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建材单元及冷却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4867发布日期:2021-02-26 19:36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冷却建材单元及冷却面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建材单元及冷却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从节能、地球温暖化对策的观点来看,希望不使用空调设备、换气装置,而是通过打开建筑物的各房间的窗户、门进行自然换气,从而在建筑物内形成舒适的居住环境。但是,在夏季,由于导入建筑物内的外部空气温暖,而且在市区因热岛化现象而使气温上升,可能难以获得自然换气的效果。
[0003]
因此,为了得到自然换气的效果,例如使用通过绿化百叶窗保水、汽化冷却来冷却风的技术,或者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作为构成栅栏、门、围栏、栏杆、百叶窗等的外结构物的建材,使用可通过多个贯通孔保水的建材。
[0004]
在专利文献1的外结构物中使用的建材,前面板位于比支柱的前面更靠前方的位置,在前面板的上端部设置上侧水承接板,在前面板的下端部设置下侧水承接板,从而构成台阶。在专利文献1的外结构物中,建材形成的层为20台阶以上,在任何一个台阶中都能够保水。
[0005]
现有技术文件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1224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使多个建材彼此在上下方向上邻接排列时,采用将下侧的建材中的上侧后面板中的折回后片部挂在上侧的建材中的下侧后面板上的方式。
[0009]
然而,为了能够充分地保水,对于一个冷却装置使用20个以上的建材。因此,在使多个建材彼此在上下方向上邻接排列时,在将下侧的建材中的上侧后面板中的折回后片部挂在上侧的建材中的下侧后面板上的方式的情况下,必须对托架一个一个地安装建材。并且,若这样一个一个地安装建材,则还考虑到建材倾斜或安装位置偏移的情况,结果是冷却装置的组装会花费时间和劳力。
[0010]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冷却装置的组装变得容易,并减少冷却装置的设置所花费的时间。
[0011]
如图10~图13、图25所示,技术方案1记载的实用新型是一种冷却建材单元21、 22、23、32,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建材单元具有:面板部21p、22p、23p、32p,其在表面上下并列设置有形成为截面凸型的多个汽化冷却部cp(例如凸型部cp),以及
[0012]
托架210、220、230,其安装在所述面板部21p、22p、23p、32p的背面,
[0013]
所述汽化冷却部cp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面板(例如上侧水承接板12),以及
[0014]
至少一部分从所述上面板向下方分离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面板(例如下侧水承接板13),
[0015]
在所述上面板和所述下面板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有直径被设定为可通过表面张力保水的多个贯通孔12a、13a,
[0016]
所述面板部21p、22p、23p、32p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所述托架210、220、23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在上下方向上错开配置。
[0017]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在面板部21p、22p、23p、32p 的表面,上下并列地设置有形成为截面凸型的多个汽化冷却部cp(例如凸型部cp),汽化冷却部cp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面板,以及至少一部分从上面板向下方分离配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面板,由于在上面板和下面板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有直径被设定为可通过表面张力保水的多个贯通孔12a、13a,因此可以利用多个汽化冷却部cp中的上面板和下面板分别保持的水的汽化热来冷却汽化冷却部cp表面和周围的空气。冷气通过从建筑物的开放的开口部导入建筑物内部,即使在夏季也能够形成舒适的居住环境。
[0018]
进而,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具有在表面上下并列设置有形成为截面凸型的多个汽化冷却部cp的面板部21p、22p、23p、32p,以及安装在面板部21p、22p、23p、 32p的背面的托架210、220、230,因此可以将该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进行面板化并处理。因此,若将这样的面板化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组装到冷却装置 1中,则例如建材10(10a)不会倾斜或安装位置偏移,可以容易地组装冷却装置1,可以减少冷却装置1的设置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
[0019]
而且,由于面板部21p、22p、23p、32p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托架210、220、23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在上下方向上错开配置,在使用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并使这些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情况下,位于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的下端部,可以与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的上端部以紧密嵌合的方式接触。
[0020]
由此,可以进行使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在上下方向上邻接时的定位,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组装冷却装置1,可以进一步减少冷却装置1的设置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
[0021]
如图1、图9~图13、图25所示,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是多个技术方案1 所记载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在上下方向上邻接配置的冷却面板,其特征在于,
[0022]
所述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包括:设置于最上段的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设置于中段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32)、以及设置于最下段的下段冷却建材单元 23,在这些各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的每一个中,所述多个汽化冷却部cp各设置有7个。
[0023]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包括设置于最上段的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设置于中段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32)、以及设置于最下段的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通过将这三种冷却建材单元在上下方向上邻接配置,可以形成大型的冷却面板。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组装有由这三种冷却建材单元构成的大型的冷却面板的冷却装置。
[0024]
进而,各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中的多个汽化冷却部cp的数量统一为7个,因此只要知道冷却面板中使用的冷却建材单元的数量,就可以容易地判明汽化冷却部cp 的数量,可以容易地计算多个汽化冷却部cp的冷却效果。
[0025]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如图9、图10、图21~图23所示,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冷却面板中,
[0026]
在所述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汽化冷却部(例如建材10a中的凸型部cp)的内部收纳有供水用管26,在该汽化冷却部cp的后面形成有用于将所述供水用管26引入到内部的开口(例如间隙s2)。
[0027]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位于最上方的汽化冷却部(例如建材10a中的凸型部cp)的内部收纳有供水用管(滴管26),在该汽化冷却部cp的后表面形成有用于将供水用管26引入内部的开口(例如间隙s2),因此可以将供水用管26可靠地收纳在位于最上方的汽化冷却部cp的内部,并且,供水用管从形成在汽化冷却部cp的后表面的开口收纳在汽化冷却部cp的内部,因此从外部难以注意到。
[0028]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如图9~图11、图18~图20所示,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或3所记载的冷却面板中,
[0029]
所述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的所述面板部21p的下端部从所述托架210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
[0030]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面板部21p的下端部从托架210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因此例如若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的面板部22p、23p的上端部t比托架220、23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则可以使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的下端部以及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的上端部以紧密嵌合的方式接触。
[0031]
由此,可以进行使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在上下方向上邻接时的定位,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组装冷却装置1,可以进一步减少冷却装置1的设置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
[0032]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如图9、图11、图18~图20、图25所示,为如技术方案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面板,其特征在于,
[0033]
在所述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32中,
[0034]
所述面板部22p、32p的上端部t比所述托架22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
[0035]
所述面板部22p、32p的下端部从所述托架220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
[0036]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由于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32中,面板部22p、 32p的上端部t比托架22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例如若位于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 22的面板部21p、22p的下端部从托架210、220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则可以使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的上端部t与位于该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的下端部以紧密嵌合的方式接触。
[0037]
进而,在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32中,由于面板部22p、32p的下端部从托架220 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因此例如若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的面板部22p、23p的上端部t比托架220、23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则可以使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的下端部与位于该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的上端部 t以紧密嵌合的方式接触。
[0038]
由此,可以进行使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在上下方向上邻接时的定位,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组装冷却装置1,可以进一步减少冷却装置1的设置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
[0039]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如图9、图12、图18~图20所示,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面板中,
[0040]
在所述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中,
[0041]
所述面板部23p的上端部t比所述托架23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
[0042]
所述托架230的下端部比所述面板部23p的下端部更向下方突出,该托架230的下端部作为向设置于地面的固定部件(例如支柱20)安装的安装脚部发挥功能。
[0043]
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在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中,由于面板部23p 的上端部t比托架23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例如若位于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 的面板部21p、22p的下端部从托架210、220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则可以使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的上端部t和位于该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的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的下端部以紧密嵌合的方式接触。
[0044]
进而,由于托架230的下端部比面板部23p的下端部更向下方突出,例如在将供水用管(滴管26)穿过托架230的内部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减少可以看到供水用管的范围。另外,托架230的下端部作为向设置于地面的固定部件(例如支柱20)安装的安装脚部发挥功能,因此可以在不妨碍面板部23p的位置容易地将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安装在固定部件上。
[0045]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组装冷却装置,并减少冷却装置的设置所花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46]
图1是表示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0047]
图2是表示冷却装置的概要的图。
[0048]
图3是表示建材的立体图。
[0049]
图4是表示建材的主视图。
[0050]
图5中(a)是图4中的a-a线剖视图,(b)是图4中的b-b线剖视图。
[0051]
图6是表示形成在上侧水承接板上的贯通孔的配置的放大俯视图。
[0052]
图7是表示形成在下侧水承接板上的贯通孔的配置的放大俯视图。
[0053]
图8是说明冷却装置的冷却功能的原理的图。
[0054]
图9是冷却装置的分解图。
[0055]
图10是表示上段冷却建材单元的侧视图。
[0056]
图11是表示中段冷却建材单元的侧视图。
[0057]
图12是表示下段冷却建材单元的侧视图。
[0058]
图13是表示冷却装置的侧视图。
[0059]
图14是图13中的c部的放大图。
[0060]
图15是图14中的d-d线剖视图。
[0061]
图16是表示灌水装置的供水管的结构的立体图。
[0062]
图17是表示灌水装置的分支部的结构的透视图。
[0063]
图18是说明冷却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图。
[0064]
图19是说明冷却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图。
[0065]
图20是说明冷却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图。
[0066]
图21是说明冷却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图。
[0067]
图22是说明冷却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图。
[0068]
图23是说明冷却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图。
[0069]
图24是说明冷却装置的组装方法的图。
[0070]
图25是表示中段冷却建材单元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0071]
附图标记说明
[0072]
1、冷却装置;6、供水管;10、建材;10a、位于最上方的建材;11、前面板;11a、前面板;12、上侧水承接板;12a、贯通孔;12a、上侧水承接板;13、下侧水承接板; 13a、下侧水承接板;13a、贯通孔;14、上侧后面板;14a、贯通孔;14b、折回板部; 14c、槽部;14d、第一连结用孔;14a、上侧后面板;15、下侧后面板;15a、下侧后面板;15a、第二连结用孔;15b、折弯角部;16、侧面板;16a、侧面板;17、连接用部件 (铆钉);20、支柱;20a、支柱盖;21、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p、面板部;210、安装托架;211、固定板部;211a、导入孔;212、左右的侧板部;212a、长孔;213、背面盖; 22、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p、面板部;220、安装托架;222、左右的侧板部;222a、长孔;23、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p、面板部;230、安装托架;232、左右的侧板部;232a、长孔;24、衬底托架;24a、固定板部;24b、左右的侧板部;24c、圆孔;25、分支管;26、滴管;cp、凸型部(汽化冷却部);s1、间隙;s2、间隙;t、上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而附加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和图示例。
[0074]
〔关于冷却装置的概要〕
[0075]
在图1中,符号1、1a表示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1、1a作为外结构物设置在住宅等建筑物的周围(庭院或用地的边界等),具有通过由灌水单元供给的水的汽化热来冷却表面和周围的空气的功能。冷气通过从建筑物的开放的开口部导入建筑物内部,即使在夏季也可以形成舒适的居住环境。
[0076]
在图1中,冷却装置1的左右宽度尺寸设定得比冷却装置1a短,相反,冷却装置 1a的左右宽度尺寸设定得比冷却装置1短。即,有窄幅型的冷却装置1和宽幅型的冷却装置1a。窄幅型冷却装置1使用的支柱20(即,锚部件)的数量为2根,宽幅型冷却装置1a为了通过保持水而使重量增加且中央不弯曲,使用的支柱20的数量为3根。支柱 20的下端部埋入埋设在地下的基础2中。
[0077]
窄幅型冷却装置1和宽幅型冷却装置1a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因此,以下将描述窄幅型冷却装置1。
[0078]
如图2所示,冷却装置1连接至灌水机构3。该灌水机构3包括设置在建筑物外部的水龙头4、连接该水龙头4的灌水控制器5、以及连接灌水控制器5并一直配置到冷却设备1的供水管6。
[0079]
虽未图示,但灌水控制器5在内部具有电磁阀和用于切换电磁阀的开关控制部。开关控制部既可以基于计时器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也可以接受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此时,灌水控制器5具有通信机构)。
[0080]
供水管6连接在灌水控制器5中的电磁阀的下游侧。另外,供水管6可以配置在地面上,也可以配置在地下。
[0081]
冷却装置1以多个具备基于保水/汽化的冷却功能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23为主
体而构成。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上下邻接设置。
[0082]
此外,构成宽幅型冷却装置1a的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得比构成窄幅型冷却装置1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23长。
[0083]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以具备基于保水/汽化的冷却功能的多个建材10(10a)为主体而构成。
[0084]
〔关于建材的构成〕
[0085]
建材10是将横长的铝板冲压成型而成,如图3~图7所示,其具备前面板11、上侧水承接板12、下侧水承接板13、上侧后面板14、下侧后面板15、左右的侧面板16。并且,该建材10,相对于上侧后面板14和下侧后面板15,前面板11、上侧水承接板12 以及下侧水承接板13形成为向前方突出的截面凸型,构成凸型部cp(即汽化冷却部)。
[0086]
此外,该建材10如后所述在被面板化(面板部21p、22p、23p)的基础上设置在支柱20上,但也可以直接安装在冷却装置1中的支柱20上。
[0087]
前面板11以上端部相对于下端部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另外,在该前面板11上未形成凹凸或孔,而形成平坦的面。进而,前面板11成为在凸型部cp中位于最前方的面。
[0088]
上侧水承接板12从前面板11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即,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后端部相对于前端部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在该上侧水承接板12的几乎整个面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2a。进而,上侧水承接板12构成凸型部cp的上面板。
[0089]
下侧水承接板13从前面板11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以后端部相对于前端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在该下侧水承接板13的几乎整个面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3a。进而,下侧水承接板13构成凸型部cp的下面板。
[0090]
上侧后面板14从上侧水承接板12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位于比下侧后面板15稍微靠后方的位置,在该上侧后面板14的较宽的范围内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4a。
[0091]
在上侧后面板14的上端部,设置有向前方折回而形成为倒j字状的折回板部14b。另外,在该折回板部14b与上侧后面板之间形成有槽部14c。
[0092]
另外,这样的与上侧后面板14的上端部相关的结构成为建材10中的上侧卡合部接合部。
[0093]
下侧后面板15从下侧水承接板13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上下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形成在折回板部14b与上侧后面板14之间的槽部14c的槽深短。
[0094]
此外,这样的下侧后面板15成为建材10中的下侧卡合部。只着眼于一个建材10 时,下侧卡合部位于上侧卡合部的下方。并且,在着眼于多个建材10(10a)的情况下,该下侧卡合部作为与位于下方的建材10中的上侧卡合部相互卡合的部位,设置于建材10。
[0095]
侧面板16从下侧水承接板13的左右侧端部向上方延伸,从外侧方覆盖前面板11 的大致下半部以及下侧后面板15。在该侧面板16上未形成凹凸或孔,而形成平坦的面。
[0096]
建材10的尺寸设计为每1m高度可制作16段左右的段。在此,段是指上述的凸型部cp,是由前面板11、上侧水承接板12、下侧水承接板13形成的向前方突出的部分。
[0097]
各段的进深为60mm以上,冷却装置1整体所使用的多个建材10的相对于垂直投影面积的表面积为5-6(5.72)m2/m2。
[0098]
另外,这样的建材10通过将铝板折弯成台阶状(段状)而具有进深,例如以与平滑的铅垂的铝板相比,增加了表面积和水滴下垂的孔数(后述的贯通孔12a、13a、14a 的数量)
的方式设计。
[0099]
如图6所示,形成在上侧水承接板12上的多个贯通孔12a配置成交错状。
[0100]
贯通孔12a的直径优选直径6mm以下且4mm以上。
[0101]
即,作为从上方滴下的水在贯通孔12a中产生表面张力的直径,基于实验结果,具有从直径3mm产生比贯通孔12a的直径大的水滴的效果,但出于由重力引起的向下方落下和表面张力的理由,优选为直径4mm以上,通过以下计算式,设产生比贯通孔12a的直径大的水滴的最大限度的直径到6mm为止。
[0102]
根据“化学要点系列12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从超亲水性到超拨水性日本化学会编中泽明著”的2.5表面能的估计、2.6拉普拉斯压力和毛细管长度,设液体的毛细管长度为l(水的情况下,大致为2mm左右)、孔的半径为r、液体落下时整个液体中落下的比例为α(0.6左右)时,液滴半径r根据下述计算式算出。
[0103][0104]
根据上述计算式(2.30)求出贯通孔12a的直径2r。
[0105]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以前后方向的短间距4mm、左右方向的长间距8mm、邻接的三个贯通孔12a的中心分别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圆形且直径4mm 的贯通孔12a。
[0106]
在此,贯通孔12a相对于上侧水承接板12的开口率是35%以上且50%以下。
[0107]
即,基于实验结果,判明了若直径为6mm以下且4mm以上,且开口率为在35%以上,则水不会从水承接板端部落下,能良好地进行贯通孔12a的水滴的滴下。
[0108]
另外,若开口率为50%以下,则可以确保具有直径6mm以下且4mm以上的贯通孔12a的上侧水承接板12的强度。
[0109]
此外,在提高开口率上限而不能维持水承接板的强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板的材质、增大板厚来应对。
[0110]
在此,在板厚的尺寸变大时,由于孔的冲孔加工的情况,有时在相对于板厚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孔径不相同。即,在希望将孔径设为6mm的情况下,有时相对于板厚的上表面的孔径大于6mm,但如果将下表面的孔径加工成6mm,则成为产生表面张力的孔。换言之,孔径的尺寸是指上表面的孔径和下表面的孔径中的任一尺寸,通过加工可以使一侧的孔径与另一侧的孔径不同。
[0111]
如图7所示,形成在下侧水承接板13上的多个贯通孔13a也配置成交错状。
[0112]
该贯通孔13a的直径也与上侧水承接板12的贯通孔12a同样,直径在6mm以下且 4mm以上,但比位于上方的上侧水承接板12的贯通孔12a大。
[0113]
即,首先,从上侧水承接板12的贯通孔12a滴下的水滴在下侧水承接板13的上面汇集而变大,落下时易于溅起而扩散,可以用流入到下侧水承接板13的贯通孔13a中的水的表面张力进行保水。
[0114]
而且,可以利用直径比上方的贯通孔12a的直径大的孔13a(贯通孔13a)的水的表面张力来对在该下侧水承接板13的上面汇集而变大且被溅起扩散的水进行保水。
[0115]
图7表示贯通孔13a的配置,在图示例中,以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均以8mm间距、邻接的三个贯通孔13a的中心分别位于正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圆形且直径5mm
的贯通孔13a。
[0116]
贯通孔13a相对于下侧水承接板13的开口率也与贯通孔12a相对于上侧水承接板 12的开口率相同,为35%以上且50%以下。
[0117]
此外,形成在下侧水承接板13上的多个贯通孔13a中,最靠近下侧后面板15侧的列的贯通孔13a也配置在相对于下侧水承接板13将下侧后面板15向上方折弯时形成的折弯角部15b上。该折弯角部15b成为建材10中位于最下方的部位。
[0118]
如图3、图4所示,形成在上侧后面板14上的多个贯通孔14a也配置成交错状。
[0119]
该贯通孔14a的直径设定为与形成在下侧水承接板13上的多个贯通孔13a相同。另外,关于配置,也与形成在下侧水承接板13上的多个贯通孔13a同样,以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都以8mm的间距、邻接的三个贯通孔14a的中心分别位于正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圆形且直径5mm的贯通孔14a。
[0120]
此外,由于多个贯通孔14a形成在铅直配置的上侧后面板14上,所以吹到建材10 上的风容易通过,同时视线也容易通过。
[0121]
如果以规定的孔间距(8mm)开设如上所述的贯通孔12a、13a、14a,将铝材各面内的开口率设为35%~50%,则1段中的孔数为2000-2500个。每1m高度为16段,因此,换算为冷却装置1的铅直表观面积,可以设置约4万个/m2的孔。
[0122]
另外,在上侧后面板14的上端部的左右的端部,分别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包括折回板部14b的该上侧后面板14的上端部的第一连结用孔14d。进而,在下侧后面板15 的左右的端部分别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该下侧后面板15的第二连结用孔15a。并且,这些第一连结用孔14d和第二连结用孔15a成为配置在同一铅直线上的位置关系。
[0123]
上下邻接设置的建材10彼此,在位于上方的建材10的下侧后面板15上,挂住位于下方的建材10的折回板部14b。即,位于上方的建材10的下侧后面板15插入位于下方的建材10的槽部14c(参照图14)。
[0124]
并且,在形成于上方的建材10的下侧后面板15上的第二连接用孔15a中,以及形成于下方的建材10的上侧后面板14的第一连接用孔14d中,穿通设置有铆钉、螺钉、螺栓等具有轴部的连接用部件17(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铆钉17)。由此,下方的建材10 的折回板部14b与上方的建材10的下侧后面板15卡合,上下排列的建材10彼此连结。此时,下方的建材10的包括折回板部14b的上侧后面板14成为与上方的建材10的下侧后面板15直接接触的状态。
[0125]
此外,冷却装置1中,设置在最上方的建材10a具备前面板11a、上侧水承接板 12a、下侧水承接板13a、上侧后面板14a、下侧后面板15a、左右的侧面板16a。
[0126]
该最上方的建材10a由于在其上方未设置建材10,因此不具备像下方的建材10那样的向上方延伸的上侧后面板14。但是,具备从上侧水承接板12a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上述上侧后面板14a。上侧后面板14a为了被利用于向支柱20侧的固定,形成有供固定部件18通过的通孔。
[0127]
另外,在冷却装置1的组装时,用于封闭该上侧后面板14a的下端部与下侧后面板 15a(挂在下侧后面板15a的下方的建材10中的折回板部14b)之间的间隙s2的背面盖 213固定于上侧后面板14a的背面(参照图23)。
[0128]
进而,在上侧水承接板12a上未形成多个贯通孔,而是形成平坦的面。下侧水承接
板13a以比下方的建材10中的下侧水承接板13缓的倾斜的方式形成(参照图10)。
[0129]
关于其他结构,由于与下方的建材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130]
〔关于冷却装置的冷却功能的原理〕
[0131]
图8是说明冷却装置1的冷却功能的原理的示意图,首先,向设置在最上方的建材 10a的内部供给水。
[0132]
供给的水从下侧水承接板13a的贯通孔13a滴下到下方(从上数第二个)的建材 10中的上侧水承接板12上。
[0133]
进而,水还从形成在设置于最上方的建材10a中的下侧水承接板13a与下侧后面板15a之间的折弯角部15b上的多个贯通孔13a流出。然后,该水沿着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中的上侧后面板14,流到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中的上侧水承接板12。
[0134]
也就是说,水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供给到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的上侧水承接板12,第一路径是从下侧水承接板13a的贯通孔13a滴下到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的上侧水承接板12,第二路径是从形成于折弯角部15b的贯通孔13a沿着从上数第二个建材 10的上侧后面板14,流到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的上侧水承接板12。这样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水流,不适用于设置于最上方的建材10a以及其正下方的建材10,适用于其他上下邻接的建材10之间。
[0135]
从下侧水承接板13a的贯通孔13a滴下到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的上侧水承接板12 上的水,碰到上侧水承接板12后被甩出,向周围飞溅。这样,滴下的水在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的上侧水承接板12上扩散。
[0136]
进而,从形成在折弯角部15b的贯通孔13a流到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中的上侧水承接板12的水,由于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中的上侧水承接板12向前方下降地倾斜,所以在该上侧水承接板12上扩散。
[0137]
在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中的上侧水承接板12上扩散的水,通过形成在该上侧水承接板12上的多个贯通孔12a,流到该上侧水承接板12的下面侧,通过表面张力保水。然后,逐渐集中在上侧水承接板12的下面,不能通过表面张力保水的水滴下到下侧水承接板13上。该水碰到下侧水承接板13后被甩出,向周围飞溅。这样,滴下的水在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的下侧水承接板13上扩散。
[0138]
另外,在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中的下侧水承接板13上扩散的水,通过形成在该下侧水承接板13上的多个贯通孔13a,流到该下侧水承接板13的下面侧,通过表面张力保水。
[0139]
进而,由于上侧水承接板12以向前方下降的方式倾斜,所以流过上侧水承接板12 上的水沿着前面板11,流到下侧水承接板13的下面侧。并且,由于该下侧水承接板13 以向后方下降的方式倾斜,所以水一边通过表面张力保水,一边向下侧水承接板13的下方流动,在该下侧水承接板13的下面扩散。
[0140]
渐渐聚集在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的下侧水承接板13的下面的、由于表面张力而不能保水的水滴落到从上数第3层建材10的上侧水承接板12上。
[0141]
另外,水也从形成于从上数第二个建材10的折弯角部15b的贯通孔13a流过,沿着从上数第三个建材10的上侧后面板14,流到从上数第三个建材10的上侧水承接板12。
[0142]
然后,通过重复以上的步骤,水逐渐向下方传递,到达设置于最下方的建材10,之后滴在地面。
[0143]
这样供给到冷却装置1的水下垂到多个贯通孔中,一边延长滞留时间一边汽化,可以冷却冷却装置1表面,并且降低周围的温度。并且,风通过形成在多个建材10的上侧后面板14上的多个贯通孔14a,沿着多个建材10的表面流动后,从建筑物的开放的开口部导入建筑物内部,则可以向建筑物内部吹入冷气。
[0144]
如上所述,冷却装置1可以发挥冷却功能。
[0145]
〔关于冷却装置的详细结构〕
[0146]
对于一个冷却装置1、1a,建材10例如也使用20根以上。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1中,包括设置在最上方的建材10a在内使用28根建材10。若将这样数量的建材10在现场一个个上下连结并安装在支柱20上,则花费时间和劳力,因此多个建材 10在制造阶段,以某种程度的根数进行面板化,并输送到现场进行施工。
[0147]
即,如图9所示,冷却装置1具备:上述支柱20,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 (包括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在上下方向上邻接配置的冷却面板),成为安装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的衬底的衬底托架24,从灌水装置3中的供水管6分支的分支管25,以及滴管26。另外,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在表面具有:上下并列地设置有形成为截面凸型的多个上述凸型部cp的面板部21p、22p、23p,以及安装在面板部 21p、22p、23p的背面的托架210、220、230。
[0148]
并且,面板部21p、22p、23p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一者配置为相对于托架 210、220、230(以下,称为安装托架210、220、23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在上下方向上错开。更具体地说,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上下邻接的情况下,位于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中的面板部21p、22p的下端部与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中的面板部22p、23p的上端部t相接,位于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中的托架210、220的下端部与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中的托架220、230的上端部相接。
[0149]
(支柱)
[0150]
支柱20是在上下方向上为长条状的金属制的方筒体,支承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在其上端开口部固定有支柱盖20a而将其封闭。支柱盖20a具备顶面部20b以及设置于顶面部20b的四边的侧壁部20c。
[0151]
顶面部20b比支柱20的后方更向前方突出,侧壁部20c从顶面部20b的四边向下方延伸(参照图14)。因此,在固定于支柱20的上端部的支柱盖20a的前方侧,在支柱 20的前面侧形成有间隙s1。
[0152]
支柱盖20a通过侧壁部20c被螺钉固定于支柱20的侧面而被固定。
[0153]
(冷却建材单元)
[0154]
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由冷却装置1中设置于最上段的上段冷却建材单元 21、设置于中段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以及设置于最下段的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构成。
[0155]
每一个冷却装置1各使用一个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和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而每一个冷却装置1使用一个以上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两个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
[015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一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使用7根建材10,这些建材10构成为面板部21p、22p、23p。
[0157]
如图10所示,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具有:由设置在最上方的建材10a、设置在其下
方的多个建材10构成面板部21p,以及固定该面板部21p的安装托架210。
[0158]
安装托架210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并且形成为截面槽状(u字型)。
[0159]
剖面槽形的安装托架210具备:固定构成面板部21p的多个建材10、10a的固定板部211、以及从沿着固定板部2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缘向与多个建材10、10a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左右的侧板部212。
[0160]
在固定板部211的上端部形成有导入孔211a,该导入孔211a用于通过分支管25 的前端,并导入设置于最上方的建材10a的内部。
[0161]
在左右的侧板部212上,在上下端部形成有长孔212a,该长孔212a用于供将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安装在衬底托架24上的螺钉穿过。
[0162]
构成面板部21p的多个建材10、10a的上侧后面板14通过铆钉等固定部件18固定在安装托架210的固定板部211上(参照图14)。固定部件18的轴通过的孔,可以利用形成在于上侧后面板14上的多个贯通孔14a,也可以另外形成与这些多个贯通孔14a不同的通孔。
[0163]
在设置于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的多个建材10、10a中,最下方的建材10的下侧后面板15也通过铆钉等固定部件18固定在安装托架210的固定板部211上。
[0164]
另外,在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设置的多个建材10、10a中,最下方的建材10的下端部位于比安装托架210的下端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即,面板部21p的下端部位于比安装托架210的下端面靠上方的位置。其尺寸与位于下方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的面板部22p的上端部t的突出尺寸大致相等。
[0165]
如图11所示,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具有由多个建材10构成的面板部22p和固定该面板部22p的安装托架220。
[0166]
安装托架220与上述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的安装托架210的结构相同,具备固定板部221和左右的侧板部222,在左右的侧板部222上形成有长孔222a。
[0167]
多个建材10(面板部22p)安装在安装托架220上的安装状态与上述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的情况相同,也通过固定部件18进行。
[0168]
在设置于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的多个建材10中,在设置于最上方的建材10的上侧后面板14上,成为未设置折回板部14b(以及槽部14c)的状态。无折返板部14b的上侧后面板14的上端部t比安装托架22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
[0169]
另外,在设置于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的多个建材10中,最下方的建材10的下端部位于比安装托架220的下端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即,面板部22p的下端部位于比安装托架220的下端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其尺寸(从安装托架220的下端面到最下方的建材 10的下端部的间隔:规定间隔)与无折返板部14b的上侧后面板14的上端部t的突出尺寸大致相等。
[0170]
如图12所示,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具有由多个建材10构成的面板部23p以及固定该面板部23p的安装托架230。
[0171]
安装托架230与上述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的安装托架210的结构相同,具备固定板部231和左右的侧板部232,在左右的侧板部232上形成有长孔232a。
[0172]
多个建材10(面板部23p)相对于安装托架220的安装状态与上述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的情况相同,通过固定部件18进行。
[0173]
在设置于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的多个建材10中,在设置于最上方的建材10的上侧后面板14上,成为未设置折回板部14b(以及槽部14c)的状态。无折返板部14b的上侧后面板
14的上端部t比安装托架23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
[0174]
另外,安装托架230的下端部比最下方的建材10的下端部更向下方突出为长条状 (比一个建材10的上下尺寸更长条状)。
[0175]
(衬底托架)
[0176]
如图9所示,衬底托架24沿支柱20的长度方向形成为长条状,作为用于将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安装在支柱20上的衬底发挥功能。衬底托架24嵌入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的各安装托架210、220、230的左右的侧板部212、222、232之间的槽中。
[0177]
这种衬底托架24包括固定在支柱20的前面的固定板部24a、以及从沿着固定板部 24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缘向与支柱20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左右的侧板部24b。
[0178]
固定板部24a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柱20的前面。该固定板部24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的各安装托架210、220、230的左右的侧板部 212、222、232之间的间隔尺寸大致相等或稍短。
[0179]
在左右的侧板部24b上形成有圆孔24c,该圆孔24c供用于将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 22、23安装在衬底托架24上的螺钉穿过。
[0180]
圆孔24c的位置与形成在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的各安装托架210、220、 230的左右的侧板部212、222、232上的长孔212a、222a、232a相对。即,形成与长孔 212a、222a、232a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圆孔24c,在与将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安装在支柱20上时的长孔212a、222a、232a的位置重合的位置上形成圆孔24c。
[0181]
若以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为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则将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安装在支柱20上时,衬底托架24嵌入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的安装托架210的左右的侧板部212之间的槽中。并且,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侧的左右的侧板部212与衬底托架24 侧的左右的侧板部24b重合。并且,因为衬底托架24侧的圆孔24c的位置与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侧的长孔212a的位置相对,所以可以使螺钉通过圆孔24c和长孔212a。因此,如果是在通过螺钉紧固之前,则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可以沿衬底托架24的长度方向进行长孔212a的长度量的位置调整,也可以对应圆孔24c相对于衬底托架24的制作公差。
[0182]
这样的方式,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和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都相同,可以沿着衬底托架24的长度方向进行长孔212a的长度量的位置调整和对应制作公差。
[018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托架210的左右的侧板212位于外侧,而衬底托架24 的左右的侧板部24b位于内侧,但它们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相反的。另外,长孔212a形成在安装托架210的左右的侧板部212上,圆孔24c形成在衬底托架24的左右的侧板部 24b上,但形成长孔212a的对象和形成圆孔24c的对象也可以相反。
[0184]
(分支管和滴管)
[0185]
如图14、图15所示,分支管25设置为从灌水装置3的供水管6向冷却装置1分支,将流过供水管6的水供给到冷却装置1。分支管25具有分支用的接头25a。
[0186]
另外,滴管26具备管主体26a、设置在管主体26a的中途的多个部位的水流出的滴液部26b、直管用接头26c、弯管用接头26d和端部26e。
[0187]
更详细地说明时,首先,如图16所示,供水管6具备多个供水软管6a、将多个供水软管6a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6b、以及设置在供水软管6a的末端的端部6c。连接部件 6b由插入供水软管6a的软管接头6b1、以及插入供水软管6a并拧入软管接头6b1的外螺纹部的软管锁
紧螺母6b2构成。
[0188]
并且,如图2和图17所示,在朝向冷却装置1的支柱20配置的供水管6中,对支柱20附近的供水软管6a开孔,在其中插入分支管25用的接头25a,将分支管25与供水软管6a连接。
[0189]
分支管25从由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中的截面槽型的各安装托架210、220、 230以及安装在支柱20上的截面槽型的衬底托架24形成的空间通过。并且,从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的安装托架210的导入孔211a导入到设置在最上方的建材10a的内部。
[0190]
滴管26通过直管用接头26c与分支管25连接。
[0191]
另外,滴管26的弯管用接头26d与最上方的建材10a中的下侧水承接板13a的右侧(也可以是左侧)的两个角部对应地配置。相反,端部26e对应于下侧水承接板13a 的左侧(也可以是右侧)的一个角部而配置。即,滴管26尽可能均匀地配置在下侧水承接板13a上。
[0192]
此时,多个滴液部26b在前侧和后侧配置成交错状。由此,当水从多个滴液部26b 流出时,水容易遍布整个范围地扩散。
[0193]
〔关于冷却装置的设置方法〕
[0194]
接着,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冷却装置1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
[0195]
此外,多个建材10预先在工厂等形成为面板部21p、22p、23p,将安装托架210、 220、230安装在其背面,从而形成作为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的经面板化的冷却建材单元。
[0196]
冷却装置1的组装中,首先,将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以各安装托架210、 220、230分别位于上方的状态平放,然后进行组装。这些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 以各安装托架210、220、230对齐成一条直线的方式排列。
[0197]
接着,使分支管25沿着各安装托架210、220、230的固定板部211、221、231,将该分支管25的端部(使冷却装置1立起时的上端部)插入到形成在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 的安装托架210的固定板部211上的导入孔211a。
[0198]
另外,如图18所示,插入导入孔211a的分支管25的端部,形成为从间隙s2向外部伸出的状态,该间隙s2为最上方的建材10a中的上侧后面板14a与挂在下侧后面板 15a上的下段的建材10中的上侧后面板14的折回板部14b之间的间隙。
[0199]
此外,配置有分支管25的支柱20,是距离灌水机构3的水龙头4最近的支柱20。
[0200]
接着,如图19所示,将前面安装有衬底托架24的状态的支柱20,与以对齐成一条直线的方式排列的各安装托架210、220、230重合(参照涂黑箭头)。
[0201]
此时,将衬底托架24以嵌入各安装托架210、220、230的方式重合。即,形成为衬底托架24配置在内侧、各安装托架210、220、230配置在外侧的状态。
[0202]
进而,支柱20在成为上端部的位置设置有支柱盖20a,支柱盖20a具有侧壁部20c,因此以侧壁部20c不与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的安装托架210干涉的方式重合。
[0203]
接着,如图19所示,以使形成在衬底托架24上的圆孔24c和形成在各安装托架210、 220、230上的长孔212a、222a、232a相互的位置对齐的方式使支柱20移动(参照空心箭头)。
[0204]
此时,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的安装托架210的上端部进入到由支柱盖20a的侧壁部20c包围的空间(上述间隙s1)(参照图14)。与此同时,形成在衬底托架24上的圆孔24c位于形成在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的安装托架210上的长孔212a的中心。
[0205]
并且,首先,如图20所示,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将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固定在支柱20的衬底托架24上。即,从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的安装托架210中的长孔212a,朝向衬底托架24中的圆孔24c通过螺钉紧固,将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固定在衬底托架24 上。
[0206]
接着,将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抵靠在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的下端部。
[0207]
更具体地说,如上所述,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中最上方的建材10中的上侧后面板 14无折回板部14b,而是比安装托架220更向上方突出(上述上端部t)。
[0208]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最下方的建材10的下端部(相当于下侧后面板15的折弯角部15b)位于比安装托架210的下端面更靠上方的位置,从安装托架210的下端面至最下方的建材10的下端部的尺寸(上述规定间隔)与上述上端部t 从安装托架220突出的尺寸大致相等。
[0209]
因此,若使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抵靠在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的下端部,则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侧的上述上端部t与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侧的最下方的建材10的下端部 (弯曲角部15b)抵接。
[0210]
并且,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将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固定在支柱20的衬底托架24 上。安装状态与上述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0211]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1中,由于设置有两块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因此,下侧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的上端部t抵靠在上侧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的下端部。
[0212]
接着,下侧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也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在支柱20的衬底托架24上。
[0213]
接着,将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的上端部t抵靠在下侧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的下端部。并且,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将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固定在支柱20的衬底托架24 上。
[0214]
接着,如图21所示,将滴管26连接在分支管25的端部(使冷却装置1立起时的上端部)。
[0215]
如图22所示,与分支管25的端部连接的滴管26从间隙s2插入到设置于最上方的建材10a的内部,该间隙s2是最上方的建材10a中的上侧后面板14a与挂在下侧后面板15a上的下段的建材10中的上侧后面板14的折回板部14b之间的间隙。
[0216]
将滴管26插入最上方的建材10的内部后,如图23所示,将背面盖213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在最上方的建材10中的上侧后面板14a上,将最上方的建材10a中的上侧后面板14a与挂在下侧后面板15a上的下段的建材10中的上侧后面板14的折回板部14b之间的间隙s2闭塞。
[0217]
接着,在形成在地面上的、用于浇注基础2用的混凝土的基础孔2a中,插入支柱 20,使冷却装置1立起。并且,向基础孔2a中浇注混凝土而制作基础2。此时,为了防止冷却装置1的倾倒,通过用绳或金属丝等将上端部彼此系结的夹板7来支撑冷却装置1。
[0218]
接着,如图16所示,设置灌水部件3,将供水管6配置到冷却装置1的附近。
[0219]
然后,如图17所示,将分支管25的下端部与供水管6的供水软管6a连接,使分支管25从供水管6分支。
[0220]
如上所述,可以将冷却装置1设置在建筑物周围的地面上。
[0221]
此外,在设置2个以上的冷却装置1的情况下,将与第一个冷却装置1相同的供水用管6配置到第二个冷却装置1的附近(第三个以后也同样)。
[0222]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构成冷却建材单元21、22、23的面板部21p、22p、23p、32p 的表面,上下并列设置有形成为截面凸型的多个凸型部cp,凸型部cp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侧水承接板12(上面板),以及至少一部分从上侧水承接板12向下方分离配置、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侧水承接板13(下面板),由于在上侧水承接板12和下侧水承接板13上形成有被设定为可以借助表面张力保水的直径的多个贯通孔12a、13a,因此可以利用多个凸型部cp的上侧水承接板12和下侧水承接板13分别保持的水的汽化热冷却凸型部cp表面和周围的空气。冷气通过从建筑物的开放的开口部导入建筑物内部,即使在夏季也可以形成舒适的居住环境。
[0223]
进而,由于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具有:在表面上下并列地设置有形成为截面凸型的多个凸型部cp的面板部21p、22p、23p,以及安装在面板部21p、22p、23p的背面的安装托架210、220、230,因此可以将该冷却建材单元21、22、23进行面板化并处理。因此,若将这样的经面板化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23组装到冷却装置1中,则例如建材10(10a)不会倾斜,安装位置也不会偏移,可以容易地组装冷却装置1,可以减少冷却装置1的设置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
[0224]
另外,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包括设置于最上段的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设置于中段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设置于最下段的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通过将这三种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在上下方向上邻接配置,可以形成大型的冷却面板。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组装有由这三种冷却建材单元21、22、23构成的大型冷却面板的冷却装置1。
[0225]
进而,由于各冷却建材单元21、22、23中的多个汽化冷却部cp的数量统一为7个,因此只要知道冷却面板中使用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23的数量,就可以容易地判明汽化冷却部cp的数量,可以容易地计算多个汽化冷却部cp的冷却效果。
[0226]
另外,在位于最上方的汽化冷却部(建材10a中的凸型部cp)的内部收纳有滴管 26,在该汽化冷却部cp的后面形成有用于将滴管26引入内部的开口(间隙s2),因此可以将滴管26可靠地收纳在位于最上方的汽化冷却部cp的内部,而且,滴管从形成在汽化冷却部cp的后面的开口s2收纳在汽化冷却部cp的内部,因此从外部难以注意到。
[0227]
另外,对于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由于面板部21p的下端部从托架210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因此,只要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的面板部22p、23p 的上端部t比托架220、23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就可以使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的下端部和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的上端部以紧密嵌合的方式接触。
[0228]
由此,可以进行使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在上下方向上邻接时的定位,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组装冷却装置1,可以进一步减少冷却装置1的设置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
[0229]
另外,在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32中,由于面板部22p、32p的上端部t比托架 22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因此,只要位于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的面板部21p、 22p的下端部从托架210、220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就可以使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的上端部t与位于该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的下端部以紧密嵌合的方式接触。
[0230]
进而,在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32中,由于面板部22p、32p的下端部从托架220 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因此,只要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的面板部22p、23p的上端部t比托架220、23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就可以使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的下
端部与位于该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的上端部 t以紧密嵌合的方式接触。
[0231]
由此,可以进行使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32在上下方向上邻接时的定位,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组装冷却装置1,可以进一步减少冷却装置1的设置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
[0232]
并且,在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中,面板部23p的上端部t比托架23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因此,只要位于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的面板部21p、22p的下端部从托架210、220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就可以使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的上端部t与位于该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的下端部以紧密嵌合的方式接触。
[0233]
进而,由于托架230的下端部比面板部23p的下端部更向下方突出,在将滴管26 穿过托架230的内部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减少可以看到滴管26的范围。另外,托架230 的下端部作为安装于设置在地面的固定部件即支柱20的安装脚部发挥功能,因此可以在不妨碍面板部23p的位置容易地将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安装在支柱20上。
[0234]
另外,形成在上侧后面板14(上侧卡合部)上的第一连结用孔14d,与形成在下侧后面板15(下侧卡合部)上的第二连结用孔15a成为配置在同一铅直线上的位置关系,在多个建材10上下邻接并相互连结的情况下,位于上方的建材10(10a)的下侧后面板 15,与位于下方的建材10的上侧后面板14(折回板部14b)卡合,进而,在形成在位于上方的建材10(10a)的下侧后面板15上的第二连接用孔15a、以及形成在位于下方的建材10的上侧后面板14和折回板部14b的第一连接用孔14d中插入铆钉17,由于多个建材10(10a)上下邻接并相互连结,将多个建材10(10a)彼此通过铆钉17上下邻接而相互连结,可以作为面板部21p、22p、23p使用。
[0235]
由此,当将安装托架210、220和230安装在由上下邻接并相互连结状态的多个建材10(10a)构成的面板部21p、22p和23p的背面上而形成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并将其组装到冷却装置1时,多个建材10(10a)可以一起安装,而不会使例如建材10 (10a)倾斜或偏离安装位置,从而可以容易地组装冷却装置1,并且可以减少安装冷却装置1的时间和劳力。
[0236]
另外,下侧后面板15位于建材10(10a)中的下端部,在下侧后面板15中位于最下方的部位(折弯角部15b)上,形成多个贯通孔13a的一部分,由于上侧水承接板12 (折回板部14b)与下侧后面板15以直接接触的方式卡合,所以供给的水从形成在下侧后面板15中位于最下方的部位(折弯角部15b)上的多个贯通孔12a、13a、14a的一部分13a中流出,流向位于直接接触的下方的建材10的上侧后面板14。
[0237]
因此,容易从位于上方的建材10(10a)对位于下方的建材10供给水。
[0238]
另外,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中,面板部22p、23p的上端部t比安装托架220、23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在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中位于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中,面板部21p、22p的下端部从安装托架210、220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由于该规定间隔与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中的面板部22p、 23p的上端部t的突出尺寸设定为大致相等,在使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在上下方向上邻接的情况下,位于下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2、23的上端部t与位于上方的冷却建材单元21、22的面板部21p、22p的下端部抵接。
[0239]
由此,可以进行使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在上下方向上邻接时的定位,因此可以容易地组装冷却装置1,可以减少冷却装置1的设置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
[0240]
另外,安装托架210、220、230以圆孔24c和长孔212a、222a、232a相互对置的方式重合在衬底托架24上,并将螺钉穿过圆孔24c和长孔212a、222a、232a进行固定,因而若是在通过螺钉紧固之前,则冷却建材单元21、22、23可以相对于衬底托架24进行212a、222a、232a的长度量的位置调整,也可以对应圆孔24c相对于托架210、220、 230或衬底托架24的制作公差。
[0241]
由此,可以将多个冷却建材单元21、22、23经由衬底托架24相对于支柱20可靠且高精度地安装,因此可以容易地组装冷却装置1,可以有助于减少冷却装置1的设置花费的时间和劳力。
[0242]
〔变形例〕
[0243]
此外,可以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以下,对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列举的变形例可以尽可能地组合。另外,在以下的各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简化说明。
[0244]
〔变形例1〕
[0245]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凸型部cp,是建材10中的前面板11、上侧水承接板12和下侧水承接板13相对于上侧后面板14和下侧后面板15向前方突出,形成截面凸型,本变形例中的凸型部不具有前面板11,形成为截面三角形状。
[0246]
根据本变形例,由于不具备前面板11,上侧水承接板12和下侧水承接板13的倾斜变陡,所以沿着上侧水承接板12和下侧水承接板13的表面流动的水的移动速度变快,供给的水容易向下方移动。
[0247]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面板部21p、22p、23p中的所有凸型部如上所述形成为截面三角形状,但也可以不是所有的凸型部,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备前面板11的凸型部cp一起构成面板部21p、22p、23p。
[0248]
〔变形例2〕
[0249]
如图25所示,本变形例中的冷却建材单元32具有:在表面上下并列设置有多个凸型部cp的面板部32p、以及安装在面板部32p的背面的安装托架220。
[0250]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面板部21p、22p、23p由多个建材10(10a)构成,但本变形例中的面板部32p是一张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成的。
[0251]
这样被折弯加工的面板部32p的多个凸型部cp构成为具备前面板11p、上侧水承接板12p、下侧水承接板13p和上侧后面板14p。并且,位于最上方的凸型部cp的下侧水承接板13p的后端部和位于下方的凸型部cp的上侧后面板14p的上端部成为一体形成的状态。此外,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虽然未设置侧面板16,但也可以设置一体形成在下侧水承接板13p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的侧面板。
[0252]
本变形例的凸型部cp与由建材10构成的类型不同,不需要连接,因此,在上侧后面板14p上未设置折回板部14b和槽部14c。
[0253]
另外,仅位于最下方的凸型部cp具备下侧后面板15p,上方的多个凸型部cp不具备下侧后面板15p。下侧后面板15p仅用于通过固定部件18对面板部32p的固定。
[0254]
图25所示的冷却建材单元32为中段冷却建材单元32,使用中段冷却建材单元32 用的安装托架220。
[0255]
面板部32p的上端部t比安装托架220的上端面更向上方突出,面板部32p的下端部配置为从安装托架220的下端面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方。
[0256]
这样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32形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具有大致相同的轮廓。因此,该中段冷却建材单元32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和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上下并列使用。
[0257]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使用具有将金属板折弯加工而成的面板的上段冷却建材单元和下段冷却建材单元,与图25所示的中段冷却建材单元32一起形成冷却装置1。
[0258]
未图示的上段冷却建材单元和下段冷却建材单元也形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和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具有大致相同的轮廓。因此,这些未图示的上段冷却建材单元和下段冷却建材单元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上段冷却建材单元21、中段冷却建材单元22、下段冷却建材单元23上下并列使用。
[0259]
根据本变形例,可以发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面板部32p是金属板折弯加工而成的,因此例如可以省去连结多个建材10的劳力和时间,可以简单地制作冷却建材单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