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连接挂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4775发布日期:2020-11-20 09:5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墙板连接挂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安装技术领域,具体地是墙板连接挂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人民对家居实用性、方便性及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墙板产品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与墙体固定连接,第一种是直接通过气枪钉或螺丝钉的形式和墙体连接固定;第二种是打胶的方式和墙体连接固定。但是,通过气枪钉或螺丝钉与墙体固定存在以下缺点:容易对墙板有损坏,安装后气枪钉或螺丝钉裸露在墙板表面,影响墙板安装后的整体外观效果;通过打胶的方式与墙体进行固定时,胶体容易挥发出不环保的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患。

虽然现有市面上出现了无需打胶方式固定的墙板连接件,但是现有的墙板连接件有的只能左右或上下插接安装,有的只能前后用两个配件扣装连接;左右或上下插接安装的配件在需拆卸时必须按顺序全部拆掉,而且不能用于拐角或最后一块板的安装,拐角或最后一块板要配合能够前后扣装的另个两种配件使用,这样就必须用多种配件实现墙板的安装;同时,因为不允许有误差,所以每种配件都要试装放样找固定点,极大的增加了安装的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板连接挂件,仅需一个配件就可实现所有位置墙板连接安装,无需放样定位,不需量尺寸,允许有误差,可以单独拆卸任意一块墙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墙板连接挂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连接板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横杆和第二连接横杆,所述第一连接横杆内侧到连接板端部距离为d3,所述第二连接横杆外侧到连接板端部距离为d4、且d4=d3,所述第一连接横杆端部设置卡勾,所述第二连接横杆靠近连接板的一侧设置与卡勾相适应的卡槽。

所述连接板一侧设受力杆,所述受力杆位于第一连接横杆和第二连接横杆之间。

所述受力杆与第一连接横杆之间的距离d1与第二连接横杆的高度h1相同,所述受力杆与第二连接横杆之间的距离d2与受力杆的高度h2相同。

所述连接板一侧中间位置设置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沿连接板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连接板另一侧中间位置设置定位槽,所述定位杆沿连接板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横杆远离第一连接横杆的侧面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横杆、第二连接横杆以及受力杆均与连接板长度相同。

所述受力杆、第二连接横杆以及卡勾均设置圆弧倒角。

所述连接板另一侧设置防滑纹。

所述固定孔为沉头孔。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墙体表面的墙板连接挂件和墙板背面的墙板连接挂件倒立卡接,即可完成墙板的安装,并且无需放样定位,不需量尺寸,只需要两个墙板挂件水平对齐即可,使用灵活方便;另外在连接板长度方向上允许有较大的误差安装时不需将两个墙板连接挂件完全对齐。

2、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墙板前后拆,也可以左右拆,并且能够单独拆除其中任意一块墙板,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标注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附图5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连接板;2、固定孔;3、第一连接横杆;4、第二连接横杆;5、卡勾;6、卡槽;7、受力杆;8、防滑纹;9、定位杆;10、定位槽;11、墙体;12、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

本技术:
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墙板连接挂件,包括连接板1,所述连接板1上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孔2,固定孔可以为4个、6个、8个等,将本装置通过螺钉、固定孔安装在墙板背面和墙体表面。所述连接板1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横杆3和第二连接横杆4,所述第一连接横杆3内侧到连接板1端部距离为d3,所述第二连接横杆4外侧到连接板1端部距离为d4、且d4=d3,所述第一连接横杆3端部设置卡勾5,所述第二连接横杆4靠近连接板1的一侧设置与卡勾5相适应的卡槽6,相同两块墙板连接挂件倒立之后能给卡合在一起。

如图5,在使用时,固定在墙板12背面的墙板连接挂件与固定在墙体11表面的墙板连接挂件互相倒立,第一连接横杆上的卡勾扣在第二连接横杆,实现墙板的前后、上下固定。

如图2、图3所示,所述连接板1一侧设置受力杆7,所述受力杆7位于第一连接横杆3和第二连接横杆4之间,受力杆用于提高连接挂件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效果,防止墙板掉落。所述受力杆7与第一连接横杆3之间的距离d1与第二连接横杆4的高度h1相同,所述受力杆7与第二连接横杆4之间的距离d2与受力杆4的高度h2相同,当两个墙板连接挂件倒立卡合时,第二连接横杆卡接在第一连接横杆于受力杆之间,受力杆卡接在受力杆与第二横杆连接件之间,提高本装置的连接稳定性。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横杆4远离第一连接横杆3的侧面倾斜设置,方便卡勾与卡槽的卡接。

另外,所述第一连接横杆3、第二连接横杆4以及受力杆7均与连接板1长度相同,仅需要两个倒立的墙板连接挂件水平对齐即可,无需放样定位,安装方便,并且在连接板长度方向上允许有较大的误差。

如图1、图4所示,连接板1一侧中间位置设置定位杆9,所述定位杆9沿连接板1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板1另一侧中间位置设置定位槽10,所述定位杆9沿连接板1宽度方向设置,需在装中间位置时,不用量尺,方便连接相邻的两个墙板。

所述受力杆7、第二连接横杆4以及卡勾5均设置圆弧倒角,方便两个墙板连接挂件卡接。

如图3连接板1另一侧设置防滑纹8,增加连接板与墙体、连接板与墙板之间的摩擦力。

固定孔2为沉头孔,固定螺栓位于沉头孔内,与连接板表面齐平,提高墙板与墙体的连接紧密性。



技术特征:

1.墙板连接挂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所述连接板(1)上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孔(2),所述连接板(1)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横杆(3)和第二连接横杆(4),所述第一连接横杆(3)内侧到连接板(1)端部距离为d3,所述第二连接横杆(4)外侧到连接板(1)端部距离为d4、且d4=d3,所述第一连接横杆(3)端部设置卡勾(5),所述第二连接横杆(4)靠近连接板(1)的一侧设置与卡勾(5)相适应的卡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一侧设置受力杆(7),所述受力杆(7)位于第一连接横杆(3)和第二连接横杆(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板连接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7)与第一连接横杆(3)之间的距离d1与第二连接横杆(4)的高度h1相同,所述受力杆(7)与第二连接横杆(4)之间的距离d2与受力杆(7)的高度h2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一侧中间位置设置定位杆(9),所述定位杆(9)沿连接板(1)宽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板连接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另一侧中间位置设置定位槽(10),所述定位杆(9)沿连接板(1)宽度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横杆(4)远离第一连接横杆(3)的侧面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横杆(3)、第二连接横杆(4)以及受力杆(7)均与连接板(1)长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板连接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7)、第二连接横杆(4)以及卡勾(5)均设置圆弧倒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另一侧设置防滑纹(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为沉头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墙板连接挂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连接板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横杆和第二连接横杆,所述第一连接横杆内侧到连接板端部距离为d3,所述第二连接横杆外侧到连接板端部距离为d4、且d4=d3所述第一连接横杆端部设置卡勾,所述第二连接横杆靠近连接板的一侧设置与卡勾相适应的卡槽。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墙体表面的墙板连接挂件和墙板背面的墙板连接挂件倒立卡接,即可完成墙板的安装,并且无需放样定位,不需量尺寸,只需要两个墙板挂件水平对齐即可,使用灵活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永志
技术研发日:2020.03.19
技术公布日:2020.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