泵输入端相连接的负离子水发生器、一端与负离子水发生器输入端相连接且另一端位于移动斜底水池内深水端底部的吸水管、设置在移动斜底水池内深水端底部且与吸水管输入端相连接的滤水器、设置在深水端架板表面顶部的一组出水孔、一端与水泵输出端相连接且另一端贯穿出水孔的出水管、设置在移动斜底水池内深水端且与出水管输出端相连接的一组射水咀。

较优地,所述可升降箅底台阶,其包括设置在水池底板上方的一号水箅、设置在水池底板上方靠近浅水端架板处且与一号水箅两端相连接的链环、设置在水池底板上表面且一端通过绑绳与一号水箅相连接位于深水区的二号水箅、设置在一号水箅上表面且位于倾斜端上的多个三角垫板、分别设置在三角垫板上表面的一号箅底本体、设置在三角垫板上且位于一号箅底本体一侧的一号漏水间隔、等距离设置在二号水箅上表面的多个二号箅底本体、分别设置在二号箅底本体一侧的二号漏水间隔、设置在水池底板上相对两端且位于深水区与浅水区相交处的一号定滑轮、设置在水池底板上相对两端且靠近深水端架板端的二号定滑轮、设置在深水端架板顶部两端且分别与二号定滑轮位置相对应处的三号定滑轮、设置在深水端架板外侧底部且分别与三号定滑轮位置相对应处的四号定滑轮、设置在梯形边板外侧底部且靠近一号定滑轮位置的五号定滑轮、设置在水池底板倾斜端下表面的卷扬机、设置在水池底板倾斜端下表面且输出端与卷扬机输入端相连接的电机、一端与卷扬机相连接且另一端依次穿过五号定滑轮、四号定滑轮、三号定滑轮、二号定滑轮的y型拉绳、拉绳较短一端与二号水箅一端底部且靠近深水端架板处连接、拉绳较长一端穿过一号定滑轮与一号水箅底部且靠近一号水箅与二号水箅连接端相连接、设置在一号箅底本体和二号箅底本体上方且位于移动斜底水池内的免溺区。

较优地,所述移动跳台,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顶部且分别位于梯形边板外侧的一组平行轨道、横跨两平行轨道顶部且位于免溺区上方的移动跳台架、分别设置在移动跳台架底部两端且侧表面与平行轨道外侧表面相触的一组卧轴承、分别设置在移动跳台架两端下表面且底部与两平行轨道上表面相触的一组立轴承、设置在移动跳台架上表面且位于免溺区上方的跳板、一侧与移动跳台架相连接且另一侧与跳板相连接的合页、设置在跳板顶部相对两端的一对扶手、设置在浅水端架板下方的支架框内的多个梯杠。

较优地,所述移动轮中心处设有轴棍,所述斜底水池框架底部且位于深水区处由方管组成,所述斜底水池框架底部且位于深水区与浅水区相连接处的方管两端侧表面分别设有定位孔,所述轴棍一端与移动轮中心处相连接且另一端插装在方管内,所述轴棍侧表面且与定位孔相对应处设有插孔,所述轴棍另一端插装在方管内并通过紧固螺栓贯穿定位孔与插孔相连接。

较优地,所述梯形边板之间顶部间距小于水池底板宽度。

较优地,所述一号水箅由数个两端分别贯穿辊轴相连接的一号管材构成,所述二号水箅由数个两端分别贯穿辊轴相连接的二号管材构成。

较优地,所述一号管材与二号管材直径相同、数量相等,所述一号管材长度大于二号管材长度。

较优地,所述浅水端架板呈透明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安装移动轮可被牽引设备整体轻松移动至所需之社区,服务上门,家长不必接送小孩,省时省事;将水泵放置在水池底板倾斜端底部,可以降低噪音;通过卷扬机可以轻松调整可升降箅底台阶所处位置,利于不同身高学员使用,而且即便是力气较小的管理员也可进行操作,促进就业;该装置中梯形边板、深水端架板、浅水端架板顶部设透明面板,不仅便于管理员及时查看学员状况,避免意外发生,还更利于指导学员正确掌握免溺技能和救溺技能及其姿势等问题,而且方便家长对孩子的学泳玩乐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孩子美好时光;通过净水系统将池内的水循环净化,无需频频更换池水即可对池水进行净化,对学员皮肤形成保护的同时极大节省水资源,通过射水咀的强力喷射不断将净水从深水端架板射往浅水端架板,形成净水水流,将学员冲往浅水区,一如自然界潭滩相连的河流,河水从潭深处流往滩浅处,学泳其中无丝毫溺水之虞,能够充分快速体悟水之于人体天然具足的浮力,半小时可以学会游泳,而且射水咀的强力喷射形成水流冲击起到按摩作用,即使关节不好的老人亦可享受激流按摩穴位;比较胆小的学员可以通过移动跳台到深水端站在站台板上,缓解从移动跳台直接跳入水中的恐惧;当学员发生意外,通过卷扬机使拉绳松动,可升降箅底台阶即可立即上升,将学员托起,避免溺水危险,通过可升降箅底台阶还可以让学员进行潜泳的姿势学习;通过移动跳台,可以将学员从浅水区移动至深水区,方便学员跳水,既省时间又避免行走地面造成污染池水,跳台扶手低,增强其稳定性,避免对学员造成伤害;梯形边板顶部间距小于其底部间距,使其呈口小底大状,减小水张力对梯形边板、深水端架板及浅水端架板的挤压,通过顶杆对梯形边板、深水端架板及浅水端架板的推压,形成双层防护,加固池体,防止池体面板由于水张力而崩塌;在浅水端架板下方的支架框设置梯杠,方便学员攀爬,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池体顶部设置凉棚,可以对阳光进行遮挡,避免长时间照晒对学员造成伤害,当不需要遮挡时,可将遮阳篷拉开,即可对池内进行照晒;该设备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且能快速学会潜泳同时牢固掌握免溺技能和救溺技能,为就业能力较差人士提供就业岗位;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宜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可升降箅底台阶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可升降箅底台阶主视图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净水系统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结构净水系统主视图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结构可升降箅底台阶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结构一号水箅和二号水箅连接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结构左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结构右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结构移动跳台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结构移动轮连接状态俯视图局部剖面示意图。

1-斜底水池框架;2-水池底板;3-梯形边板;4-深水端架板;5-浅水端架板;6-透明面板;7-移动轮;8-凉棚支杆;9-凉棚横杆;10-遮阳篷;11-卡槽;12-支架框;13-水泵;14-负离子水发生器;15-吸水管;16-滤水器;17-出水孔;18-出水管;19-射水咀;20-一号水箅;21-链环;22-二号水箅;23-三角垫板;24-一号箅底本体;25-一号漏水间隔;26-二号箅底本体;27-二号漏水间隔;28-一号定滑轮;29-二号定滑轮;30-三号定滑轮;31-四号定滑轮;32-五号定滑轮;33-卷扬机;34-电机;35-y型拉绳;36-免溺区;37-平行轨道;38-移动跳台架;39-卧轴承;40-立轴承;41-跳板;42-合页;43-扶手;44-梯杠;45-轴棍;46-方管;47-定位孔;48-插孔;49-紧固螺栓;50-一号管材;51-二号管材;52-站台架;53-站台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免溺泳池,包括移动斜底水池、可升降箅底台阶、净水系统和移动跳台,所述可升降箅底台阶位于移动斜底水池表层水面,所述净水水流位于移动斜底水池表面,所述移动跳台横跨移动斜底水池顶部的平行轨道37上;所述移动斜底水池,其包括斜底水池框架1、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1倾斜端底部且数个顺序由低至高的水池支架、铺设在斜底水池框架1内的水池底板2、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1内且底部分别与水池底板2相对两侧顶部连接的一组梯形边板3、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1内且两侧端分别与梯形边板3较高侧端面相连接的深水端架板4、设置在深水端架板内侧的站台架52、设置在站台架52顶部的站台板53、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1内且两侧端分别与梯形边板3较短侧端面相连接的浅水端架板5、分别设置在梯形边板3和深水端架板4顶部且外侧表面与斜底水池框架1内侧表面相贴的透明面板6、分别设置在梯形边板3外侧且深水端浅水端交接处与斜底水池框架1底部活动连接的移动轮7、设置在水池支架顶部的凉棚支杆8、两端分别与相邻凉棚支杆8相连接的凉棚横杆9、边沿处分别活动连接在凉棚横杆9上的遮阳篷10;所述水池支架,其包括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1底部倾斜端下表面的多个卡槽11、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1下方且顶部分别插装在卡槽11内的支架框12。

其中,所述净水系统,其包括设置在水池底板2倾斜端下表面相对两侧的一组水泵13、分别设置在水池底板2倾斜端下表面且输出端与水泵13输入端相连接的负离子水发生器14、一端与负离子水发生器14输入端相连接且另一端位于移动斜底水池内深水端底部的吸水管15、设置在移动斜底水池内深水端底部且与吸水管15输入端相连接的滤水器16、设置在深水端架板4表面顶部的一组出水孔17、一端与水泵13输出端相连接且另一端贯穿出水孔17的出水管18、设置在移动斜底水池内深水端且与出水管18输出端相连接的一组射水咀19;所述可升降箅底台阶,其包括设置在水池底板2上方的一号水箅20、设置在水池底板2上方靠近浅水端架板5处且与一号水箅20两端相连接的链环21、设置在水池底板2上表面且一端通过绑绳与一号水箅20相连接位于深水区的二号水箅22、设置在一号水箅20上表面且位于倾斜端上的多个三角垫板23、分别设置在三角垫板23上表面的一号箅底本体24、设置在三角垫板23上且位于一号箅底本体24一侧的一号漏水间隔25、等距离设置在二号水箅22上表面的多个二号箅底本体26、分别设置在二号箅底本体26一侧的二号漏水间隔27、设置在水池底板2上相对两端且位于深水区与浅水区相交处的一号定滑轮28、设置在水池底板2上相对两端且靠近深水端架板4端的二号定滑轮29、设置在深水端架板4顶部两端且分别与二号定滑轮29位置相对应处的三号定滑轮30、设置在深水端架板4外侧底部且分别与三号定滑轮30位置相对应处的四号定滑轮31、设置在梯形边板3外侧底部且靠近一号定滑轮28位置的五号定滑轮32、设置在水池底板2倾斜端下表面的卷扬机33、设置在水池底板2倾斜端下表面且输出端与卷扬机33输入端相连接的电机34、一端与卷扬机33相连接且另一端依次穿过五号定滑轮32、四号定滑轮31、三号定滑轮30、二号定滑轮29的y型拉绳35、拉绳较短一端与二号水箅22一端底部且靠近深水端架板4处连接、拉绳较长一端穿过一号定滑轮28与一号水箅20底部且靠近一号水箅20与二号水箅22连接端相连接、设置在一号箅底本体24和二号箅底本体26上方且位于移动斜底水池内的免溺区36;所述移动跳台,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斜底水池框架1顶部且分别位于梯形边板3外侧的一组平行轨道37、横跨两平行轨道37顶部且位于免溺区36上方的移动跳台架38、分别设置在移动跳台架38底部两端且侧表面与平行轨道37外侧表面相触的一组卧轴承39、分别设置在移动跳台架38两端下表面且底部与两平行轨道37上表面相触的一组立轴承40、设置在移动跳台架38上表面且位于免溺区36上方的跳板41、一侧与移动跳台架38相连接且另一侧与跳板41相连接的合页42、设置在跳板41顶部相对两端的一对扶手43、设置在浅水端架板5下方的支架框12内的多个梯杠44;所述移动轮7中心处设有轴棍45,所述斜底水池框架1底部且位于深水区处由方管46组成,所述斜底水池框架1底部且位于深水区与浅水区相连接处的方管46两端侧表面分别设有定位孔47,所述轴棍45一端与移动轮7中心处相连接且另一端插装在方管46内,所述轴棍45侧表面且与定位孔47相对应处设有插孔48,所述轴棍45另一端插装在方管46内并通过紧固螺栓49贯穿定位孔47与插孔48相连接;所述梯形边板3之间顶部间距小于水池底板2宽度;所述一号水箅20由数个两端分别贯穿辊轴相连接的一号管材50构成,所述二号水箅22由数个两端分别贯穿辊轴相连接的二号管材51构成;所述一号管材50与二号管材51直径相同、数量相等,所述一号管材50长度大于二号管材51长度;所述浅水端架板5呈透明状。

本发明的使用状态为:将水池支架按由低至高的顺序对移动斜底水池框架1进行支撑固定,并将水池底板2放置在水池支架的顶部,支架横担起到支撑作用,放置好后,分别将深水端架板4和浅水端架板5放置在水池底板2两端,将深水端架板4放置在水池支架较低一端,将浅水端架板5放置在水池支架较高一端,并且将梯形边板3分别竖置在水池底板2相对两侧,使梯形边板3一端与浅水端架板5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深水端架板4相连接,并将透明面板6分别安装在梯形边板3、深水端架板4和浅水端架板5顶部,所述可升降箅底台阶,呈长方形,其材料内部呈空心状,类似街道两边快速漏水的水箅,其在浅水端的辊轴与水池底板2浅水端的链环21相连接,位置固定便能活动,拉绳一端与卷扬机33相连接,拉绳另两端同时穿过五号定滑轮32、四号定滑轮31、三号定滑轮30和二号定滑轮29,穿过二号定滑轮29后,拉绳较短一端与二号水箅22一端底部且靠近深水端架板4处连接,拉绳较长一端穿过一号定滑轮28与一号水箅20底部且靠近一号水箅20与二号水箅22连接端相连接,通过卷扬机33松动拉绳,即可根据学员身高调整一号水箅20与二号篦底架所处高度,当拉绳抓紧,即可使浮于池水水面的可升降箅底台阶下沉与水底相贴形成免溺区36,拉绳放松,可升降箅底台阶即可立即上浮恢复原本浮于池水水面位置,立即将突发疾病如癫痫或腿抽筋学员托出水面实现免溺,可升降箅底台阶为身高不同的学员学习蛙泳提供水深及腰、水深及胸、水深及肩适当立足点,还为学习游泳的学员提供了恰当的抓手;所述净水水流实质上是一个多功能水处理系统,水池底板2下面设置有水泵13,水泵13吸水管15端连接有滤水器16,滤水器16对池体内的水进行杀菌消毒净化,水泵13出水管18连接有射水咀19,循环不断将滤水器16净化的净水从深水端架板4上部的中间射往浅水端架板5内侧而形成净水水流,一如自然界与潭滩相连接的河流,河水从潭深处流往滩浅处,学游泳其中,既浅深适度又毫无溺水之虞,根本不需用充气泳圈以防溺,几分钟即充分快速体悟水之于人体天然具足的浮力,半小时可学会游泳,所述移动跳台亦呈长方形,其两端底部分别设置一对立轴承40和一对卧轴承39,立轴承40能够使横跨于两长边顶端平行轨道37上流畅滑行,卧轴承39使移动跳台架38在滑行过程中避免其偏离轨道,承载学员从浅水端快速到达深水端,既省时间又避免行走地面造成污染池水。通过安装移动轮7可牽引设备整体轻松移动至所需之社区,服务上门,家长不必接送小孩,省时省事;将水泵13放置在水池底板2倾斜端底部,可以降低噪音;通过卷扬机33可以轻松调整可升降箅底台阶所处位置,利于不同身高学员使用,而且即便是力气较小的管理员也可进行操作,促进就业;该装置中梯形边板3、深水端架板4、浅水端架板5顶部设透明面板6,不仅便于管理员及时查看学员状况,避免意外发生,还更利于指导学员正确掌握免溺技能和救溺技能及其姿势等问题,而且方便家长对孩子的学泳玩乐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孩子美好时光;通过净水系统将池内的水循环净化,无需频频更换池水即可对池水进行净化,对学员皮肤形成保护的同时极大节省水资源,通过射水咀19的强力喷射不断将净水从深水端架板4射往浅水端架板5,形成净水水流,将学员冲往浅水区,一如自然界潭滩相连的河流,河水从潭深处流往滩浅处,学泳其中无丝毫溺水之虞,能够充分快速体悟水之于人体天然具足的浮力,半小时可以学会游泳,而且射水咀19的强力喷射形成水流冲击起到按摩作用,即使关节不好的老人亦可享受激流按摩穴位;比较胆小的学员可以通过移动跳台到深水端站在站台板上,缓解从移动跳台直接跳入水中的恐惧;当学员发生意外,通过卷扬机33使拉绳松动,可升降箅底台阶即可立即上升,将学员托起,避免溺水危险,通过可升降箅底台阶还可以让学员进行潜泳的姿势学习;通过移动跳台,可以将学员从浅水区移动至深水区,方便学员跳水,既省时间又避免行走地面造成污染池水,跳台扶手43低,增强其稳定性,避免对学员造成伤害;梯形边板3顶部间距小于其底部间距,使其呈口小底大状,减小水张力对梯形边板3、深水端架板4及浅水端架板5的挤压,通过顶杆对梯形边板3、深水端架板4及浅水端架板5的推压,形成双层防护,加固池体,防止池体面板由于水张力而崩塌;在浅水端架板5下方的支架框12设置梯杠44,方便学员攀爬,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池体顶部设置凉棚,可以对阳光进行遮挡,避免长时间照晒对学员造成伤害,当不需要遮挡时,可将遮阳篷10拉开,即可对池内进行照晒;该设备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且能快速学会潜泳同时牢固掌握免溺技能和救溺技能,为就业能力较差人士提供就业岗位;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宜广泛推广。

实施例1:

会游泳更会潜泳的人更能迅速掌握免溺技能和救溺技能,救溺者需游到溺者背后,避免让溺者抓住救溺者,救溺者潜至溺者身后下方,用脚趾夹住溺者脚趾,即可轻松安全将溺者拖至岸边施救。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学员通过浅水端支撑框上的梯杠44攀爬至移动跳台上,背对深水端坐或蹲于移动跳台跳板41上,屈膝用足一蹬浅水端架顶边,移动跳台载着学员顷刻之间滑行至深水端,站立在移动跳台上面对浅水端架板5,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引体上跃,跳进免溺区36,同时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物理学原理和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学员双脚触底后必然立即上浮冒出水面,随净水水流漂浮至浅水端架板5内侧,重复此过程,即能充分快速体悟水于人体天然具足的浮力,半小时学会游泳。

实施例3:

其他与实施例2相同,学员从浅水端架板5端的倾斜状附梯攀爬进入学游泳免溺区36,身体呈俯卧式,头朝深水端架板4,屏住呼吸,以可升降箅底台阶的三角垫板23为抓手,双手交互为用,攀至深水端架板4内侧,变俯卧式为蹲式,双足用力蹬可升降箅底台阶,身体必然立即上浮冒出水面,当即头向后仰,双臂抡向身后,身体必然随净水水流仰泳至浅水端架板5内侧,重复此过程,半小时,潜泳、仰泳同时学会。

实施例4:

学游泳之先,学员应学会不用手指捏鼻,能屏住呼吸憋气十秒钟,其他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关停水泵13,池水静止,学员面部没入水中十秒钟,然后面部离开水面,快速换一口气,再立即将面部没入水中,再憋气十秒钟,面部又再离开水面,重复此过程,熟练换气至不呛水,之后学员站到水深及腰可升降箅底台阶上,双手任意划水,体会水对掌的阻力,划水速度快慢不同,水的阻力大小各异,体悟水的阻力亦即水的浮力,心领神会之后,学员须面对浅水端架板5,站到可升降箅底台阶水深及胸的台阶上,双掌相合胸前,从水中快速伸出双臂,掌侧立,向身后划水,之后立即收回双臂,再合两掌于胸前,又再立即伸出双臂,向身后侧掌划水,又重新收回双臂,反复练习此蛙泳手式至熟练,之后学员仍需面对浅水端架板5,站到水深及肩的台阶上,调匀呼吸,然后憋气,头部没入水中,两掌快速划水并按水,此动作足以使学员头部露出水面,同时双脚向后一蹬,此一蹬的力度大小,关乎泳速快慢,学员顷刻之间游到浅水端架板54的内侧,重复此过程,半小时即可学会蛙泳。

综上,运用本发明免溺学泳池技术方案,半小时可以学会游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