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的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73559发布日期:2020-08-25 19:0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的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伸缩的立体车库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被越来越普及,而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对停车场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

现有的停车场常为室外露天设置,即在一块平整的水泥地上采用划线的方式形成若干个车位,每个车位中可以停下一辆汽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种停车场中,一个车位中仅仅停下一辆汽车,对车位上方的空间利用率不高,故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可伸缩的立体车库,其能够对车位上方的空间加以利用,提升对车位上方空间的利用率,减少车位空间的浪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伸缩的立体车库,包括库体,所述库体一侧开口;库体中活动设置有用于将库体内部空间分成上下两层空间且可从开口处滑出的承载架;承载架上活动设置有用于承载处于库体上层空间中的汽车且可沿承载架滑出库体开口的承载台;所述库体下层空间中活动设置有用于驱动承载台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库体的设置,可以将车位包裹起来,使得车位与停在其中的汽车不会露天停放,起到了保护车位以及汽车的作用;承载架的设置,将库体分成上下两层,配合承载台的使用,使得一个车位上可以同时停放两辆汽车,增加了对车位上方空间的利用率,减少了车位空间的浪费,而且因为承载架可以从库体中拉出,而承载台又可以在承载架上滑动,配合升降装置的使用,从而方便汽车放入到库体内部上下两层空间中,以便对库体内部空间进行充足的利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载架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以及支撑杆,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均处于所述库体的上层空间中,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水平平行设置,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均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根,所述承载台可水平在第一滑轨以及第二滑轨上滑动;支撑杆设置有竖向平行的多根,支撑杆用于对第一滑轨以及第二滑轨进行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的设置,以便承载台进出库体的上层空间,使得承载台可以将汽车从外部送入库体内部空间中,又可以将汽车从库体内部空间中向外送出,以便汽车的存放与取出;支撑杆的设置,使得第二滑轨在进出库体内部空间中时不易因为自身重力的原因掉下,以便承载台在第一滑轨以及第二滑轨上进行滑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根所述第一滑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根所述第二滑轨之间的距离;第二滑轨靠近第一滑轨一端处设置有用于调节两根第二滑轨相互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第一滑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根第二滑轨之间的距离,方便两根第二滑轨避开两根第一滑轨的阻拦进入到库体的内部空间中,使得第二滑轨在不使用时可以收缩在库体内部空间中,减少第二滑轨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调节组件的设置,使得两根第二滑轨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节,从而方便第二滑轨对准两根第一滑轨,以便承载台沿着第一滑轨滑动到第二滑轨上;而且通过调节组件还可以将两根第二滑轨之间的距离调整至大于两根第一滑轨之间的距离,此时处于两根第二滑轨上方的承载台也就可以避开第二滑轨向下移动,以便处于上层空间中的承载台降下来承载汽车并回到上层空间中。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正反螺纹杆、第一驱动件、传动齿轮组以及伸缩杆,正反螺纹杆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两组螺纹,正反螺纹杆两端分别穿过两根所述第二滑轨,并且正反螺纹杆两端分别通过两组螺纹与两根第二滑轨螺纹连接;第一驱动件固定设置在伸缩杆上,第一驱动件用于通过传动齿轮组驱动正反螺纹杆绕自身轴线转动;传动齿轮组设置在驱动件与正反螺纹杆之间且用于将第一驱动件上的动力传递到正反螺纹杆上;伸缩杆固定设置在两根第二滑轨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滑轨靠近第一滑轨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反螺纹杆的设置,使得正反螺纹杆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与正反螺纹杆两端分别螺纹连接的两根第二滑轨可以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以便达到调节两根第二滑轨之间距离的目的;第一驱动件的设置,为正反螺纹杆的转动提供了动力,以便正反螺纹杆转动;传动齿轮的设置,以便将第一驱动件上输出的动力传递到正反螺纹杆上,以便正反螺纹杆转动;伸缩杆的设置,一方面为第一驱动件提供了安装的位置,以便第一驱动件稳定的输出动力,另一方面自身还不会对调节两根第二滑轨之间的距离产生影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轨从所述库体开口处滑出库体的水平驱动组件,两根第一滑轨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水平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驱动组件的设置,使得第二滑轨就可以自动进出库体,不需要人手动去将第二滑轨拉出;而分别在两根第一滑轨上设置一组水平驱动组件,则使得第二滑轨在滑出时能够受力更加的均匀,不易出现被卡住的情况。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水平驱动组件包括:t形连接件、l形连接件、螺杆以及第二驱动件,t形连接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的下方,t形连接件竖直段远离水平段一端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t形连接件的水平段上水平设置有长孔,t形连接件的水平段一端处于第一滑轨下方,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滑轨下方;l形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下方,l形连接件一端与第二滑轨靠近第一滑轨一端固定连接,l形连接件另一端插入到长孔中,并且t形连接件移动时,l形连接件被带着一起运动,在l形连接件处于长孔中的一端位于长孔靠近另一根第一滑轨一侧处时,两根第二滑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根第一滑轨之间的距离,在l形连接件处于长孔中的一端位于长孔远离另一根第一滑轨一侧处时,两根第二滑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根第一滑轨之间的距离;螺杆转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螺杆穿过t形连接件的竖直段且与t形连接件竖直段螺纹连接;第二驱动件固定设置在第一滑轨上且用于驱动螺杆绕自身轴线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形连接件与l形连接件的设置,将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连接了起来,使得t形连接件在第一滑轨上进行滑动时,第二滑轨可以通过l形连接件沿着第一滑轨滑动,以便第二滑轨滑入或滑出库体,同时还方便使得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形成完整的供承载台进出库体的轨道;同时因为长孔的设置,使得第二滑轨能够更加方便的对准第一滑轨,从而方便承载台从第一滑轨上滑动到第二滑轨上;螺杆与第二驱动件的设置,使得t形连接件的运动可以被自动控制,以便第二滑轨进出库体。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载台上位于自身滑动方向前端的一侧表面处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中活动设置有用于引导汽车开上承载台的引导台,引导台上侧表面呈弧形凸起,并且引导台远离弧形面的一端与容纳槽槽口转动连接;容纳槽的槽口处设置有用于驱动引导台转动进出容纳槽的第三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的设置,以便将引导台收起,使得引导台能够在不使用时可以收起;引导台的设置,则方便汽车开上承载台;第三驱动件的设置,为引导台进出容纳槽提供了动力。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库体下层空间中活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滑轨平行的第三滑轨以及与第二滑轨平行的第四滑轨,第三滑轨通过所述支撑杆与第一滑轨固定连接,第四滑轨也通过支撑杆与第二滑轨固定连接;库体下层空间中也设置有一个承载台,该承载台可在第三滑轨与第四滑轨上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滑轨与第四滑轨的设置,使得库体下层空间中也可以放置一个用于承载汽车的承载台,此时汽车也就可以先被放置在承载台上,然后再进入到库体的下层空间中,相比于汽车直接开入到库体下层空间中,此种方式在停放汽车时会更加的方便,驾驶员也不需要将汽车开入到一个狭小的空间中,降低了操作的难度。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可伸缩立体车库的使用方法,其能够对车位上方的空间加以利用,提升对车位上方空间的利用率,减少车位空间的浪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伸缩立体车库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库体上层空间中需要停放汽车时,首先通过水平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滑轨、第四滑轨以及将第二滑轨与第四滑轨连接起来的支撑杆从库体的内部空间中拉出;

s2.待第二滑轨、第四滑轨以及将第二滑轨与第四滑轨连接起来的支撑杆完全从库体的内部空间中滑出后,再通过调节组件驱动两根第二滑轨分别对准两根第一滑轨、两根第四滑轨分别对准两根第三滑轨;

s3.滑动处于上层空间中的承载台,使得该承载台从第一滑轨滑动到第二滑轨上,并通过升降装置顶动该承载台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使得该承载台与第二滑轨脱离;

s4.再通过调节组件驱动两根第二滑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分开,使得第二滑轨不会影响到处于自身上方的承载台下移;

s5.通过升降装置将处于第二滑轨上方的承载台降下,再将汽车停放在该承载台上;

s6.再通过升降装置将承载台与汽车向上升起至第二滑轨上方,此时通过调节组件驱动第二滑轨对准第一滑轨,升降装置再将处于第二滑轨上方的承载台放置在第二滑轨上;

s7.滑动处于第二滑轨上的承载台,使得该承载台从第二滑轨上滑动至第一滑轨上;

s8.再通过调节组件驱动两根第二滑轨向相互靠拢的方向运动,使得两根第二滑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根第一滑轨之间的距离、两根第四滑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根第三滑轨之间的距离;

s9.最后通过水平驱动组件拉动第二滑轨、第四滑轨以及将第二滑轨与第四滑轨连接起来的支撑杆重新进入到库体空间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滑轨的移动与处于上层空间中承载台的移动分离,使得承载台在承载汽车后,可以先从第二滑轨上移动到第一滑轨上,而不需要跟随第二滑轨一起进入到库体中,相比于承载台与第二滑轨一起移动入库体中的方式,承载台先移动到库体中可以使得第二滑轨不用负重移动,降低了对第二滑轨的磨损,有助于提升第二滑轨的使用寿命,而且分别移动承载台与第二滑轨时会更加的轻松快捷。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步骤s7与s8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s71.在汽车需要停放在库体下层空间中时,滑动处于下层空间中的承载台,使得该承载台从第三滑轨滑动到第四滑轨上,然后再将汽车停放在该承载台上;

s72.在汽车完全处于承载台上后,将承载台从第四滑轨上滑动至第三滑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库体下层空间中也可以通过承载台将汽车放入其中,以降低将汽车放入库体中的难度;同时该承载台也不易加速第四滑轨的损耗。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实现了对车位上方空间的利用,使得一个车位可以同时放入两辆汽车,提升了对车位空间的利用;

2.将上层空间中承载台的运动与第二滑轨的运动分离、下层空间中承载台的运动与第四滑轨的运动分离,使得负重的承载台不易对第二滑轨以及第四滑轨造成更大的磨损,有助于提升第二滑轨以及第四滑轨的使用寿命,而且负重的承载台、第二滑轨、第四滑轨分别在滑动时也会更加的轻松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承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水平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承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顶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库体;2、承载架;21、第一滑轨;211、引导槽;22、第二滑轨;23、支撑杆;24、第三滑轨;25、第四滑轨;3、承载台;31、平台;311、容纳槽;32、轮体;4、升降装置;5、连接杆;6、调节组件;61、正反螺纹杆;62、第一驱动件;63、传动齿轮组;64、伸缩杆;7、水平驱动组件;71、t形连接件;711、长孔;72、l形连接件;73、螺杆;74、第二驱动件;8、引导台;81、齿条;9、第三驱动件;91、齿轮;10、顶拉组件;101、第四驱动件;102、螺纹杆;103、母连接块;1031、t形孔;104、子连接块;105、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可伸缩的立体车库,其能够提升对车位上方空间的利用率,使得一个车位可以同时放下两辆汽车;立体车库包括库体1,库体1呈长方体形状且为不锈钢材质,库体1一侧开口;库体1中活动设置有用于将库体1内部空间分成上下两层空间且可从开口处滑出的承载架2,承载架2为不锈钢材质;承载架2上活动设置有用于承载处于库体1上层空间中的汽车且可沿承载架2滑出库体1开口的承载台3;库体1下层空间中活动设置有用于驱动承载台3上下运动的升降装置4;在汽车需要放置到库体1上层空间中时,首先需要将承载架2从库体1中拉出,然后再将承载台3从库体1内部滑动至已经滑出库体1的承载架2上,之后通过升降装置4将承载台3从承载架2上降下,此时再将汽车放置在承载台3上,然后再将承载台3连同汽车一起向上升起,使得承载台3被放回至承载架2上,之后再将承载台3沿着承载架2滑回库体1内部,此时汽车也就处于库体1的上层空间中,达到了利用车位上层空间的目的,最后再将承载架2滑回至库体1内部,减少承载架2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其中,参照图1与图2,承载架2包括:第一滑轨21、第二滑轨22、支撑杆23、第三滑轨24以及第四滑轨25,第一滑轨21与第二滑轨22均处于库体1的上层空间中,第一滑轨21与第二滑轨22均为上表面开设有滑槽的长方体柱体,第一滑轨21上的滑槽两端开口,第二滑轨22上的滑槽在靠近第二滑轨22一端处开口,第一滑轨21与第二滑轨22水平平行设置,第一滑轨21、第二滑轨22均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根,两根第二滑轨22处于两根第一滑轨21之间;两根第一滑轨21相互远离的一侧表面与库体1内部对应侧表面之间存在间隙,间隙中设置有多根不锈钢材质的连接杆5,连接杆5两端分别与库体1内部侧壁以及第一滑轨21焊接,使得第一滑轨21被固定在库体1内部,在第二滑轨22滑出库体1,并且第二滑轨22上滑槽一端槽口正对第一滑轨21上滑槽一端槽口时,承载台3可水平在第一滑轨21以及第二滑轨22上沿着滑槽滑动;支撑杆23设置有竖向平行的多根,在本实施例中为四根,四根支撑杆23分别处于两根第二滑轨22的两端处,支撑杆23上端与第二滑轨22焊接,下端与第四滑轨25焊接。

参照图1与图2,第三滑轨24与第四滑轨25也均为上表面开设有滑槽的长方体柱体,第三滑轨24上的滑槽两端开口,第四滑轨25上的滑槽靠近第三滑轨24一端开口,第三滑轨24与第四滑轨25也分别设置有两根,第三滑轨24与库体1侧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也设置有连接杆5,使得两根第三滑轨24分别与两根第一滑轨21上下相对且平行,同时两根第四滑轨25也分别与两根第二滑轨22上下相对且平行;为了方便第四滑轨25跟随第二滑轨22运动,在第四滑轨25的下方还通过螺钉固定有四个滚轮,四根滚轮分别设置在两根第四滑轨25两端的下侧表面上;第三滑轨24上也放置有一个承载台3,该承载台3在第四滑轨25上的滑槽与第三滑轨24上的滑槽连通时,可以沿着第三滑轨24滑动至第四滑轨25上,以便库体1下层空间中放入汽车。

参照图1与图2,为了方便第二滑轨22滑出库体1内部空间中后方便对准第一滑轨21,使得承载台3可以沿着第一滑轨21滑动到第二滑轨22上,在第二滑轨22靠近第一滑轨21一端处设置有用于调节两根第二滑轨22相互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6,使得第二滑轨22在需要进入库体1中时可以与第一滑轨21错开,方便被收起,在承载台3需要从库体1中出来时,两根第二滑轨22可以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以便分别对准一根第一滑轨21。

具体的,参照图2与图3,调节组件6包括:正反螺纹杆61、第一驱动件62、传动齿轮组63以及伸缩杆64,正反螺纹杆61两端分别设置有旋向相反的两组螺纹,正反螺纹杆61两端分别穿过两根第二滑轨22,并且正反螺纹杆61两端分别通过两组螺纹与两根第二滑轨22螺纹连接,在正反螺纹杆61旋转时,两根第二滑轨22就可以向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第一驱动件62为伺服电机,第一驱动件62通过螺钉固定在伸缩杆64上,第一驱动件62用于通过传动齿轮组63驱动正反螺纹杆61绕自身轴线转动;传动齿轮组63设置在驱动件与正反螺纹杆61之间且用于将第一驱动件62上的动力传递到正反螺纹杆61上,传动齿轮组63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一个锥形齿轮套设在正反螺纹杆61的中间处且与正反螺纹杆61键连接,另一个锥齿轮套设在第一驱动件62的输出轴上且与输出轴键连接;伸缩杆64固定设置在两根第二滑轨22之间且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两根第二滑轨22靠近第一滑轨21一端固定连接,伸缩杆64包括一根圆形套管和一根圆形内管,套管套住内管,第一驱动件62安装在套管靠近内管一端的外表面处且处于正反螺纹杆61的中间处。

参照图2与图3,在两根第二滑轨22需要向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时,第一驱动件62通电启动,第一驱动件62上的输出轴输出转动,传动齿轮组63将输出轴上的转动传递到正反螺纹杆61上,使得正反螺纹杆61绕自身轴线转动,此时分别与正反螺纹杆61两端螺纹连接的两根第二滑轨22也就可以向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以达到调节两根第二滑轨22之间距离的目的,方便第二滑轨22上的滑槽对准第一滑轨21上的滑槽,同时也方便第二滑轨22避开第一滑轨21被收入到库体1内部。

参照图2与图3,为了使得第二滑轨22在向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时,第二滑轨22两端、第四滑轨25两端能够同步运动,伸缩杆64设置有四根,四根伸缩杆64分别处于两根第二滑轨22的两端处、两根第四滑轨25的两端处;同时在两根第四滑轨25之间还设置有一组调节组件6,该组调节组件6与两根第二滑轨22之间的调节组件6呈对角设置,在调节两根第二滑轨22之间的距离时,两组调节组件6同时启动与停止,使得两根第二滑轨22以及两根第四滑轨25在移动时受力更加的均匀,移动也更加的顺畅。

参照图1与图2,在第一滑轨2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滑轨22从库体1开口处滑出库体1的水平驱动组件7,使得第二滑轨22能够自动从库体1内部中向外滑出,并且为了两根第二滑轨22在滑出时能够受力平衡,两根第一滑轨21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水平驱动组件7。

具体的,参照图4与图5,水平驱动组件7包括:t形连接件71、l形连接件72、螺杆73以及第二驱动件74,t形连接件71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21的下方,第一滑轨21下侧表面上开设有与自身上侧表面滑槽平行的引导槽211,t形连接件71竖直段远离水平段一端插入引导槽211中与第一滑轨21滑动连接,t形连接件71竖直段的两个对称的侧表面分别与引导槽211的两个侧壁抵接;t形连接件71的水平段上水平开设有长孔711,t形连接件71的水平段一端处于第一滑轨21下方并越过第一滑轨21至第一滑轨21与库体1内部侧表面之间间隙的下方,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滑轨22下方,同时长孔711竖向截面一端也延伸至间隙的下方,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滑轨22下方。

参照图4与图5,l形连接件72设置在第二滑轨22下方,l形连接件72一端与第二滑轨22靠近第一滑轨21一端端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l形连接件72另一端插入到长孔711中,并且l形连接件72穿过长孔711一端处还插接有一个螺栓,该螺栓与长孔711的端口形成隔挡,使得t形连接件71移动时,l形件可以一起跟着移动;在l形连接件72处于长孔711中的一端位于长孔711靠近另一根第一滑轨21一侧处时,两根第二滑轨2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根第一滑轨21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二滑轨22就可以避开第一滑轨21被收入到库体1(参照图1)内部,在l形连接件72处于长孔711中的一端位于长孔711远离另一根第一滑轨21一侧处时,两根第二滑轨2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根第一滑轨21之间的距离,并且在两根第二滑轨22之间的距离等于两根第一滑轨21之间的距离时,第二滑轨22对准第一滑轨21,此时承载台3(参照图1)也就可以从第一滑轨21上滑动至第二滑轨22上。

参照图5,螺杆73转动设置在第一滑轨21上且处于引导槽211中,引导槽211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一个轴承座,螺杆73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轴承座上,螺杆73还穿过t形连接件71的竖直段且与t形连接件71竖直段螺纹连接,在螺杆73转动时,t形连接件71也就可以在引导槽211中沿着螺杆73的轴线方向运动,进而通过l形连接件72带动第二滑轨22滑动;第二驱动件74为伺服电机,第二驱动件74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滑轨21远离第二滑轨22一端处,第二驱动件7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杆73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件74通电启动时,第二驱动件74也就可以通过输出轴驱动螺杆73绕自身轴线转动。

参照图1与图5,在第二滑轨22处于库体1内部空间中时,t形连接件71与l形连接件72均处于第一滑轨21远离库体1开口一端处,此时需要将第二滑轨22从库体1内部空间中滑出,首先对第二驱动件74通电,使得第二驱动件74驱动螺杆73绕自身轴线转动,螺杆73在转动时也就会驱动t形连接件71沿着引导槽211向库体1开口处滑动,而在t形连接件71移动时,l形件也就可以被带着一起向库体1开口处运动,而因为l形件与第二滑轨22固定连接,使得第二滑轨22也就可以从库体1开口处滑出。

参照图2与图5,在调节组件6驱动两根第二滑轨22向相互远离或者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时,l形连接件72处于长孔711中的一端在长孔711中移动,以便实现两根第二滑轨22向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的目的。

参照图2与图6,承载台3包括一个平台31以及安装在平台31下表面上的多个轮体32,平台31呈平板状且为不锈钢材质,轮体32至少安装有四个,可以为四个、六个、八个或者十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四个轮体32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平台31下表面的四个角处,在承载台3在第一滑轨21以及第二滑轨22上滑动时,四个轮体32分别两两在两根第二滑轨22上的两道滑槽中以及两根第一滑轨21上的两道滑槽中滑动。

参照图6与图7,因承载台3上的平台31与地面之间还存在一段距离,所以为了方便汽车开上承载台3,在承载台3中平台31上位于自身滑动方向前端的一侧表面处开上有一个容纳槽311,容纳槽311截面呈长方形,容纳槽311中活动设置有用于引导汽车开上承载台3的引导台8,引导台8整体呈三棱柱形状且上侧的斜面呈弧形凸起,并且引导台8远离弧形面的一端通过一根转轴与容纳槽311槽口转动连接,转轴沿槽口截面方向穿过引导台8且与引导台8转动连接,转轴两端分别插入到容纳槽311的侧壁中,在引导台8不使用时可以绕转轴处转动引导台8,将其转入到容纳槽311中,在需要使用时,再将引导台8从容纳槽311的槽口处转出;为了方便驱动引导台8转出或转入容纳槽311,在容纳槽311的槽口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用于驱动引导台8转动进出容纳槽311的第三驱动件9,第三驱动件9为伺服电机,第三驱动件9的输出轴水平设置,并且在输出轴上套设有一个齿轮91,齿轮91与输出轴键连接,在引导台8弧形面靠近第三驱动件9一端处通过螺钉固定有一条弧形的齿条81,齿条81与齿轮91啮合,在第三驱动件9通电后,输出轴驱动齿轮91转动,齿轮91再带动与其啮合齿条81运动,进而齿条81再带动引导台8绕转轴的轴线转动,从而达到引导台8自动进出容纳槽311的目的。

以下是该可伸缩立体车库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库体1上层空间中需要停放汽车时,首先启动水平驱动组件7中的第二驱动件74,第二驱动件74通过螺杆73驱动t形连接件71沿着引导槽211向库体1开口处运动,而t形连接件71运动时,则会带着l形连接件72运动,进而驱动第二滑轨22、第四滑轨25以及将第二滑轨22与第四滑轨25连接起来的支撑杆23从库体1的内部空间中通过滚轮从库体1的开口处移动出来;

s2.待第二滑轨22、第四滑轨25以及将第二滑轨22与第四滑轨25连接起来的支撑杆23完全从库体1的内部空间中移出后,再启动两组调节组件6中的第一驱动件62,使得第一驱动组件通过传动齿轮91组63驱动正反螺杆73绕自身轴线转动,进而使得两根第二滑轨22、两根第四滑轨25分别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使得两根第二滑轨22上的滑槽分别对准两根第一滑轨21上的滑槽、两根第四滑轨25上的滑槽分别对准两根第三滑轨24上的滑槽;

s3.滑动处于上层空间中的承载台3,使得该承载台3从第一滑轨21滑动到第二滑轨22上,并通过升降装置4顶动该承载台3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使得该承载台3完全与第二滑轨22脱离,该升降装置4可以使用申请号为201510805965.2的专利中所公开的一种无极杠杆的载力装置,也可以是其它能够起到升降作用的升降装置;

s4.再启动调节组件6中的第一驱动件62,使得第一驱动件62通过齿轮91组驱动正反螺纹杆61转动,使得两根第二滑轨22、两根第四滑轨25分别再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此时第二滑轨22就不会影响到处于自身上方的承载台3下移;

s5.通过升降装置4将处于第二滑轨22上方的承载台3降下,再将汽车停放在该承载台3上;

s51.在将汽车放置在该承载台3上前,应该先启动第三驱动件9,使得第三驱动件9通过齿轮91以及齿条81将引导台8从容纳槽311中滑出,并且引导台8远离容纳槽311一端抵接在地面上,然后汽车可以直接通过引导台8开上承载台3;

s6.再通过升降装置4将承载台3与汽车向上升起至第二滑轨22上方,此时第一驱动件62的输出轴反向转动,通过传动齿轮91组63的传动后,正反螺纹杆61反向转动,使得两根第二滑轨22向相互靠拢的方向运动、两根第二滑轨22上的滑槽分别再次对准两根第一滑轨21上的滑槽,然后升降装置4再将处于第二滑轨22上方的承载台3放置在第二滑轨22上,承载台3上的轮体32进入到滑槽中;

s7.滑动处于第二滑轨22上的承载台3,使得该承载台3从第二滑轨22上滑动至第一滑轨21上,此时汽车也就被放置在了库体1内部上层空间中;

s71.在汽车需要停放在库体1下层空间中时,首先需将升降装置4搬离,然后滑动处于下层空间中的承载台3,使得该承载台3从第三滑轨24滑动到第四滑轨25上,然后再将汽车通过引导台8停放在该承载台3上;

s72.在汽车完全处于承载台3上后,将承载台3从第四滑轨25上滑动至第三滑轨24上,此时库体1第一层空间中也被停放了汽车;

s8.再次启动第一驱动件62,使得第一驱动件62通过传动齿轮91组63驱动正反螺纹再次转动,使得两根第二滑轨22再次向相互靠拢的方向运动,此时因为两根第二滑轨2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根第一滑轨21之间的距离、两根第四滑轨25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根第三滑轨24之间的距离,第二滑轨22与第四滑轨25也就有了滑入库体1内部的条件;

s9.最后启动水平驱动组件7中的第二驱动件74,使得第二驱动件74输出反向转动,进而使得螺杆73反向转动,将t形连接件71沿引导槽211拉回原来的位置处,同时再将l形件沿引导槽211拉回到原来的位置处,此时第二滑轨22、第四滑轨25以及将第二滑轨22与第四滑轨25连接起来的支撑杆23就会重新进入到库体1空间中,被收起来。

实施例二,参照图8与图9,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承载台3下方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承载台3自动在第一滑轨21以及第二滑轨22上滑动、第三滑轨24以及第四滑轨25上滑动的顶拉组件10,该顶拉组件10包括:第四驱动件101、螺纹杆102、母连接块103、子连接块104以及限位板105,第四驱动件101为伺服电机,第四驱动件101通过螺钉固定在库体1远离自身开口一侧的表面上,第四驱动件1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10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螺纹杆102远离第四驱动件101一端水平向库体1开口处延伸,并且在上层空间中的承载台3完全处于第二滑轨22上时,该承载台3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不会与螺纹杆102在竖直面上的投影有重合的部分。

参照图8与图9,母连接块103呈l形,母连接块103l形中竖直段远离水平段一端被螺纹杆102远离第四驱动件101一端水平穿过且与螺纹杆102螺纹连接,母连接块103水平段一端竖向开设有t形孔1031,t形孔1031竖直段远离水平段一端开口;子连接块104呈t形,子连接块104竖直段远离水平段一端与承载台3上平台31靠近第四驱动件101一一侧表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子连接块104与t形孔1031相适配;限位板105水平设置在螺纹杆102正下方,限位板105一端通过螺钉与库体1远离开口一侧表面固定连接,限位板105远离第四驱动件101一端端面与承载台3靠近第四驱动件101一端端面之间有间隙,限位板105上表面开设有一道沿螺纹杆102轴线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母连接块103上竖直段下方延伸出一个方形块与限位槽滑动相适配,使得母连接块103在被螺纹杆102驱动转动时不易发生绕螺纹杆102轴线转动的情况,同时又不会限制母连接块103沿着螺纹杆102轴线运动。

参照图8与图9,在第四驱动件101通电启动时,输出轴可以驱动螺纹杆102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母连接块103沿着螺纹杆102的轴线运动,进而再通过子连接块104达到推动或拉动承载台3自动运动的目的;同时在处于第二滑轨22上的承载台3需要向下移动时,子连接块104能够与母连接块103断开,因螺纹杆102不会对承载台3形成隔挡,所以承载台3可以顺畅的向下运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