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模块化隔离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9217发布日期:2020-10-09 22:2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隔离单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隔离设施领域,具体是一种移动式模块化隔离单体。



背景技术:

涉及到传染病的防治,隔离观察是对疫情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在几次sars的防治中,特别是在2019年的新冠肺炎的抗击中,隔离观察更是成为疫情蔓延的主要抓手。同时,在此次疫情中,由于其波及范围之广泛,患病人员至多,疫情传播途径之多元化,更是对隔离提出了更为严谨的要求,也更加凸显出现有隔离设施及手段,与隔离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

由于传染病爆发期间的应急需求,往往要临时征用大量的隔离设施。经过几次应对疫情的处置措施,征用宾馆、培训机构等设施作为临时隔离区域已经形成常见的做法。针对疫情的要求,对于隔离区硬件设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现有的酒店设施在应对隔离要求上却非常乏力,其基建及配套硬件设施上的不足,往往无法满足隔离要求,就几个方面举例如下:

在选址方面,但是根据相关《指南》的选址要求,应当具备独立且便利的交通环境,不得与周围居民共用出入通道,且选址上要考虑与收治医院尽量近邻,也可选择与飞机场、火车站近邻。然而,现有的酒店都已经是既有建筑,其繁华地段分布的多,而偏远地区分布的少。在交通独立以及远离繁华地段的要求上就排除了大量酒店,造成可征用的宾馆数量有限。

硬件条件方面,要求具备一定数量的独立客房,且各自具备独立的卫生间,同时,对于空调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物资配给、医疗服务等方面均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上述条件得不到满足,例如在通风方面如果做不到内部闭环,房间之间或房间与外部存在互通,则会造成区域内的交互感染,且对外部环境也造成病毒污染;在物资配给方面,如果内外物资的传递不注意防疫和去病毒化,会对工作人员造成感染隐患,同时会造成室内用品、垃圾、排泄物、污水对病毒的夹带和传播;在医疗服务方面,大量的检验及诊疗工作带来了被隔离者与医护人员、工作人员的接触,在病毒隔离方面也要全方位把关;在给排水系统方面,必然不能与市政供排水直接联网,否则则会对广大市民的饮用水管网形成污染。显然,现有的酒店及培训中心的硬件设施,都是常态下的配套设施,对于物资配给、供排水、通风等等方面均做不到隔离单件的自循环及去病毒化处置,难以避免对工作人员及医护人员的感染,也难以杜绝对公共环境的污染。

综上,现有酒店基于日常的使用及运营而建设及配套硬件,其对于疫情隔离条件的配合是存在客观上的不足。且隔离人员包括一线医护工作人员、需要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疑似患者、确诊但未见明显不适症状的患者四种,条件达不到,就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负担和健康风险,且即便人员跟上,硬件的不足也会造成必然的病毒污染隐患,对隔离区域内四类人群造成互相传染,对隔离区域外的公共环境及设施也构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模块化隔离单体,自身具备居住条件并符合传染病隔离的要求,且快捷拆装组合,便于运输,能够快速组合获得隔离区域。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移动式模块化隔离单体,包括密封结构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门,所述箱体上安装有新风空调、负压设备、传送柜;

所述新风空调用于向箱体内送风,所述新风空调内安装有生物安全滤棉;

所述负压设备用于将箱体内的空气外排,使箱体保持负压,所述负压设备的出风通道内安装有生物过滤器;

所述传送柜贯穿固定在箱体侧壁上,所述传送柜在箱体外及箱体内分别设置第一柜门,所述传送柜内设置消毒设备。

所述传送柜内还设有抽风接口和进风接口,所述抽风接口上连接抽风管,所述抽风管上安装风机,所述抽风管与负压设备的风道连通,所述进风接口上连接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气路单向阀,所述进风管的入口设置于本箱体外部或与新风空调连接。

所述箱体侧壁上贯穿固定有处置柜,所述处置柜在箱体内和箱体外部均分别设置能够打开的第二柜门,所述第二柜门闭合后能够将处置柜密封闭合,所述处置柜内壁设有喷淋头,所述处置柜内设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用于盛放消毒液,所述储液箱与喷淋头通过管路连通。

所述消毒设备为紫外消毒灯,所述第一柜门上设置玻璃窗,所述柜内内侧设置百叶窗,所述百叶窗的控制旋钮设置于两个第一柜门的外侧。

所述箱体的顶部端面安装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用于对箱体内提供电源。

所述箱体内配套有卫生间,所述卫生间内设置有便器、洗手池、热水器、地漏;

所述箱体的下部设有储水箱、黑水箱、灰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洗手池通过供水管路连通,所述储水箱上设有管接口,所述管接口通过转接水管与市政供水官网链接;所述灰水箱与洗手池、卫生间地漏通过污水管路连通,所述黑水箱与便器的下水管连接。

所述箱体内安装有医用设备带,所述医用设备带上集成有负压气源、氧气气源、电源、呼叫器、光源、对讲器。

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窗口,所述窗口上设有将其密封的无接触操作台,所述无接触操作台包括固定在窗口底侧的置物台,所述窗口上设有能够将其密封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为透明的钢化玻璃板,所述密封板用于密封置物台相对箱体的外侧以及窗口边沿,在密封板上设有操作窗,所述操作窗为矩形窗,所述操作窗上覆盖有与其大小对应的封口板,所述封口板的边侧设有密封胶条,所述封口板的底侧与操作窗的底侧铰接,所述封口板通过底侧铰接仅能够向外打开,所述封口板上设有两个圆形的固定窗,所述固定窗内圈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上固定连接有操作手套,所述隔离手套向本箱体内延伸。

所述操作窗的上方设有封口机构,所述封口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密封板的外侧,位于操作窗的上方居中设置,所述固定座上铰接有门型架,所述门型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座的两端铰接连接,所述门型架与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及长度均对应,二者并列设置,所述门型架上转动配合有压辊,当门型架向下翻转的时候,能够使所述压辊压在封口板顶侧边缘的密封胶条的下方,所述固定座内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与门型架的一端传动配合。

所述箱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的设备层、主体层、管路层,所述设备层的高度为1-1.3m,所述主体层内用于居住,所述管路层内用于布局电力线路、网络线路、水气管路;

所述新风空调安装在设备层内,所述门及传送柜安装在主体层上,所述负压设备安装在管路层内。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本隔离单体,能够迅速拼装获得一个规模任意的隔离区域,位置、规模、条件均可根据需要调整,受益于模块化设计,功能集成在结构上,每个模块的功能都独立配置,能够进行分体移动,长距离转运,异地快速拼装。

每个模块均单独具备隔离必须的条件和功能,既能够满足内部生活需要,且在隔离方面,其负压、新风对于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物品的传送也能够也能够实现无接触传递和预消毒处置,满足疫情期间隔离及治疗的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正面内部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无接触操作台里侧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无接触操作台外侧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封口机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传送柜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设备层;2、主体层;3、管路层;4、光伏板;5、新风空调;6、设备带;7、无接触操作台;8、传送柜;9、处置柜;10、置物台;11、密封板;12、封口板;13、封口机构;14、固定座;15、门型架;16、压辊;17、步进电机;18、固定窗;19、操作手套;20、第一柜门;21、紫外消毒灯;22、第二柜门;23、负压设备;24、储水箱;25、灰水箱;26、黑水箱;27、钢架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实施例:一种移动式模块化隔离单体

本隔离单体特别为疫情期间的隔离观察而设计,宗旨为实现通风、给排水的去病毒化,物资传递、医学交互的无接触设计,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满足诊疗要求,符合疫情期间对于隔离的基本条件。

本单体基于便于移动的模块化集成建筑单体作为载体(本建筑单体以另申请专利),脱离了依托于酒店、培训中心等既有建筑的局限。

为了满足快速应急条件下的运输和拼装,具体以箱板房为设计基础,整体结构包括箱体,整体的箱体采用3m宽,6m长的尺寸,所述箱体主要采用上中下三层的空间结构,具体分别为自上而下依次叠加的设备层1、主体层2、管路层3。且设备层1、主体层2、管路层3分别为独立的模块,可分别运输到现场叠加固定安装,三个层分别集成功能化设备,实现快速的拼接安装,及时响应应急要求。

其中,所述设备层1的高度为1-1.3m,设备层1上面叠加的为主体层2,由于主体层2用于被隔离人员的居住,故必须要满足居住高度,预计设计为3m,此主体层2所集成的设备多,故体积大重量也大,设备层1的高度能够方便主体层2快速的装卸,现有货车的装载高度一般为1.1米标准高度,此高度条件下,能够便于中间的主体层2与货车装载的配合,方便装载拉走,且在安装的时候,通过管路层3放置在硬化地面上,就不需要对底面进行管路预埋施工,直接将放下就能使用。装配模块化,非常便捷和高效。

本箱体从框架结构上,具体为:

1)设备层1

所述设备层1包括上层钢骨架,所述上层钢骨架为矩形型材焊接的框架结构。所述上层钢骨架的周面固定有与其适应的顶部围板,所述顶部围板为钢板,所述上层钢骨架的底部设有隔离板,所述上层钢骨架的顶部设有安装板。

2)主体层2

所述主体层2包括主体钢骨架,所述主体钢骨架为矩形型材焊接的框架结构。所述主体钢骨架的周侧安装固定墙板,所述墙板为钢板结构,所述墙板上设置门,所述墙板内层可以设置装饰面板,所述装饰面板与墙板之间填充保温层,所述主体钢骨架的底部固定安装基层板,所述基层板内表面可以安装地板或者地胶,使用起来比较舒适,便于打扫。

整体主体层2为密封的结构,关上门后不与外界形成气流交换。从而实现生物隔离。所有的气流交换均通过新风空调5进气和负压设备23出气来实现。

所述主体钢骨架的顶部安装吊顶板。

本单体为了满足特殊情况下的条件(例如疫时、恶劣环境、灾区等),不设置窗户。所有通风采用设备配合完成。窗户是支撑薄弱环节,且密封组件易损,不在本模块中布置。

3)管路层3

所述管路层3包括底层钢骨架,所述底层钢骨架为矩形型材焊接的框架结构。所述底层钢骨架的周侧安装固定底部围板,所述底层钢骨架的顶部设置焊接在底层钢骨架上的钢架横梁27,顶部采用横梁结构,一方面能够在固定安装了主体层2之后,对主体层2能够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且钢架横梁27的延伸方向与箱体的宽度相对应,等距分布,方便安装固定底层的各种设备,同时也方便管路布线,有地下层主要用于配套管路,为了方便维检、安装加工,减少钻孔等操作,这种网格化的结构更加方便对管道的布置。

上述三个结构层,在车间即可组装完毕,到达现场后能够实现快速的拼装。具体选址可根据疫情定点医治需要安置在医院附近,方便患者快速转移。可根据交通接纳需要安置在飞机场附近,方便及时收纳外来的人员,其自到达异地到隔离区域之间避免接触更多的人员,也不需要车辆转载,减少隔离转移过程的复杂性,降低传播机会。可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在非繁华的大面积空余区域临时拼建,远离人员密集居所及商圈,大量增加隔离空间,满足疫情扩大期间的隔离需求。

本箱体从功能集成方面,具体为:

1)设备层1

配套有能源设备、温控设备。

所述能源设备采用太阳能,所述安装板的顶部端面安装有光伏板4,实现能源自供给,在紧急情况电力设施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以及在较为偏远不方便实现电力供给的情况下,均能够保证本单体内部各个功能设备的正常运转。

不局限于本示例,也可以在此层加设备用电池,以备万全。

所述温控设备包括新风空调5,所述新风空调5安装在上层钢骨架内,所述新风空调5的进风口贯穿设备层1底部安装在主体层2的吊顶板上,所述进风口设置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情况。

所述新风空调5内的滤网上安装有生物安全滤棉,能够阻止生物性的传染媒介,实现进入本单体内的空气达到生物安全级别。保证当居住在隔离室内的被隔离人员为非感染人员的时候,例如工作人员或因为异地而暂时隔离观察,不因为居住在隔离区域而存在感染风险。

2)主体层2

所述主体层2主要用于容纳人居住和使用。可以根据应用要求配套不同的设备设施。本示例为了实现单体的可居住型,在主体层2的一角配套有卫生间,所述卫生间内设有便器、洗手池、热水器等必备设施,也设置地漏等下水设施,满足如厕、洗刷、沐浴等基本功能。所述主体层2内设有多个电源插头。

所述主体层2内配套至少一套床,为了方便移动,以及出现紧急情况便于转运,建议非工作人员采用医用普通折叠床。

为了满足及时传诊、有紧急情况及时发现的疫情隔离要求,所述主体层2靠近墙板位置设置医用设备带6,所述医用设备带6上集成有负压气源、氧气气源(正向)、电源、呼叫器、光源、对讲器,所述呼叫器和对讲器用于患者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在防疫期间,患者或隔离者居住在本单体内,故根据防疫隔离和治疗的需要,考虑到要与隔离在内的患者进行采样、治疗等肢体上的互动、样本和物资的配送需求。在主体层2的墙板上,设有无接触操作台7、传送柜8、处置柜9。

无接触操作台7:所述墙板上设置窗口,所述窗口的底侧居中的安装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置物台10,具体是矩形的板体,长度与窗口长度对应,用于放置相关设施,例如采样架、试管等物品,以及用于被隔离者放置物品使用。

所述窗口上设有能够将其密封的密封板11,所述密封板11为透明的钢化玻璃板,透光度好,便于双方观察,且结实耐用。所述密封板11用于密封置物台10相对箱体的外侧以及窗口边沿,实现窗口的密封。

为了方便观察和操作,所述密封板11包括矩形的主板体和位于主板体两侧对称设置的三角形的侧板体,所述主板体的顶侧与窗口的顶侧密封固定,所述主板体向外倾斜,其底侧与置物台10的外侧密封固定连接,从而让置物台10位于单体内。

所述侧板体对称设置在窗口两侧,窗口的边侧密封,并让主板体呈10-20度角的倾斜,在检查操作时候能够获得较好的观察角度。其斜边在外侧与主板体的边侧密封固定,其底侧直角边与置物台10密封固定,其竖直边侧与窗口侧边密封固定。

在主板体上设有操作窗,所述操作窗为矩形窗,所述操作窗上覆盖有与其大小对应的封口板12,所述封口板12的边侧设有密封胶条,用于在封口板12闭合在操作窗上时,能够实现对操作窗的边缘密封,确保两个空间的空气不流通。

所述封口板12的底侧与操作窗的底侧铰接,且所述密封胶条设置于封口板12的外侧侧面,所述封口板12通过底侧铰接仅能够向外打开,而不能向内打开。

所述操作窗的上方设有固定在主板体上的封口机构13,所述封口机构13包括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固定在主板体远离置物板的一侧,位于操作窗的上方居中设置,所述固定座14上铰接有门型架15,所述门型架15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座14的两端铰接连接,所述门型架15与固定座14的长度方向及长度均对应,二者并列设置,所述门型架15上转动配合有压辊16,当门型架15向下翻转的时候,能够使所述压辊16压在封口板12顶侧边缘的密封胶条的下方,用于将封口板12压在操作窗上实现密封。所述固定座14内安装有步进电机17,所述步进电机17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与门型架15的一端传动配合,实现步进电机17对门型架15转动角度的控制。相见附图所示。

所述封口板12上设有两个圆形的固定窗18,所述固定窗18内圈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上固定连接有操作手套19,所述操作手套19为医用防护隔离手套,所述隔离手套向本箱体内延伸,用于外部人员对隔离人员进行取样、诊断、治疗等基于医疗需求的互动。

所述操作手套19为医用防护隔离手套,用于医护工作人员在窗口的一侧对另一侧的被检测者或者患者进行取样、诊断、治疗等操作。通过操作手套19实现动作上的互动。

通过无接触操作台7,能够实现外部人员与隔离人员的互动,隔离人员必然要进行相关检测,需要时还可能进行一定问诊和治疗,通过本无接触操作台7,能够实现检验取样、问诊、治疗的无接触操作,保证了隔离人员的医疗服务到位的同时,也保障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通过此结构,医疗服务高效便捷,相比现有穿戴防护服的操作模式,在实操步骤上大大简化,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难度,以及劳动量。

传送柜8:所述墙板上贯穿的固定传送柜8,传送柜8是矩形的箱体,传送柜8在本隔离单体内以及隔离单体外部分别设置第一柜门20,所述第一柜门20上设置玻璃窗,用于对内部情况观察清楚。所述传送柜8内设有紫外消毒灯21,所述柜内内侧设置百叶窗,所述百叶窗的控制旋钮设置于两个第一柜门20的外侧。通过外部人员的控制,能够实现对百叶窗的开闭,关闭百叶窗方便对内部物品及空间进行消毒,开启后方便观察柜子内部的情况。

所述传送柜8内还设有抽风接口和进风接口,所述抽风口上连接抽风管,所述抽风管上安装风机,保持传送柜8内向外可控的抽风状态,所述抽风管负压设备23的风道连通,并入负压设备23的气流经过生物过滤器过滤后排放。一同进入无害化处置。所述进风接口上连接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入口设置于本箱体外部,且进风管上设置气路单向阀,保证气流自本建筑单体外部向传送柜8的单向气流通路。保持传送柜8内的空气为微污染病菌的洁净空气。同时,为了保证柜内空气清洁,也可将进风管连通于新风空调5的出风口,讲过生物过滤的空气作为进风管的气源,保证传送柜8内进入的空气是生物洁净的,且排出的空气能够并入负压设备23做生物过滤处理。

在具体应用中,上述结构配合使用具有以下方法及效果:

a)在物资配送方面,实现无接触配送:在隔离期间,存在大量的生活用品、食品、药品的需求,在新冠疫情中,就有大量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为了隔离人员的衣食住及医疗需求“跑腿”配送,帮隔离区内的人群代买并配送。但是在配送中,必然对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而言是存在很大的感染几率的,特别大部分志愿者、工作人员非医护人员,其医学防护知识和手段掌握的都不到位,很容易在服务中被感染。通过传送柜8,在物资配送的时候,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可以由外部打开外部的第一柜门20,将物资放于柜中后,再由箱内的人员自箱体内打开第一柜门20取出使用,非常方便,二者不接触,且传送柜8内的空气可以通过风机及相关风路的设置而实现传送柜8内的生物安全,让配送人员在放入物资的时候避免感染危险。

b)在样本集物品交接方面,实现无接触去病毒后交接。同样的,在被取样或检查后,当需要将箱体内隔离人员的生物样本送到医疗机构进行化验的时候,或者隔离人员有物品要转交给家人或他人的时候,就存在物品自隔离内部(箱体内)到外部的物质传递,这个过程中所传递的物品经过在传送柜8的中转,实现交接双方的无接触,同时根据需要选择对所交接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具体为放置一段时间,保持空气的过滤,并联合紫外灯对所交接物品进行消毒,保证所转交物品不携带病毒。如果是样本不方便消毒,则由专门的人员在防护服到位的情况下取走并检验。

故通过本传送柜8,可以实现物品传递的无接触化操作,以及所传递物品的消毒化处理,保持双方的生物安全。

处置柜9:

所述处置柜9设置于传送柜8的下方,其在箱体内和箱体外部均分别设置能够打开的第二柜门22,所述第二柜门22闭合后能够将处置柜9密封闭合,所述处置柜9内的顶部及侧壁均设有喷淋头,所述处置柜9内设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用于盛放消毒液,例如酒精等,所述储液箱与喷淋头之间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上设置水泵,用于向上泵送消毒液,对处置柜9内的物品进行消毒。

所述处置柜9专门用于放置垃圾,箱体内隔离的人员必然会产生生活垃圾,工作人员收垃圾并将垃圾运送到规定处置点进行处置的过程中,是存在感染风险的。现有的设施做不到对垃圾外部的预消毒,本处置柜9用于隔离人员将垃圾放置在内后,对垃圾进行喷淋消毒处置,喷淋后放置一段时间后,在外部经由工作人员打开第二柜门22,将内部垃圾取出统一处理。这样即实现了垃圾处置的无接触操作,又对垃圾带表面实现消毒处置,保证垃圾在转运中的生物安全。

3)管路层3

所述管路层3内安装有负压设备23,所述负压设备23用于将主体层2内的空气抽出,通过压力传感器反馈室内压力数值,保持主体层2内的微负压状态,保证如果建筑内有传染源,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所述负压设备23的出风通道内安装有生物过滤器,实现洁净排放。

通过新风空调5进风,通过负压设备23排气,并配合传感设备,实现对箱体内部空气的管理,保证进风、排风均能够实现生物安全。

所述管路层3内配合水电要求,设置有以下组件:

电源方面:布局有供电管路,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并与箱体内的线路连通,能够在具备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对箱体内供电,不仅依靠太阳能,增加电源供给的渠道。

供水方面:布局有供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用于与箱体内的卫生间及相关设施相连接,对箱体内的需水设施供水,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为了应急使用,所述管路层3设有储水箱24,所述供水管路与储水箱24连通,用于供水,同时在本箱体安装后,所述储水箱24通过转接水管能够通过与市政供水连接而实现持续供水。

排水方面:所述管路层3内设置有灰水箱25和黑水箱26,所述灰水箱25与洗手池、卫生间地漏、厨房排水连接,用于存放生活污水;所述黑水箱26与便器的下水管连接,用于收集和储存排泄物。

由于许多病毒都存在粪口传播的传播途径,故其用过后的污水,以及排泄物都不能够直接并入城市管网,否则可能会存在无法估计的感染情况。通过黑水箱26和灰水箱25对隔离人员的用水及排泄物进行暂时存放,并在处置前根据防疫要求进行消毒,例如喷淋消毒剂,混入生石灰并处置一定时间等等,保证公共管网的卫生安全。

所述负压设备23、黑水箱26、灰水箱25、储水箱24均安装在钢架横梁27上。用以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