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80458发布日期:2021-04-30 12:5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多变结构,出于成本考虑,铝合金模板、小钢模等定型化模板的使用非常少,一般使用传统木模技术工艺解决。

然而,使用传统木模需要专业的木工,对技能要求相对较高,且操作较复杂;且传统木模一般容易损耗,周转次数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不同尺寸要求的模板。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包括两个边框及多个加强筋,每个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一端连接一所述边框,所述第二加强件一端连接于另一所述边框,所述第一加强件另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相对移动可调节边框的距离,从而调节模板的尺寸,使其适合加工的需要。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件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加强件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模板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以固定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二加强件。

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能够保证固定的效果,使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不会相对移动。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与固定片,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连接杆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以固定所述连接杆。

连接杆穿设于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从而将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固定。再通过固定片穿设于安装孔将连接杆固定,从而使连接杆固定于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并保证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固定的稳固。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片包括相对设置的斜边及直边,所述斜边相对所述直边倾斜使所述固定片能够卡止于所述连接杆,所述直边用于抵持所述第一加强件。

所述固定片的宽度逐渐减小,使固定片在插入安装孔一定距离后被安装孔的孔壁止挡固定。所述固定片的直边接触并抵持所述第一加强件从而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夹紧所述第一加强件。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为腰形孔。

腰形孔能够使连接杆与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在固定时灵活可调。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均为长方体,所述第一加强件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加强件。

长方体的结构及套设连接能够使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的位置保持稳定,不易相对转动,从而保证模板结构的稳定。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设有连接孔,所述边框通过固定件连入连接孔与另一模板连接。

多个模板通过连接孔连接,保证多个模板的固定效果。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板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边框。

面板用于使混凝土成型,面板可根据需要定制。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包括主体及设于所述主体的凸出部,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凸出部并位于背离所述加强筋的一侧。

边框的凸出部用于固定面板。面板大致与主体相齐,以保证混凝土成型效果及固定稳固。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边框。

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较为简便,易于加工。

上述提供的模板通过,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相对移动可调节边框的距离,从而调节模板的尺寸,使其适合不同尺寸加工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模板未安装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模板的框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模板的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模板安装面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模板100

边框10

框架101、102

连接孔103

主体11

凸出部13

加强筋30

第一加强件32

第一固定孔321

第二加强件34

第二固定孔341

连接件50

连接杆51

安装孔510

固定片53

斜边532

直边534

面板70

螺钉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包括两个边框及多个加强筋,每个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件及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一端连接一所述边框,所述第二加强件一端连接于另一所述边框,所述第一加强件另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相对移动可调节边框的距离,从而调节模板的尺寸,使其适合加工的需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100。所述模板100包括两个边框10及多个加强筋30。每个所述加强筋30包括第一加强件32及第二加强件34。所述第一加强件32一端连接一所述边框10。所述第一加强件32另一端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34。所述第二加强件34另一端连接另一所述边框10。所述第一加强件32与所述第二加强件34能够相对移动以调节两个所述边框10的距离。

请一并参见图2,所述第一加强件32与其连接的边框10形成一框架101,所述第二加强件34与其连接的边框形成另一框架102。所述第一加强件32与所述第二加强件34相对移动可调节两组框架101、102的总宽度,从而调节模板100的尺寸,使其适合加工的需要。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件32及第二加强件34均为长方体,所述第一加强件32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加强件34。长方体的结构及套设连接能够使第一加强件32及第二加强件34的位置保持稳定,不易相对转动,从而保证模板100结构的稳定。

请一并参见图3,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件32设有第一固定孔321,所述第二加强件34设有第二固定孔341。所述模板100还包括连接件50。所述连接件50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321与所述第二固定孔341以固定所述第一加强件32与所述第二加强件34。

所述连接件50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321与所述第二固定孔341能够保证固定的效果,使第一加强件32与第二加强件34不会相对移动。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321、第二固定孔341及连接件50可以省略,以其他方式固定第一加强件32及第二加强件34,例如,卡扣、夹具等。

所述连接件50包括连接杆51与固定片53。所述连接杆51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321与所述第二固定孔341。所述连接杆51设有安装孔510。所述固定片53穿设于所述安装孔510以固定所述连接杆51。连接杆51穿设于第一固定孔321与第二固定孔341从而将第一加强件32与第二加强件34固定。再通过固定片53穿设于安装孔510将连接杆51固定,从而保证固定的稳固。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片53大致呈直角梯形。所述固定片53包括相对设置的斜边532及直边534。所述斜边532相对所述直边534倾斜使所述固定片53能够卡止于所述连接杆51,所述直边534用于抵持所述第一加强件32。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51为螺杆。所述固定片53大致呈直角梯形。沿一直线方向,所述固定片53的宽度逐渐减小,使固定片53在插入安装孔510一定距离后被安装孔510的孔壁止挡固定。所述固定片53的直边534接触并抵持所述第一加强件32从而与所述连接杆51的端部夹紧所述第一加强件32。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321与所述第二固定孔341为腰形孔。腰形孔能够使连接杆51与第一固定孔321及第二固定孔341在固定时灵活可调。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边框10设有连接孔103。所述边框10通过固定件(图未示)连入连接孔103与另一模板连接。

请一并参见图4,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模板100还包括面板70。所述面板70固定于所述边框10。所述面板70根据尺寸需求定制。所述面板可以为木质材料以方便加工。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边框10包括主体11及设于所述主体11的凸出部13。所述面板70固定于所述凸出部13并位于背离所述加强筋30的一侧。所述面板70与所述加强筋30平行设置。

所述边框10的截面大致呈t型。所述加强筋30与所述面板70分别位于所述凸出部13的两侧。

边框10的凸出部13用于固定面板70。面板大致与主体11相齐,以保证混凝土成型效果及固定稳固。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面板70通过螺钉71固定于所述边框10。通过螺钉71固定的方式较为简便,易于加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面板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固定。

所述模板100在使用时:根据需要的模板尺寸相对移动第一加强件32及第二加强件34。之后,将连接杆51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321与所述第二固定孔341,再将固定片53穿设于安装孔510将连接杆51固定。再之后,根据第一加强件32及第二加强件34的距离选择相应的面板70,将所述面板70通过螺钉71固定于所述边框10。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