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模板及墙体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9917发布日期:2021-04-30 12:5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模板及墙体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外墙保温的复合模板及墙体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建筑行业的发展,保温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节能这项重要国策的落实为建筑保温行业营造了庞大的市场。

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尤其是聚苯板等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满足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普遍被采用的聚苯板有聚苯乙烯泡沫板(eps)、聚苯乙烯挤塑板(xps)等有机板材。随着材料技术的成熟和推广,eps、xps等材料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在其普遍应用的同时,外墙保温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尤其是,火灾事故频频发生,其中,与建筑外墙保温有关的脱落、开裂和火灾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保温材料的可燃性是导致火势蔓延的主要因素,建筑物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对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而言至关重要。

如上所述,火灾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eps、xps等保温材料本身易燃是一个重要原因。根据gb8624/t-1997、gb8624/t-2006,eps、xps等材料属于b级材料。其保温效果虽然较好,但防火性能差,达不到a级要求。而目前a级材料热工性能差、来源较少,又无法满足节能保温的需求。

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均具有一定的保温和防火要求,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防火和保温节能规范。国家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应低于b2级。由于a级防火材料虽然具有好的防火阻燃性能,但是保温性能差,不能达到相关保温节能规范要求,b级防火材料虽然可以具有较好的保温节能性能,其防火性能差,不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故而,本领域的研发设计人员及生产制造方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开发一种兼具良好防火性能和保温性能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遗憾地是目前单纯从材料性能方面的改进和研发都没有实质上的突破,或者通过材料改性能够同时改善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和保温性能,但是因为技术不够成熟,成本也非常高,还不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建筑施工。

故而,目前经常采用的一种改进技术措施是用材料复合的方式改进保温板的结构,形成兼具良好保温性能以及可靠防火性能的复合保温模板。

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是在作为主体结构b级保温型材板上形成间隔槽,之后在间隔槽内填充a级保温材料,以期提升保温模板的防火性能,尤其是防止火势的蔓延和扩散。

例如,市面存在一种隔离式防火保温板。包括b级材料保温模板板体,所述的保温模板板体中,间隔设置有a级材料防火隔离带,所述的保温模板板体为一整体,其上下两面加工有横向、纵向沟槽,上面横向沟槽与下面横向沟槽错位排列设置,上面纵向沟槽与下面纵向沟槽错位排列设置,沟槽内设置a级材料,形成防火隔离带。经过检测,采用上述设计的符合模板结构,根据gb8624/t-1997检验其难燃性和烟密度等级(sdr),该样品燃烧性能符合gb8624/t-1997标准a级要求,也就是说是可以满足防火的要求,但是采用这样的方案不可避免地会对保温模板的整体性能带来影响。

另有一种保温复合外模板,其原理是在该保温板上开有纵板缝和横板缝单元,并且开缝自保温板的两个板面加工,分别加工出第一深度和第二深度,并使两个深度之和大于保温板板厚,从而保温板材料在两个板缝间构成一个迷宫结构,能够有效的阻隔火焰和高温烟气的蔓延。同样地,防火隔离材料成本比保温板高,并且保温效果差,因此,上述复合外模板虽然能起到良好的防火性能,但会导致复合模板的成本显著增加,保温板的保温性能也同时显著降低。经过力学性能测试,整体保温板的强度也不可避免地有所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模板,该复合模板通过在保温板上设置防火槽,并对防火槽的数量以及位置作出限定,使复合模板在组合使用时能够达到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防火效果,且能够确保较高的强度和保温性能,同时降低复合模板的制作成本,符合建筑产业实际需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模板及墙体保温结构,相邻两个复合模板都应按照相同的方位进行组合。当相邻模板发生火灾时,该复合模板如此组合,可以有效防止火势的蔓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模板,包括

b级保温材料制备的模板板体,所述模板板体具有第一幅面及与所述第一幅面相对的第二幅面;在第一幅面与第二幅面之间延伸的第一纵向侧面,在第一幅面与第二幅面之间延伸的与第一纵向侧面相对的第二纵向侧面;在第一幅面与第二幅面之间延伸的第一横向侧面,在第一幅面与第二幅面之间延伸的与第一横向侧面相对的第二横向侧面;所述第一纵向侧面、第一横向侧面,第一纵向侧面及第二纵向侧面依次首尾对接;

纵向槽,包括形成于第一纵向侧面与所述第一幅面交界的第一纵向槽,所述第一纵向槽沿所述模板板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深度不小于模板板体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一纵向槽沿所述模板板体的纵向延伸,并且延伸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纵向侧面的长度;形成于第二纵向侧面位于所述第二幅面边缘的第二纵向槽;所述第二纵向槽沿所述模板板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深度不小于模板板体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二纵向槽沿所述模板板体的纵向延伸,并且延伸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纵向侧面的长度;

横向槽,包括形成于第一幅面的第一横向槽,所述第一横向槽与所述第一纵向槽交汇,所述第一横向槽沿所述模板板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深度不小于模板板体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一横向槽沿所述模板板体的横向延伸,并且延伸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横向侧面的长度;形成于第二幅面的第二横向槽,所述第二横向槽与所述第二纵向槽交汇,所述第二横向槽沿所述模板板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深度不小于模板板体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二横向槽沿所述模板板体的横向延伸,并且延伸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横向侧面的长度;所述第一横向槽与第二横向槽之间间距不大于所述模板板体的厚度的0.6倍;

填充于所述第一纵向槽、第二纵向槽、第一横向槽及第二横向槽内的a级材料制备的防火隔离带。

同时提供基于上述复合模板构成的墙体保温结构,包括若干前述的复合模板,相邻的两个复合模板的第一横向槽及第二横向槽对齐。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复合式保温模板的结构进行了颠覆性改进,将填充防火隔离结构的隔离带的位置挪移到了模板板体的边缘位置,不再单独的模板单元分割出防火隔离仓,需要通过复数个模板拼接安装之后才在墙体上形成分仓式的防火隔离结构。

从多个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复合式保温模板产品的各方面性能,包括,仍然可以构成有效的分仓防火结构,a级防火材料构件的防火隔离带,可以有效延缓火势蔓延,还能够有效阻隔火源扩散。根据gb8624/t-1997检验其难燃性和烟密度等级(sdr),复合模板租后之后的燃烧性能符合gb8624/t-1997标准a级要求。

在保障防火性能的前提下,将需要开设的沟槽数量,各模板上的沟槽开槽总长度降到了最低,一方面,减少开槽的工作量,降低了a级保温材料的用量,降低了整体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将一个延伸方向的沟槽(纵向沟槽)的开槽位置挪移到保温模板的边缘处,将使保温模板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物理性能,与背景技术的产品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将横向沟槽c2与纵向沟槽c3的交汇到靠近模板板体c1的中间位置的方式(参考图2),或者直接将横向沟槽d2与纵向沟槽d3在模板板体d1上布置成形似网格状的隔离结构(参考图3),这样的布置方式实质上形成了将模板板体分隔成多个小块的趋势,在抵受沿模板板体厚度方向的冲击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压力载荷时,都可能造成模板板体的部分脱落或者损坏。在生产过程中,在边缘处开槽也可以提升良品率,也就是说能够以较高生产效率生产良品率更高的产品。制作生产过程中,在中间位置开槽,也会在半成品移转过程中,增加出现模板板体断裂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整体参数设计上,现有技术为了保证至少符合检验标准的性能要求(例如保温性能),需要将模板的厚度至少要符合一定的厚度要求,而本发明采用的方案中的复合模板结构,由于自身结构特性可以保证保温性能不因防火要求而降低,可以将板厚控制在更为合理的范围内,同等性能下,本发明提供的模板结构可以支持采用厚度小于现有技术的规格。

此外,通过上述布置,可以支持将分仓结构设置为较大的幅面,只要在0.6㎡以内都可以确保良好的保温性能,防火性能,力学性能,而采取现有技术的防火隔离带设置结构,现有的复合模板将模板板体整体分隔成若干防火分仓,无法实现前述的分仓幅面的面积。在安装到建筑物外墙体之后,分仓的幅面越大,整体建筑的保温性能越理想。

作为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模板板体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规范整齐的形状将更适合上述方案的实施,在模板板体的边缘构造一个方向的沟槽,在保温模板拼接时,相邻的模板边缘的沟槽中的a级防火材料构造的隔离带能够可靠的贴合,形成防火隔离仓。结合的此种方案也使得该方案可以通过对于现有常规产品的改进实现。

作为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横向槽及第二横向槽均为直槽。直线型的沟槽将更利于成型,适于多种成型方式,可以通过模具成型的方式,或者沟槽通过切割成型。直线槽也缩短开槽形状,减少a级防火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提升良品率。当然出于其他的考虑,例如适当延长防火隔离带的长度,增强防火性能,可以考虑将横向槽设置为阶梯或者波浪形走向的沟槽。

作为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横向槽及第二横向槽的长度范围为400mm至700mm。

作为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纵向槽及第二纵向槽均为直槽。直线型的纵向槽,同样通过对接构成隔离带,可以形成完全式的隔绝,现有技术的保温模板为了获得良好的防火隔离效果至少需要在模板设置多条沟槽,再填充a级防火材料才能形成接近完全式隔断的结果。直线槽可以最大化缩短开槽长度,并且也会降低加工难度和成品率,在边缘可以更方便通过模具成型方式成型。切割成型也可以支持两个方向的切割,可以支持切割下整块的条状保温板,利于回收和二次复用。同样的,为了提高拼接的可靠性或者适当延长防火材料的长度,或者提升隔离带的阻隔效果,也可以考虑将纵向槽设置为阶梯状或者波浪状的延伸形式,但是这种实施方式主要适用于比较特殊的应用场景。

作为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纵向槽及第二纵向槽的长度范围为500mm至1200mm。

作为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纵向槽的槽宽范围为6mm至12mm;优选为8mm至10mm,更优选为10mm。本发明提供拼接形成防火分仓结构的方案,支持开槽的槽宽控制得比较薄。可以在较少牺牲模板整体结构强度,使用较少比较昂贵的a级防火材料的前提下,获得兼具保温性能和防火性能的理想性能。

作为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纵向槽与第二纵向槽沿所述模板板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深度相等。通过形成延伸深度相等的纵向槽,在对接时,可以确保不会因为个别模板安装次序调换出现防护性能不一致的情况。并且,提高了统一批次保温模板的互换性,可以降低维护,安装成本。在制造过程中,也可以以同样的工艺成型,容易实现批量自动化生产。

作为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幅面表面覆盖安装有第一辅助防护层或者

所述第二幅面表面覆盖安装有第二辅助防护层。

作为更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辅助防护层包括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或者

所述第一辅助防护层包括依次覆盖于所述第一幅面的界面砂浆层、聚合物砂浆层及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或者

所述第一辅助防护层包括依次覆盖于所述第一幅面的界面砂浆层、复合保温砂浆层及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或者

所述第二辅助防护层包括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或者

所述第二辅助防护层包括依次覆盖于所述第一幅面的界面砂浆层、聚合物砂浆层及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或者

所述第二辅助防护层包括依次覆盖于所述第一幅面的界面砂浆层、复合保温砂浆层及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

作为更进一步地优选方式,所述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包括耐碱玻纤网布,及在所述耐碱玻纤网布中压入的聚合物砂浆;或者

所述复合保温砂浆层包括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层。

作为辅助,在幅面上设置防护层,可以整体上再提高模板板体的防护性能,并且辅助防护层与在边缘的隔离带结合,构成立体复合式隔离结构,减少防火等级较低的保温材料与空气的结合面,当保温模板安装在外墙体时,一旦发生火灾灾情,可以同时阻隔火势在竖直和横向的蔓延。

附图说明

图1绘示的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保温模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观察视角为面向保温模板其中一个幅面的方向。

图2绘示的为图1绘示的保温模板拼接之后形成外墙体保温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绘示的蜂窝线填充部分为一个分仓防火单元。

图3绘示的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另一种保温模板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4至图7绘示了四种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揭示的复合保温模板的结构示意图,观察方向为面向着模板一个幅面的方向,图中虚线绘示的是背面的幅面上形成的沟槽。

图8至图11绘示了四种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揭示的复合保温模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观察方向为面向着模板侧面的方向,或者沿着纵向剖切模板后呈现的剖切面。

图12绘示的为本发明各实施例揭示的保温模板拼接之后形成外墙体保温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绘示的蜂窝线填充部分为一个分仓防火单元,可以看到间隔的隔离带形成在模板的边缘,通过相邻模板的拼接贴合形成。

图13绘示了本发明一种实现方式中的保温模板的尺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c1-模板板体,c2-横向沟槽,c3-纵向沟槽;

d1-模板板体,d2-横向沟槽,d3-纵向沟槽;

100-模板板体,101-第一纵向槽,102-第二纵向槽,103-第一横向槽,104-第二横向槽;

201-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204-聚合物砂浆层,205-界面砂浆层,206-复合保温砂浆层;

h-横向槽深度,d-横向槽间距,l-横向槽构成间隔带间距,f-分仓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揭示了一种复合模板,同时参考图12,揭示了一种墙体保温结构,多个模板复合模板对齐组合,形成分仓单元f,达到有效防止火势的蔓延的效果,当墙体保温结构的部分模板发生火灾时,火势将被隔绝在着火的分仓单元f内,同时,各个分仓单元f自然也具有被一定的防火性能。

结合图7,其中复合模板包括b级保温材料制备的模板板体100,模板板体100具有第一幅面(图中正面显示的幅面)及与第一幅面相对的第二幅面;在第一幅面与第二幅面之间延伸的第一纵向侧面(图中左侧),在第一幅面与第二幅面之间延伸的与第一纵向侧面相对的第二纵向侧面(图中右侧);在第一幅面与第二幅面之间延伸的第一横向侧面(图中上侧),在第一幅面与第二幅面之间延伸的与第一横向侧面相对的第二横向侧面(图中下侧);第一纵向侧面、第一横向侧面,第一纵向侧面及第二纵向侧面依次首尾对接;形成了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结构。在模板板体100上,开设有复合的防火沟槽,包括:

纵向槽,包括形成于第一纵向侧面与第一幅面交界的第一纵向槽101,第一纵向槽101沿模板板体100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深度不小于模板板体厚度的一半,第一纵向槽101沿模板板体100的纵向延伸,并且延伸长度等于第一纵向侧面的长度;形成于第二纵向侧面位于第二幅面边缘的第二纵向槽102;第二纵向槽102沿模板板体100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深度不小于模板板体厚度的一半,第二纵向槽102沿模板板体100的纵向延伸,并且延伸长度等于第一纵向侧面的长度;也就是说,在模板板体的纵向侧面,开设有一对沟槽,沟槽分别从模板本体的两个幅面开设,形成类似“对角”的结构,在相同规格的模板对齐拼接时,两个沟槽对接,并连通,当沟槽内填充有a级防火材料时,将形成在横向上封闭隔绝相邻模板的防火隔离带。

横向槽,包括形成于第一幅面的第一横向槽103,第一横向槽103与第一纵向槽101交汇,第一横向槽103沿模板板体100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深度不小于模板板体厚度的一半,第一横向槽103沿模板板体的横向延伸,并且延伸长度等于第一横向侧面的长度;形成于第二幅面的第二横向槽104,第二横向槽104与第二纵向槽102交汇,第二横向槽104沿模板板体100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深度不小于模板板体厚度的一半,第二横向槽104沿模板板体100的横向延伸,并且延伸长度等于第二横向侧面的长度;第一横向槽103与第二横向槽104之间间距不大于模板板体100的厚度的0.6倍;横向槽成对布置,并且分别开设在两个幅面,交错的方式布置,形成接近封闭的防火隔离腔,当填充入a级防火材料时,可以配合模板拼接构成纵向沟槽内的防火材料,形成一个独立的分仓单元,可以基本上隔绝火势蔓延,因为火势大部分都是竖直方向上蔓延,故而通过横向沟槽的布置,在保证保温模板一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类似迷宫的结构实现了纵向火势蔓延的阻隔。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调整布置方式,让模板的横向沿竖直方向布置,模板的纵向沿水平方向布置,本发明中的“横”、“纵”的描述仅仅是结合附图示意方向的说明。应该想到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横向槽和纵向槽,也可以是并非如图所示意的直线槽,可以适当地有一定的曲度,或者波浪度,也可以是折线型。

通过材料填充,在填充第一纵向槽101、第二纵向槽102、第一横向槽103及第二横向槽104内的a级材料制备防火隔离带。在填充时,可以先行涂覆一层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在沟槽中,作为粘接剂。

作为扩展的实现方式,根据不同规格要求,不仅仅是如图7所揭示的沟槽布置方式,尤其是横向沟槽的布置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例如图4至图6所绘示的沟槽布置方式,通过调整横向沟槽的距离,模板板体的横向宽度,可以调整最终形成的分仓单元的形状、尺寸。

如图12的组合方式,揭示了基于上述复合模板构成的墙体保温结构,包括若干前述的复合模板,相邻的两个复合模板的第一横向槽103及第二横向槽104对齐。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复合式保温模板的结构进行了颠覆性改进,将填充防火隔离结构的隔离带的位置挪移到了模板板体的边缘位置,不再单独的模板单元分割出防火隔离仓,需要通过复数个模板拼接安装之后才在墙体上形成分仓式的防火隔离结构。

从多个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复合式保温模板产品的各方面性能,包括,仍然可以构成有效的分仓防火结构,a级防火材料构件的防火隔离带,可以有效延缓火势蔓延,还能够有效阻隔火源扩散。根据gb8624/t-1997检验其难燃性和烟密度等级(sdr),复合模板租后之后的燃烧性能符合gb8624/t-1997标准a级要求。

在保障防火性能的前提下,将需要开设的沟槽数量,各模板上的沟槽开槽总长度降到了最低,一方面,减少开槽的工作量,降低了a级保温材料的用量,降低了整体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将一个延伸方向的沟槽(纵向沟槽)的开槽位置挪移到保温模板的边缘处,将使保温模板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物理性能,与背景技术的产品结构相比,模板板体的一体性更强。在生产过程中,在边缘处开槽也可以提升良品率,也就是说能够以较高生产效率生产良品率更高的产品。制作生产过程中,在中间位置开槽(尤其是沿模板板体的长轴方向开设的槽),也会在半成品移转过程中,增加出现模板板体断裂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在整体参数设计上,现有技术为了保证至少符合检验标准的性能要求(例如保温性能),需要将模板的厚度至少要符合一定的厚度要求,而本发明采用的方案中的复合模板结构,由于自身结构特性可以保证保温性能不因防火要求而降低,可以将板厚控制在更为合理的范围内,同等性能下,本发明提供的模板结构可以支持采用厚度小于现有技术的规格。

此外,通过上述布置,可以支持将分仓结构设置为较大的幅面,只要在0.6㎡以内都可以确保良好的保温性能,防火性能,力学性能,而采取现有技术的防火隔离带设置结构,现有的复合模板将模板板体整体分隔成若干防火分仓,无法实现前述的分仓幅面的面积。在安装到建筑物外墙体之后,分仓的幅面越大,整体建筑的保温性能越理想。

结合图4至图7,模板板100形状为长方体,在特殊的实现方式方式中,可以设置(例如通过现场切割)为正方体。规范整齐的形状将更适合上述方案的实施,在模板板体的边缘构造一个方向的沟槽,在保温模板拼接时,相邻的模板边缘的沟槽中的a级防火材料构造的隔离带能够可靠的贴合,形成防火隔离仓。结合的此种方案也使得该方案可以通过对于现有常规产品的改进实现。

结合图4至图7,第一横向槽103及第二横向槽104均为直槽。直线型的沟槽将更利于成型,适于多种成型方式,可以通过模具成型的方式,或者沟槽通过切割成型。直线槽也缩短开槽形状,减少a级防火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提升良品率。当然出于其他的考虑,例如适当延长防火隔离带的长度,增强防火性能,可以考虑将横向槽设置为阶梯或者波浪形走向的沟槽。

作为可选的制作参数,第一横向槽103及第二横向槽104的长度范围为400mm至700mm。

配合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纵向槽101及第二纵向槽102均为直槽。直线型的纵向槽,同样通过对接构成隔离带,可以形成完全式的隔绝,现有技术的保温模板为了获得良好的防火隔离效果至少需要在模板设置多条沟槽,再填充a级防火材料才能形成接近完全式隔断的结果。直线槽可以最大化缩短开槽长度,并且也会降低加工难度和成品率,在边缘可以更方便通过模具成型方式成型。切割成型也可以支持两个方向的切割,可以支持切割下整块的条状保温板,利于回收和二次复用。同样的,为了提高拼接的可靠性或者适当延长防火材料的长度,或者提升隔离带的阻隔效果,也可以考虑将纵向槽设置为阶梯状或者波浪状的延伸形式,但是这种实施方式主要适用于比较特殊的应用场景。

可选的规格为,第一纵向槽101及第二纵向槽102的长度范围为500mm至1200mm。

可选的规格为,第一纵向槽101及第二纵向槽102的槽宽范围为6mm至12mm;优选为8mm至10mm,更优选为10mm。本发明提供拼接形成防火分仓结构的方案,支持开槽的槽宽控制得比较薄。可以在较少牺牲模板整体结构强度,使用较少比较昂贵的a级防火材料的前提下,获得兼具保温性能和防火性能的理想性能。

另外,第一纵向槽101与第二纵向槽102沿模板板体100的厚度方向延伸深度相等。通过形成延伸深度相等的纵向槽,在对接时,可以确保不会因为个别模板安装次序调换出现防护性能不一致的情况。并且,提高了统一批次保温模板的互换性,可以降低维护,安装成本。在制造过程中,也可以以同样的工艺成型,容易实现批量自动化生产。

作为配合的方式,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一幅面表面覆盖安装有第一辅助防护层,同时第二幅面表面覆盖安装有第二辅助防护层。

如图8所示,第一辅助防护层的构成方式可选为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201;第二辅助防护层的构成方式可选为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201。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201作为加强层,其耐碱性能好、抗拉强度高,在水泥及其它强碱介质中有极强的耐腐蚀性,粘结性好、服帖性、定位性极佳。

如图9所示,第一辅助防护层包括依次覆盖于所述第一幅面的界面砂浆层205、聚合物砂浆层204及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201;第二辅助防护层的构成方式可选为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201。界面砂浆层作为分隔层,厚度例如为1mm,能封闭基材的孔隙,减少墙体的吸收性,达到阻缓、降低轻质砌体抽吸覆面砂浆内水分,保证覆面砂浆材料在更佳条件下粘结胶凝;2、固结,提高基材表面强度,保证砂浆的粘结力;3、担负砌体与抹面的粘结搭桥作用,保证使上墙砂浆与砌体表面更易结合成一个牢固的整体;4、具有永久粘结强度,不老化、不水化及不形成影响耐久粘结的膜性结构。

如图10所示,第一辅助防护层包括依次覆盖于所述第一幅面的界面砂浆层205、复合保温砂浆层206及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201。其中,复合保温砂浆层206作为防火保温层,例如为9mm-11mm厚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层。其保温效果好,施工简单,粘结力强,可解决面层空鼓裂等问题。

而在图未示意的实现方式中,辅助防护层的结构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及替换,构成多种可选的组合方式。

更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与砂浆复合的纤维织物层包括耐碱玻纤网布,及在所述耐碱玻纤网布中压入的聚合物砂浆;或者

复合保温砂浆层包括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层。

作为辅助,在幅面上设置防护层,可以整体上再提高模板板体的防护性能,并且辅助防护层与在边缘的隔离带结合,构成立体复合式隔离结构,减少防火等级较低的保温材料与空气的结合面,当保温模板安装在外墙体时,一旦发生火灾灾情,可以同时阻隔火势在竖直和横向的蔓延。同时,辅助防护层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保温板的强度、保温性和防火性等性能。

结合图11所示,横向沟槽或者纵向沟槽的深度h可选尺寸为例如0.6倍的板厚,也可以选择0.5至0.8倍的板厚。相邻成对的横向沟槽的距离d可选尺寸为小于50mm或者小于模板板厚。而当模板上布置组横向沟槽时,各组沟槽之间的距离l可选例如900mm,形成如图13所示的建筑结构。实际可选的l的尺寸范围为400mm至1200mm。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