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生产用灰尘阻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7083发布日期:2021-02-05 17:04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生产用灰尘阻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密实混凝土生产设备及其相关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生产用灰尘阻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自密实混凝土简称scc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即使存在致密钢筋也能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很好均质性,并且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土。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就已经开始使用轻微振动的混凝土,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scc才在日本发展起来。日本发展scc的主要原因是解决熟练技术工人的减少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高之间的矛盾。欧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将scc第一次用于瑞典的交通网络民用工程上。随后ec建立了一个多国合作scc指导项目。从此以后,整个欧洲的scc应用普遍增加,通常自密实混凝土通过搅拌机搅拌混合而成,在自密实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现有的灰尘阻隔装置隔尘效果较差,无法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有效吸附,容易造成二次扬灰,影响自密实混泥土的生产环境,给生产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灰尘阻隔装置体型较大,不便于安装拆卸,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生产用灰尘阻隔装置,通过设置隔尘框、连接板和锁紧螺栓,解决了现有的自密实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灰尘阻隔装置无法有效隔尘以及灰尘阻隔装置不便拆卸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生产用灰尘阻隔装置,包括隔尘框、搅拌桶、底座、连接板和锁紧螺栓,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型号为y90s-2,为现有技术,所述底座顶部的另一侧固定有搅拌桶,搅拌桶用于搅拌制备自密实混凝土,所述搅拌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固定有搅拌叶,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转动,对搅拌桶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所述搅拌桶的顶部通过连接板固定安装有隔尘框,隔尘框用于阻隔投料过程中扬起的灰尘,所述连接板的上部焊接固定在隔尘框的周侧,且连接板均匀分布,连接板用于将隔尘框连固定安装在搅拌桶的顶部,同时方便隔尘框拆卸,所述连接板的下部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安装在搅拌桶的侧壁上,通过旋紧锁紧螺栓,可将隔尘框固定安装在搅拌桶上,通过将旋紧螺栓旋下,可将隔尘框快速从搅拌桶上拆下。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外侧套接有防护壳,且防护壳固定安装在底座上,防护壳能够防护电机,所述防护壳一侧的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扶推,且底座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推动扶推,通过万向轮可将底座移动。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贯穿搅拌桶的一侧,且搅拌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搅拌桶另一侧的侧壁上,搅拌轴与搅拌桶
连接位置处的搅拌桶上均固定有轴承,能够对搅拌轴支撑,实现搅拌轴平稳转动。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隔尘框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顶门,顶门顶部背离合页的一侧开设有内嵌式把手,用于开启顶门,所述搅拌桶背离电机一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搅拌完成后的自密实混凝土从出料口处排出收集。
[0009]
进一步地,所述隔尘框包括防护板、过滤网和框架,所述过滤网放置在防护板与框架之间,且防护板固定安装在框架上,防护板用于防护框架内的过滤网,过滤网的材质为活性炭吸附网,在保证搅拌桶内通风的情况下,能够吸附灰尘、阻隔灰尘。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周侧均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内侧的框架上固定有钢丝网,所述过滤网放置在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外侧的框架上均固定安装有防护板,且防护板的板面上固定有钢丝网,钢丝网用于实现隔尘框通风,同时限定过滤网,且防护板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框架上。
[0011]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尘框,当需要向搅拌桶内投放粗细骨料时,开启隔尘框顶部的顶门,将粗细骨料通过隔尘框顶部的投放口投放至搅拌桶内,并在投放结束后关闭顶门,通过过滤网对投料过程中扬起的灰尘进行吸附阻隔,同时保证搅拌桶内的正常通风,避免出现二次扬灰以及不透风环境对自密实混凝土制备过程产生影响,解决了自密实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灰尘阻隔装置无法有效隔尘的问题,通过隔尘框对生产自密实混泥土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进行阻隔,在保证正常制备自密实混凝土所需环境的前提下,对灰尘进行阻隔,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
[0013]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板和锁紧螺栓,通过旋紧锁紧螺栓,将连接板与搅拌桶的侧壁固定,即可将隔尘框快速安装在搅拌桶上,通过将锁紧螺栓从连接板上旋下,即可将隔尘框与搅拌桶分离,将隔尘框从搅拌桶上快速拆卸下来,解决了自密实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灰尘阻隔装置不便拆卸的问题,能够快速将隔尘框与搅拌桶分离,实现灰尘阻隔装置的快速拆卸,同时方便制备多种混合料,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0014]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尘框的局部分解图。
[0020]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
1、扶推;2、电机;3、隔尘框;4、搅拌桶;5、底座;6、防护壳;7、搅拌叶;8、搅拌轴;9、万向轮;10、出料口;11、连接板;12、锁紧螺栓;13、顶门;14、合页;15、放置槽;16、钢丝网;17、防护板;18、过滤网;19、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生产用灰尘阻隔装置,包括隔尘框3、搅拌桶4、底座5、连接板11和锁紧螺栓12,底座5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2,底座5顶部的另一侧固定有搅拌桶4,搅拌桶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8,搅拌轴8上固定有搅拌叶7,搅拌桶4的顶部通过连接板11固定安装有隔尘框3,连接板11的上部焊接固定在隔尘框3的周侧,且连接板11均匀分布,连接板11的下部通过锁紧螺栓12固定安装在搅拌桶4的侧壁上,使用时,启动电机2,电机2转动带动搅拌轴8转动,搅拌轴8转动带动搅拌叶7转动,此时将自密实混凝土混合所需的原料从隔尘框3的顶部投放至搅拌桶4内,通过搅拌叶7对搅拌桶4内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投料过程中产生的灰尘通过隔尘框3进行吸附隔离,放置灰尘外漏,通过将锁紧螺栓12从连接板11上旋下,可将连接板11与搅拌桶4分离,进而将隔尘框3从搅拌桶4的顶部快速拆卸下来,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可将隔尘框3固定安装在搅拌桶4上。
[0024]
其中如图1所示,电机2的外侧套接有防护壳6,且防护壳6固定安装在底座5上,防护壳6一侧的底座5上固定安装有扶推1,且底座5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9,推动扶推1,通过万向轮9可将底座5移动,将该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处,摆脱该装置的局限性。
[0025]
其中如图1所示,搅拌轴8的一端贯穿搅拌桶4的一侧,且搅拌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2的输出轴上,搅拌轴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搅拌桶4另一侧的侧壁上,电机2转动带动搅拌轴8转动,搅拌轴8在搅拌桶4的支撑下实现平稳转动,完成对搅拌桶4内物料的搅拌。
[0026]
其中如图3所示,隔尘框3的顶部通过合页14活动连接有顶门13,,投料时,通过开启顶门13,即可从隔尘框3顶部的投料口处进行投料,投料结束后,及时关闭顶门13,防止灰尘外泄,搅拌桶4背离电机2一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料口10,搅拌完成的自密实混泥土通过出料口10处排出收集。
[0027]
其中如图4所示,隔尘框3包括防护板17、过滤网18和框架19,过滤网18放置在防护板17与框架19之间,且防护板17固定安装在框架19上,灰尘通过框架19进入过滤网18,并通过过滤网18进行吸附,进而防止灰尘出现二次扬灰,提高隔尘效果。
[0028]
其中如图4所示,过滤网18放置在放置槽15内,且放置槽15内侧的框架19上固定有钢丝网16,放置槽15外侧的框架19上均固定安装有防护板17,且防护板17的板面上固定有钢丝网16,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将防护板17从框架19上拆下,并将过滤网18从放置槽15内取出,即可将过滤网18取出清洗、晾晒,再将干净的过滤网18放回原处即可,确保该隔尘装置的灰尘隔尘效果。
[0029]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0]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